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針灸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進展

      2014-04-01 20:53:22郭海英潘思京張鵬飛
      河北中醫(yī) 2014年8期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骨密度原發(fā)性

      鄭 潔 郭海英 潘思京 張鵬飛

      (陜西中醫(yī)學院針灸推拿系,陜西 咸陽 712046)

      針灸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進展

      鄭 潔 郭海英1潘思京2張鵬飛2

      (陜西中醫(yī)學院針灸推拿系,陜西 咸陽 712046)

      骨質疏松;針灸療法;綜述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導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包括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POP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正日益受到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關注。研究證實,針灸在POP的治療中具有安全、有效、經(jīng)濟、可長期應用且易于推廣普及等西藥療法不具備的優(yōu)勢?,F(xiàn)將近年來針灸在POP防治中的臨床研究現(xiàn)狀綜述如下。

      1 POP的中醫(yī)認識

      POP屬中醫(yī)學骨痿、骨痹范疇,早期僅骨量丟失而無明顯疼痛癥狀者屬于骨痿,隨著病情發(fā)展至出現(xiàn)腰背及脛膝骨痛癥狀時,則應視為骨痹[1]。中醫(yī)學認為,衰老是POP的發(fā)病基礎,腎虛、脾弱、血瘀是POP的基本病機。腎藏精、主骨,精生髓,髓養(yǎng)骨,腎中精氣充足,則骨髓生長有源,骨得髓養(yǎng)而強健有力。人體衰老的過程與腎氣的衰減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腎中精氣逐漸衰退,腎精虧則骨髓減,髓不足則骨無所養(yǎng),致骨質脆弱無力?,F(xiàn)代研究表明,腎虛可導致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尤其是下丘腦—垂體—性腺(甲狀腺、腎上腺)3個靶腺軸的功能紊亂,影響骨的代謝和合成,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2-3]。衰老除與腎虛有關外,與脾、胃等臟器的功能減退也有著緊密關系?,F(xiàn)代著名醫(yī)家岳美中就衰老與腎及脾胃的關系做了精辟闡述:“人之衰老,腎精先枯,累及諸臟,此時全賴脾胃運化、吸收精微,使五臟滋榮,元氣得繼,才能卻病延年?!保?]若脾胃虛弱,生化乏源,則五臟之精不足,必然會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加速人體的衰老,從而加速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相關研究顯示,脾胃功能減退,不僅能影響胃腸對鈣、磷等微量元素及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還影響藥物的吸收利用,并且通過作用于各個系統(tǒng)直接或間接影響骨代謝[5]?!熬貌∪虢j”、“久病生瘀”,研究發(fā)現(xiàn),“瘀血阻滯”可能是骨質疏松癥病理演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且多發(fā)生在疾病的晚期階段,程度相對嚴重[6]。

      2 POP的針灸辨治思路及選穴處方特點

      對于POP的針灸治則治法,目前主要有2種不同觀點,即整體的辨證論治和側重腎虛立法論治2個方面。

      2.1 整體辨證論治 整體辨證論治多強調以補腎健脾、益髓養(yǎng)骨、祛瘀生新為原則指導臨床選穴及針灸治療,或根據(jù)具體的辨證分型選穴治療。周曉莉等[7]根據(jù)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腎虧、脾弱及兼血氣不通的病機特點,創(chuàng)立了“雙固一通”針法,該法取關元穴及雙側足三里穴以補益脾腎,鞏固先后天之本,取委中及腰背部夾脊穴(腰背部疼痛部位的相應夾脊穴)以通經(jīng)活絡、宣通氣血,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劉保新等[8]提出針灸臨證應以POP患者的具體分型選穴治療,以腎虛為主要表現(xiàn)者治宜滋補肝腎,強壯筋骨,選取腎俞、命門、關元、太溪、大杼、陽陵泉、肝俞和三陰交;以脾虛為突出表現(xiàn)者治宜健脾和胃,生精壯骨,選取脾俞、腎俞、太溪、太白、太沖、三陰交和血海;關節(jié)疼痛等血瘀證突出者治宜活血祛瘀,生新壯骨,選取脾俞、腎俞、太溪、太白、太沖、三陰交和血海。整體辨證論治的另一特點是根據(jù)POP的標本緩急選取適當?shù)难ㄎ患爸委煼椒?。劉保新等?]根據(jù)疼痛程度將肝腎不足型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分為急性期和緩解期,急性期取腎俞、肝俞為主穴以養(yǎng)血益精,培元固本,并配以委中和夾脊穴疏通腰背部瘀滯而達到止痛目的;緩解期僅取腎俞、肝俞以滋補肝腎,益精填髓。

      2.2 從腎論治 不同于整體辨證論治,另一種觀點認為腎虛是導致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機制,也是POP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著重從腎虛論治,以補腎填精益髓為治療大法。何勁等[10]認為,對于POP可選取雙側懸鐘、腎俞和命門穴,并施以提插及捻轉之補法以達到補肝腎、益精血、壯筋骨的作用。林志葦?shù)龋?1]發(fā)現(xiàn),腎俞穴位埋線對POP患者的腰背及周身痛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此外,還有人認為POP應從脾胃論治,認為POP患者多系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脾胃功能虛弱,鈣、磷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吸收能力差,因此提出以健脾和胃法增強胃腸對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以及對藥物的吸收,更好地發(fā)揮藥物的功效,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2]。并根據(jù)上述理論,采用補脾健胃腧穴(足三里、三陰交)治療POP取得較好療效[12]。

      由以上可見,盡管目前就POP的針灸治療有不同看法及側重點,但總的指導原則是一致的。針灸治療POP以補腎健脾為中心,常用穴位有腎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命門、關元、神闕、胃俞、太溪、大椎、懸鐘、大杼、太白等,其中以腎俞、脾俞、足三里選用率最高;同時兼顧行氣通絡,活血祛瘀,常用穴位有委中、腰背部華佗夾脊穴、督脈穴位、血海、陽陵泉以及疼痛局部阿是穴。

      3 POP的針灸治療作用及相關機制

      3.1 POP的針灸治療作用 POP的發(fā)病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快的一個漫長過程,其引起的骨痛、骨變形,甚至骨折對患者身體、活動及社會3個水平的功能都造成極大危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報道顯示,臨床就診的POP患者多數(shù)是以疼痛為主訴。針灸在POP疼痛的治療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林志葦?shù)龋?3]以腎俞穴位埋線法治療POP 18例,每2周1次,連續(xù)6個月,發(fā)現(xiàn)該法可明顯緩解POP患者的腰背痛。除改善主觀疼痛癥狀外,針灸還可以提高POP患者腰椎及股骨骨密度,延緩骨量丟失,降低骨折發(fā)生風險[14-15]。還有人以生存質量為評價指標,觀察了針灸對POP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發(fā)現(xiàn)針灸治療前后患者生理功能、軀體疼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體健康狀況及社會功能均得到顯著提高,且與治療時間長短呈正相關[16-17]。由此可見,針灸既可以緩解POP的臨床疼痛癥狀,提高患者活動能力及精神狀態(tài),又可以從根本上延緩骨量丟失,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發(fā)生風險,從身體、心理及社會3個水平改善患者功能,進而提高患者降低的生活質量。

      3.2 POP的針灸防治機制 POP的發(fā)生原因十分復雜,涉及到衰老、性激素水平下降、鈣調節(jié)激素紊亂以及由此引發(fā)的鈣磷代謝障礙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破骨細胞活躍,成骨細胞功能抑制,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進而引發(fā)骨微結構破壞,骨質大量丟失。據(jù)對相關臨床研究的統(tǒng)計分析,針灸對POP的防治作用與以下幾點密切相關:①改善骨代謝生化指標。針灸可下調POP患者血清骨轉換率標志物骨鈣素(BGP)和堿性磷酸酶(AKP)及尿中骨吸收指標吡啶酚(PYD)/肌酐(Cr)和尿鈣/尿肌酐比值(Ca/Cr)[18-21];②良性調節(jié)性激素和鈣調節(jié)激素的分泌水平。針灸可提高POP患者血清雌激素(E2)、睪酮(T)水平和血漿骨化三醇[1,25-(OH)2D3]含量,降低血清降鈣素(CT)和甲狀旁腺素(PTH)水平[20,22-23]。③清除自由基,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針灸可提高POP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及患者衰老積分[20,24]。④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及骨吸收。骨保護素(OPG)是多種激素和細胞因子調節(jié)骨代謝的中介分子,由成骨細胞分泌,能阻止破骨細胞的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性和誘導破骨細胞凋亡。研究發(fā)現(xiàn),溫和灸可提高POP患者血清骨保護素(OPG)含量[25]。

      4 POP的常用針灸治療方法

      4.1 單一治療

      4.1.1 針刺 研究發(fā)現(xiàn),以補法針刺腎俞、懸鐘、命門、關元和足三里等穴對延緩骨量丟失、提高POP患者骨密度有較好效果[7,10],同時配合瀉法針刺腰背部夾脊穴、委中可緩解腰背部疼痛癥狀[7],而單用夾脊穴和委中對提高患者骨密度無明顯效果[7]。李沛等[17]采用懸中穴透三陰交穴,并配合針刺腎俞和命門穴治療絕經(jīng)后POP 30例,每周針刺2次,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月,生存質量評定結果顯示患者生存質量明顯改善。莫曉楓等[26]采用腹針療法治療POP 79例,主穴取中脘、下脘、氣海、關元,配穴取滑肉門、外陵、氣穴,隔日1次,連續(xù)治療6個月。結果發(fā)現(xiàn)該法可顯著改善患者腰脊疼痛癥狀。

      4.1.2 艾灸 熱敏灸是以經(jīng)絡理論為指導,采用艾條溫和灸體表“熱敏化穴”,激發(fā)經(jīng)絡感傳,促進經(jīng)氣運行,使氣至病所,從而提高臨床療效的一種近年來創(chuàng)立的艾灸療法。該治療方法首先以燃著之清艾條回懸灸以尋找熱敏感點,繼之以雀啄灸加強敏化,循經(jīng)往返灸以激發(fā)經(jīng)氣,再施以溫和灸發(fā)動感傳,開通經(jīng)絡。李豐等[27]在足三里、脾俞、腎俞、命門穴上及附近尋找熱敏化點并施熱敏灸治療POP 30例,并與口服藥物比較,臨床療效及骨密度(BMD)、血堿性磷酸酶 AKP、UCa/Cr等評價指標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熱敏灸療效優(yōu)于口服藥物(P<0.05),其機制可能系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強度,使骨代謝趨于正平衡狀態(tài),從而達到增加骨密度、改善臨床癥狀的效果。萬國強等[28]在肝俞、脾俞、腎俞、命門、腰陽關、中脘、神闕、關元、委中、陽陵泉、足三里、懸鐘、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等附近施熱敏灸治療POP 31例,結果顯示該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疼痛,提高骨密度及患者生存質量。此外,歐陽鋼等[29]對針刺及艾灸治療POP的療效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針刺可更好地提高POP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生存質量。

      4.1.3 穴位埋線 近年來,穴位埋線治療POP的相關臨床報道較多。趙軍[30]于八會穴之骨會大杼、筋會陽陵泉和髓會懸中等穴埋線治療POP 30例,15 d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研究顯示患者疼痛、血鈣及尿鈣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維生素D及骨化三醇治療(P<0.05)。劉蘭英等[22]以血清性激素及 PTH為評價指標,觀察了脾俞、腎俞穴位埋線對30例POP婦女內分泌激素的影響,結果表明脾俞、腎俞穴位埋線可提高患者血清E2和T水平,顯著優(yōu)于針刺治療(P<0.05)。

      此外,也有人采用穴位注射及電針治療POP。王爭等[31]采用腰背部夾脊穴注射復方當歸注射液治療POP 30例,發(fā)現(xiàn)該法可明顯緩解患者腰腿痛,療效優(yōu)于補腎健脾穴位注射及口服中藥療法(P<0.05,P<0.01)。金肖青等[32]采用電針第1~4腰椎夾脊穴及股骨大轉子周圍阿是穴治療POP 32例,結果發(fā)現(xiàn)電針可提高患者骨密度、緩解疼痛癥狀,尤以緩解疼痛作用顯著,療效顯著優(yōu)于西藥治療(P<0.01)。

      4.2 綜合療法 POP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單純針法、灸法或口服藥物療法均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研究證實,多種療法的綜合應用往往優(yōu)于單一方法治療。因此,近年來采用綜合方法治療POP的臨床報道呈上升趨勢,較為常見的有針與灸結合、針與藥結合以及針、灸、藥等多種療法的有機結合。

      4.2.1 針灸結合 針灸結合是POP針灸臨床治療的一貫方法,其形式以補腎健脾、填精益髓穴位的溫針灸結合關元、神闕等保健穴的艾條溫灸為主。趙利華等[33]選取雙側大杼、肝俞、腎俞、足三里、陽陵泉、懸鐘、三陰交及關元等穴治療POP 20例,以補法針刺上述所選穴位,大杼、腎俞、足三里和懸鐘在針刺的基礎上行艾條溫針灸,肝俞、三陰交和陽陵泉單用針法,關元僅用溫和灸,十二經(jīng)原穴阻抗測量結果顯示,該法可顯著降低十二經(jīng)原穴阻抗,與藥物治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蔡紅[34]觀察了針灸治療POP中治療頻次對療效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為期6個月的治療中,每周2次和3次的治療頻率即能提高患者骨密度。

      4.2.2 針藥結合 由于 POP針灸治療主要是通過激發(fā)患者自身的功能,其治療作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患者功能的完整性及潛在的調整功能,因而決定了針灸治療作用的局限性。近年來針藥結合逐漸成為包括POP在內的多種慢性疾病的治療趨勢。針藥結合的形式有針刺結合口服藥物、針刺結合穴位用藥及穴位埋線結合口服藥物等多種形式。周志華[35]比較了電針結合口服骨化三醇與單純口服骨化三醇對POP治療的作用,骨密度、血清E2水平及鈣磷代謝指標顯示,針藥結合療效顯著優(yōu)于口服藥物治療(P<0.05)。張曉東[36]認為,補腎健脾化瘀方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純針灸或單純口服中藥,針灸起效快,且有利于改善患者脾胃功能,中藥起效雖慢,但療效持續(xù)時間長,二者具有互補作用。徐亞莉等[37]采用針刺關元、氣海、命門、腎俞、脾俞結合神闕穴敷貼密骨丹(藥物組成:補骨脂、骨碎補、續(xù)斷、川芎、制川烏頭、透骨草、牛膝、細辛)治療POP 48例,骨密度及疼痛緩解等指標顯示,該法療效優(yōu)于口服蓋天力治療(P<0.01)。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還有人采用針刺結合推拿[38]、針灸推拿結合特定電磁波(TDP)照射[39]、針灸結合蠟療[40]、針灸結合干擾電[41]及穴位注射配合電針[42]等方法治療POP并取得一定療效。

      小 結 腎虛、脾弱、血瘀是POP發(fā)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POP的針灸治療主要圍繞補腎、健脾、通絡3個方面,治療作用涉及緩解疼痛,延緩衰老,調節(jié)內分泌及骨代謝,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等方面。基于目前POP的針灸研究概況,我們認為今后POP的針灸研究可能有以下趨勢:①由于POP的病程較長,骨微結構的破壞很難在短時間得以改善且?guī)缀鯚o法恢復至病前水平,早期預防十分重要,因此充分發(fā)揮針灸“治未病”的優(yōu)勢,開展針灸預防POP的研究可能是今后一大研究方向;②POP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涉及多種環(huán)節(jié),單一一種療法效果往往不理想,在充分發(fā)揮針灸優(yōu)勢的基礎上,與推拿、理療、運動及中西藥物治療有機結合,可能是POP針灸防治的一大發(fā)展方向。

      [1]張紓難,韓春生.中醫(yī)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沿革與嬗變[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9,5(1):83-85.

      [2]武密山,李恩,趙素芝,等.補腎方藥對實驗性骨質疏松癥大鼠垂體-甲狀腺軸及其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1):187-189.

      [3]龔張斌,姚建平,金國琴.補腎方藥對老年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所屬組織結構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33(1):103-104.

      [4]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岳美中醫(yī)話集[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84:46.

      [5]張榮華,朱曉峰.脾腎兩虛兼血瘀與原發(fā)性骨質疏松關系的探討[J].四川中醫(yī),2003,21(5):11-12.

      [6]李中萬,莊洪,李釗,等.ET、NO與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中醫(yī)證型關系的臨床初探[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5,13(1):5-7.

      [7]周曉莉,鮑圣涌,王華.“雙固一通”針灸療法對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骨密度的影響[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5,27(6):49-50.

      [8]劉保新,唐福宇,梁冬波,等.淺論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穴位埋線療法的辨證取穴論治[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1,19(4):56-57.

      [9]劉保新,王力平,徐敏,等.分期穴位埋線治療肝腎不足型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J].中國針灸,2011,31(4):315-319.

      [10]何勁,宋道飛,向楠.針刺懸鐘、腎俞、命門穴對原發(fā)性骨質疏癥患者骨密度的影響及療效[J].中醫(yī)雜志,2009,50(2):147-149.

      [11]林志葦,黎健,高麗萍,等.腎俞穴位埋線對原發(fā)性骨質疏癥骨密度影響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6,12(4):381-383.

      [12]項平.傳統(tǒng)醫(yī)學與健康老齡化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59.

      [13]林志葦,黎健,高麗萍,等.腎俞埋線對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臨床疼痛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5,25(12):844-846.

      [14]農澤寧,趙利華,韋良玉,等.補肝腎健脾溫針灸法防治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及骨量減少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8):1575-1578.

      [15]林志葦,潘文謙.腎俞穴位埋線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5年骨折率調查[J].中國針灸,2010,30(4):282-284.

      [16]劉保新,王力平,徐敏,等.穴位埋線對肝腎不足型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證候學與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3):550-552.

      [17]李沛,紀峰,林鶯,等.“髓會”穴透刺為主對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27(1):45-47.

      [18]吳淑平,林志葦,潘文謙,等.脾腎俞穴位埋線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血清BGP及尿 Ca/Cr的影響[J].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1(2):14-16.

      [19]趙利華,農澤寧,鐘旋,等.溫針灸對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8,28(12):897-900.

      [20]陳貴珍,許云祥,張家維,等.穴位埋線對絕經(jīng)后女性骨代謝、自由基水平的影響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針灸,2010,30(3):177-181.

      [21]王東巖,徐小梅,歐陽鋼.針灸對男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1,52(3):211-213.

      [22]劉蘭英,林志葦,劉憲俊,等.脾腎俞穴位埋線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婦女內分泌激素的調控作用[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4):32-35.

      [23]龐勇,趙利華,農澤寧,等.針灸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12):15-16.

      [24]農澤寧,趙利華,龐勇,等.針灸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前期骨量減少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36(4):610-612.

      [25]歐陽建江,劉慶思,許辛寅,等.溫和灸法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痛視覺模擬評分及血清骨保護素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10):971-972.

      [26]莫曉楓,梁若茄.腹針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7,14(9):315.

      [27]李豐,何忠鍋,涂國卿,等.熱敏點灸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及對患者BMD、S-AKP、U-Ca/Cr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1,31(3):223-226.

      [28]萬國強,劉學俊,周國香.熱敏灸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0,30(6):71-73.

      [29]歐陽鋼,王玲玲,卓鐵軍,等.不同刺激方法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4,24(1):49-50.

      [30]趙軍.應用八會穴埋線治療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17):45.

      [31]王爭,張?zhí)品?,張紅星,等.穴位注射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腰腿痛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8,28(4):261

      [32]金肖青,文曉林,于澎,等.電針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臨床32例分析[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4):516-520.

      [33]趙利華,韋良玉,鐘旋,等.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原穴阻抗變化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21(11):2950-2951.

      [34]蔡紅.不同治療頻次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3,23(1):15-16.

      [35]周志華,王乃權,潘芳芳,等.針藥并用治療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6):389-392.

      [36]張曉東.補腎健脾化瘀方聯(lián)合針灸治療原發(fā)性老年骨質疏松癥26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1,25(10):91-92.

      [37]徐亞莉,金建軍,徐登玉,等.針刺加穴位貼敷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疼痛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6,26(2):87-90.

      [38]王彤,吳中朝,朱天榮,等.遠針近推療法對老年性腎虛型骨質疏松癥患者腰椎生物力學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0,32(8):685-688.

      [39]林偉春,梁婉儀,鄭黎勤,等.艾灸與雌激素替代治療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比較[J].中醫(yī)藥導報,2006,12(7):63-65.

      [40]蒙家輝,羅小珍,羅盛華,等.針灸結合蠟療治療骨質疏松癥腰背痛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9):2155-2157.

      [41]吳洲紅.針灸配合干涉治療儀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11):28-29.

      [42]陳海林,王全權,黃慧敏,等.穴位注射結合電針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8):1411-1412.

      (本文編輯:董軍杰)

      R-05;R681.05

      A

      1002-2619(2014)08-1254-04

      1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養(yǎng)生康復教研室,江蘇 南京 210023

      2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江蘇 南京 210023

      鄭潔(1978—),女,講師,博士研究生在讀,碩士。從事康復醫(yī)學教學、臨床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骨代謝性疾病的中醫(yī)康復。

      2013-08-29)

      猜你喜歡
      骨質疏松癥骨密度原發(fā)性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預防骨質疏松,運動提高骨密度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3:00:58
      天天喝牛奶,為什么骨密度還偏低
      骨質疏松癥為何偏愛女性
      不要輕易給兒童做骨密度檢查
      顱內原發(fā)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OSTEOSPACE型超聲骨密度儀故障案例解析
      原發(fā)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原發(fā)性肝癌腦轉移一例
      從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防治
      漾濞| 揭西县| 赤城县| 陇西县| 蒲城县| 兴业县| 保康县| 封开县| 淅川县| 镇江市| 沁源县| 永川市| 观塘区| 卓资县| 紫金县| 琼结县| 依兰县| 武义县| 紫阳县| 八宿县| 宁德市| 永善县| 南皮县| 长治县| 中方县| 襄城县| 西充县| 固阳县| 镇坪县| 德令哈市| 沈阳市| 大邑县| 平江县| 永年县| 鄢陵县| 钟山县| 广南县| 尼木县| 搜索| 富锦市|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