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暢,趙彥志
(東北財經(jīng)大學 薩里國際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高等教育是一項需要以高投入換取高產(chǎn)出的非營利公共事業(yè)。可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高校的不斷擴招,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許多高校暴露出管理不到位,辦學質量低下,資金短缺等各方面問題。在此背景下,對高??冃гu價已有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既可以了解相關理論研究現(xiàn)狀與進程,也可以為高校實施有效的績效管理、提高辦學質量、健康發(fā)展提供指導性意見和建議,同時對提高我國高等院校的國際競爭力也具有深遠影響。
績效評價體系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在管理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等不同領域都有相應的研究。近十幾年,西方發(fā)達國家為了解決嚴重的教育質量問題,開發(fā)出一種測量高等院校辦學績效的工具——績效指標體系。事實上早在1980年西方國家的高校就已經(jīng)開始廣泛的應用績效指標,它不僅是政府撥款、大學評估、大學排名和大學招生的重要評價標準;更是影響高校績效管理有效性和公正性的核心因素,所以深入了解西方高等院校績效指標體系的屬性與特點,可以為我國高校的績效管理研究提供指導性建議。
美國是較早實行績效評估制度的西方國家。績效指標體系是美國政府進行高等教育撥款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納西州的“績效撥款方案”。但是由于美國各州的教育政策、經(jīng)濟財力、法律制度的差異,美國各州在選取具體的績效指標上有所不同,如亞利桑那州公共機構產(chǎn)出文員會和學校董事會制定的16項績效指標、南卡羅來萊州提出的37項績效評價指標以及肯塔基州建立的25個績效指標。但從總體上來看,美國各州建立的高??冃е笜梭w系都借鑒美國的《改進高等教育績效的策略指標體系》一書中的4大類,13個次類,70多個績效指標。同樣作為高等教育水平發(fā)達的西方國家,荷蘭在高??冃гu價方面與美國存在較大的差異。荷蘭高校的教育撥款完全依據(jù)績效評估,其大學評價體系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外部評估和內部評估。高校的內部評估由大學自身建立評估小組,對院校的科研、教學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進行實質性的監(jiān)控和評估。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對比全國所有高校的同一專業(yè),荷蘭高校的績效評價是以大學內部的院系作為評價對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萊頓大學,根據(jù)學校的教學規(guī)定或不同學科或院系制定的研究評估協(xié)議,由本校資深教授組成的評估委員會對學?;蛟合档慕虒W和科研情況進行評估。而高校的外部評估主要由荷蘭和弗蘭德斯認證組織(NVAO)及荷蘭質量保證局(QANU)負責,其主要職責是開展各種評估和認證項目,提高荷蘭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增強教育機構的內部地位,以此提升荷蘭高等教育的國際地位。在英國,影響最廣泛的高等院??冃гu價指標就是Jarratt Report(1985)中提到的內部指標、外部指標和運行指標。隨后在1986年,英國副院長、校長協(xié)會和大學撥款委員會(CVCP/UGC)聯(lián)合工作小組將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又提出了另外三個指標:輸入指標、過程指標、輸出指標。此外,在1997年CVCP/UGC組織對第一次報告的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并重新提出了39項高??冃е笜?,相對于原有的指標體系,這次修改將原來的指標進行量化和具體化,為高校進行辦學評價、提高辦學效率和完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績效指標體系在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各國差異也使得各國在構建高校績效指標體系方面趨于不同。例如,由于美國和英國高校立足于不同的社會原則,使得英國高校在建立績效指標時多基于高校自身的發(fā)展和壯大,注重自身利益,并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而美國高校的績效指標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穩(wěn)定性方面顯得比較薄弱。美國和荷蘭高校的績效指標體系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就評估方式和政府作用而言,美國高校的績效評價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政府具有執(zhí)行作用;荷蘭高校則內外部評價相結合,政府對績效評估具有審查和監(jiān)督作用。
“績效”來源于管理學,最初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管理。目前績效評價已經(jīng)成為企業(yè)和政府部門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相應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考評體系。雖然高等教育領域較晚引用績效評價,但卻逐漸成為高??冃гu估與管理的主要依據(jù)。接下來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我國高校的績效評價進行分析與研究。
1.我國高??傮w評價的研究。
高校評價是指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根據(jù)某一具體的劃分質量的標準,采用數(shù)學計算方法,對大學質量水平進行綜合或單項評估。按照評價對象數(shù)量的不同,可以將大學評價分為單所大學的自我評價和多所大學之間的排名評價。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將大學排名評價分為:民間和非民間研究機構對大學進行排名;全球、國際與國家大學排名;大學的單項與綜合排名。
針對我國大學排名許多研究機構都建立了相應的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的《中國研究生》、網(wǎng)大的《中國大學排名榜》、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大學評價》、校友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以及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的《中國高校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雖然國內的許多教育機構都進行了相關研究,但由于受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評估原則、評估指標、評估權重以及計算方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大學排名結果的不同。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大學評價指標體系,所以相關理論有待于進一步的發(fā)展。
2.我國高校局部工作績效評價的研究。
高校局部工作績效評價是指對高校內部各項活動進行績效評價。胡睿(2011)通過對我國高??冃Ч芾硌芯康奈墨I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國高等教育績效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績效管理、財務績效管理和行政績效管理等方面。學者們根據(jù)高校內部的不同活動分別建立了相應的績效評價體系。
(1)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胡紹蘭(2008)重點分析了績效管理方法中績效考核和績效反饋與改進,建立了由綜合素質、科研、教學、取得成果、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工作組成的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同勤學(2010)基于平衡記分卡理論,關注四個維度之間以及四維度與戰(zhàn)略之間的平衡情況以此構建了高校教師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鄭延琦、彭城(2010)提出了多視角績效考核法,對“師、德、情、操”方面14項績效指標賦予數(shù)值,利用數(shù)學計算探求績效考核與績效工資關系的具體途徑。
(2)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楊周復(2002)系統(tǒng)地建立了側重于對高校財務成果和財務效益方面的高等院校財務評價的指標體系,為我國早期的高等院校財務績效評價研究奠定了基礎。鄭鳴、趙璧輝(2008)強調了非財務信息的重要性,提出通過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提高科研能力、控制學術活動費用和合理進行高校合并,從而提高高校自身財務績效。陳勝權(2012)認為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應當包括教學績效指標、科研績效指標、籌資績效指標、綜合實力指標、辦學效率指標和發(fā)展?jié)摿χ笜恕?/p>
(3)行政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劉兵、郭然(2006)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以確立績效目標、加強績效考評過程、注重考評結果與反饋為目標,建立高校行政人員績效管理體系。王蕓鳳(2012)基于“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構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針對組織管理部門和管理者提出了兩種績效提升策略。楊軍(2010)闡述“德、能、勤、績、廉”為評價指標的考核方法的缺陷,引入了平衡計分法以重新構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曾艷(2013)認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主要受資金管理、目標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認識管理和公益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評價模型。
3.績效評價方法應用于我國高??冃гu價研究。
根據(jù)學者們的研究,目前最常用的評價方法為平衡記分卡法、數(shù)據(jù)包絡法和層次分析法。
平衡計分法(Balance Score Card)主要基于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的維度構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馬苓(2009)基于大學使命和發(fā)展戰(zhàn)略,應用平衡計分法構建了中國大學戰(zhàn)略性績效評估模型,極大地豐富了中國高等教育評估理論。李研(2010)將大學自身特點和企業(yè)經(jīng)驗相結合,構建了高??冃Э己酥笜撕途唧w操作框架,為我國高??冃гu價奠定了理論基礎。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基于多個投入和產(chǎn)出項目對高??冃нM行評估。鄭美群、楊盛莉(2008)利用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和產(chǎn)出(科研和教育成果)指標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探討如何加強管理高校內部可控因素以改善各學院的績效。丁姍姍(2009)摘錄“2008年中國大學評價”中的前20名大學的數(shù)據(jù),選取大學專職教師數(shù)量、學校人數(shù)、圖書館藏書量、研究生培養(yǎng)、本科生培養(yǎng)、自然學科研究和社會學科研究等指標,利用DEA方法對其重新排名,并對排名發(fā)生調整的大學提出改進效率的針對性建議。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主要應用于高校教師績效考核和教學質量評價方面。謝娟(2009)通過設定不同權重的績效考核指標,建立高校績效考核體系層次結構模型以克服傳統(tǒng)方法的諸多不足。姜彤彤(2011)采用AHP方法對財經(jīng)類高校進行實證研究,構建了科學的高校績效評價模型,較好地解決了計算各指標體系權重的問題。
雖然這些績效評價方法都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平衡計分法在構建指標體系時應如何將維度指標細分化、如何擺脫BSC理論框架建立高校獨有的平衡計分法模型等;戚涌、李千目、王艷(2008)提到的DEA方法能夠分析投入不足和產(chǎn)出冗余量的短期影響因素,但缺少長期因素分析研究。所以學者在使用績效評價方法時應特別注意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不斷改善績效評價方法以實現(xiàn)績效評價研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根據(jù)國內外高校績效評價研究可以看出,各國高??冃гu價研究與本國的教育事業(yè)緊密結合。相比于國外高??冃гu價研究,我國高校的績效研究偏于制度研究,而外國研究則更注重實踐性。某種程度上我國的高等院校績效評價研究落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所以借鑒國外研究和強化規(guī)范性研究,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評估研究顯得非常必要。
[1]楊周復.大學財務綜合評價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鄭美群, 楊盛莉.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在高校學院績效評價中的運用[J]. 東北師大學報, 2008(5).
[3]戚涌,等.一種基于DEA 的高??蒲锌冃гu價方法 [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12):178-186.
[4]胡紹蘭.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研究[J].教育管理, 2008(3): 49-50.
[5]鄭鳴, 趙璧輝. 基于非財務信息的我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實證研究[J]. 教育科學,2008,24(1):54-58.
[6]丁姍姍. DEA方法在我國高??冃гu價中的應用[J]. 經(jīng)濟師, 2009(4).
[7]謝娟. 層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師績效考核中的應用[J]. 中國電力教育, 2009-3.
[8]馬苓, 張慶文. 基于戰(zhàn)略視角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績效評估體系研究[J]. 河北學刊, 2009, 29(3).
[9]楊軍. 高校行政人員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12(222):62-63.
[10]李妍. 淺析平衡計分卡在我國高職院校績效評價的運用[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 2010, 12(6).
[11]同勤學. 基于BSC理論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0(2):73-75.
[12]鄭延琦, 彭城.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機制探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25(5): 107-112.
[13]姜彤彤. 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和 AHP的高校績效評價研究[J]. 財務與金融, 2011(4).
[14]胡睿. 我國高??冃Ч芾硌芯康奈墨I分析[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 31(10): 61-64.
[15]劉兵, 郭然. 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管理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06(6):17-19.
[16]陳勝權.高等學校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建構[J].中國成人教育,2012.
[17]王蕓鳳.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26(5): 131-136.
[18]曾艷. 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