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術語、翻譯與文化:論莫言的缺失性痛苦體驗與創(chuàng)作治療

      2014-03-30 18:46:19
      關鍵詞:莫言痛苦創(chuàng)作

      郭 群

      (閩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術語、翻譯與文化:論莫言的缺失性痛苦體驗與創(chuàng)作治療

      郭 群

      (閩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在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中,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力大多開始于缺失性痛苦體驗。童年的經歷帶給莫言的是一種沉重持久的痛苦,物質的匱乏、愛的缺失給他造成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超常的心理壓抑激發(fā)了莫言強大的創(chuàng)作內驅力,也造就了他獨特的心態(tài)和創(chuàng)作風格。一方面,莫言借助于極度狂放的想象進行情緒的釋放并獲得代償性滿足和精神的自由;另一方面,超越自卑的心理促使他反叛傳統(tǒng)和權威,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斥著驚世駭俗的審丑心理和叛逆性格。莫言正是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心理的自我治療,試圖擺脫童年沉重的創(chuàng)傷性記憶的糾纏,但有時因為過度壓抑而不可避免帶有些許病態(tài)色彩。

      莫言;缺失性痛苦體驗;宣泄;代償;創(chuàng)作治療

      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寫作主體的創(chuàng)作動力大多開始于揮之不去的缺失性痛苦體驗。所謂缺失性童年經驗,即作家的童年遭遇貧窮或是心靈遭受摧殘,生活極為沉重壓抑,而且童年經驗作為先在意向結構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包括作家對世界的感知方式、幻想水平、審美能力和藝術偏好等[1]。缺失性童年經驗帶給莫言的是一種沉重持久的痛苦,物質的匱乏、愛的缺失給他造成了難以平復的心靈創(chuàng)傷。不幸的童年既是莫言創(chuàng)作的無窮動力,也造就了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創(chuàng)作風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缺失性經驗常常導致主體內部的生命力受到壓抑,主體因欲求得不到滿足而焦慮不安,身心因得不到舒展而失去了平衡,從而形成其內在的沉憂隱痛,產生強烈的痛苦體驗。心理學家艾斯勒強調,偉大藝術創(chuàng)造的先決條件之一是一種導向精神極度不安的傾向[2]。焦慮不安的心理是作家產生主動性創(chuàng)作動機不可或缺的因素,當傷害和壓制的心緒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釋放的渠道,創(chuàng)作主體便會通過幻想尋求平衡和宣泄。這種宣泄包含兩種方式:一、在虛構的非現實世界里消解痛苦,重獲快樂與自由。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述往事思來者,使心理郁結借助于著書立說的方式得以疏解。在現實世界中人會受到各種限制,但在藝術想象中,人的心靈世界可以自由舒展,過往經歷中的種種不完滿乃至心靈扭曲可以通過幻想虛構的方式得以彌補和矯正,焦慮不安的情緒在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中轉變?yōu)橐环N無害的心理形式釋放掉,從而恢復心理平衡。二、在幻想的世界里超越痛苦。主體通過創(chuàng)作與嚴酷的經歷對抗,不僅發(fā)泄壓抑的情感,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升華和人生的超越,實現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莫言的大多數作品中,他并未借助想象去構建一個美好溫暖的世界以補償缺失,而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方面,超常的壓抑必然導致超常的抗爭和情感放縱,于是便有了一個獨樹一幟的藝術世界,食物的鋪陳、進食的快感、繁復的意象、狂歡的感官和語言等使得壓抑的情緒得到酣暢淋漓的釋放,并從中獲得了代償性滿足和精神的自由;另一方面,創(chuàng)傷性的經歷及超越自卑的動力促使他反叛傳統(tǒng),因此在莫言的作品中充斥著驚世駭俗的審丑心理和叛逆性格,作家在對審美傳統(tǒng)的顛覆中獲得了快感。

      一、饑餓經歷與想象代償

      莫言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社會的動蕩和物質上的極度貧乏讓他惶恐不安。他所親歷的時代,人們往往因生存的基本需要無法得到滿足而異化為非人,饑餓和孤獨殘酷地撕裂著人的存在,這是莫言對饑餓最為真實深切的感受。成名后的莫言不再有缺衣少食的體驗,但最為沉痛深刻的記憶莫不與貧窮和食物有關,他曾多次提及:“因為饑餓我曾經喪失過自尊,因為吃我曾經像狗一樣地凌辱,因為吃我才發(fā)奮走上了創(chuàng)作之路?!盵3]他之所以寫作,只不過是為了表達一個餓怕了的孩子對好日子的渴望[4]。饑餓的童年記憶成為了莫言創(chuàng)作的重要素材來源。在作品中,他常以觸目驚心的細節(jié)鋪陳和張揚的想象力書寫對于食物的渴求,反復地涂抹和咀嚼飽受饑餓折磨的痛苦記憶。食不果腹的年代,樹皮樹葉、泥土青苔甚至煤都成了食物。吃煤是莫言1961年的親身經歷,他曾反復地在作品中提及吃煤的場景,在其200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蛙》的開篇,莫言這樣描寫?zhàn)囸I中的孩子吃煤的景象:

      陳鼻首先撿起一塊煤,放在鼻邊嗅,皺著眉,仿佛在思索什么重大問題?!妓髁艘粫麑⑹种心菈K煤,猛地砸在一塊大煤上。煤塊應聲而碎,那股香氣猛地散發(fā)出來。他揀起一小塊,王膽也揀起一小塊;他用舌頭舔舔,品咂著,眼睛轉著圈兒,看看我們;她也跟著學樣兒;舔煤,看我們。后來,他們倆互相看看,微微笑笑,不約而同地,小心翼翼地,用門牙啃下一點煤,咀嚼著,然后又咬下一塊,猛烈地咀嚼著。興奮的表情,在他們臉上洋溢。

      在這段描寫中,本能的吃的行為被扭曲異化,人物在饑不擇食時被異化了的貪婪吃相在其作品中屢見不鮮,饑餓的痛苦記憶如同夢魘一般長久地糾纏著作者的靈魂,這正是缺失性的痛苦體驗在莫言心理郁積的體現。

      除了傳達饑餓的記憶,對食物的幻想在其作品中也隨處可見?;孟氲膭訖C是未能滿足和實現的愿望,文學創(chuàng)作幫助作者構筑與過去經驗迥然有異的環(huán)境,而食物的缺乏與人的食欲本能之間的矛盾,激發(fā)了人們對于食物及享受食物感官刺激的想象。于是在莫言的大部分作品中,一旦提及食物,便自覺或不自覺地對食物進行鋪張羅列:

      第二層已擺上了八個涼盤:一個粉絲蛋伴海米,一個麻辣牛肉片,一個咖喱菜花,一個黃瓜條,一個鴨掌凍,一個白糖拌藕,一個芹心,一個油炸蝎子。(《酒國》)

      他還是持續(xù)不斷地把一塊塊雞肉、一團團的雞蛋、一段段的帶魚、一圈圈的單餅、一節(jié)節(jié)的青蔥、一攤攤蒜泥,沒命地搗到嘴里去。(《二姑隨后就到》)

      此外,《酒國》中的“全驢宴”、《豐乳肥臀》中的“百鳥宴”、《紅蝗》中將“瘧疾”等疾病名稱為一道道美食命名,所有的想象無非是對于不能滿足欲望的一種補償。即使在與食物無關的其他描寫中,他也常以食物來打比方:“我看到小福子的身體越來越薄,好似貼在鍋底的一張烙餅?!蓖瑫r他不惜筆墨地書寫進食的快樂享受:

      喝!酒漿蜂蜜般潤滑。舌頭和食道的感覺美妙無比,難以用言語表達。喝!他迫不及待地把酒吸進去。他看到清明的液體順著曲折的褐色的食道汩汩下流,感覺好極了。(《酒國》)

      對食物的鋪陳和對進食快感的描寫,已經成為了莫言作品中一種標志性的獨特風格。他不厭其煩地描寫食物既是對于食不果腹悲慘歷史的隱曲批判,實際上也是一種想像性代償以及對于人的肉體欲望的悲劇性肯定。在小說的最深層里,隱藏著一個在饑饉年代餓怕了的人的焦灼恐懼心理以及對于美好安穩(wěn)生活的渴望。

      二、兒童形象與自我投射

      除了肉體的饑餓痛苦,精神的孤獨亦如影隨形。童年的莫言常常成為被忽視和被傷害的對象。因為愛的缺失,莫言甚至不無感慨地認為,溫情的父母之愛只有在滿足溫飽之余才有可能獲得,一旦家庭被政治、經濟等滲入,父愛、母愛便脆弱得如同一捅即破的薄紙[5]。經濟上的窘困以及愛的缺席使得莫言的童年飽受了人間冷暖,也正因為這些經歷,莫言對于人的悲劇性存在有著深刻的體悟,他的作品大多帶有濃厚的悲劇色彩,其中以兒童的生存悲劇尤為觸目驚心。作家的焦慮痛苦情緒或隱或顯地投射于兒童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他們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的描寫上。

      作家的經歷和心理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chuàng)作中形象的選擇、意象和主題的確定,兒童形象的塑造和兒童視角的選擇是莫言不自覺的創(chuàng)作行為,他選擇了黑孩、小虎、鐵孩等兒童形象,并通過他們將自己的苦難經歷和精神孤獨進行反復的書寫。借助于兒童視角和兒童形象的塑造,莫言不僅將灰色的成長經歷呈現給了讀者,同時也釋放了壓抑多年的痛苦,達到了心理補償之目的。顯而易見,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莫言而言是一劑治療精神苦悶的良藥。

      在成長過程中,兒童有著最根本的物質以及愛的需求。由于處于弱勢地位,他們必須依靠成年人的幫助才能獲得滿足,但內部強烈的生命欲望往往無法沖破外在異己力量的強大約束,由此必然帶來焦慮甚至恐懼的情緒。童年的莫言是生活的弱者,經濟上的窘困、權利的被剝奪、精神上受壓抑,社會與家庭的雙重壓抑使他稚嫩的身心承受了沉重的痛苦折磨。成長過程中失去的東西越多,抗爭和渴望得到補償的欲望就越強烈,因此莫言常以一種超常態(tài)的感覺去創(chuàng)造超常態(tài)的世界。他筆下的兒童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陰冷幽閉的,在《枯河》這篇作品的開始,作者這樣描寫小虎所處的環(huán)境:

      村子里朦朧著一種神秘的氣氛,狗不叫,貓不叫,鵝鴨全是啞巴?!粋€孩子從一扇半掩的柴門中鉆出來,一鉆出柴門,他立刻化成一個幽靈般的灰影子,輕輕的漂浮起來。

      猶如夢魘般的環(huán)境荒涼詭異,暗示著人物的命運,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描寫凸顯出慘淡的生存困境中兒童內心的孤獨和無助。

      在莫言的諸多作品中,兒童大多是以一種被侮辱者和心靈扭曲者的姿態(tài)出現的。外在環(huán)境的壓迫和愛的匱乏必然滋生反彈行為和孤獨自卑的心理。他們要么進入對抗的反應模式,要么抽身避開成人世界,因為他們習慣于在沉默的世界里忍受自我龜縮的痛苦。同時,生存的艱難、社會的畸形以及成長過程中的陰暗和殘酷也使得他們變得極端乖張和暴力,于是采取各種方式抗拒著成人規(guī)則。他們執(zhí)拗沉默、孤僻粗野,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對強大冷酷的世界充滿一種近乎偏執(zhí)的敵視態(tài)度,所有的因素加之被施暴的遭遇使莫言的作品中常常出現自虐與虐他的行為模式的描寫。《模式與原型》中的主人公“狗”縱火燒死母親還得意地向蔑視嘲笑自己的村民示威;《罪過》中的小福子以自我折磨的方式確證自我的存在,他用銹蝕的鐵片劃開毒瘡,看著毒瘡膿血咕嘟嘟涌出,心里充滿了快感。

      《枯河》中的小虎以死的方式抗拒著來自成人世界的冷漠和不公,而對于小虎的死,莫言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甚或贊美:“那個《枯河》里的男孩死了。以死使人震驚,以死證明了他并不弱小可欺。死使他升華,死使他升騰,死使他如精神的幽靈壓迫在人類和宇宙之上,死使他成為了一種不容忽視的存在?!盵6]在作者看來,死亡是對于痛苦現實的解脫,同時,畸形變態(tài)的反抗也是弱者的蒼白精神訴求,當無力對抗強大的外在環(huán)境的冷漠不公,或無法在困境中發(fā)泄積郁的心理能量時,他們往往頑強地做出屬于自己的選擇,或以自虐的方式引起人們的注意,或以死亡的姿態(tài)捍衛(wèi)僅存的尊嚴、證實自我的存在。《透明的紅蘿卜》里的黑孩終日沉默不語,他始終與成人處于對立和隔膜的狀態(tài),以回避交流的方式反抗著成人世界的暴力和權威,而沉默的背后卻隱藏著無法言說的痛苦和掙扎。從某種意義上說,小黑孩幾乎是不茍言笑、習慣在諸多方面包括在臉部表情上節(jié)制自己的莫言童年心靈的真實寫照。作者自己也坦言,那個皮膚黝黑且具有不同尋常耐受力和敏銳感覺力的孩子,是他所有小說的靈魂,盡管在以后的作品里他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但只有小黑孩更貼近他真實的心靈世界[7]。

      兒童在粗陋的生存環(huán)境下人性扭曲的表現,是莫言深刻的精神創(chuàng)傷的自我映照,反彈行為背后隱藏著一個傷痕累累的恐慌孩童形象。通過兒童形象的塑造,莫言以期達到與失敗相抗衡、與蒼白的人生相抗衡的目的[8]。只是這些反抗大多蒼白無力或恐怖變態(tài),結果終歸是徒勞。自虐式的自由、對死亡的肯定以及對痛苦的玩味只能讓人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壓抑和痛苦。

      三、壓抑與狂歡釋放

      莫言的創(chuàng)作風格受到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影響以及民間文化的熏染,但獨特風格的確立與個人成長經歷和心理息息相關。缺失性痛苦體驗有益于培養(yǎng)創(chuàng)作主體異乎尋常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生命本身有著強大的代償能力,當身心遭受痛苦時,人的防御心理會加強,內心充滿高度敏感性。當外部強大的力量限制人往外伸展自我,他便會朝著內心發(fā)展,從而形成一個比他人更為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幻想的方式獲取另一種形式的自由。弗洛伊德認為,生活幸福的人不太可能產生幻想,欲望無法得到滿足的人常常通過幻想來得到代償。文學創(chuàng)作即為借由幻想使欲望得以升華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9]。文學治療的療效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幻想的替代轉移的作用。

      兒時的莫言常因“外貌丑陋”而不被外界所認可,因愛說話而遭大人呵斥,病態(tài)的成長環(huán)境使得莫言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沉重的壓抑感。當主體與外在世界的正常交流方式被壓制或阻遏時,必然形成其對于外部世界的敵視心理以及向內轉的敏感豐富甚至乖張,所以莫言外表雖內向寡言,內心卻敏感豐富。沉默寡言和孤獨的情緒可以內化為一種異常敏感的內傾性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將這種情緒轉移到對某一事物或行為的執(zhí)著追求中,內傾性的心理體驗在莫言的文本中外化為信馬由韁的想象和泥沙俱下的狂歡化語言。成長過程中的失落和痛苦通過想象的自由獲得宣泄和滿足,作者借助豐盛的敘述和近乎于標新立異的華麗以彌補愛和關注的缺失,同時也尋找到了確立獨特自我的一種方式。

      孤獨抑郁的童年經歷造就了莫言敏銳豐富的感官感受。在一些作品中,極度的感官膨脹成了敘事的主角,如中篇小說《爆炸》中對一記耳光的描述:

      父親的手讓我看到飛機拉煙后就從我臉上反彈開,我的臉沒回味就聽到了空中發(fā)出一聲爆響。這聲響初如圓球,緊接著便拉長變寬變淡,象一顆彗星。我認為我確鑿地看到了那聲音,它飛過房屋和街道,跨過平川和河流,碰撞矮樹和高草,最后消融進初夏的乳汁般透明大氣里。

      這一段數百字的描述中,莫言完全沉浸于想象的自由和狂放,將瞬間的主體感覺加以夸張強化,繁縟的語言中容納了豐富的感覺體驗,包含了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等感官描寫。語言在打破常規(guī)的基礎上形成奔騰之勢,難以描摹的復雜心理感受轉化為紛繁擁擠的語言世界,內心積郁的感情一旦找到缺口便借由文字迅猛噴張。只是狂放的語言文字能擴張語言的表現力和心理內蘊,但焦躁的創(chuàng)作心理也會導致失控,毫無節(jié)制的宣泄和堆砌的意象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超越了讀者的閱讀心理底線。

      除了借助于狂歡化的敘事泄導情緒和進行審美救贖,特立獨行敘事風格的確立也是作者獲得自我超越的途徑。由于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關注,莫言有意識地通過另類方式吸引他人的目光,在他看來,文學創(chuàng)作必須敢于沖破束縛,最大可能地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者要有天馬行空的狂氣和雄風。無論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還是在藝術風格上,都必須有點邪勁兒”。他也認為,一個人在生活中應謙遜,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必須獨斷專行[7]。倍感痛苦的人,更傾向于通過幻想進入到自我虛構的另一個世界和另一種生活,他醉心于描寫中的自由甚至放縱,享受這種高峰體驗,似乎只有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世界里才是真正自由的主體,可以獲得現實中得不到的滿足;在這一過程中,既達到了宣泄的目的,同時也滿足了自我陶醉的需要,這也是生命被扭曲和欲望受壓抑的結果,莫言正是以夢囈般的敘述方式構造著他的世界,以至于不可避免地裹挾著些許病態(tài)情緒。

      四、審丑與顛覆快感

      一味幽閉于內心世界容易導致病態(tài)心理的滋生,當個人無法得到外界的接納和認同,他對外在環(huán)境必然采取逃避退縮或敵視對立的態(tài)度。孤獨痛苦成為莫言基本的情感體驗,痛苦不僅僅是他的創(chuàng)作動機,也成就了他沉溺于其中反復咀嚼體味的情緒。當他以審丑的眼光去看世界時,其作品中便不可避免地夾雜著扭曲和病態(tài)。感官的刺激、對于丑和骯臟的贊美、對于美及崇高的褻瀆沖擊著讀者傳統(tǒng)的審美感受,莫言認為,愈是雄偉高大事物的倒塌愈是令人興奮[10],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夢幻與現實、科學與童話、上帝與魔鬼、愛情與賣淫、高貴與卑賤、美女與大便、過去與現在、金獎牌與避孕套……構成一個完整的世界”[11]。這些充滿悖論的意象并列既是對既定的文明秩序和人們審美規(guī)律的顛覆與反抗,也彰顯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理想。他幾乎毫不保留地贊美一切離經叛道的行為以及這種叛逆行為背后所表現出來的狂放不羈。于是,他率性地將蕪雜和污穢作為一種神圣的東西來炫耀,以丑為美,以丑為崇高,并發(fā)展到并不節(jié)制的地步。那些人們嗤之以鼻的丑惡和暴力,莫言卻可以無所顧忌地鋪陳開來:落下來像一根頂花帶刺的小黃瓜的蒼蠅(《蒼蠅》)、被凌遲時讓人如臨其境的細節(jié)刻畫(《檀香刑》)、活剝人皮的精細描寫(《紅高粱》)、蹣跚在街頭被汽車輪子碾出了腸子的黃色小狗(《枯河》)、人為滿足口腹之欲將貓殘忍地踢飛后,貓頭破裂眼珠子迸出的血腥暴力的場面(《復仇記》)……自然界和人世間的丑惡暴力在他的作品中都被無遮無攔地呈現,沖擊著人們的審美情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極富刺激性的閱讀體驗。他給予骯臟的事物以美麗的渲染,在作品中反復地敘寫大便甚至歌詠大便:

      我們的大便像貼著標簽的香蕉一樣美麗為什么不能歌頌,我們大便時往往聯(lián)想到愛情的最高形式、甚至升華成一種宗教儀式為什么不能歌頌?(《紅蝗》)

      那些內心陰暗角落的暴露以及扭曲的發(fā)泄,有時會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他極盡感官刺激之能事,似乎要把所經歷過的和想象到的全部骯臟齷齪都寫出來,以玩賞丑惡為快事[12]。在談到《檀香刑》的創(chuàng)作時,莫言自己也認為“是不是我的性格中間有一些虐待、變態(tài)的東西?我在寫的時候確實經常感覺到一種灰白的恐怖感,在腦子中出現”[13]??梢哉f,莫言的作品中,那些異化畸變的藝術形象是作者內心晦暗痛苦心理的暗示。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對畸變異化的喜好往往會折射出主體想要通過自戀的方式去完成自我確證。有學者認為,極端自戀的傾向極有可能導致狂妄自大、自我退縮和封閉等病態(tài)的心理和人格,具有自戀人格特征的人往往以自我中心,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并十分期待從他人那兒獲得特殊的尊重和對待[14]。從一定程度上而言,莫言作品的狂歡化及審丑風格特點的確立是其自卑心理的一種體現。莫言試圖通過改變人們的審美情感和常規(guī)的語言來釋放痛苦的情緒,將被壓抑了的或不被認可的經驗塑造成新的現實以換取人們的注意,但當違背人們正常審美情感的審丑成為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種常態(tài)時,極有可能走向另一種難以擺脫的心理陰暗。事實上,越拒絕丑化越能反映出主體對于相關事物與情感的真正渴望。

      作家心理制約和支配著作家的文學表達,創(chuàng)傷性痛苦體驗對于作家的影響潛在而深遠,超常的心理壓抑和創(chuàng)傷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主體強大的創(chuàng)作內驅力,有時也因為過度壓抑而不可避免帶有一些病態(tài)色彩。從這一層面而言,童年經驗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童年生活的真實反映,而是更為主觀的心理變異。創(chuàng)作活動可以起到精神調節(jié)的作用,通過虛構和幻想,能激發(fā)起對抗內心痛苦情緒的力量。莫言正是努力地借助于文學創(chuàng)作試圖擺脫沉重的童年創(chuàng)傷性記憶的糾纏,構筑精神的避難所,渴望在文學世界里成為真正自由的主體。葉舒憲在《文學與治療》一書中總結了文學能滿足以下五大高級需要:符號(語言)游戲的需要、幻想補償的需要、排解釋放壓抑和緊張的需要、自我確證的需要和自我陶醉的需要。[15]顯然,文學創(chuàng)作是作家進行自我心理修復和療救的有效途徑,但“詞語一方面可以充當藥物,另一方面又可以用為毒物”[16]。創(chuàng)作在幫助寫作主體“驅魔”的同時也可能促使其“入魔”, 以一種形式的異化對抗另一種形式的異化,以刻意扭曲變形的詞義句法和意象來批判異化的人生和社會也有可能導致創(chuàng)作主體步入歧途,不過在莫言的新作《蛙》中,以異化對抗異化的特點似乎有所淡化。

      [1] 童慶炳.作家童年經驗及其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J] .文學評論,1993(4):54-64.

      [2] 周憲. 超越文學[M].上海:三聯(lián)書店 1997:46-47.

      [3] 莫言.饑餓和孤獨是我創(chuàng)作的財富.小說的氣味[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

      [4] 莫言.莫言演講新篇——莫言心聲系列[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125-127.

      [5] 陳薇,溫金海.與莫言一席談[M] ∥賀立華,楊守森.莫言研究資料.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401.

      [6] 張志忠.莫言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53.

      [7] 莫言在瑞典學院的演講:講故事的人[M] ∥譚五昌.見證莫言——莫言獲獎現在進行時.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224.

      [8] 莫言.訴說就是一切[J]. 當代作家評論,2003(5):83.

      [9] 弗洛伊德.作家與白日夢[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2:221.

      [10] 莫言.四十一炮[M] .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192.

      [11] 莫言.紅蝗[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39.

      [12] 王干.反文化的失敗——莫言近期小說批判[J] .讀書,1988(10):12-18.

      [13] 周罡,莫言.發(fā)現故鄉(xiāng)與表現自我——莫言訪談錄[J].小說評論,2002(6):34.

      [14] 馮川.文學與心理學[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28.

      [15] 葉舒憲.文學與治療[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12.

      [16] 羅蘭·巴特.羅蘭·巴特隨筆選[M] .懷宇,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268.

      [責任編輯 位雪燕]

      本刊常用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1) 期刊:作者.文題名[J].刊名( 外文刊名可縮寫,縮寫后的首字母應大寫) :版別,出版年,卷號( 期號):起-止頁碼.

      例如:楊燚.企業(yè)人力資源投資的風險評價[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2,38 (1) :26-28.

      (2) 專( 譯) 著:作者.書名[M].版本( 第1 版不標注) ,譯者.出版社的所在地:出版社名稱,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鄒逸麟.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第2 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法]阿爾貝特·史懷澤.敬畏生命[M].陳澤環(huán),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3) 論文集:作者.文題名[M]∥主編或文獻的編者姓名.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 譚其驤. 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一幅地圖[M] ∥譚其驤. 求索時空.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4) 報紙:作者.文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 版序號).

      例如:中共焦作市委辦公室.關于我市縣域經濟發(fā)展情況的調查報告[N].焦作日報,2002-08-21(01).

      (5) 學位論文:作者.文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授予年.

      (6) 古籍:作者.書名[M].版本.出版社的所在地:出版社名稱,出版年( 農歷紀年或朝代年號) .

      例如:王夫之.宋論[M].刻本.金陵:曾氏,1845 ( 清同治四年) .

      MoYan’sPainfulExperienceofDeficiencyandWritingTherapy

      GUOQun

      (InstituteofEducationScience,Minnan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Fujian,China)

      In literature creation, most authors’drive originates from their painful experience of deficiency. This is certainly true in Mo Yan’s case, who has chronically suffered from his painful childhood experience deficiency of materials and love. Extreme mental depression inspired Mo Yan’s creativity, which contributed to his unique attitude and writing style. On the one hand, he released his emotion and got spiritual freedom as a compensation with the aid of extreme wild imagination; on the other hand, his desire to overcome inferiority prompted him to challenge the tradition and authority, which is reflected vividly in his works. Literature creation is a psychological therapy for Mo Yan to get rid of his childhood traumatic memory, and a streak of morbidity is inevitable due to the excessive suppression.

      Mo Yan; painful experience of deficiency; catharsis; compensation; writing therapy

      2014-07-28

      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2013年度課題(2013C096)。

      郭群(1978—),女,江西吉安人,講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兒童文學研究工作。

      E-mail:lengxiang02@163.com

      I206.7

      :A

      :1673-9779(2014)04-0410-06

      猜你喜歡
      莫言痛苦創(chuàng)作
      降低“支付痛苦”
      過去的年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愛如莫言
      心聲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莫言不言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2
      誰痛苦,誰改變
      海峽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6
      分擔痛苦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痛苦力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5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泰宁县| 洮南市| 辉南县| 镶黄旗| 诸城市| 泊头市| 嘉义县| 阿鲁科尔沁旗| 珠海市| 同仁县| 集贤县| 万宁市| 兴国县| 怀安县| 苍溪县| 徐州市| 渭南市| 沙洋县| 桦甸市| 苗栗县| 凤阳县| 龙岩市| 鲁山县| 明水县| 东安县| 肃南| 依兰县| 三明市| 远安县| 嘉义市| 三都| 任丘市| 中宁县| 科尔| 工布江达县| 肥东县| 建昌县| 韶关市| 紫云| 昂仁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