陳英俊
(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學,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濕地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湘教版)教學設計
陳英俊
(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學,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1.相關課標
以某區(qū)域為例,分析濕地開發(fā)利用存在的問題,了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
2.對課標的理解
在教學中應該遵循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靈活選取相關地理案例,拓寬課本內容,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激活學生思維,加深對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解。
本節(jié)教材內容按照濕地的概念、重要價值、利用現狀、存在問題、保護措施的順序逐一編寫,充分展示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現了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社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發(fā)展過程。筆者家鄉(xiāng)所處的東北平原有極其豐富的濕地資源,2013年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成功入選中央電視臺評選的中國“十大魅力濕地”、黑龍江省三江濕地和珍寶島濕地聯(lián)袂榮登中國“十個特別關注濕地”。高二學生對身邊的河流、沼澤、水稻田等濕地資源都比較熟悉,對回歸不久的黑瞎子島也是頗感興趣,于是適時拓展“黑瞎子島”這一學習內容。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對教材重新設計、取舍、補充、完善,融知識、能力、實踐于探究活動過程之中,使學生在情境學習中夯實知識,鍛煉能力,經歷積極的情感體驗。
1.了解濕地的概念及我國濕地的分布狀況。
2.通過對濕地資源重要價值的概括,提高獲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對濕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的分析,提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4.結合案例分析,強化環(huán)境保護意識,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要有美麗的圖景和富有激情的行程?!?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旅程,其終點是三維目標。在沿途,教師應該是知識豐富、思維靈動的導游,同學生一起享受充滿“激情的行程”。教學設計要注意分析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意設置問題情境,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學生,通過問題引導,架設起學生與教學資源的橋梁。為此,在教學中做了如下嘗試。
1.教學設計激趣增效
一是,資料選取富有特色。教師編寫的家鄉(xiāng)濕地素材、精選的濕地圖片和視頻材料,都要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和進一步探究的熱情。二是,課堂流程脈絡清晰。按照“初探濕地——濕地概述”“走進濕地——濕地價值”“蠶食濕地——濕地危機”“拯救濕地——濕地保護”的主線設置教學流程,貫穿以“小組展示”“分組對抗”“合作診脈”“行動研究”四個學生活動。四個展廳的主題給人以詩情畫意般唯美的感受,其活動要求又不盡相同,分別用采風、抓拍、視頻等形式來組織活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三是,首尾呼應夯實要點。新課伊始呈現學習目標,讓學習過程有的放矢,成為教學生成的基石。結尾總結教學重點,又是學習目標的再現。四是,問題開放啟迪思考。教學過程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通過學生參與“為保護濕地獻計獻策”“為黑瞎子島科學開發(fā)合理規(guī)劃”等討論思考和合作探究,訓練學生的觀察、記憶、實踐能力,使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2.師生互動富有生成
給學生提供翔實的資料,設計成若干個探究問題,由易到難、逐層遞進,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引導學生分組展示、分角色辯論。合作探究、角色體驗等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過程,既有教育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tài)的生成;在導入和結尾處教師誦讀編寫的詩歌,尾聲處學生書寫公益廣告的道德體驗,這樣的設計既有情的體驗又有理的思考,既有情感態(tài)度的加深也有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過程一 導入新課:觸景詠嘆、思之幽谷的情境創(chuàng)設——以情撥動。
步驟一:PPT自動播放一組“黑瞎子島濕地”照片,配以“烏蘇里江船歌”音頻,創(chuàng)設課前情境。
步驟二:以《詩經·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和教師自創(chuàng)的關于黑瞎子島濕地的小詩(烏蘇里江唱漁歌,錦鱗游泳戲小荷。東極廣場飛紅暈,濕地公園泛綠波),顯現濕地的詩情畫意。
步驟三:強調課程標準和學習目標,使學生明晰要領。
【承轉過渡】美麗的濕地讓人神往,本節(jié)課我們師生以攝影師的角色,來一次“中國濕地行”,把在各地采風的資料進行分組,舉辦公益展覽。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的情境使學生對濕地有了感官上的了解,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課堂學習提供依據。
過程二 講授新課:引發(fā)探究、誘發(fā)疑惑的矛盾對比——以理引思。
第一展廳:花開碧水,信步閑庭徜徉南北西東。(濕地概述)
活動一:“閱讀達人”——小組展示,知識在閱讀中內化。
步驟一: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身邊的實例概說濕地,強化快速閱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步驟二:結合“中國主要濕地分布”“季風分布圖”“中國地形圖”,分析我國主要濕地分布與降水及地形的關系。
【教師點撥】濕地一般在東部季風區(qū)的氣候比較濕潤且地勢較低的平原地區(qū),如中國現有國際重要濕地36處,我們佳木斯市就有5處,它是家鄉(xiāng)人的驕傲。
【知識拓展】家鄉(xiāng)(三江平原)的濕地
【承轉過渡】置身三江濕地,人們會真正感悟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濕地如畫,人在畫中。為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國際濕地公約確定每年的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
設計意圖:以鄉(xiāng)土地理聯(lián)想生活實際,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走進濕地,走進生活中的地理。
第二展廳:功能多元,“地球之腎”書寫生態(tài)天堂。(濕地的價值)
活動二:“我行我秀”——分組對抗,能力在競爭中強化。
環(huán)節(jié)一:比眼力。讀濕地凈化作用的圖片,分析“地球之腎”在處理污染物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原理在現實中生活中的應用。
環(huán)節(jié)二:比記憶力。觀看“三江濕地美,鷗鳥繞江水”視頻后,搶答三江濕地的重要價值。
環(huán)節(jié)三:美文賞析。品讀關于洞庭湖的美文,思考濕地的價值。
洞庭湖號稱“八百里洞庭”,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地跨湘鄂兩省。美麗的湖泊,容納百川,調節(jié)洪峰,與長江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洞庭湖浩瀚迂回,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湖內水產豐富,南接“四水”,北通長江,自古航運便利。
環(huán)節(jié)四:游戲對抗?!斑B連看”—— 把濕地的作用與美譽相對應,并說出連接的依據。
【及時鞏固】學生限時強化記憶濕地的價值。
【知識拓展】1公頃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每年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160倍。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
【承轉過渡】濕地如此的豐富、美麗,濕地的開發(fā),曾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但近年來,我們的“地球之腎”卻頻頻出現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擁有了對抗和展示的時空。
第三展廳:開發(fā)無度,功能退化漫話濕地危機。(濕地的問題)
活動三:“專家會診”——合作診脈,問題在交流中深化。
步驟一:成因探究。聯(lián)想生活中的見聞,說出洞庭湖為什么會“洪水一大片,枯水幾條線”和洞庭湖面積萎縮的原因及危害。
【知識拓展】中國湖泊整體面臨的危機
(1)湖泊的日益萎縮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50年代有湖泊1066個,但目前僅存309個。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縮小四成,西部一批煙波浩渺的大湖相繼消亡。僅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湖泊,由于圍墾和淤塞而喪失的淡水儲量就超過了兩座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成為水災頻發(fā)的重要因素。
(2)水污染及富營養(yǎng)化問題日益嚴峻
鄱陽湖的有機物污染,近幾年比1975年增長了2倍。太湖的有機物、酚和油類的含量都經常超過了國家標準。長江流域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部分都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這是造成湖泊富營養(yǎng)化的主要原因。
(3)生態(tài)環(huán)境衰退
由于掠奪性開發(f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退化致使功能降低,濕地功能衰退,水生植物和魚類資源銳減。
【知識拓展】中國濕地面積的驟減
三江濕地近20年來面積減少36.78%,黃河的瑪曲濕地面積減少45%,濱海濕地、新疆濕地面積更是減少50%!
步驟二:采風心得。各學習小組分析“濕地?失地!”“淤塞河道”“水漫平川”“烏龍擺尾”“填海炸山”等攝影作品,診斷濕地面臨的問題并解釋其原因。
【承轉過渡】面對“地球之腎”頻頻出現的危機,黨中央高度重視,已經將建設生態(tài)文明寫到十八大報告之中?;ㄖx了,可以再開;草枯了,可以再綠?!暗厍蛑I”,現在已經重病纏身。每個有良知的公民,都要考慮拯救“地球之腎”的措施。
設計意圖:教師提供相關信息,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與合作,解讀案例提供的系列問題,獲取新知。
第四展廳:柳暗花明,漁歌詠唱再現草木芬芳。(濕地的保護)
活動四:“環(huán)保先鋒”——行動研究,情感在辨析中升華。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政府官員、企業(yè)家、環(huán)保專家、甚至普通的農民,針對濕地出現的問題,你又會采取哪些措施?
【教師總結】保護濕地的措施:退耕還湖、還沼;禁止濫捕濫獵;防治水污染;建立保護濕地的法規(guī)、增強保護濕地意識;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工程引水、恢復已經退化的濕地。
【教師點撥】洞庭湖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變大了、變美了、變富了。
【承轉過渡】也許徜徉東西南北,已經很難再現一些美好如初的地方?;貧w不久的黑瞎子島是一塊正待開發(fā)的處女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濕地。
設計意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過程三 情感升華:師生互激、水乳交融的民主氛圍——以情點燃。
環(huán)節(jié)一:辨析說理。你是否同意“黑瞎子島應該永保原生態(tài),禁止任何商業(yè)性開發(fā)?!钡奶嶙h。
【知識拓展】東極明珠——黑瞎子島
鑲嵌在祖國東極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曾被迫流浪;現在她已經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并且在2011年的7月20日正式對游客開放。1929年那曾經是永遠的傷痛。蘇聯(lián)軍隊悍然入侵中國東北,從此黑瞎子島開始了長達78年的離去。2008年10月14日,歷經滄桑后,黑瞎子島迎來了陽光燦爛的第一天,中國開始擁有了黑瞎子島大約一半的主權?!扒貢r明月漢時關”的邊疆風光雖仍舊,化干戈為玉帛情景卻會成為長久現實。黑瞎子島的回歸,宛如歷史的鏡子,折射了中國的崛起。黑瞎子島大面積是濕地,島上江汊縱橫,水草豐盛,基本處于未開發(fā)狀態(tài)。
環(huán)節(jié)二:科學規(guī)劃。借用“開心農場”的游戲——選好土地,精心耕耘,就會有成功的喜悅。請同學們根據黑瞎子島上不同的開發(fā)條件,任選其一,說出它的開發(fā)方向。
①臨近縣城,交通便利。②深入島嶼,靠近國境。③蘆葦河蕩,稻谷飄香。④錦鱗游泳,沙鷗翔集。
【知識拓展】展示國家制定的黑瞎子島開發(fā)規(guī)劃圖。(提示:島上建設有大面積的自然保護區(qū),經濟貿易開發(fā)區(qū)和撫遠縣新城,但面積最大的是自然保護區(qū)。)
環(huán)節(jié)三:情感升華
1.學生設計公益廣告,續(xù)寫濕地——我所了解的濕地……
2.教師結合本課內容,寫下一首小詩,請同學雅正。
濕地是水陸結合的靈韻,是人間至美的天堂。濕地啊,你用呼吸呵護我的呼吸,你用吐納滿足我的所需,你讓濁水清澈見底,你讓大地充滿生機,你延伸的水上航路——那更是交融文明的走廊??稍洃洠繚竦鼐贡粺o度填埋、墾荒……
今天,華夏東極迎來第一縷霞光,黑瞎子島上,百鳥飛翔。緊緊擁抱你啊,撫慰你曾離去的國殤;深深愛著你啊,凝聚你正崛起的炎黃。攜手你我描繪生態(tài)文明的畫舫,接過歷史的責任,鑄就永恒的擔當!
設計意圖:學生設計的開發(fā)方案,書寫的公益廣告,頗具新意;教師編寫的詩歌,渾然一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落實了重點知識。
過程四 檢測激勵:及時回爐、學以致用的跟蹤訓練——以練提質。
步驟一:關于黑瞎子島的習題。
1. 說明黑瞎子島上大面積濕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 黑瞎子島周圍是一大片廣闊的水域,在該水域的影響下,島附近夏季的天氣特征是怎樣的?
3. 黑瞎子島附近水域中最珍貴的是鱘鰉魚。但是,近些年來,鱘鰉魚越來越少,一年只能捕獲兩三條,對漁民來說如同大海撈針。請你對此提出合理化建議。
4. 說明黑瞎子島在開發(fā)利用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步驟二:鏈接高考。(2013年江蘇卷)為緩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臟難治的問題,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欄江調水工程,并規(guī)劃建設金沙江調水工程問題。
設計意圖:適時呈現精選的相關試題,體現了教學的層次和梯度,也是發(fā)展學生認知技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