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朝英
摘 要:文章就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法制教育滲透的目的性、無意識性,藝術性,對教師要求,在教學中如何實施這幾方面做了一些認識和體會,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認識和嘗試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34-01
《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開展中小學法制教育,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密結合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著眼于社會主義和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結合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特點,致力于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法律素養(yǎng),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逐步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目標,法律素質(zhì)已成為當代公民的一項基本素質(zhì)。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充分認識新時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已經(jīng)成為新課改條件下學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課題,作為法制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理所當然的擔當起重要角色。
一、法制教育滲透的目的性和無意識性
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法制教育滲透過程中,有著明顯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目標,而作為受教育者的高中學生,則多半處在無意識狀態(tài),法制教育滲透是在有目的性和無意識性的辯證統(tǒng)一過程中完成。
例如在講授《經(jīng)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紙幣時。教師可以借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九條、二十條、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禁止偽造、變造人民幣。禁止出售、購買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禁止在宣傳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幣圖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刷、發(fā)售代幣票卷,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表達出變造、偽造人民幣和出售、購買偽造、變造的人民幣都是觸犯法律的行為,是堅決不允許進行的。同時配合案例分析,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媒體,生動、直觀的達到法制教育的目的。案例分析和法律條文的結合,增強了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知道知曉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愛護人民幣就是愛國,損毀人民幣和偽造、使用、販運假幣不僅擾亂市場,更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意識、法制意識,增強與周圍損毀人民幣及偽造、使用,販運假幣的行為作斗爭的意識。
不難看出,在整過法制教育教學的滲透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有著十分明確的法制滲透的教育目標,通過營造和諧而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和恰當?shù)陌咐?,使學生主動接受了教師的觀點:另一方面學生接受教師的觀點時,心理意識又處于無戒備狀態(tài),消除了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但又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不知不覺的接受了法制教育。從而體現(xiàn)了“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讓法制教育像春風化雨一樣滋潤了學生的心田。
二、法制教育滲透的藝術性
高中政治課程內(nèi)容中有很多知識點涉及到法律知識,如果僅從內(nèi)容上去講法律條文很枯燥、很抽象,學生難以接受?!吨行W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法制教育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這就要求教師的施教手段和方式應力避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依據(jù)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教育目的、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講“多彩的消費—消費品質(zhì)量的法律保障及消費權益法律保障”時,教師通過發(fā)動學生收集案例,如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商品售出概不退貨”、“打折商品概不三包”等事例,在討論中得出經(jīng)營者應如何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從而讓學生知道,消費水平會受收入水平、物價水平,商品的性能、質(zhì)量等因素的影響,國家在產(chǎn)品質(zhì)量上的強制性規(guī)范則是消費水平的重要保障。通過真實生動、貼近生活的直觀活動,使高中學生在交流互動中自覺接受了法律知識的熏陶,擴大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層面。
三、法制教育滲透對教師的高要求
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主陣地。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找準法制教育的契合點,將教材內(nèi)容和法制教育內(nèi)容有機結合起來,把握時機,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滲透法制教育,既不要把政治課上成了法制課,也不能忽視了教學內(nèi)容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
所以,淵博的學識就成了法制教育滲透的重要載體,也是政治教師的必備素質(zhì)。作為政治教師,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以外,最好得是個“雜家”,通曉文、史、經(jīng)、哲、天文和地理、古今中外,皆應涉獵。教師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任意馳騁,學生才會被你淵博的學識所折服,并由衷地對你產(chǎn)生敬佩之情,也才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法制教育效果。
四、法制教育在教學中的實施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探求一系列靈活多變、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乃當前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所謂教學模式,乃當前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所謂教學模式,它是指教育者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據(jù)一定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一定的教學手段,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社會實際,所設計出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法制教育的特點可采用案例→講授→總結模式、設疑→點撥→總結模式、誘心巧問→閱讀點撥→總結模式、溫故知新→精講模式、發(fā)問→閱讀→討論模式,此外還有邊講邊儀,講議結合模式等。
如此實施教學,勢必會取得積極的效果:其一,課堂氛圍和諧,學生思維活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體現(xiàn);其二,教師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誘導、啟發(fā)、點撥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自悟中明白深刻的道理,從而達到法制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