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德國西部北威州杜伊斯堡被譽為“鋼鐵之城”,這里有歐洲最大煉鋼高爐,這里也是世界最大內陸港,此外,它還是中國新絲綢之路在歐洲的重要目的地。3月2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杜伊斯堡,迎接一列16天前從重慶出發(fā)的列車(如圖)。有評論認為,中歐新絲綢之路連接的是“德國制造”和“中國制造”的優(yōu)勢。多條線路直通中國 作為“世界最大的內陸港”,杜伊斯堡的鐵路交通也十分發(fā)達,100年前,杜伊斯堡與鐵路網相連。自2011年起,一條中歐鐵路線路將中國重慶與杜伊斯堡連接在一起。每周從重慶駛出的總長達750米的列車,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耗時16天、全程10300公里,到達杜伊斯堡。速度幾乎比海運快一倍,而價格僅為空運的一半。杜伊斯堡是全歐洲唯一一個擁有多條對華直通列車的城市,除了和重慶開通了線路,與上海、北京也有線路開通。中國新絲綢之路目前在德國還開通了鄭州—漢堡、北京—紐倫堡等線路。 杜伊斯堡所在的北威州并不是傳統(tǒng)華人聚居地。但是,這個州近年來在“爭搶”中國企業(yè)方面后來居上?,F(xiàn)有2.5萬中國人居住在北威州。中資企業(yè)已經超過800家,華為、三一重工等都落戶該地區(qū)。許多杜伊斯堡人的生活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杜伊斯堡一家德國機械企業(yè)工作的馬庫斯對記者說,大學時選修了中文,想不到現(xiàn)在成了求職的優(yōu)勢。仍是世界最大內陸港 杜伊斯堡港坐落于萊茵河和魯爾河交匯處。在日耳曼語中,杜伊斯堡意思是“浸水地中的城堡”。公元前1世紀時,杜伊斯堡被譽為“光明之路”。一度是羅馬人、維京人爭奪的要地。12世紀,杜伊斯堡港已成為一個繁榮的貨物集散地。13世紀,它又因萊茵河改道而衰落。 從17世紀起,由于采煤業(yè)興起,利用魯爾河和萊茵河的煤炭運輸日益活躍,港口不斷擴建。直到現(xiàn)在,杜伊斯堡港仍穩(wěn)居“世界最大內陸港”寶座。船只沿河流入??梢择偼餐?、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以及非洲和中東,甚至中國。 港區(qū)占地740公頃,22個港口碼頭綿延分布在40公里長的河岸。每年有超過2萬艘船只在這里停泊。杜伊斯堡港還有占地265公頃的物流倉庫。如果加上許多大型公司在這里用自己的碼頭轉運的貨物,杜伊斯堡港的總吞吐量可以達到8000萬噸。這相當于德國最大的港口漢堡港的一半左右。 依賴歐洲最大的工業(yè)基地魯爾區(qū)的地理優(yōu)勢,杜伊斯堡港裝卸的貨物繁多,主要有礦石、煤炭、石油產品、鋼鐵、有色金屬、建筑材料、鹽、食品和飼料等。建有歐洲最大高爐 二戰(zhàn)期間,杜伊斯堡成為盟軍轟炸的主要目標之一。工業(yè)設施和港口幾乎全毀,80%的住房被完全摧毀或嚴重損壞。戰(zhàn)后,杜伊斯堡憑借港口和鋼鐵基地,為德國“經濟奇跡”貢獻了力量。直到現(xiàn)在,德國7個400萬噸以上煉鋼能力的鋼鐵廠5個在杜伊斯堡。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的蒂森克虜伯集團也在杜伊斯堡建有歐洲最大的高爐。 上世紀70年代開始,魯爾區(qū)開始轉型,杜伊斯堡也大力推動創(chuàng)新工業(yè)。工業(yè)遺址與魯爾區(qū)的工業(yè)文化旅游路線,組成一條全長400公里的工業(yè)紀念帶。 杜伊斯堡北城風景公園就是其中一個。這片200公頃的工業(yè)閑置區(qū)上建起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全新公園:巨型儲氣罐被改造為歐洲最大人工潛水運動中心;礦倉被用作高山攀巖樂園;鑄造車間改建成高空繩索運動跑道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