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菊
【主題】《同學之間》
【課程標準】1.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2.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3.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內(nèi)容與學情分析】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同學間的友好關系有了初步體驗,但對朋友的優(yōu)劣還無法辨別,以為一塊玩耍的就是好朋友;對同學間友好相處有一定認識,但仍需要進一步點撥和引導。本活動立足于學生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實際需要,重點介紹了四個同學相處之道,對學生的成長有指導意義。
【活動目標】
1.學會欣賞同學,看到同學的優(yōu)點,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2.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3.體驗同學間友好相處的美好與幸福。
【評價設計】
1.通過相關案例的展示、交流,了解小學生與同學相處的現(xiàn)實狀況,能說出自己與同學相處的一些情況。
2.能積極發(fā)言,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出同學間關系融洽對學習、生活的影響,列舉出一些破壞同學間友好關系的現(xiàn)象和身邊或名人的實例。
3.通過聽故事、情境模擬、設置問題情境、小組交流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情境體驗,通過回憶自己的感受和移情,自覺產(chǎn)生同情心理,從而主動生出應該為他人著想,尊重、信任他人,善待他人的情感。說出一些同學間友好相處的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項。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需要,引出主題。
以一組同學們一起游戲、共同學習、互相幫助的圖片引入,讓學生體驗同學之間團結(jié)友愛、友好相處給大家?guī)淼目鞓?,激發(fā)學生要和同學友好相處的情感需要,從而引出大家都是好朋友的第一課時——同學之間,并板書課題。
二、出謀劃策,掌握生活的智慧。
活動一:找優(yōu)點
同學們在近三年的相處中,交到了很多朋友。之所以能成為朋友,肯定在朋友的身上有很多讓你感動、值得學習的優(yōu)點。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尋找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交流并制作優(yōu)點卡。
交流匯報:引導學生找到身邊同學學習、個人品質(zhì)、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優(yōu)點,教師簡要小結(jié),給發(fā)言者與優(yōu)點多的同學予以肯定;接著,鼓勵學生針對身邊同學的優(yōu)點,找出自己的不足,直面自己的缺點,并引導學生如何彌補自己的不足,重點是學會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達到取長補短;最后,讓學生談活動收獲。從而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有缺點并不可怕,也不丟人,只有善于學習,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會不斷進步,以小博士的話做一總結(jié)、歸納。
活動二:友愛相處妙招發(fā)布會
引導學生思考:同學間要關系融洽、友愛相處,你有什么小妙招嗎?
以發(fā)布會的形式小組交流、匯報,教師做簡單總結(jié)。
以一組現(xiàn)實情境為例,認識同學間友好相處要做到哪些。
(1)課件出示兩個同學在操場相約的圖片,配上老師提前錄制的故事,引導學生體驗守時、講信用的好處。教師歸納小結(jié):我們應該誠實守信,并把提前制作的花瓣貼到黑板上。討論交流名人和自己生活中誠實守信的例子。
(2)圖片展示兩名同學要幫一位生病的同學補課的故事,體會生病同學得到幫助的心情。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互相幫助的例子,并體會:①得到他人關心、幫助時心情怎樣?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要對幫助自己的人說的話?②為什么要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當時的情況,假如得不到你的幫助,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通過討論,同學們體會到互相幫助能使同學們關系融洽、和諧相處,把提前制作的花瓣貼到黑板上。掌聲送給自己,送給幫助他人的人,懂得關心他人;送給得到幫助的人,懂得感恩。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3)請同學情境模擬踩腳的案例,上臺之前分組揣摩兩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三年級學生明白踩人者要說:“對不起!”,被踩者應說:“沒關系!”,引導學生注意態(tài)度要誠懇。反過來,如果踩人者不及時道歉,兩人可能會發(fā)生矛盾,讓學生體驗到禮貌待人是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能化解矛盾,和諧相處。
(4)引導同學情境模擬給同學起外號的例子,體會被起外號同學的感受,明白要尊重他人的道理,簡要分析怎樣做才能體現(xiàn)對人的尊重。
活動三:我的策劃
同學們之間要友愛相處,還應該做到哪些?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預設:分享、理解、體諒、團結(jié)、注意個人衛(wèi)生、溝通、交流、真誠、說話輕聲細語、微笑、關心、愛護弱小、文明、信任、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等等。教師總結(jié)歸納,并把學生的重要觀點板書出來。
三、誘發(fā)情感,激勵踐行
掌握了與同學友愛相處的方法后,我們來判斷一下他們的做法對嗎(對的鼓掌,錯的搖頭)?個別問題讓學生進行辨析。通過具體的案例指導學生的行為。
古今中外的名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告訴我們很多與人相處的道理,品讀名人名言,并分析其中蘊含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介紹與人相處的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與學生交流這句話的意思。引導學生反過來理解一下,那就是:己之所欲,請施于人。
課件出示:
我想要別人關心我,那么我要先( )別人。
我想要別人尊重我,那么我要先( )別人?!?/p>
讓學生充分交流,交流中體驗怎樣與同學相處。
五、從我做起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感受到了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了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引導學生交流這次活動的收獲。學生匯報,教師簡單總結(jié)。學生明確了團結(jié)友愛從我做起的重要性。
六、板書設計
同學之間
活動組織形式
《品德與社會》的課堂教學主要以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展開。本主題擬主要通過聽故事、情境模擬、設置問題情境、小組交流等方法,按主人公分組活動完成。通過參與小組討論、發(fā)言、體驗,課上公開交流、展示等,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說出來、寫出來、做出來。對學生個體的課堂表現(xiàn)評價采用相互評議、組內(nèi)評議、公開評議、教師點評相結(jié)合的形式,對小組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可采用星級評價,根據(jù)小組和個人活動情況,表現(xiàn)好的加一個象征友誼的小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