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30年代初“第三種人”對中國出路的探索

      2014-04-02 15:14:27霍賀
      江漢論壇 2014年2期

      霍賀

      摘要:1930年代初,被稱為“第三種人”的胡秋原等人以神州國光社旗下的《讀書雜志》為主陣地,發(fā)起了著名的有關(guān)中國社會性質(zhì)的討論與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形成了在當時思想理論界頗具影響力的所謂“讀書雜志派”。胡秋原在思想論戰(zhàn)、支持十九路軍淞滬抗戰(zhàn)和震驚全國的“閩變”中起到了引領(lǐng)輿論、宣傳鼓吹和理論指導(dǎo)的作用,因而成為該派的靈魂人物。

      關(guān)鍵詞:胡秋原:第三種人:神州國光社

      中圖分類號:K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4)02-0133-06

      1930年代初,胡秋原在“文藝自由論辯”中左右開弓,受到左右翼的夾攻,被稱為“第三種人”。與王禮錫一起主持神州國光社(以下簡稱“神州”)和《讀書雜志》,以此為主陣地,發(fā)起了著名的中國社會性質(zhì)討論與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形成了在當時思想理論界頗具影響的“讀書雜志派”。其核心人物胡秋原等人以“神州”為依托,政治上主抗日,思想上主自由;積極參與政治實踐,在支持十九路軍淞滬抗戰(zhàn)和震驚全國的“閩變”中起到了引領(lǐng)輿論、宣傳鼓吹和理論指導(dǎo)的作用,成為“神州”的靈魂人物乃至“思想界的驕子”。目前學(xué)界對胡秋原在“神州”的作用和影響疏于關(guān)注。胡氏參與“神州”的各種活動,反映了其思想傾向,由于左右翼的攻擊,尤其是長期以來受“左”傾錯誤影響,其思想價值被淹沒了。鑒于此,本文以胡秋原與“神州”為中心進行梳理和探討,分析胡秋原在思想論戰(zhàn)和救亡等問題上的主張,揭示在危機深重時。他對中國出路的探索和思想內(nèi)涵,并重新審視其思想的歷史價值。

      一、胡秋原與“神州國光社”

      神州國光社。1901年由鄧實、黃節(jié)等人創(chuàng)辦于上海,刊行《神州國光集》,是以印行美術(shù)書籍為主的出版社。鄧實等人在提倡國學(xué)、保存國粹的活動中,具有濃厚的民族主義思想。該社后受新文化運動批判復(fù)古主義和崇尚西洋文明等時代思潮影響,加之經(jīng)營不善而難以為繼,1930年由時任廣東省主席的陳銘樞出價40萬元接辦了“神州”。陳氏交游廣泛,“嗜好和思想都復(fù)雜,平日愛談新思想、新政治,想做學(xué)者圣賢,又想做英雄和政治家?!焙镌u價他“以學(xué)者型將軍著稱”。“擁有從佛教到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學(xué)識”。他“喜歡同文人來往”,因而視“神州”為其營造輿論的陣地和羅致文人的舞臺。

      陳銘樞及十九路軍經(jīng)歷了從擁蔣到反蔣的轉(zhuǎn)變,胡秋原“將其反蔣原因歸結(jié)為十九路軍對蔣統(tǒng)一與抗日期望的徹底破滅”。陳氏“因不滿現(xiàn)狀,亟欲另開政治局面,同時也意識到文化事業(yè)對政治的作用”,接辦“神州”后聘請“思想氣味相投”并成為至交的王禮錫為總編輯?!瓣愩憳猩孀阄幕聵I(yè),無非是為他在政治上獨樹一幟造輿論和招募智囊?!蓖跏辖尤沃骶幒蠹凑斜I馬,羅致方方面面的文化人,在“神州”出版胡秋原的《藝術(shù)社會學(xué)》。這是胡秋原與“神州”建立關(guān)系的開始,與王氏一起構(gòu)成“神州”的雙子星座。

      1930年12月,王禮錫赴日本籌辦《讀書雜志》,在東京與留日青年交游,首先想到在早稻田大學(xué)研讀馬恩全集和西方文化哲學(xué)的胡秋原,他們商談《讀書雜志》的目標是“研究中國社會的性質(zhì),尋求中國社會的前途”。在中國社會性質(zhì)論戰(zhàn)中,中共接受斯大林的觀點,認為“中國是封建社會,所以要實行土地革命”。王禮錫曾在“神州”為托派發(fā)行《動力》雜志,與中共論爭。胡秋原認為王氏對中國社會性質(zhì)問題的認識“多少受托派影響”,對于“中國社會史應(yīng)如何分析,他還沒有確定意見”?!傍f片戰(zhàn)爭以前的社會并不是封建社會,而是專制主義社會。中國將來會走向社會主義,但社會主義不可無自由,社會民主主義是理想前途?!逼渲鲝堏A得了對馬克思主義和實際政治運動都感興趣的王氏的共鳴。關(guān)于中國社會史問題,據(jù)王氏回憶:“從前和很多人討論過,總得不到相同的意見,不料秋原卻早有和我相同的見解,因此我們決定再長期的下一番精審的研究,去充實我們的見解”。

      1931年4月《讀書雜志》由“神州”出版,6月,王氏力邀回滬的胡秋原參加社會史論戰(zhàn)。“九·一八”事變,使原本只熱衷于理論研究的胡氏“卷入政治中”,“鼓吹抗日,并開始研究國際問題?!绷χ骺谷蘸退枷胱杂桑粲酢拔鹎致晕乃嚒?,高擎自由主義旗幟左右開弓,既抨擊國民黨“民族主義文學(xué)”,又批判“左聯(lián)”“文藝必須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wù)”的觀點,受到左右翼的圍攻,引發(fā)了1932年的文藝自由論辯,被稱為“第三種人”。

      胡秋原既不滿國民黨的內(nèi)外政策,又不贊同蘇俄式暴力革命。翻閱很多資料后,在《讀書雜志》上撰文系統(tǒng)闡述了他對中國社會性質(zhì)和社會史的觀點。主張從秦至清末是“專制主義時代”,鴉片戰(zhàn)爭以來是“專制主義殖民地化社會時代”。力證馬恩著作中承認專制主義的存在,并運用于中國歷史。認為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是半殖民地化的封建專制主義社會”,“中國革命問題便自然歸結(jié)到反帝國主義與土地革命了”。并提出中國革命是“一個反帝國主義及其代理人問題”和“民主性的革命”,“帝國主義、專制主義和封建主義三位一體”,他對中國社會性質(zhì)與中國革命問題的認知,應(yīng)該說是符合中國社會的現(xiàn)實的。

      論戰(zhàn)中,王禮錫提出社會史分期問題和專制主義分別沿襲胡氏《中國社會文化發(fā)展草書(上)》和《專制主義論》的觀點。正如有論者指出:“王在社會史論戰(zhàn)的見解上并沒有多少創(chuàng)獲”。甚至陳銘樞也受胡氏思想影響。由此可見,胡氏是影響“神州”思想傾向的靈魂人物。正是借重社會史論戰(zhàn),陳氏形成“對中國前途的自以為是的一套看法”。時人評價“胡秋原諸先生,一時成了思想界的驕子”?!兑庾R形態(tài)月刊》、《文化雜志》等也由“神州”出版,由胡氏主編?!熬庉嫴渴聞?wù)需要解決者,王禮錫不在所時,由胡秋原代為處理。此是因胡具備多方面的學(xué)識之故”,胡氏在“神州”乃至思想界的地位和影響可見一斑。

      因出版大量左翼書籍,給“神州”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蹲x書雜志》開展的社會史論戰(zhàn)中多主張民主與抗日,大都以馬克思主義立論,引起國民黨當局的不安。1933年初南京國民政府以觸犯出版法為由,封鎖《讀書雜志》與“神州”,王禮錫被迫去職,出洋考察。王氏與陳銘樞商議后,決定由胡秋原主持“神州”。胡氏認為,政府尚不信任與國民黨長期有聯(lián)系且反共的王禮錫,擔心自己與政府素無淵源又研究馬克思主義,不能獲得信任,經(jīng)勸說后方才同意。

      胡秋原主持“神州”后,赴南京拜會國民黨中宣部部長陳立夫,請求中央對其書籍解禁,陳述其關(guān)心國家命運,希望中央不要誤會并請求指教。陳氏指出建國須合乎自己國家的情況,如只介紹外國圖樣就很荒謬。胡氏認同此批評,但認為要集思廣益,多借鑒別人的著名圖樣,即使敵人言論,也要知己知彼,并指出陳立夫有大作在《讀書雜志》上發(fā)表過。陳氏提到介紹外國圖樣,指“神州”出版左翼著作、《讀書雜志》開展的社會史論戰(zhàn),胡氏認為當局不應(yīng)固步自封,應(yīng)通過討論,在比較研究中找到一條建國之路。胡氏力主言論出版自由,獲得回應(yīng),一周后南京政府解除了對“神州”的封鎖。鑒于這次查禁,他接任主編后聲明:本刊為各派“在純理論上立言”,“一視同仁”,“露骨的政治宣傳,則絕對避免”。盡管他主持“神州”和《讀書雜志》的時間很短,但卻依然具有相對獨立、兼容并包的心態(tài)和多元的文化品格,繼續(xù)為各黨派提供一個發(fā)表政見的陣地??梢娖鋵Α吧裰荨蔽幕脚_的珍惜,試圖保持“神州”的相對獨立性與超越政治意識的壁壘。

      在社會史論戰(zhàn)中,胡秋原跳出西歐歷史模式的窠臼,駁斥那些誤解馬克思公式的人,認為唯物史觀不能機械教條地應(yīng)用于中國社會,五階段論直線遞進模式不能合理地解釋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由于“左傾”錯誤的影響,長期以來胡氏被否定,尤其將學(xué)術(shù)討論中思想觀點的爭論視為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扭曲,被定性為“敵我矛盾”,認為其反馬克思主義??陀^而言,“胡秋原的言說較接近于中國歷史的自身狀態(tài),也較為切合馬克思的封建原論和東方社會史論”。因“系個體性論者,影響力有限,甚至被遺忘,然其讜議終究不能掩沒”。以“第三種人”著稱的胡秋原依托“神州”,參與1930年代初的文藝自由論辯和社會史論戰(zhàn),掀起了震動思想界的波瀾,引起左右翼的攻擊,成為“神州”的靈魂人物。

      二、在救亡問題上胡秋原與“左聯(lián)”的分歧

      “九·一八”后,陳銘樞調(diào)和寧粵合作,十九路軍衛(wèi)戍京滬,陳氏任總司令。1932年1月28日,日軍向駐守閘北的十九路軍發(fā)動突然襲擊,雙方展開激戰(zhàn),激起國人對十九路軍的支援,“神州”當然不會置身事外,更何況陳銘樞在接辦時就視“神州”為“十九路軍集體事業(yè)的一部分”。魯迅曾說“神州”是“武官們開的書店”,胡秋原在“指揮刀下談自由”,意指“神州”有陳銘樞及十九路軍的支持?!蹲x書雜志》刊登陳氏與十九路軍將領(lǐng)的電文,扮演著“喉舌”與“機關(guān)報”角色。在“許多抗日的機關(guān),和國民黨的報紙,都遵命封閉”之際,為鼓舞士氣和民心,29日,胡秋原等人決定“由《讀書雜志》、《文化評論》兩社合作”創(chuàng)辦《抗日戰(zhàn)爭號外》,揭露日本侵略罪行,鼓舞抗日斗志,宣傳全民抗戰(zhàn)。30日,“‘緊急號外散布在街上了”,五天后“左聯(lián)”主導(dǎo)的罷工委員會“要劫奪而去,理由是‘應(yīng)該歸他們辦。”在準備接收“號外”之時,胡秋原氣憤地說:“你們以什么資格來接收這號外?”為爭奪主辦權(quán),“當時左派沒有想通,不僅有‘打倒十九路軍的口號,并由罷工委員會要印刷工人罷工,不印《抗日戰(zhàn)爭號外》”。雙方產(chǎn)生沖突,罷工工人被巡捕房逮捕后,“左聯(lián)”領(lǐng)導(dǎo)人周揚等人找到胡秋原,要求其協(xié)調(diào)保釋被捕工人,“而來煽動罷工的正是周揚”,胡氏不認同其行為,自然拒絕其請求。在民族危機日益嚴峻之際,胡秋原等人不贊同“左聯(lián)”階級斗爭的做法,決定停辦刊物以維護言論出版自由。

      十九路軍在上海的抗戰(zhàn)也引發(fā)了當時在租界作家的共鳴,他們認為在民族戰(zhàn)爭中應(yīng)盡微薄之力。胡秋原、王禮錫、陳望道等人積極聯(lián)絡(luò),為爭取文化界支持十九路軍抗日,組織上海著作者抗日會,討論文化界如何抗日問題。“神州”中“以王禮錫、胡秋原、梅龔彬為核心,他們發(fā)動了與他們觀點比較接近的著作家二三十人參加了抗日會”。他們認為“在‘反日戰(zhàn)線之下,應(yīng)當可以把許多意見不同的知識分子,作一時的戰(zhàn)斗的集合。”“左聯(lián)”因在“神州”工人罷工問題上與胡秋原等人心存芥蒂,且“左派因為誤會神州國光社是社會民主黨的組織,不愿意由神州同仁‘領(lǐng)導(dǎo)”。但在抗日的前提下,形成了知識分子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通過了由胡秋原起草的《中國著作者為日軍進攻上海屠殺民眾宣言》。胡秋原認為“左翼第一次失去他們所謂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

      盡管各派參加了著作者抗日會,但圍繞領(lǐng)導(dǎo)權(quán),卻引發(fā)了“左聯(lián)”與胡秋原等人的爭論?!白舐?lián)”認為,胡秋原“有社會民主主義的傾向”,“著作者抗日會是社會民主黨領(lǐng)導(dǎo)的”,“秋原在會場太活動了,只是‘破,想不到一點‘立的工作”。事實上,他未組織社會民主黨,“閩變”中的“生產(chǎn)人民黨”也是由陳銘樞組建,胡氏起草的黨綱,與此無關(guān)。胡秋原等人對大革命中蘇俄式暴力革命所帶來的混亂極為反感。“一·二八”事變后,“左聯(lián)” “以‘階級觀點反對十九路7F抗戰(zhàn),并說‘民族主義的口號是欺騙?!睙o疑增加了胡秋原等人的惡感?!爸髡呖谷諘陌l(fā)起,本來沒有黨派的畛域,想把各黨派及無黨派的份子”,在抗日旗幟下,團結(jié)起來貢獻力量,宣傳并呼吁全國一致抗日,“他們卻犧牲力量于內(nèi)部的無聊的沖突,回避我們當前的民族革命斗爭”!胡氏等人認為在“革命的民族斗爭是當前革命的最高潮”的情況下,尤其是反帝成為社會共識之時,“他們偏偏要披上反日的民族革命斗爭的外衣,做非當務(wù)之急的工人反對資本家的斗爭運動,斗爭失墜了重心?!痹诖饲闆r下“神州”成為左翼要打擊的小箭靶,胡秋原更是成為重要的小箭靶之一,“某人說秋原在會場太活動了,應(yīng)當給他一個打擊”。甚至攻擊他“粗鄙武斷,不懂馬克思主義”?!白舐?lián)”機械地把持一切,用命令插手一切組織,“盡量地指揮一切文化團體與文化界的個人,而剝奪其自由至于無余了?!痹诿褡逦C深重之際,一味強調(diào)階級斗爭的做法必然會遭到胡秋原等人的抵制。

      “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胡秋原等人為抗日救亡奔走呼喊,但在此問題上與“左聯(lián)”的斗爭策略產(chǎn)生了嚴重分歧。正是這種經(jīng)歷和戰(zhàn)爭洗禮,使其更不贊同蘇俄式暴力革命道路,民族和革命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三、書生問政——胡秋原與“閩變”

      淞滬停戰(zhàn)后,1932年5月十九路軍被派至福建剿共,1933年1月陳銘樞被迫出洋。日本侵華步伐加快導(dǎo)致民族危機和民族矛盾急劇上升,十九路軍既不滿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和消極對日政策,也不滿剿共內(nèi)戰(zhàn)政策,高擎民族主義大旗,主張抗日。陳銘樞出國后與留洋知識分子探討國事,增強了其政治抱負。1933年5月下旬,他回福州與蔣光鼐、蔡廷鍇會晤,現(xiàn)實的政治矛盾和思想分歧使“領(lǐng)袖欲望很強的”陳銘樞“很想取蔣而代”,決心在國共之外另辟新的救國道路。他在福州各界歡迎會上做了《從國際形勢說到中國民族的出路》的演講,主張全民一致抗日。胡秋原接到在《讀書雜志》刊登此文的要求,十分贊同陳的主張,雖考慮到文中對當局的批評過于尖銳,但因陳銘樞是“神州”的后臺老板,迫于壓力,同意發(fā)表,加劇了十九路軍與中央關(guān)系的惡化。

      那時主張抗日,取消黨治,對國共都不滿的人試圖走第三條道路,而這些游離于國共之外的各派知識分子,對陳銘樞和十九路軍寄予厚望。陳銘樞的香港公館一時門庭若市,胡秋原也因“神州”及其同仁的安全與十九路軍的動向密切相關(guān),赴港一探究竟。在港月余,胡氏了解到陳銘樞等人決定反蔣抗日,經(jīng)“第三黨”與中共聯(lián)系,深感事態(tài)嚴重,7月底回滬召集編輯部同仁說明情況。為保持“神州”,《讀書雜志》與“神州”脫離關(guān)系,甚至???。將已寫好的《讀書雜志》編后廢棄,以脫離“神州”的聲明附于其后,又刊出他辭去編輯的啟事,《讀書雜志》于1933年9月出版到第3卷第7期終結(jié)。8月間胡秋原離滬赴港,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才重返他揮毫論戰(zhàn)、呼吁抗日的上海。

      據(jù)陳銘樞回憶“從接辦‘神州到福建人民政府階段,以王禮錫對我的思想影響最大”。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給了我極大的影響,使我逐漸改變了政治傾向,走向福建政變”。陳氏的說法并不十分準確,如果說王禮錫是“社會史論戰(zhàn)的組織者和推動者”,胡秋原則扮演著思想者的角色,社會史論戰(zhàn)中王氏、陳氏等人深受胡秋原的思想影響。1933年10月底,陳銘樞與胡秋原談及在福州成立反日反蔣新政府時,認為在一黨專政和對日不抵抗及剿共的局面下,領(lǐng)導(dǎo)抗日,結(jié)束黨治,必定能打開一個新局面。胡氏雖贊同此主張,但對與中共簽署的《反日反蔣的初步協(xié)定》充滿疑慮,“閩變”的失敗與中共未履行協(xié)定是分不開的,事實證實了其疑慮。盡管如此,因他是“陳銘樞的親信”,與王禮錫等“神州”骨干先后于11月初到達福州參與籌劃“閩變”。福建省政府聘請其擔任《民國日報》社社長,進行改版并作抗日反蔣輿論宣傳,后改為《人民日報》,成為新政府的喉舌。他負責文宣和起草文件,提出言論方針,招待中外記者,接待各地文化界人士。又因在新政府中擔任文化宣傳處主任,“公務(wù)紛繁,無暇兼顧”,又辭去了社長職務(wù)。據(jù)筆者統(tǒng)計,《人民日報》從1933年11月20日至1934年1月12日止共發(fā)行51期,社論計有48篇,其中胡氏撰寫9篇,占19%,可見他實際上是引領(lǐng)輿論宣傳方面的關(guān)鍵人物。陳銘樞也承認胡氏等人“發(fā)揮了很大作用?!?/p>

      因“第三黨”是“閩變”的主要策動者,在討論政府產(chǎn)生程序、宣言、組織等時占優(yōu)勢,引起了十九路軍的不滿,他們認為第三黨主持一切,與南京決裂是自取孤立,獲得胡秋原的贊同?!昂跁h上常與‘第三黨辯論,因有‘神州同仁支持,常獲得通過。盡管“第三黨”認為在閩西實行“計口授田”卓有成效,但在耕地較少的福建則很難推行,一旦成為政綱,大批農(nóng)民分不到田必然會導(dǎo)致社會混亂。胡氏認為:“唯有改革政治、發(fā)展交通實業(yè),興修水利,改進耕作技術(shù),同時減租減息,才能提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也才能團結(jié)整個農(nóng)村”;貿(mào)然“許諾計口授田,其結(jié)果必然會自亂”,“耕者有其田比較有彈性”。客觀而言,胡氏的主張比“第三黨”更具操作性。在籌備會議上通過了由他起草的《人民權(quán)利宣言》,并提議為臨時約法,以“耕者有其田”代替“第三黨”力主的“計口授田”,宣言中提出的“生產(chǎn)人民”有別于無產(chǎn)階級,而將體力勞動與精神勞動并重,也與馬列主義不同。

      “閩變”的宣言政綱“早有陳銘樞的智囊團王禮錫、胡秋原、梅龔彬等擬好”?!爱敃r凡屬重要文件,陳銘樞多交給他的智囊——神州國光社主要人物胡秋原、王禮錫執(zhí)筆主稿”。據(jù)朱伯康回憶:“禮錫、秋原、龔彬等襄助陳銘樞積極進行各種籌辦工作,我當時見到人民權(quán)利宣言草稿、政府草稿。”胡氏還在文教事業(y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文委會委派其“負責組織人民大學(xué)”。在政綱和宣言中,提出中國是“在帝國主義者統(tǒng)治下半封建的社會,中國革命之最大目的,在消滅帝國主義者在華之宰割;同時掃除一切封建勢力,以樹立完全代表人民權(quán)利之政府?!薄鞍l(fā)展人民經(jīng)濟,實現(xiàn)徹底的民主政權(quán)”。主張民族獨立、政治民主化和經(jīng)濟工業(yè)化、言論出版自由、結(jié)束一黨專政、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中國的出路在于民族問題而非階級斗爭等。與其在社會史論戰(zhàn)的主張一脈相承,都觸及到1930年代中國最現(xiàn)實問題的焦點。由此可見,胡秋原在“閩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組織上,而且在政綱和宣言中無一不體現(xiàn)其思想傾向。長期以來胡秋原等中間知識分子在民族危機深重時期,對中國出路的思考和探索受到指責,這顯然是有失偏頗的??陀^而言,正是這些思想認識,使他在1930年代的思想界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其思想價值并未因“閩變”的失敗而煙消云散。

      “閩變”失敗,神州國光社失去了政治靠山,以至于“在經(jīng)濟上受到致命的打擊,并由于經(jīng)營不善,到了破產(chǎn)的邊緣”,已無力收購稿件出版新書了,這對于流落到香港以著文為生的胡秋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他在港被人告密為“共產(chǎn)黨”,被捕后經(jīng)保釋“自動離境”流亡歐洲,讀書譯書之際仍呼吁抗日。胡秋原從日本回國后依附“神州”參與文藝自由論辯和社會史論戰(zhàn),投入到抗日救亡與探索中國出路的事業(yè)之中,“特別是他第一次參與福建的實際政治運動,目睹種種情況,又接觸許多政治人物之后,使他深深在理論上感覺到中國的事是民族問題,而非階級問題”?!坝衷趯嶋H中感覺到,許多知識分子愛談馬克思主義,而實在對馬克思主義之了解是虛淺而錯誤的”。胡氏回憶“閩變”時說:“我當時相信,中國應(yīng)有抗日而實現(xiàn)獨立,民主化、工業(yè)化;不過,應(yīng)走社會主義道路”。

      四、結(jié)語

      以“自由人”著稱的胡秋原,以沖決文化圍剿羅網(wǎng)的精神,在1930年代初的上海文化界非楊即墨的形而上學(xué)盛行的偏頗年代,其思想與主張卓然獨立,成為“第三種人”的典型。面對大革命失敗后的局勢,他和游離于國共之外的中間知識分子一樣,“既不滿意到處暴動組織蘇維埃政府的共產(chǎn)黨,認為是超時代的政策;而同時不滿意拆著爛污‘殺盡共產(chǎn)黨就是實行三民主義的國民黨”;“他們想替革命找出一條新路來”,“乃以中道的辦法求出路”。胡秋原等自由知識分子,被有政治企圖且喜歡結(jié)交文人的陳銘樞招攬至“神州”,為在國共之外探索第三條道路搖旗吶喊,進行輿論宣傳??v觀胡氏在“神州”麾下,不僅參與社會史論戰(zhàn),主張言論和思想自由,成為中國較早反對馬克思主義機械唯物論的學(xué)者,且在民族危機深重之際,為探索國家出路,投身支持十九路軍淞滬抗日救亡,乃至參與“閩變”,始終扮演陳銘樞的文膽角色。若說十九路軍是陳氏革新政治所依靠的“槍桿子”和軍事后盾:胡氏則當之無愧的是陳氏為實現(xiàn)政治抱負而借重的“筆桿子”和靈魂人物?!伴}變”失敗后流亡海外,仍高舉民族主義和抗日大旗,探索中國出路。在政治風云變幻的1930年代,胡氏作為“神州”的靈魂人物,在“提供精神食糧,喚起國人的覺醒”方面功不可沒??箲?zhàn)期間創(chuàng)辦《時代周報》、《祖國》、《民主政治》,乃至赴臺后的《中華雜志》,均繼承了“神州”的精神遺產(chǎn)。這些刊物可看作其對中國出路的繼續(xù)探索,并歸結(jié)為文化民族主義立場,尤其是他提出的超越傳統(tǒng)、超越西化、超越俄化,走自己的路,主張兩岸和平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一個屹立于世界的文化經(jīng)濟大國的主張,可謂是對當年中國向何處去問題的有深度的綜合回答。由于長期以來受“左傾”錯誤的影響,胡秋原的思想價值被淹沒了。蕩滌思想上的塵埃和左右之爭,重新審視其見解,其思想之歷史價值不容抹煞。

      (責任編輯 張衛(wèi)東)

      微山县| 阳山县| 临桂县| 余庆县| 恩施市| 巴南区| 隆化县| 镇雄县| 新疆| 金华市| 淳化县| 瑞金市| 濮阳市| 互助| 克拉玛依市| 宁远县| 大连市| 阆中市| 长兴县| 安陆市| 秦安县| 深圳市| 宁津县| 芦山县| 河东区| 芦溪县| 长沙市| 巫溪县| 尚志市| 双江| 全州县| 靖远县| 昌吉市| 松江区| 天全县| 乌什县| 民和| 泗洪县| 阳春市| 高陵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