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坪山 城中山 山上與上山

      2014-04-01 21:46本刊編輯部
      海峽旅游 2014年3期
      關鍵詞:山茶花東山廈門

      本刊編輯部

      他們都在

      山上玩

      東坪山上有一種人情脈絡,比如喜歡觀鳥種菜的臺北認識了愛香草的貝殼,貝殼認識了做得一手泰國菜的美姿,美姿認識了攝影師福利……一個個介紹上山,居山當村民。這樣的圈子在東坪山有好些個。我們走在山上時,會感覺到由這些人帶來的不一樣,他們讓東坪山變得有趣了許多。

      蘭花之后

      試驗精致農(nóng)業(yè)

      玩家:林偉文

      身份:廈門市蘭花協(xié)會會長、廈門雪蘭谷生態(tài)園主人

      玩法:養(yǎng)蘭、蘭花美食、種植臺灣木瓜、試驗精致農(nóng)業(yè)

      十年前,林偉文上山的時候,不過是為了種植蘭花,經(jīng)營蘭花生意,并不曾想過要做長久的山中人。雪蘭谷雖也斷斷續(xù)續(xù)租了十畝地,養(yǎng)蘭所占面積卻一直只有三四畝,其余山地要么養(yǎng)雞種菜,要么放任自由。因食養(yǎng)之需、招待之用或朋友之請,雪蘭谷斷續(xù)開發(fā)了一些蘭花美食,漸漸在朋友圈里聲名鵲起——林家太太的廚藝實在太好了。

      而今,東坪山游客日增,新移民不斷上山,村民亦蠢蠢欲動,對于它的開發(fā)也形態(tài)百千,良莠不齊。東坪山何去何從,自然成了林偉文等老山客關心的問題。因之,雪蘭谷也已不止于養(yǎng)蘭花,研發(fā)蘭花美食,它已經(jīng)從臺農(nóng)二號木瓜入手,啟動了山上的精致農(nóng)業(yè)試驗,算是對這一問題的回應。

      山居蘭花宴

      周末的晌午,我們探訪雪蘭谷,一來是為品嘗林家太太的蘭花美食,再則也是要了然林偉文的山地蘭花種植之路和山中十年的變遷。

      林家太太為我們準備了清香翠綠的石斛榨汁、老鴨甲魚石斛湯,更有土雞煲、蘭園高麗、韭菜炒雞蛋等雪蘭谷自產(chǎn)的生態(tài)菜肴。由于人數(shù)有限,其他如金線蓮燉鴿子等菜,遺憾沒能嘗到。品茗用餐的地點,設在蘭花大棚中,蘭香滿溢,一邊賞蘭,一邊蘭花美食,不僅口齒留香,更添心神爽朗。

      林太太的拿手好菜著眼于石斛和金線蓮。石斛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中藥養(yǎng)生品之一,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就有記載:“石斛一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苯鹁€蓮更其珍貴,藥用價值也更高。養(yǎng)花30年之久的林偉文,很懂得這些道理,就連他的小孩,也是喝金線蓮茶、石斛榨汁長大的。他在東坪山上的園子里,盡是這些蘭科好食材。

      蘭花喜陰畏陽,對于溫度及空氣濕度,都有較高要求,18-30攝氏度及空氣相對濕度60-70%時,生長最好。由于濕度原因,廈門島內(nèi)適合蘭花種植之地并不多。東坪山是例外。雪蘭谷所種蘭花品種也極廣,先是以國蘭為主,春蘭、蓮瓣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七大類多有所產(chǎn),后來兼顧洋蘭品種,像卡特蘭、蝴蝶蘭、石斛蘭、萬代蘭等,我們在雪蘭谷都有所見識。十年耕種,林偉文隨季節(jié)變化,規(guī)整了數(shù)塊蘭花地以及眾多蘭花大棚,以野外種養(yǎng)為主。

      以蘭會友是中國文化里的一大傳統(tǒng)。耕耘10年,很多朋友慕名上東坪山,來雪蘭谷賞蘭,品蘭花美食。林偉文早就不是“獨樂樂”了,雪蘭谷成了廈門市蘭花協(xié)會的山中據(jù)點,除了山地蘭花觀光,這里還常有蘭花品鑒交流沙龍、蘭花科普教育基地,不僅可賞百種蘭,用谷中山泉井水泡金線蓮茶,沖蘭花蜜,飲石斛榨汁,還可下菜地自種自摘時令菜,閑度半天或一個周末。

      這也是林偉文十年山居生活的常態(tài)。

      十年東坪山

      讓我們驚訝的是,2002年之前,身為廈門人的林偉文,都不知曉東坪山。2004年他為了養(yǎng)蘭花,租用雪蘭谷地塊時,村民還不是很理解,“這么些荒地,租來干嘛?”十年過去,現(xiàn)在想租地太難了。

      林偉文說,十年前,山上只有一條好路,而今有三條。十年前很少人跡,蟒蛇、石豹、眼鏡蛇是常見之物。石豹進村偷雞,也是平常事,早些年,文屏一帶的居民,聽見石豹叫聲都不稀奇,現(xiàn)在很罕見了。有一年冬天他還養(yǎng)過一條20斤的大蟒,春暖花開就溜進了山林。現(xiàn)在蟲獸都遠避人蹤,人越來越多。

      我們在蘭花宴上偶遇的廈門阿源,是雪蘭谷??椭弧K瑸樘m花協(xié)會成員,玩東坪山也有十年之久,在山中也租有一塊地,現(xiàn)在準備發(fā)展成為樹屋住宿、生活方式品賞之地。他一樣感慨東坪山這十年變化,就單單拿農(nóng)家樂來說,那時候的東坪山上只有東坪山大排檔、南靖小劉土雞土鴨農(nóng)莊、老周農(nóng)家樂這幾家,現(xiàn)在東坪山大排檔已經(jīng)改為民宿,其他幾家仍然是這些“老山人”心中的金字招牌。

      東坪山現(xiàn)在的一個現(xiàn)實是,想上山做點事的人越來越多,游客也越來越多,山上的地難租了,東坪山的巨變也開始了。林偉文把東坪山比作“廈門的陽明山”,廈門阿源則視其為廈門人“周末最佳的心靈休閑地”,他們憂慮“巨變”會否變成過度開發(fā),也在思考東坪山“好的方向”在哪里。比如,東坪山到底該做一個什么樣的公園?東坪山是不是需要引進更多樹種和農(nóng)作?農(nóng)家樂如何優(yōu)化?觀光交通如何發(fā)展?

      撇開這些似乎需要專家和政府回答的問題,林偉文開始邁出他自己的步伐:精致農(nóng)業(yè)。以他自己的經(jīng)驗,他認定這是東坪山的方向,也希望給東坪山提供一種“合理”的試驗樣本。

      臺農(nóng)二號的試驗

      林偉文的精致農(nóng)業(yè)之旅,“臺味”很濃。和他一起做這件事的,還有臺灣的朋友。

      精致農(nóng)業(yè)在地域偏狹的臺灣、以色列等地區(qū),發(fā)展尤為迅速先進。其中,與廈門一水之隔的臺灣,精致農(nóng)業(yè)因1980年代臺灣農(nóng)業(yè)轉(zhuǎn)型和區(qū)域糧食安全而生,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先進的農(nóng)業(yè)技術,造就了“花金花土”、“菜金菜土”、“果金果土”的特有現(xiàn)象,并兼具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特色。

      1980年代臺灣的問題,亦是今日大陸的問題。林偉文覺得那也是東坪山的問題。他的想法是,要把精致農(nóng)業(yè)導入雪蘭谷,導入東坪山,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產(chǎn)品產(chǎn)量的同時,形成休閑觀光農(nóng)業(yè)景點。

      在臺灣朋友的建議與合作下,林偉文選擇以臺農(nóng)二號木瓜為突破口,因其生育強健、株型較矮、產(chǎn)量高,幾乎每月都可采摘,適合觀光農(nóng)業(yè),是快速切入種植及市場的一個嘗試。他規(guī)劃拿雪蘭谷里的三四畝來種植臺農(nóng)二號木瓜,首批瓜果今年秋天有望面市。

      細心的探訪者或游客踏入雪蘭谷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進門右手邊的龍眼林,以及撲面而來的山茶花盆栽。林偉文會為龍眼嫁接更矮的植株,方便觀賞采摘,規(guī)整之后的龍眼林,是一個納涼、娛樂、采摘的戶外休憩地。而山茶花將成為雪蘭谷中絢麗的賞花景地,目前他收集了300多個山茶花品種,部分已開始嘗試種植。風靡臺南的山地咖啡樹,也是林偉文要引種雪蘭谷的一種休閑觀光植物。

      當然還不止這些。試驗精致農(nóng)業(yè)后的雪蘭谷,會是個更開放的山中空間。農(nóng)業(yè)人士、市民、旅行者、樂活者、其他游學者,均可參與其中,品好茶、嘗美食、玩采摘、賞蘭花、體驗自然、體驗山居、參與到雪蘭谷的農(nóng)業(yè)試驗中……對于林偉文來說,這是新一個十年征程的第一步。他說,精致農(nóng)業(yè)的要義在技術與管理,臺灣30年之路,大陸很難畢其功于一役,但可以慢慢調(diào)整,逐步靠近。對于東坪山與東山兩村的居民及其他山中人來說,精致農(nóng)業(yè)之路走好了,也是回歸本業(yè)、優(yōu)質(zhì)提升的好機會。

      東山之森

      自然是教育

      玩家:臺北

      身份:中學教師、東山之森牽頭人

      玩法:山居、自然教育

      臺北(化名)的真名是臺灣另一座都市,朋友們戲謔,老叫他臺北。不知道他這么熱愛自然,有沒有受到這兩個名字的“反作用力”,反正他現(xiàn)在愛做的事,并不聚焦于城市水泥,而是鄉(xiāng)土。他和一群伙伴們,在東坪山上“播種”了一個新興項目——東山之森,定位為自然教育,他們覺得這特別適合東坪山,會是東坪山對于廈門人的另一重意義。

      新移民上山

      關于臺北的身份,他的伙伴們定義為東山之森的“主力”、“主心骨”。這群伙伴,要么在東坪山居住,要么常在山上活動。而且,個個有專長,有的玩帆船,有的玩攝影,有的玩觀鳥……無論精通什么,焦點卻是一致的——關注自然。

      這群人都是東坪山的新移民。他們從山下或廈門以外的都市而來,落腳東坪山,體驗、審視東坪山,給出我們一個相同的認知:東坪山的未來,一定是基于“自然”。半年前離開北京加入東山之森的攝影師福利說,之所以在城市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那么多年后暫停廈門,也是因為“廈門好像離自然更近些”。而東坪山“離繁華不遠”的城中綠野之姿,吸引他更進一步,直接上山定居,做回山中人。

      臺北上山已有3年。東山之森大約在5年前埋下根基,這些年他所做的,是聚攏人。

      臺北和太太被伙伴們稱為“體制內(nèi)的人”。兩人都是供職于廈門島內(nèi)中學的教師。太太教語文,臺北最初教生物,現(xiàn)在教授校本課程中的自然類知識,與東山之森算“專業(yè)對口”。

      臺北的自然教育之路其實已經(jīng)走了很長。十幾年的生物教學不說,他還是廈門觀鳥協(xié)會的資深人士。大約2005年、2006年開始,廈門觀鳥協(xié)會依托媒體力量,在廈門掀起一股觀鳥風潮,把“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的觀念,以有趣方式帶入鷺島。有著教師身份之便的臺北,據(jù)說還是最早將“觀鳥”作為一門課程帶給廈門的中學生的人。

      上山不是件容易事,要放棄許多都市元素;再者,自然教育并不成熟,得耐得住等待。對于臺北而言,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臺北說東山之森如今聚集的“共同做一項事業(yè)”的人有“幾十號”,僅僅住在東坪山的,就有十幾戶。比如福利一家。

      攝影師福利,曾在國內(nèi)知名體育類紙媒工作。初來廈門時,他還在東坪山腳的集盒藝術營開過工作室。他后來跟我們說,“觀察土地最后也可以回歸到藝術”?,F(xiàn)在他已關閉集盒藝術營的工作室,帶著老婆孩子住在東坪山上臺北的家中。

      再比如貝殼。很多廈門人了解貝殼,是因為帆船。2008年,貝殼與伙伴們駕駛“太平公主號”從廈門五緣灣啟航,試航到香港并向全球公開招募船員,之后一行8人從香港出發(fā),抵達臺灣基隆碧砂漁港,再沿琉球、日本,橫渡北太平洋,歷時180天。此次航行對貝殼的影響,他博客上的某篇文章中是這么說的:重回商業(yè)社會,對城市生活感到失望的他開始有意無意地選擇親近土地?,F(xiàn)在貝殼在東坪山上做香草種植。他在鼓浪嶼擁有自己的香草小鋪,東坪山算“農(nóng)產(chǎn)基地”和住所,在東山之森伙伴中,他是最早上山的人之一。

      有一些沒住在山上的伙伴,負責著東山之森的營銷推廣,為項目找落地點、找支持方。我在臺北家中認識的劉永芳、肖振輝便是。被大伙稱為“班長”的劉永芳上山做事的想法也很簡單,因為“到了這個年紀,常?;叵胄r候的生活,自己都判斷不出好壞,就想努力在東坪山上留個樣本,給以后的人去評價”。

      每個人的自然課

      初采訪時,臺北便提醒我們,東山之森還在播種、澆水的階段而已。東坪山上這十幾戶伙伴,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是研發(fā)課程,也就是那些“種子們”。

      東山之森的自然教育課程,基點是東山之森的人。所以,3年沉淀所得比較完整的40多個項目,基本都是依傍個人能力,帶著很明顯的個人色彩。

      福利的項目是“自然養(yǎng)育”。福利的太太以前也是媒體人,后來在國際學校編制過自然教育類課程。因為兩人有一個1歲多的孩子,他們便把課程定位在幼兒園的小小孩,試圖幫家長和孩子抓住一些“自然養(yǎng)育”的線頭,自己去摸索前行。而針對福利的攝影專長,臺北另有想法,他想做一個影像館,聚集一群熱愛攝影與自然的成人、孩子。

      在東山之森的新浪微群里公布的其他項目中,還包括“和大自然約會”、“自然的氣味”、“貝類”、“與鳥兒歌唱”、“我喜歡露營”、“我們的書吧”、“我的香草鋪”、“我的自然游戲”、“聲音地圖”、“味覺地圖”、“蔬菜”、“青草藥”、“書籍收藏”、“釀酒”等等?!拔业南悴蒌仭币劳械谋闶欠N植香草的貝殼;觀鳥十多年的臺北,依舊會把觀鳥課程承擔下來;戶外體驗的部分則由團隊中專長于戶外的伙伴負責。

      臺北說,東山之森的課程大部分是針對中小學生,40多個項目的課程體系可統(tǒng)分為3個部分:自然觀察、自然記錄和物種深度體驗。自然觀察的目的是培養(yǎng)主動觀察的習慣,讓參與者學會延伸式的思考。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用500字描繪一片葉子。一個習慣主動觀察的孩子,可以輕易完成,但對于一個總是被動觀察的成人來說,卻很難做到。自然記錄則會包括文字的、繪本的、影像的甚至于更接近藝術的雕塑、雕刻等。物種深度體驗是東山之森目前做得最多的。通俗地解釋,許多花圃、農(nóng)莊只會讓參與者(譬如游客)了解植物(比如農(nóng)作物)的種植,東山之森則希望開發(fā)出“如何體驗種植”、“如何使用”、“營養(yǎng)價值如何”、“可不可以入菜”、“產(chǎn)品怎么推廣”等細化的子項目,讓購買課程的“學生”全方位體驗。

      這些聽起來,好像都只是停留于“設想”。但臺北在接受采訪時一直強調(diào)東山之森的可行性。他明顯擁有些優(yōu)勢,也許是教育系統(tǒng)的背景,也許是人脈資源,也許是其他,他很注重似乎也懂得如何把東山之森和政府行為或項目掛鉤。比如,之所以將東山之森定位為“自然教育”,他的理由是,這與政府對東坪山的“公園”定位是吻合的。如何推進?他計劃借力人大提案,年年提,慢慢磨,總會有成效。

      在東坪山上,還有一家東山書院。東山書院是實體形式,類似于“學校”,經(jīng)營了兩三年。書院的重點是國學經(jīng)典教育,也有自然感知(如音樂、手作)、戶外體驗(如帆船體驗)等內(nèi)容。東山之森與東山書院的定位差異,在于更偏向自然體驗。這有多方面的考量,人員的專長和興趣不說,還涉及到東山之森如何組織如何架構(gòu)。因為一旦涉及教育,便會有政策、資質(zhì)、師資等各方面的難題,冒風險去做,不是臺北想要的。注冊NGO?也不是件容易事,對后續(xù)項目發(fā)展,也未必有利。臺北正在籌劃的是,東山之森將以一個自然學校的身份,掛牌于廈門市科協(xié)之下,避開政策風險,又為項目的持續(xù)性找到基石。

      目前與東山之森有關的項目,有萬壽山的自然教育綜合基地,是區(qū)長督辦項目,東山之森擬以顧問團的形式參與基地規(guī)劃運營之中,臺北說,這個基地會將重點放在“自然教育師資培訓”。另外,他們還希望與忠侖公園合作,在公園二期建設時,以自然教育為主題,比如,做觀鳥,做樹屋,做特種植物森林區(qū)。他們還計劃在同安租1000畝地,作為自然體驗的基地;甚至于,在廈門各中學的樓頂,推廣水培。

      山上是示范和生活

      東山之森計劃要做的許多大項目,不在東坪山。東坪山的意義呢?臺北說,就是個示范。

      作為一名游客、市民,你當然可以在東坪山上體驗到東山之森的一些項目,比如香草種植、自然體驗、觀鳥、蔬果種植等。不過臺北他們的想法是,山上的“內(nèi)容”,更應該提供給決策者們。他說,廈門的自然教育還是很樂觀的,廈門人的環(huán)境意識不錯,無論是學校還是政府,對自然教育的認知都沒有問題,關鍵是怎么實施以及實施的難度。東坪山畢竟地域有限,自然教育的內(nèi)容又極其豐富,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自然教育,必須依托其他區(qū)域的土地資源。所以,臺北經(jīng)常想法子讓政府官員、教育系統(tǒng)的人上山來,親身體驗或觀察東山之森怎么做種植,怎么做手作,怎么讓學生“參與”自然,“給他們看到一個樣本”,東山之森后續(xù)在其他地方的項目推進,就會更容易些。

      東坪山對臺北他們的另一意義是,生活。臺北說,他們對自然教育的關注,都是源于自己的經(jīng)歷,對自然教育的投入,也是因為自己對自然有需求。

      東坪山有兩個村莊,東山村和東坪山村。相較而言,東坪山村開發(fā)得更多,也更吵鬧些。臺北租住的房子在東山村,一棟很典型的村居小樓,從西林方向上山,甫進村就到他家。

      都市成人和孩子都有自然缺失癥,臺北夫婦的山居生活,很質(zhì)樸,就是回歸自然,回歸土地。下山是上班,上山像是下鄉(xiāng)。不上班的周末,在田地里忙活,午飯來碗簡單的面線,關鍵是,很安靜。他們的院子倒是明顯規(guī)整過,干凈,有著像咖啡座一樣的座椅,白色圍欄,小清新的架子上種著蔬菜,像個小花架……初次見到,會以為這是家庭旅館的風情小院。

      院子一側(cè),是片菜園。緊挨著院落的那一塊,是臺北他們的有機菜園,自給自足之外,亦供給朋友圈,大家可上山親身體驗。東山之森還吃著自己種的大米,他們向農(nóng)民租地,按自己的方法來種,還計劃開發(fā)米醋、米酒。

      東坪山上的這一片菜園也是試驗田。菜園里除了一些普通蔬菜,還有原產(chǎn)日本的明日草。從江戶時代開始,明日草就在日本作為八丈島藥草而聞名。因為含有豐富的有機鍺等各種治療成分,特別是特有物質(zhì)查爾酮含量極高,明日草的食用價值很高。原本三年一個周期的明日草,在臺北的菜園里一年半就開花,臺北覺得這未必好,所以他們正在用自己的舌頭做實驗,了解明日草對東坪山的適應性,還有開發(fā)菜式,甚至用老葉做茶,看看明日草在食用上可以玩出什么花樣來。臺北說,這又可以衍生出新的東山之森項目——小眾的生態(tài)產(chǎn)品和生態(tài)廚房,這些都是完全可以吸引都市人的好項目。

      兩個女孩的山茶花

      玩家:小殼、Nar

      身份:插畫師、白領

      玩法:開旅館

      ciao山茶花對東坪山還是件新鮮事。我們上山采訪時,好些人向我們推薦一家“東坪山大排檔”,因為那是東坪山上最老牌的大排檔。去年7月,這個口碑大排檔變成了旅館山茶花,好多人還不知道。老板也從“村里的書記老張(音)”,變成了插畫師和個性白領——兩個年輕的、文藝的姑娘。在東坪山新移民還偏向男性化、中年化的現(xiàn)在,她們好像更應該出現(xiàn)在鼓浪嶼、曾厝垵、南華路,而不是東坪山。

      沒什么比得過這一山好景

      除去農(nóng)家樂,東坪山上的玩家,大概有三波。最早上山的人,像蘭花協(xié)會會長林偉文,開發(fā)花木基地。第二波,有點錢,租塊地,養(yǎng)雞養(yǎng)鴨,做個小木屋,玩休閑。再往后,一群人租棟房子做據(jù)點,比如玩騎行,玩會所,有許多不對外。偶爾會有涉及對外的住宿,如李香蘭HOUSE,但不多。

      好些個在山上玩了三五年的男人們都在說,東坪山旅館不好做。房子都是村民的,不好改造;山上規(guī)劃為公園,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政策難題;公交沒上來,缺客源。怎么想,都不合適。

      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山茶花的老板之一小殼。她說,之所以上山開旅館,是因為沒什么比得過東坪山這一山好景。至于客源,盡管不好做,還是可以靠網(wǎng)絡與口碑,所以盡管“放寬心去做”。而且,曾經(jīng)的東坪山大排檔老板,也就是山茶花現(xiàn)在的房東,是山茶花的外援,負責幫旅館接送客人上下山,解決了交通的難題。雖然旅館投入不算低,不過因為合二人之力,小殼覺得只要不虧錢,“這事兒也就這樣了,挺好?!?/p>

      山茶花位于東坪山村村廟附近,從假日商城這條路上山,進村很快就能到達。天氣好的周末,東坪山上人不少。山茶花的招牌在路邊,真正要進入店中,卻要經(jīng)過一條宅宅的小巷。大概十幾步的路程而已,卻把大半的喧囂擋在了店外。巷弄墻上有一句話“與君初相識,似是故人歸”。

      山茶花的調(diào)性清新文藝,裝修也是,從其微博里,看得出已經(jīng)聚集了一群“山茶花粉”。小殼她們卻不太強調(diào)這一點。在尋找“打工換宿小伙伴”的微博帖中,他們用“看得見風景的大房間”和“偶爾可以看見流星的夏末夜晚”作為兩大強勢廣告語。小殼說,廈門的游客區(qū)太混雜了,所以,即使你的小店設計得再好,也沒有這一山好景來得舒暢。

      從山茶花繼續(xù)沿村路往山上走,很快會到達三條上山道路交匯的三岔路口,左邊一條通往西林方向,是愈發(fā)安靜的騎行、跑步好線路,還可以走到?jīng)]那么多農(nóng)家樂、更加質(zhì)樸的東山村,云頂巖寺,東山水庫以及一些看山、看海的觀景臺。右邊的路通往知名景點梅海嶺、怪坡。

      而從巷弄進入山茶花,首先吸引我的,是穿堂而過即可到達的陽臺。陽臺上擺著幾張桌椅和搖椅,一對情侶在等待咖啡;還擺放著些花草和書籍,店狗大黑慵懶地躺著假寐。然后,就是東坪山水庫了。山茶花的陽臺是直接延伸探入東坪山水庫之水面上的。前些年,東坪山水庫是山上環(huán)境整治的老大難,現(xiàn)在釣魚場的進入,讓水庫環(huán)境大有好轉(zhuǎn)。沒有了怪氣味,有時甚至還能看到水中的林木倒影,再來幾個上山垂釣的玩家在對面停留個半日,閑坐山茶花的住客,頗會有種山中臨水居的小美感。

      所以,如果入住山茶花,我們挺建議你選擇帶陽臺的客房,這些客房陽臺都對著水庫。還有個關于山茶花的私家推薦是,隔壁釣魚場的魚湯、姜炒雞、炒雞蛋和姜母鴨都很好吃,據(jù)說主人還養(yǎng)了四十幾只貓。

      青年們的下午茶

      山茶花經(jīng)常招募打工換宿者,這樣的形式在臺灣、香港民宿很流行。山茶花也會招募所謂長期員工,有時也只要求不低于1個月的工作時間。旅館用這種方式,邀請外地年輕人深度體驗廈門。

      兩次去山茶花,都遇見在這里打工換宿的來自昆明的學生,我問他怎么被面試上的,他很認真地說,嗯,老板還挺看中“面相”的。

      山茶花的招聘帖里,往往會傳遞這種有關“面相”的信息,比如“靠譜的英俊少年們”。以我的理解,小伙子說的“面相”,應該是“清新”和“親切”,像文藝片里的青年男女們。我在山茶花見到的不少住客,也是這樣。

      所以山茶花,也很像是這群青年們跟著小殼和Nar一起玩的玩物。

      小殼和Nar有一群玩設計玩fashion的朋友,小殼獨立插畫師的身份,也是山茶花的招牌。我問昆明小伙子第一次來廈門,怎么就上山了,他說,因為上官喆。上官喆是以時裝設計師身份成名的獨立設計師,山茶花的朋友,小伙子很喜歡他的設計。因著上官喆這條線索,學土木工程的昆明小伙子從網(wǎng)絡上知道了山茶花,發(fā)現(xiàn)了圍繞山茶花的廈門圈子,然后感嘆“廈門怎么會有這么多好的設計師啊”,對廈門好感更增,就上了東坪山。

      據(jù)說山茶花經(jīng)常會有一些主題派對,讓員工“認識最酷的朋友”,比如昆明小伙子如果運氣好,也許會在某天的派對上認識上官喆。

      小殼和Nar還會把她們的愛好融入旅館的活動設計中,比如用“看不完的好電影”吸引住客、招募員工——山茶花經(jīng)常會舉辦對住客和員工開放的觀影活動。山茶花甚至于還曾把“提供課程教學”列入了招聘信息,這些課程包括羊毛氈、風箏、調(diào)酒、料理、手工皂等。

      尋找“有一門可愛的特長”的人,是山茶花堅持的,比如會烹飪,會烘焙,會做果醬,會打鼓,會拍照,然后還得會分享。現(xiàn)在,在住宿之外,山茶花也在主推下午茶和午晚餐,希望吸引那些想擁有“片刻安靜”的都市人上山消費。菜品和下午茶均出自這些有可愛特長的店員之手,因為喜歡烹飪或手工,店員出品的山茶花下午茶面相很是不錯,百香果檸檬茶、華夫餅冰激凌、椰奶可可、松餅、蝦餅等都有忠實擁躉。

      設計師們的小旅館

      山茶花,是服裝設計師、插畫師、酒吧小老板……一起設計的山茶花。

      山茶花去年7月正式開業(yè)。小殼說,當時“標準的白領人士”Nar提議上山開旅館,兩人一拍即合。作為獨立插畫師的小殼,親自動手規(guī)劃設計,為旅館省掉了第一筆設計費。

      小殼和Nar沒有去定義過山茶花的風格,出于女孩子對家的夢想,她們找來各種喜歡的圖片拼湊在一起設計,“當是在做一件作品”。4個月時間裝修,最終呈現(xiàn)的山茶花挺日式:木地板,抽象意境的長框畫,白色粗糲的墻面,老式吊扇……它所有公共區(qū)域的面貌,文藝而簡單。

      但客房不一樣。山茶花的客房僅有7間。小殼和Nar找來許多好友,參與客房的設計,山茶花的宣傳冊上說,這些房間,“有不同的人格魅力”。

      殼屋(Ke Room)是山茶花最“意外”的一間客房。設計者是小殼本人。小殼定義自己是典型的射手座,樂天,有趣,向往自由。殼屋的入口,在山茶花伸向東坪山水庫的小陽臺上。沒有走到陽臺,你真的不會發(fā)現(xiàn),右手邊居然還“藏”著這么一間小小客房。小殼給殼屋的定義是“獨居者的小天地”。

      另一位設計師Cotton為山茶花設計了“Angel”和“休息”兩間客房。 “休息”應該是網(wǎng)絡上曝光率最高的山茶花客房之一了,很大緣由在于Cotton為這個房間書寫的“休息”二字,楷書文字印在白色紗簾上,是住客推門而入時眼中、腦中所得的第一信息,告訴你,該按下暫停鍵,享受你的時間了。與“休息”相鄰的Cabin,又是另外的服裝設計師設計。一墻之隔,風格便大不一樣,南美洲的印加風情與色彩在房中呈現(xiàn),住客所感受的是來自樹木天然的原始感和溫熱。

      山茶花還有簡潔利落的小臥室Room001/002,以及像學生宿舍一樣的大房間,7張鋪位交錯排列,適合結(jié)伴而行者或背包旅行者,大房間也是打工換宿者的宿舍。

      集盒藝術營 生活烏托邦

      集盒藝術營最初啟動時,發(fā)起人陳杰慶等人的想法,還是做一個類798式的自由、互動、開放的當代藝術社區(qū),以藝術家和設計師群體為主。起初,也是有一批藝術家入駐營內(nèi),但后來大多撤出了。經(jīng)過一年多的自然生長,它反而變成了一個以興趣為主、兼顧藝術的生活空間。

      位于東坪山腳下的集盒藝術營,目前為止共有7000多平米,有4棟石頭或磚頭平房,30來間木屋。因為土地租用合約1年一簽,目前并不適宜長遠投資,又因為離東坪山不遠,是鬧中取靜的城中村,性價比及環(huán)境都很優(yōu)越,集盒藝術營吸引了一批有工作、有藝術愛好、可以小成本投資或玩樂的玩家,像素音齋古琴工作室、東籬閑居漢服工作室、紅葉拾楠咖啡館、靜香de店,就是其中小資文藝空間的代表。而蓮品視覺、“默。墨工作室”,準確地說,應該是工作空間了。至于一山館、鳥窩客棧提供的,則是公共場地或住宿,是活動空間。

      正如“默。墨工作室”品牌總監(jiān)、音樂策劃人黃爍杰所言,集盒藝術營是個平臺,流動著不同的資源,大家因為興趣不同,目的不同,就會開不同的花,結(jié)不同的果,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入駐營里的玩家,像古琴、劍道、國學、漢服、茶藝等玩家,都是以興趣為基礎,在玩當中尋找與藝術的結(jié)合點。

      玩家們平時有很多交流互動,也會實現(xiàn)資源的流通借用,一山館會租用東籬閑居的漢服,素音齋也要租用一山館的場地舉辦音樂會等。對于都市上班族而言,有這樣一個暫時遠離常規(guī)工作、閑暇時間可以放松心靈或忙興趣之事、又有多種玩樂方式的院落,自然吸引力爆棚。

      不獨營里的玩家如此,游客若住宿其間,或逛完了東坪山、去過了曾厝垵之后,來此閑散半個下午,聽聽古琴或黑膠,玩玩劍道或茶道,嘗嘗長汀米酒或精品咖啡,與大家一起種菜摘菜、包餃子、分享旅途故事,也是樂事一樁。

      陳杰慶還是想拿下更多的地,跟院落后面的山地連通起來,然后聯(lián)合更多的盒子玩家,把生活、創(chuàng)造、游玩聯(lián)動起來,組成一個藝術生活公社。他認為,這對于城中村的改造及生活品位提升,都是有價值的。這是他設想的玩法。

      素音齋里的開放琴韻

      玩家:小琴

      身份:素音齋合伙人

      玩法:古琴彈奏、古琴雅集

      集盒藝術營里,常飄來斷續(xù)的琴韻。那一定是素音齋里有人在弄琴,但未必就是齋主小琴。素音齋不是一個“獨樂樂”的私密空間,也不全是三兩好友私聚的小據(jù)點。小琴和她的合伙人意在營造一個開放的琴韻小屋。

      素音齋里常放一把古琴,一席茶座,還有各處淘來的個性小物件。小琴她們自己常來這里弄琴。集盒藝術營里的其他玩家偶爾來此小彈幾首。廈門古琴社的朋友,閑暇時也把這邊當成集合點。慕名而來藝術營的游客,若有興致,不妨問榕樹旁邊、素音齋鄰——紅葉拾楠咖啡館,借用素音齋鑰匙,進來齋里,練練琴,喝喝茶,暢聊,看書,發(fā)發(fā)呆,度大半個琴韻聲里的清幽下午。

      2013年底,素音齋還曾借用一山館的場地,辦了一場古琴雅集——《四季琴思》,邀約九霄琴舍館主陳默等人,來彈奏春韻《佩蘭》、夏韻《欸乃》、秋韻《平沙落雁》、冬韻《梅花三弄》。因之素音齋也是一個修習古琴的地方,通過素音齋,可以參與九霄琴舍的古琴修習課。

      其實呢,對于小琴和她的合伙人來說,集盒藝術營就是一個生活烏托邦,素音齋亦是其中的一個點。在這里,她們隔絕外面的嘈雜,給自己一個心靈休憩的所在。

      到紅葉拾楠嘗精品咖啡

      玩家:崔濛濛

      身份:紅葉拾楠咖啡館合伙人

      玩法:精品咖啡

      很多旅行者都夢想過,行走到一個地方,因為喜歡,待上一年半載甚至三年五載,然后再出發(fā),下一站;很少有人能把這夢想變成現(xiàn)實。崔濛濛這樣做了。

      崔濛濛,天津人,從小學主持,因為癡迷于精品咖啡,毅然投入到生豆貿(mào)易和精品咖啡館的事情上來。精品咖啡,對于氣候、土壤、種植、采摘、烘焙、沖泡,都有著嚴苛的標準,分美式精品咖啡(美國精品咖啡協(xié)會SCAA認證)和歐式精品咖啡(歐洲精品咖啡協(xié)會SCAE認證)。

      集盒藝術營里的紅葉拾楠咖啡館,就是崔濛濛的精品咖啡空間。紅葉拾楠的吧臺上,放著墨西哥、南非、印度尼西亞等地的精品咖啡豆。崔濛濛喜歡淺烘焙的咖啡,店里更多的則是中度或深度烘焙的豆子,大部分人的認知或口味使然。

      在紅葉拾楠,可以品飲精品咖啡,也可自己嘗試沖泡,甚至參與精品咖啡沙龍,還可以嘗到手工烘焙的餅干;布置溫暖,氛圍輕松,適合聊天或打盹。

      紅葉拾楠固定周三打烊,因老板娘去廈門其他咖啡館溜達去了。

      一山館里的

      劍道公開課與藝術沙龍

      玩家:陳簡

      身份:一山館合伙人

      玩法:劍道、策展

      若是周日下午來到集盒藝術營,不妨參與一山館的免費劍道公開課:赤足室內(nèi),穿劍道服,戴護具,持竹劍,一對一練習,按規(guī)則相互擊打有效部位,一山館的劍道老師在一旁隨時指導。

      劍道是有規(guī)可循的競技或休閑運動,既可鍛煉身體、放松心情,也可娛樂交友。一山館因臺灣已故劍道教練鄭立山而起,合伙人原來都是開南劍道館的師兄弟,也按師兄弟的方式招收新學員,進行一帶一式的練習。不僅有廈門的劍道愛好者來此修習,之前竟有一個住在集盒藝術營鳥窩客棧的房客,花了一個月時間享受廈門生活,同時在一山館深入練習劍道。

      一山館的發(fā)起人之一陳簡女士,本是策展人,從上海回廈后,兼顧劍道與策展事宜。因之,一山館不僅適合練劍,也舉辦各種音樂演奏、舞臺演藝、公益講座等,像素音齋的古琴音樂會、希臘舞蹈藝術家Vangelis Legakis的無界即興舞蹈、博耐特·湯普森爵士鋼琴演奏會都曾在此演出。旅行或游玩至此,興之所至,均可賞玩這些新鮮的藝術形式的演繹,健身修心兩不誤。

      當然,陳簡她們的玩心還會更大,以一山館為俱樂部核心,聚攏國際性武術、舞蹈及音樂藝術家,嘗試鮮活的生活藝術產(chǎn)品。那么,集盒就是這些藝術活動的策源地,而不止于小圈落烏托邦的隨性行事。

      默。墨工作室

      從黑膠唱片開始

      玩家:黃爍杰

      身份:“默。墨工作室”品牌總監(jiān)、音樂策劃人

      玩法:黑膠唱片、定制音樂演奏產(chǎn)品

      按黃爍杰的本心,這里本來可以是一個與藏書朋友合伙的黑膠書吧。如今唱片林林總總,書吧未見影蹤,他的朋友最終沒能一起來玩轉(zhuǎn)這個盒子。不然的話,集盒藝術營里就多了讀書聽黑膠的好空間了。

      “默。墨工作室”從黑膠唱片開始,有1920年代至今的各種音樂原音,更有1952年COLUMBIA唱片公司灌制的、卡拉揚指揮的音樂會黑膠唱片……隨后,有一群音樂愛好者組成了一個小型俱樂部,大家一起聽黑膠、分享音樂等。工作室里的黑膠唱片機很平常,唱頭最貴也不過4000元,大家只是直奔黑膠唱片聲音的質(zhì)感和歷史感而來。

      相較于集盒里面的其他玩家而言,“默。墨工作室”相對專業(yè),也更在商言商。黃爍杰等人一直在整合或邀約各種上游的藝術家資源(像劍道、無界舞蹈、跆拳道、瑜伽、國外藝術表演等)來一起玩這個俱樂部,策劃各種定制音樂演奏產(chǎn)品,提供給客戶和大眾,像“村上春樹的古典音樂事件”、“新年下午茶之《弓弦之舞》”以及“‘宮崎駿與久石讓的音樂時間 媒體見面會”等。場地都是一山館,陳簡也是“默。墨工作室”的發(fā)起人之一。

      鳥窩客棧

      城中村的木屋生活

      玩家:阿沐

      身份:鳥窩客棧&六門空間老板

      玩法:木屋客棧、石屋客棧

      集盒藝術營既是藝術生活空間,特色住宿怎能缺失。阿沐的鳥窩客棧便承當了這一功能。

      阿沐是東北人,來廈十多年,小一半的時間花在客棧經(jīng)營上。除了鳥窩客棧外,黃厝溪頭下海角1號青年客棧也是他開的。海角1號就在海邊,而鳥窩客棧卻隱藏在龍虎山路旁的村落里。

      在集盒藝術營的這些盒友當中,阿沐算是最早一批盒主。集盒藝術營甫一開張,鳥窩客棧就入駐了??蜅R阅疚荨⑹轂橹?,有二十幾間。除了木屋住宿以及溫馨似咖啡館、擺滿各種貝殼相框的迎賓間外,特色全在集盒藝術營的自在放松空間、城中村的便利和鬧中取靜、以及營里各種有意思的空間和玩家。“我喜歡輕松自在的生活氛圍,也希望提供親近自然、溫暖舒心的住宿環(huán)境。集盒藝術營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在集盒,參與感很重要。聊天分享故事是參與,玩劍道、練古琴是參與,一起做早餐、包餃子或者燒烤是參與,打開六門空間,品茶、交流沙龍、小型講座等也是參與。六門空間算是鳥窩客棧提供給集盒藝術營的一個公共空間,投影儀、長桌、茶座不一而足。

      特別推薦

      到集盒藝術營,還可以玩什么?

      除了劍道館、古琴工作室、音樂工作室、精品咖啡館外,集盒藝術營里的玩家其實五花八門,攝影者有之,國學者有之,音樂電臺主播有之,甚至活水館、米酒館、酒吧以及小型飛機,都可見蹤影。營子里面近山處,另有菜園,游玩之余,種種菜,摘摘菜,也不失為樂事一件。

      汀州汀州喝紅軍可樂

      這是家米酒工作室,老板人蠻好,逢人就介紹最美的小城長汀?!凹t軍可樂”更是夜晚的佐興米酒。在廈門,集盒藝術營,聽著古琴和黑膠古典音樂,微醺過周末也是不錯的體驗。

      靜香de店喝下午茶

      靜香就是店主人,店比紅葉拾楠要大得多,因之玩樂和休息的地方也更多,玩法也可更雜,手工磨的咖啡也可一試。室外幾棵樹環(huán)繞,小院落里也擺了藤椅和沙發(fā),還可以燒烤、吃簡單的自助餐等。

      跟藍通航空預約飛機環(huán)島

      集盒藝術營中間廣場處,就展覽了一架藍通航空的飛機。如果想飛機游環(huán)島路,可以提前跟他們預約試乘。當然,起飛點不在集盒藝術營,而且飛機也不是那么隨意就可以起飛的。

      去東籬閑居玩漢服

      東籬閑居毗鄰紅葉拾楠和素音齋,室內(nèi)以漢服陳列為主,也可品茶賞香,因閑居主人興味于茶道、香道及書法。廈門其實有個漢服的圈子,通過東籬閑居,可以參與進去。

      上山學做泰國菜

      玩家:明輝、美姿

      身份:餐廳老板

      玩法:剛剛起步玩,在山上開餐廳,做泰國菜培訓

      吳明輝和寇美姿看上去就是那種感情很好日子過得也還不錯的夫妻。他們原本在曾厝垵有一家口碑泰菜館,去年卻突發(fā)奇想似的,在東坪山上東坪山村租了一棟三層樓房,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裝修,然后打算把曾厝垵那間“賺得還不錯”的餐廳給他的朋友管理。兩人說要在東坪山上居住、開私房菜館、教人做泰國菜——教授泰國菜的部分由美姿這個泰國美女親自主持,而且計劃向家庭主婦們開放。

      作家黃橙在《漫步廈門》一書中,推薦了明輝和美姿在曾厝垵的餐廳“泰之家”。營業(yè)3年下來,“泰之家”已是廈門頗有名氣的泰菜館。其實更早的時候,他們是把店開在了沙坡尾,沒過多久又搬到了曾厝垵,這么“折騰”,粉絲數(shù)量居然不怎么受影響,愛吃泰國菜的饕客們呼啦啦地全跟著去了曾厝垵?!堵綇B門》里就講了吳明輝的一句豪言:在廈門的泰國人沒有不去我家吃飯的。

      “泰之家”的口味由太太美姿把控。美姿是地道泰國人。明輝說因為美姿家里有許多廚師,所以耳濡目染,她很有做菜天分。高中時美姿曾想畢業(yè)后報考中廚,可家里人覺得女孩子做廚師不合適,最后她改讀了中文,并于2007年到廈門進修漢語以圖畢業(yè)后可以回泰國當名翻譯。不過,到廈門的第一天她便認識了教授太極拳的吳明輝。后來的幾年,他帶她逛過街,她陪他相過親,再到兩人戀愛,結(jié)婚,并一起做了泰國菜這門生意。

      “泰之家”的菜肴是家常泰國菜。美姿都是靠自己的經(jīng)驗,選擇適合中國人的泰國家常菜編制菜單,形成了“泰之家”獨有的特色。這幾年,夫妻倆還是常常去泰國,到處吃,然后帶回他們覺得“不需要改良也可以在中國生存的好菜色”。所以,無論是咖喱系列還是冬陰功湯,這里的口味就是讓饕客們覺得更地道更泰式些。

      東坪山上的“泰之家”新店計劃3月28日開張,這好像是比在曾厝垵開店更大的一次冒險。3年前明輝和美姿把店鋪開到曾厝垵時,曾厝垵遠不像現(xiàn)在這么火爆,美姿說那里“根本就沒有人”?,F(xiàn)在的曾厝垵,到處都是穿著花裙子拖雙人字拖的姑娘以及小伙們,各種餐飲店一家比一家門面大,招攬著來往游人。要以掙錢的角度來說,我們都覺得這對中泰夫妻太有戰(zhàn)略眼光,他們卻說,不是的,當年就是看上曾厝垵安靜才去的,現(xiàn)在太吵了,一定要跑,跑到山上去。

      明輝介紹了他們的上山藍圖。山上的房子為三層小樓,三樓自住,二樓用于培訓,一樓做餐廳。餐廳也就是“泰之家”,但是相較于曾厝垵的店面,這里強調(diào)私房定制。我們上山采訪時,新的“泰之家”正在做最后的裝修。除了門口招牌上的泰國風景畫,這家店并不那么泰式,裝修很清新,簡單。美姿說,這樣的風格才是“我們泰國最常見的那種餐廳”,有個小院落,院子里有藍色的木頂棚,頂棚上掛著古樸的吊扇……而絕對不是滿滿的佛像、寺廟元素。

      山上這個門店還有個名字叫“香茅葉”,是明輝和美姿上山藍圖中很重要的部分?;凇疤┲摇边@幾年名聲大噪,夫妻倆計劃把曾厝垵店面授權給他人去經(jīng)營,即便“這家店還蠻掙錢的”。他們還打算以授權的方式,讓福建的每座城市都有一家“泰之家”,比如福州、漳州、泉州。為了公平和品質(zhì),這個授權每個城市只有一家可得,店址和裝修明輝他們都不管,他們負責的就是“泰之家”的授權,還有在東坪山上培訓廚師。美姿甚至還在二樓預留了兩間客房,給前來培訓的廚師們居住。

      美姿和她培訓起來的廚師會一起負責“香茅葉”的培訓。如果是針對授權“泰之家”餐廳廚師的培訓,美姿等大廚擬教授40道正宗泰國菜,費用約為每人3萬元。但“香茅葉”的培訓也計劃提供給家庭主婦和“其他熱愛泰國菜的人”,并且按照泰國廚師學校的方式,按每道菜計費,也售賣些地道的泰國配料。明輝說一道菜的學費大概三五百元,這其中包括食材費用,做完了還可以帶回去自己吃。

      這些都是明輝和美姿的新嘗試。他們說,之所以上山,是覺得生活更重要,“找個地方住而已,順便做做生意”。新的“泰之家”走私房路線,只接受預訂,是為了控制他們的工作節(jié)奏,留足享受山上生活的時間。做泰菜培訓,也可讓整個步驟可控,不會像在曾厝垵那樣掙得多忙到亂。我問美姿要是哪天東坪山也熱鬧起來了怎么辦?她說,山上不通公交車啊,應該不會吧。如果真的會,也許會再換個地方。不擔心客源嗎?她說做生意也就圖個夠吃夠用,只要菜品好,有老客戶,在哪兒開店都一樣。

      四季都在山上“跑”

      玩家:廈門老西

      身份:adidas馬拉松簽約跑者

      廈門公益馬拉松教練兼隊醫(yī)

      跑者網(wǎng)(www.paozhe.org)創(chuàng)建人之一

      玩法:跑步(休閑跑+訓練跑)

      廈門老西本姓洪,2008年始跑步健身,2009年參與廈門馬拉松全程跑,后認識廈門馬拉松公益訓練營黃力生副教授,與其共同運轉(zhuǎn)這一公益組織,并參與組建跑者網(wǎng)。

      從那時起,他就與東坪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時常來跑山養(yǎng)生,為此他甚至把工作室搬到了山腳的金雞亭小區(qū)。他覺得東坪山上跑步,既可吸氧洗肺,又可流汗排毒,更可健身養(yǎng)生。朋友們因為他的推薦,不少也參與到樂跑東坪山中來。

      每周二、四,下午三點鐘,廈門老西忙完棘手的事,就換上運動衣、減震鞋,戴上導航表,從金雞亭小區(qū)出發(fā),跑往東山水庫,或者沿著水庫跑上五六圈,或者跑向觀景臺,有時甚至穿過東坪山,跑到文曾路。一路上吸氧,流汗,看風景或云彩,然后再折返,洗澡換裝,繼續(xù)工作或者回家?!拔乙话愣紩苌?0多分鐘、10公里以上。10公里是我的下限,不要浪費每一次跑步機會。而每多跑一公里,就是多鍛煉一公里,多享受一公里山路。”

      五年來,這已然成了廈門老西的日常跑山格式。五年的跑山經(jīng)歷,也讓他比大多數(shù)人更了解東坪山這座城中之山的四季景致之變。春天三四月,柚子花開。春夏之交,滿山的龍眼清香,相思樹、荼蘼花也漸漸開放。夏天跑山,因為山上夾道林蔭,負氧離子含量充足,溫度較之山下也略低2度。到了秋冬,松針香濃郁,11月還能見到曼陀羅花,以及“臭菊”、牽牛花開成的“花墻”。雨天跑不跑?廈門老西說,尋常雨天跑山,別添神清氣爽。

      廈門老西最推薦的路段,有東山水庫段,稻草人農(nóng)莊附近的柚子林段,這些都是他常跑的、印象深刻的路線。從東山水庫出發(fā),途經(jīng)東山村,各種山花夾道,點綴鄉(xiāng)村,更添村落風情。穿過東山村后,山勢陡然升起,直抵“一山觀兩門”觀景臺。隨后是曲折而下的下坡路。這是騎行者最迷戀的路段,但對于跑步者來說,尤要注意調(diào)整步伐與腳力。

      上李水庫附近的梅海嶺路段,也是很多跑山者的最愛,山路蜿蜒,三角梅夾道,賞景跑步兩不誤。

      東坪山跑步觀景TOP 5

      東山水庫

      東山水庫毗鄰東山村,占地70多畝,四面環(huán)山,林木陰翳,空氣清新,更可見高聳秀美的水塔,適合休憩、觀景、釣魚、繞跑。水庫旁有兩個停車場,交通便捷,成為各種玩山活動的天然匯合點。

      觀景臺(一山觀兩門)

      登上此觀景臺,山間碉堡橫在眼前,繞過碉堡,視野猛然開闊,向南即可遠眺大小金門。登山者常來此觀日出,跑山者來此做做操、看看云彩,也是絕佳。

      半嶺宮

      始建于明朝,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半嶺宮上還有涌福禪寺,觀景亭,跑步來此,可仰望萬石山景致,俯視文曾路風情,近處更有修竹高聳,俯拾即是。

      觀音寺(寺旁有私人會所)

      觀音寺在雪蘭谷附近,尚在修葺重建當中。東坪山十字路口處循石板路跑進來即可看見。此處可遠眺廈港片區(qū)及南太武山。如果溜進旁邊地中海風情的私人會所院落中,看山看??闯堑囊暯墙^對“私藏”。梅海嶺

      梅海嶺看花,已是廈門一絕。此地已栽種三角梅1萬多株,50多個品種,更有平日難得一見的櫻桃色三角梅、鴛鴦櫻花三角梅、斑葉塔式三角梅、檸檬黃三角梅、金葉紫花三角梅等。跑步至此,賞花小憩,還可以泡茶。

      猜你喜歡
      山茶花東山廈門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
      東山果事
      山茶花
      廈門正新
      何來勝《李白憶東山(其一)》
      藤縣掛榜嶺和東山的史事
      紫色的山茶花
      “偶”遇廈門
      山茶花
      一月一花:天生麗質(zhì)山茶花
      威信县| 永平县| 杭锦后旗| 法库县| 游戏| 仁寿县| 栾川县| 宜丰县| 庐江县| 松原市| 逊克县| 华池县| 万盛区| 松溪县| 黄龙县| 项城市| 阿合奇县| 盐源县| 渝北区| 舞钢市| 公主岭市| 房山区| 武汉市| 泽普县| 洪湖市| 昭通市| 绥滨县| 绥宁县| 锦屏县| 印江| 清水河县| 泗水县| 长宁县| 息烽县| 商洛市| 龙胜| 体育| 育儿| 敦煌市| 独山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