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植物詞的國俗語義對比與英漢文化差異

      2014-04-02 18:30:57姜燕令魯華娣趙金玲
      卷宗 2014年12期

      姜燕令 魯華娣 趙金玲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 本文通過對比英漢植物詞的國俗語義,探究英漢植物文化的某些特征和差異,簡要分析造成此差異的文化根源,這個問題的研究對于語言教學、英漢互譯和跨文化交際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詞:植物詞;國俗語義;文化對比

      1 引言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作為語言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的詞匯必然負載著特定語言的文化。C·恩伯和M·恩伯(1988)在《文化的變異》中指出:“一個社會的語言能反映與其相對應(yīng)的文化,其方式之一表現(xiàn)在詞語內(nèi)容或者詞匯上?!?王德春(1998)將詞匯中反映使用該語言的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具有民族特色的含義稱為國俗語義。由于英漢民族衍變歷史、生態(tài)環(huán)境、宗教信仰、民情風俗、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英漢兩種語言中有很多表示植物的名詞,構(gòu)成豐富多彩的植物文化。植物文化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中有關(guān)道德情操、民族精神、美學思想等方面的內(nèi)容,反映了該民族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心理文化特點。(趙新1998)本文通過對比英漢兩種語言中部分植物詞語的國俗語義探究英漢文化的差異,并簡要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

      2 英漢植物詞的國俗語義比較

      2.1 語義對應(yīng)

      由于事物本身的屬性一致,人們對某些事物現(xiàn)象的認識能力又大同小異。因此,英漢對應(yīng)詞語的聯(lián)想文化意義有共同性,一些植物詞匯具有基本相似的文化聯(lián)想和國俗語義。

      如桂樹(laurel),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象征著勝利和榮譽。古人用桂枝編冠稱為“桂冠”,奉獻給榮譽最高的人。人們用 “蟾宮折桂”,喻指中國封建社會舉人科舉及第。英文中的“l(fā)aurel wreath”也指用桂枝編成的授予勝利者的花環(huán),桂樹漸漸成為了榮譽和成功的象征。“Poet Laureate”( “桂冠詩人”)表示取得杰出成就的詩人?!摆A得榮譽”在英文中可以用gain/win ones laurels,而“小心地保持已得的榮譽”則可以用look to ones laurels。

      又如桃(peach)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深受人們喜愛。桃花的嬌美常讓人聯(lián)想到生命的豐潤。英漢語言都用桃花(peach)來指代美麗的少女。如漢語中用“面似桃花”描繪女子的容貌佳美?!对娊?jīng)·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钡脑娋湟悦利惖奶一橛鳎澝懒似?、賢德的新娘。另外,東晉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提出了一個沒有剝削、大家和睦相處的理想社會。所以在漢語文化中,桃花源喻指一種理想的境界,世外桃源至今仍是人們向往的美好世界的代名詞。英語中,peach指極可愛或迷人的人,如She is a perfect peach. peach還可表示絕妙美好的事物,如a peach of a goal(絕妙的進球)。

      2.2 語義沖突

      因為不同民族的歷史地理、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的不同,英漢語言社會成員在認識、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同一事物可能引起完全不同的聯(lián)想, 具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或文化意義。

      比如漢語中的紅豆與英文red bean(紅豆)字面意義相同,文化內(nèi)涵卻完全不同。漢語中的紅豆喻指愛情和相思。如詩所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在英語中紅豆是貶義的,象征著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出賣原則或犧牲重大利益(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some red-bean stew)。其聯(lián)想源自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中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把他的長子權(quán)賣給了他的兄弟雅各的故事。因此,人們把紅豆譯成love bean 或red berries,以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引起外國人的錯誤聯(lián)想。

      又如柳樹在漢語中常用來喻指春天和生機。如在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敝辛鴺涫浅錆M活力的象征。此外,因為在漢字中“柳”與“留”諧音,柳樹還常含有離別、挽留、思念的聯(lián)想意義,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如隋朝的《送別》“楊柳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則表現(xiàn)了柳永對戀人的思念。在西方柳樹(willow)代表悲哀與憂愁,象征死亡和哀悼,常指失去戀人等。Wear the willow 表示“服喪”或“失戀”。由此可見,柳樹在漢語和英語中國俗語義是不同的。

      2.3 語義空缺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楊元剛,張安德2002)英漢兩種語言中,有的語義存在于一種語言之中,但在另一種語言中卻不存在,這種涵義空缺現(xiàn)象是文化空缺現(xiàn)象的反映。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一個普通的詞在一種語言中常常有極其豐富的聯(lián)想意義,而在另一種語言中就可能僅僅是一個語言符號。

      在我國,松(pine),竹(bamboo)和梅(plum)并稱為“歲寒三友”。它們在漢語中都有豐富的文化含義。但在英語中,這三種植物沒有任何豐富的象征意義。在中國文化中,松樹象征長壽。人們常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壽聯(lián)和“松鶴延年”的吉祥圖畫祝賀老人長壽。英語中的松樹pine卻沒有這種象征意義,只是一種普通的常青樹。

      至于竹子,它的自然秉性,容易使人產(chǎn)生高風亮節(jié)和謙遜好學的聯(lián)想。宋代大文豪蘇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 竹子在古詩詞中常被寓意為君子的化身,借以表達正直、堅韌挺拔的人格品質(zhì)。如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可是bamboo在西方文化中只不過是一種植物,沒有什么特別含義。

      再以“梅”為例,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含蓄,傲雪斗霜、不怕困難、謙虛樂觀的品格很像中國人的性格。所以,梅花歷來深受文人墨客喜愛。像“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陸游,“梅妻鶴子”的林和靖都是愛梅成癡的詩人?!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泵坊B強不屈的精神給人立志奮發(fā)的激勵。梅花的五朵花瓣象征愉快、幸福、長壽、順遂與和平。中國人一看見梅花就會產(chǎn)生美好的聯(lián)想。而外國人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只會把它們作為普通的花卉,不會有“高潔、堅強、謙虛”等聯(lián)想。

      同樣,英語中許多植物詞有其獨特的聯(lián)想意義,而漢語中卻沒有。例如,英美人相信四葉苜蓿(four-leaf clover)能給人帶來好運,而在漢語里苜蓿只是一種有用的植物。黃水仙(daffodil)漢語里是一種普通的花而已,但在英語文學中它是春天、歡樂的象征。還有棕櫚樹(palm),英語國家中,復(fù)活節(jié)前的星期日,即Palm Sunday(基督教的棕櫚主日),是為紀念耶酥受難前進入耶路撤冷時人們手持棕櫚樹枝歡迎他而設(shè)立的。英語中palm是“榮耀、勝利、優(yōu)越”的象征,習語bear the palm(獲勝、奪冠、居首位),源于古羅馬以棕櫚枝獎賞勝利的斗士。

      3 英漢植物詞國俗語義差異的原因

      為什么同一植物詞在英漢語言中有不同的國俗語義呢?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態(tài)環(huán)境差異。由于英漢兩個民族自然環(huán)境、氣候條件不同,形成不同的植物文化。如英語民族形成了以玫瑰、百合等為代表的植物文化,漢民族形成了以松、竹、梅等為代表的植物文化。第二,思維方式差異。漢民族重形象思維,常以物喻人,賦予植物豐富的聯(lián)想意義。而英語民族以邏輯思維為主,慣常定義、推理,語言表達簡潔明了,因而英語中植物詞的國俗語義沒有漢語言豐富。第三,民俗文化差異。漢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漢語中植物詞的國俗語義多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并大量運用于文學作品中。英語民族中植物詞的聯(lián)想多受古希臘文化、基督教等宗教文化傳統(tǒng)影響。這些差異的存在,自然造成了英漢民族中植物詞國俗語義特征的不同。

      4 結(jié)語

      詞匯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詞語的國俗語義研究有重要的應(yīng)用價值。在語言教學中,加入國俗語義的內(nèi)容,有助于增加語言學習者對異族語言、異域文化的敏感性,更恰當?shù)亓私夂驼莆账鶎W語言的文化,真正達到交際的目的,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 滕延江 漢英植物詞國俗語義偏愛的跨文化對比分析[J].外語藝術(shù)教育研究,2011(4).

      [2] 馬彩琴 論英漢植物詞語國俗語義之異同[A].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6).

      [3] 李茜 論英漢植物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A] 懷化學院學報23卷第6期,2004

      [4] 楊元剛,張安德.英漢植物文化聯(lián)想意義的對比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4).

      [5] 王德春.一門新的語言學科分類---國俗語義學略論[A].吳友富.國俗語義研究[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6] 趙新.漢英植物文化的社會差異[J].中山大學學報,1998(4).

      [7] C.恩伯,M.恩伯.文化的變異[M].杜杉杉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黄石市| 佛山市| 陵水| 连南| 崇明县| 安顺市| 新晃| 祁东县| 承德县| 安丘市| 商水县| 东乡县| 巴里| 缙云县| 科技| 方城县| 时尚| 桂东县| 广宗县| 宜昌市| 蓬溪县| 新绛县| 丹江口市| 乳源| 峨边| 抚宁县| 南昌县| 通江县| 博客| 逊克县| 济源市| 宁明县| 文山县| 正宁县| 新和县| 武清区| 遵化市| 西城区| 清苑县| 乡城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