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魏發(fā)興
河南最早從1888年鄭州黃河大堤搶修開始用電照明至今,電力工業(yè)已走過了116年的歷程。從最初的發(fā)電機只帶一些燈泡照明,到現(xiàn)在的無處不“電”;從最初發(fā)電機單機容量只有幾十千瓦,到現(xiàn)在的百萬級千瓦;從最初輸電電壓只有6千伏到現(xiàn)在的輸電電壓100萬伏;從最初的一個個自發(fā)自供的獨立小電廠、小電網(wǎng),到現(xiàn)在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全省所有發(fā)電、輸電大聯(lián)網(wǎng);從最初的全憑手工操作,到現(xiàn)在的高度自動化控制等,無論是電力規(guī)模,或是科學技術,以往與當今都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電力工業(yè)的巨變,不會是一剎那的破繭“蝶變”,而是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這充分反映了一代一代電力職工的聰明才智,其中滲透著一代一代電力職工的心血汗水。后人不僅不能忘記前人創(chuàng)造出的、有著豐功偉績的昨天,而且還應努力創(chuàng)造出更加光輝燦爛的今天,并不遺余力地將電力工業(yè)推向更加尖端科學的明天。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那些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前進的發(fā)明,深受人們推崇;那些為人類作出卓絕貢獻的發(fā)明者,更受人們膜拜。同樣,萬事萬物中,先行者創(chuàng)造的“第一”事項,人們也會異常敬仰和永久銘記。因為有了“第一”,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是填補了空白,而更在于有了這個良好開端,必然會有第二、第三接踵而來,這就帶動了事物的不斷向前發(fā)展。
為熟悉和不忘河南電力史,本文特對河南電力發(fā)展具有劃界限或突破意義的“最早”和“第一”事項做一些梳理以記之。
1.最早開始用電時間是1888年。據(jù)1942年武同舉等編著的《再續(xù)行水金鑒》和臺灣文海出版社印的《十二朝東華錄》記載,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黃河大堤鄭州十堡處決口,寬達1800余米。清政府為不耽誤夜里搶修,專門從國外購置“小鐵路5里,運土列車一百輛,電燈一架,淺水小輪二只”“電燈照耀不殊白日”。從此,開啟了河南用電先河,掀開了河南電力發(fā)展歷史。
2.第一個企業(yè)自備電廠——安陽廣益紗廠的自備電廠。1903年建成,發(fā)電機組容量470千瓦。
3.第一家外資電廠——焦作煤礦自備電廠。1905年,英國商人在焦作開辦煤礦,建自備電廠一座。裝機為3臺40千瓦直流發(fā)電機組,3臺125千瓦交流發(fā)電機組。
4.第一座公用電廠——開封普臨電燈公司。1911年,由開封商務會理事魏子清等人創(chuàng)辦。安裝一臺60千瓦發(fā)電機組。
5.第一座官辦電廠——鞏縣發(fā)電廠。1922年,北洋政府在鞏縣建兵工廠,同時建發(fā)電廠一座。安裝兩臺1100千瓦發(fā)電機組。
6.第一座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擴建的電廠——洛陽首陽山電廠二期擴建2×30萬千瓦發(fā)電機組。1991年定為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由中央和地方所貸外資合建。兩臺機組分別于1995年10月18日及同年12月26日投運。
7.第一座“集資辦電”建設的電廠——鶴壁電廠。1988年12月10日,由河南省政府、石油部、水電部按照協(xié)商的投資比例建設的鶴壁電廠2×20萬千瓦發(fā)電機組。分別于1991年9月30日及1992年3月19日建成投運。1996年12月25日經(jīng)投資方協(xié)商,根據(jù)《公司法》,將鶴壁電廠改制為鶴壁萬和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經(jīng)1997年11月28日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正式掛牌。
1.第一次設計全國最大的姚孟電廠國產(chǎn)30萬千瓦亞臨界發(fā)電機組——河南電力勘察設計院承擔。1971年開始設計,1975年12月投運發(fā)電。
2.第一次設計平頂山至武昌500千伏輸變電項目河南段工程——河南電力勘察設計院承擔。1981年12月建成投運。1984年該項目榮獲國家優(yōu)秀設計金質(zhì)獎。
3.第一次安裝全國最大的姚孟電廠國產(chǎn)30萬千瓦亞臨界發(fā)電機組——河南火電建設一公司承擔。1971年2月開工,1975年12月建成投運。
程鳳萍介紹,80年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坐飛機的,能夠坐飛機的一般都是領導干部或者改革開放初期最先富裕起來的人,那時候乘機還需要開介紹信。那時的飛機也很小,她執(zhí)飛的機型是安—24,容納乘客48人。“當時的飛機上沒有水箱、沒有烤箱,也不配餐,就是登機的時候每個人發(fā)一個紀念品和一盒飲料,紀念品是一個有飛機標志的鑰匙扣或者是一把折扇,飲料是紙盒裝的冬瓜茶,那時算是非常高檔的飲品了。”程鳳萍說:“那時在飛機上根本就不需要做什么服務工作,旅客上機后都在睡覺,一直到降落?!?/p>
4.第一次施工平武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河南段——河南送變電建設公司和河南第一火電建設公司承擔。1979年開工,1981年12月22日全部建成投運。完成線路75千米,升壓站1座。該工程榮獲國家優(yōu)秀工程銀質(zhì)獎。
5.第一座百萬大廠——姚孟電廠。1987年5月,該廠三期擴建完成,全廠裝機4×30萬千瓦。
6.鄭州至平頂山110千伏線路第一次用升壓技術,改造成為220千伏線路——由省電力建設四處和各供電局抽調(diào)人員共同施工,1971年7月完成改造任務。
1.最早引用外資辦電的時間——1979年開工建設的平武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其中,有一部分是引進外國設備,購買設備的外資由國家統(tǒng)借統(tǒng)還。
2.最早參與建設國外電力工程及時間——1986年1月,河南送變電建設公司同日本三菱公司合作,承包建設科威特132千伏變電站工程。
1.第一臺6000千瓦機組——鄭州火電廠(原363電廠)一號6000千瓦機組,1953年10月24日投運。
2.第一臺1.25萬千瓦機組——鄭州熱電廠一號1.25萬千瓦機組,1957年10月24日投運。
4.第一臺10萬千瓦機組——丹河電廠一號10萬千瓦機組,1973年10月1日投運。
5.第一臺12.5萬千瓦機組——開封火電廠一號12.5萬千瓦機組,1978年10月投運。
6.第一臺20萬千瓦機組——焦作電廠一號20萬千瓦機組,1979年11月17日投運。
7.第一臺30萬千瓦機組——姚孟電廠30萬千瓦機組,1975年12月投運。
1.最早的水電站——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西峽口鎮(zhèn)水電站。1934年建成第一臺12.5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1936年擴建的一臺85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投運。
2.第一臺2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洛寧縣故縣水電站一號2萬千瓦機組,1992年12月28日建成投運。
3.第一臺5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三門峽水電廠一號5萬千瓦機組,1973年12月26日投運。
4.第一臺7.5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三門峽水電廠6號7.5萬千瓦機組,1997年建成投運。
5.第一臺30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小浪底水電廠第一臺30萬千瓦機組,1999年12月建成投運。
1.第一條35千伏線路——河北峰峰至安陽的35千伏輸電線路。1952年7月投運。
2.第一條110千伏線路——鄭洛三110千伏輸電線路。其中,鄭州至洛陽段,1957年7月建成投運;洛陽至三門峽段,同年11月建成投運。
3.第一條220千伏線路——湖北丹江口經(jīng)南陽至平頂山220千伏輸電線路。1970年4月25日投運。
4.第一條330千伏線路——陜西秦嶺電廠至三門峽五原330千伏輸電線路。1985年8月建成,后因故降壓為110千伏運行。
5.第一條500千伏線路——平頂山至武漢500千伏輸電線路。1981年12月建成投運。
主要參考書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yè)史·河南卷》(1949~1999)
《河南省電力工業(yè)志》(1949~1987、1988~2002)
《河南電力工業(yè)四十年》(1949~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