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宋代關中文學家李廌的尊師之情*

      2014-04-03 08:35:59李雪麗
      陜西開放大學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蘇軾

      李雪麗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李廌(1059-1109),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濟南先生,華州(今陜西省華縣)人。少時發(fā)奮自學,以才學文章為蘇軾所知,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并與蘇軾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蘇軾對李廌關愛有加,其中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賞識與教導,又有父親般的關懷與幫助,更有朋友間的相惜與勉勵。而李廌對蘇軾也無限景仰、尊敬與感激,事師如事父,從而成就了一段師生間頗具典型意義的交誼佳話。本文試對李廌的尊師之情進行探討,以就教于方家。

      一、蘇軾對李廌的關愛

      在蘇門弟子中,蘇軾與李廌相交最晚,但與李廌的感情最為密切,既有慈父之情,更有嚴師之恩,還有朋友之誼,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愛惜人才,賞識勉勵李廌。

      蘇門創(chuàng)作群體是北宋重要的文學團體,元祐年間盛況空前。李廌作為一介布衣,能贏得蘇軾及其他成員的肯定與贊賞,可見他非凡的文學才華?!端问贰だ顝D傳》載:李廌“以學問稱鄉(xiāng)里。謁蘇軾于黃州,贄文求知。軾謂其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拊其背曰:‘子之才,萬人敵也,抗之以高節(jié),莫之能御矣。’廌再拜受教”。[1]13117可見蘇軾初次見到李廌,就對其文章才學給予很高的評價。李廌的古文成就最為突出,《全宋文》共收其文章48篇,主要有賦、書、論、記、銘等,內(nèi)容較為廣泛,充分體現(xiàn)出李廌論兵、論學、論道及論人生社會的不凡識見和才華。同時,其詩歌成就也不容忽視,《全宋詩》收入李廌詩歌281首,多為寫景、繪物以及游賞山水之作,詩中充溢著詩人豪邁英杰之氣,郁結(jié)著自己不得志的彷徨與困惑?!端膸烊珪霞嵋吩?“廌才氣洋溢,其文章條暢曲折,辯而中理,大略與蘇軾相近,故軾稱其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李之儀稱其如大川東注,晝夜不息,不至于海不止。周紫芝亦云自非豪邁英杰之氣過人十倍,其發(fā)為文詞何以痛快若是?”[2]731可見人們對李廌文章評價之高。因此,李廌能與北宋大文豪蘇軾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并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一方面,是由于李廌出眾的才華,另一方面,也出于蘇軾對人才的愛惜和賞識。

      2.念及故交,關懷幫助李廌。

      從蘇軾寫給李廌的信中不難看出,蘇軾對李廌的關愛具有父愛成分。李廌是蘇門弟子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比蘇軾小23歲,算是晚輩。李廌父親李惇,與蘇軾為同年進士和摯友。蘇軾《李憲仲哀詞序》云:“同年友李君諱惇,字憲仲。賢而有文,不幸早逝,軾不及與之游也,而識其子廌有年矣?!保?]1333故人早逝,蘇軾不能與之敘舊,而其遺孤又恰恰是自己的門生,一向?qū)捄袢蚀鹊奶K軾怎能不對這位故人之子給予更多的關懷。首先在經(jīng)濟上,李廌終身布衣,與其他蘇門弟子相比,其經(jīng)濟是最困難的,他“家素貧,三世未葬”[1]13117,蘇軾便盡力幫助李廌度過難關。蘇軾《李憲仲哀詞序》寫道:“適會故人梁先吉老聞余當歸耕陽羨,以絹十匹、絲百兩為贐,辭之不可。乃以遺存,曰:此亦仁人之饋也?!保?]1333當時在汝州的蘇軾經(jīng)濟并不寬裕,“無屋可居,無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歸,饑寒之憂,近在朝夕”[4]657,可蘇軾卻把朋友的幫助轉(zhuǎn)贈給了李廌,足以顯示出蘇軾對李廌的關懷。其次,在感情上,蘇軾也像慈父般關心著李廌。《蘇軾文集》中收有蘇軾寫給李廌的信件19篇,在這些書信里,蘇軾像父親一樣對李廌問寒問暖,訴說著陰晴寒暑、衰病起居,談論著詩詞文賦、書法藥方,讓人能處處感受到慈父般的關懷與溫情。

      3.傳承師德,批評教導李廌。

      蘇軾能同李廌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與蘇軾作為老師所具有的強烈責任感密不可分?!皷|坡嘗言:文章之任,亦在名世之士,相與主盟,則其道不墜。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輩出,要使一時之文有所宗主。昔歐陽文忠常以是任付與某,故不敢不勉。異時文章盟主,責在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保?]44歐陽修將文壇盟主的責任交給蘇軾,希望他能擔負起振興文壇的責任,而蘇軾也不負重托,時時勉勵栽培后生。而對于自己的門生,蘇軾的要求更為嚴格。蘇軾盡管厚愛李廌,但對其缺點從不包庇、縱容,而是給予耐心指引和教導,有時甚至是嚴厲的批評。如對于李廌對自己贊譽過當?shù)娜秉c,蘇軾的批評極為直率、嚴厲,他多次用“見譽過當”、“粉飾刻畫”、“虛華粉飾”、“過相粉飾”等詞來指出李廌的過分吹捧,并用“愧悚”、“悚汗”、“愧汗”等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故人見愛以德,不應更虛華粉飾以重其不幸,承示諭,但有愧汗耳”[4]1580,“但過相粉飾,深非所望,殆是益其病耳。無由往謝,悚汗不已”。[4]1580總之,正因為蘇軾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因而對李廌才愛之深,期之遠,責之切。正如蘇軾自己所言:“軾于足下非愛之深,期之遠,定不及此?!保?]1420蘇軾對李廌的批評也正是他們深厚師生情誼的體現(xiàn)。

      二、李廌對蘇軾的敬仰和感激

      蘇軾對李廌如此厚愛,生活中慷慨相助,治學上悉心指引,做人上耐心教導。而李廌也非常感激老師的諄諄教誨和知遇之恩,對蘇軾極其尊敬。他事師如事父,于蘇門弟子中奉師最勤,經(jīng)常登門拜訪,或書信問候。不管蘇軾官位顯赫,還是被貶他鄉(xiāng),李廌向老師的請教、問候從不間斷,連蘇軾都感念不已:“無狀何以致足下拳拳之不忘如此?!保?]1576可謂尊師的典型。

      1.凜凜風霜操,優(yōu)優(yōu)雨露仁——對蘇軾品德的盛贊。

      蘇軾為人豪邁豁達,正直磊落,他與人交往重德才而不重權(quán)勢。李廌對蘇軾的為人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佩,多次在文章或詩歌中盛贊蘇軾的品德修養(yǎng)。如《上翰林眉山先生蘇公》云:“嚴凝氣剛勁,謇諤性忠純……黼黻文華國,淵源德潤身?!保?]13620組詩《送杭州使君蘇內(nèi)相先生舊詩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云鄉(xiāng)為韻作古詩十四首》同樣是寫給蘇軾的贊歌,詩中屢次將蘇軾稱為“至人”,如“至人本無我,與世初無方”,“至人孰可測,跨世富英亮”[7]13569等。并稱贊蘇軾“忠清秉全德,日月可爭光”,“精誠貫白日,孤忠橫北辰”。[7]13569甚至將蘇軾與周公、孔子相比較:“周公非汲汲,仲尼豈皇皇。”[7]13569李廌還專門寫賦對蘇軾進行盛贊,元祐元年(1086),蘇軾返回朝廷,官拜中書舍人,李廌作《金鑾賦》贊美其事;元祐四年,蘇軾又拜為翰林學士,李廌又作《金鑾后賦》對二蘇進行褒揚。在《金鑾賦》中,李廌稱蘇軾為“超然先生”,并贊曰:“為超然之先生,冠百世而稱杰。操忠而秉哲,執(zhí)義而全節(jié)。文章鮮麗于古今,德行爭光于日月?!保?]107雖然有些粉飾之詞,但也顯示出其內(nèi)心的敬慕。而其最感天動地的經(jīng)典贊譽,則要算蘇軾逝世時李廌所撰的祭文。在這篇祭文中,李廌高度概括和評價了蘇軾的道德風范和文章才學,道出了自己對蘇軾的仰慕和緬懷之情:“德尊一代,名滿五朝”,“皇天后土,知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系斯文之興廢,與吾道之興衰?!保?]196他認為蘇軾德高望重,才華蓋世,當時文章的興廢、道德的興衰,都系于蘇軾一人,這可算是對蘇軾道德、才學的最高評價。如果對蘇軾沒有傾心的仰慕,沒有真摯的情感,又怎能寫出如此經(jīng)典而又感人肺腑的名句呢?

      2.高才映今古,妙學洞天人——對蘇軾才學的贊嘆。

      蘇軾是北宋重要的文學家、政治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好讀書,精通經(jīng)史子集,而詩、詞、文、賦、書法、繪畫又無所不通。如此有才學的老師,怎能不讓李廌贊嘆、欽佩。北宋葉寘《愛日齋叢鈔》卷五載:“東坡作文字中,有一條以彭祖八百歲,其父哭之,以九百者尚在。李方叔問東坡曰:‘俗語以憨癡駘騃為九百,豈可筆之文字間乎!’坡曰:‘子未知所據(jù)耳。張平子《西京賦》云:乃有秘書小說九百。蓋稗官小說,凡九百四十三篇,皆巫醫(yī)厭祝及里巷之所傳言。集為是書。西漢虞初,洛陽人,以其書事漢武帝,出入騎從,衣黃衣,號黃衣使者,其說亦號九百,吾言豈無據(jù)也?’方叔后讀《文選》,見其事具《文選》注,始嘆曰:‘坡翁于世間書,何往不精通耶!’”[8]136體現(xiàn)出他對老師博學的由衷贊嘆。

      李廌對蘇軾的政治才能也十分欣賞。他在詩中贊頌蘇軾:“佑圣生賢佐,天心在撫民。昌期應治運,谷旦降元臣?!保?]13620將蘇軾稱作佑圣的“賢佐”、盛世的“元臣”。在《師友談記》中同樣多次贊揚蘇軾的政治膽識,如其中記載:元祐七年,蘇軾隨圣上在太廟祭祀,儀衛(wèi)甚肅,而皇后及其太夫人卻駕著車馬于此亂行,其他大臣都因中宮顏面不敢上諫,惟“坡曰:‘某自奏之。’即于青城上疏皇帝曰:‘臣備員五使,竊見二圣寅畏祗慎,昭事天地,敬奉宗祧,而內(nèi)中犢車,沖突鹵簿,公然亂行,恐累二圣所以明祀之意,謹彈劾以聞?!闲廊婚_納”。[5]42這體現(xiàn)出蘇軾的敢諫敢言,因而李廌稱贊蘇軾曰:“東坡不惟文章可以蓋代,而政事忠亮,風節(jié)凜凜,過人遠甚?!保?]42。

      3.循循教不倦,啟發(fā)親持扶——對蘇軾的教誨銘記于心。

      李廌雖然很有才華,但其為人、修養(yǎng)等方面也存在著年輕人常有的一些缺點,如浮躁魯莽、急功近利、褒譽過當?shù)?。但他對于老師的教誨總能銘記于心,并不斷改過自新。例如針對李廌急功近利的缺點,蘇軾勸導他說:“如子之才,自當不沒,要當循分,不可躁求,王公之門何必時曳裾也。”[5]14并告誡他:“至于富貴,則有命矣,非綿力所能必致。姑務安貧守道,使志業(yè)益充,自當有獲?!保?]1578經(jīng)過蘇軾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誨,李廌“爾后常以為戒。自昔二三名卿己相知外,八年中未嘗一謁貴人。中間有貴人使人諭殷勤,欲相見,又其人之賢可親,然廌所守匹夫之志,亦未敢自變也”。[5]14后來李廌在《下第留別陳至》中寫道:“吾生三十年,二十九年非。末路各相望,奮庸會有時。貴如未可求,守余北山薇?!保?]13592表現(xiàn)出李廌對自己之前急進功利思想的反思,以及對功名乃至人生的達觀認識??梢娊?jīng)過蘇軾的教導與感化,李廌在道德修養(yǎng)上有了很大進步。在蘇軾指導下,李廌在文學上的進步也顯而易見,這從蘇軾對李廌文章的點評中就能看出。如:“錄示《子駿行狀》及數(shù)詩,辭意整暇,有加于前,得之極喜慰……至若前所示《兵鑒》,則讀之終篇,莫知所謂?!保?]1420“承示新文,如子駿行狀,豐容雋壯,甚可貴也。”[4]1578“益閉門讀書,又數(shù)年,再見軾,軾閱其所著,嘆曰:‘張耒、秦觀之流也?!保?]13117從蘇軾的點評中,我們能看見李廌的刻苦努力以及在蘇軾的指導下所取得的可喜成就。

      4.青云有伯樂,俯識千里駒——對蘇軾知遇之恩的感激。

      蘇軾是最早發(fā)現(xiàn)、欣賞李廌的才華并大力向人推薦的人。李廌非常感念蘇軾的知遇之恩,珍惜這份難得的真摯情誼,因而與蘇軾患難相從,互相勉勵。如李廌鄉(xiāng)試中榜后非常高興,對前途充滿信心,便在《謝解啟》中寫到:“比緣秋試,偶爾計偕;輒生妄心,竊有榮幸。此蓋伏遇某官久垂教誨,曲賜題評;恩等丘山,義同卵翼。致滋昧陋,有望亨衢。敢不益厲操修,上副眷予?!保?]130書啟中雖未指明“某官”是誰,但從措辭來看,很顯然是指蘇軾。他認為自己能夠順利通過鄉(xiāng)試,主要得益于蘇軾的諄諄教誨和題評,言語中充滿了感激之情。元祐后期以后,蘇軾長期被貶、宦跡多變,李廌當時雖避居鄉(xiāng)野,彼此聯(lián)系頗多不便,但對蘇軾的關心、擔憂從未間斷。如哲宗元符三年(1100),被貶長達七年的蘇軾自嶺南返回,李廌作《次韻東坡還自嶺南》:“憑陵歲月固難堪,食蘗多來味卻甘。時雨才聞遍中外,臥龍相繼起東南。天邊鶴駕瞻仙袂,云里詩箋帶海嵐。重見門生應不識,雪髯霜鬢兩毿毿?!保?]13628首聯(lián)是對蘇軾在海南的艱苦生活的同情和安慰,中間兩聯(lián)流露出對蘇軾歸來的欣喜以及掩飾不住的仰慕之情,尾聯(lián)想象師生久別重逢,歷經(jīng)磨難的蘇軾已經(jīng)不識門生,雪髯霜鬢,體現(xiàn)出李廌對老師久經(jīng)坎坷的同情與辛酸之情。詩中既有同情,又有安慰,既有辛酸,又有欣喜,飽含著患難之中與蘇軾的深厚情誼。李廌視蘇軾為知己,因而當驚聞蘇軾去世的噩耗時,極為悲慟,“軾亡,廌哭之慟,曰:‘無愧不能死知己,至于事師之勤,渠敢以生死為間!’即走許、汝間,相地卜兆授其子?!保?]13117并作祭文來緬懷歌頌蘇軾,文辭極為感人,一時廣為傳誦。

      三、李廌對蘇軾的誤會和抱怨

      元祐三年,朝廷詔蘇軾與孔文仲、李覺同權(quán)知禮部貢舉,主持這一年的進士考試,這對當年應考的李廌來說可謂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然而李廌卻不幸落舉?!端问贰だ顝D傳》載:“鄉(xiāng)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呂大防嘆曰:‘有司試藝,乃失此奇才也!’”[1]13117《鶴林玉露》云:“其母嘆曰:‘蘇學士知貢舉,而汝不成名,復何望哉!’抑郁而卒?!保?]129之后李廌再次科考,又一次落榜,遂絕意仕進,終身布衣。對于自己此次落舉,李廌對蘇軾曾有過懷疑與誤會。首先,從蘇軾的回信《與李方叔書》中就能看出:“累書見責以不相薦引,讀之甚愧。”[4]1420可見李廌寫過抱怨蘇軾的書信。其次,李廌《師友談記》有連續(xù)四則專門記載蘇軾自述同父親與弟弟三人受到歐陽修、韓琦舉薦而聲名大起、中舉授官之事。如第二十一則:“東坡嘗云:頃年文忠歐公薦其先君,薦章才上,一時公卿爭先求識面,交口推服,聲名一日大振。蓋歐公之言,既取重于世,而當時之人,亦有喜賢好善之心,無紛紛翕訾之間言也?!保?]21在記述中蘇洵因為受到歐陽修的舉薦,才聲名大起,李廌認為原因在于歐陽修位居要職,說話能“取重于世”,其言外之意是蘇軾當時也身為翰林學士,并為禮部貢舉,且德高望重,若是能稍稍舉薦自己,那肯定也是聲名鵲起,仕途騰達。為此,李廌還專門寫過一篇《舉薦論》,認為“薦得其人則受賞,薦非其人則被罰”[6]169,而人們“慎無舉賢”的原因在于國家“用罰之意嚴,用賞之意簡”[6]171和人們喜賞畏罰的心理。李廌對舉薦的看法雖然不無道理,也并非專門針對蘇軾,但也能看出他對事情認識過于簡單化、理想化,對蘇軾確實存在著誤解。

      蘇軾不舉薦李廌,并非嫌朝廷沒有賞賜,或是害怕舉薦非人連累自己,而確實有自己的原因與苦衷。首先,從大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當時朝廷政治復雜,新舊黨派斗爭非常激烈,黨派成員共升遷、同遭貶。而蘇軾也時時處于政治風暴之中,就連自己引薦的黃庭堅、王鞏、秦觀等都在政敵的攻擊之列。其次,蘇軾引薦人才以“德”為標準,認為“君子之知人,務相勉于道,不務相引于利也”[4]1420,并認為李廌道德修養(yǎng)還沒有達到一定標準。再次,蘇軾作為李廌的老師,且如此欣賞李廌的才學,又怎能置李廌的前途于不顧,據(jù)《宋史·李廌傳》載:“軾與范祖禹謀曰:‘廌雖在山林,其文有錦衣玉食氣,棄奇寶于路隅,昔人所嘆,我曹得無意哉!’將同薦諸朝,未幾,相繼去國,不果?!保?]13117可見蘇軾是有過舉薦李廌的打算,只是時機不成熟,沒有機會罷了。

      雖然李廌對蘇軾有過誤會與埋怨,但也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就此而否定李廌的為人或懷疑李廌與蘇軾的師生情誼。而葉夢得《石林詩話》載:“廌自是學亦不進,家貧不甚自愛,嘗以書責子瞻不薦己,子瞻后稍薄之,竟不第而死。”[8]129說李廌從落榜后“學亦不進”、“不甚自愛”以及蘇軾“后稍薄之”,此純屬誤言,與事實不符。首先,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尤其是宋朝,引薦對文人的仕途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蘇軾本人就受到韓琦和歐陽修的大力推薦,蘇軾門下的陳師道雖未考過進士,但也通過蘇軾推薦而擔任徐州教授、太學博士、潁州教授等職??梢娝]引也確實是步入仕途的捷徑。其次,宋人對科舉考試非常看重,蘇軾及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等人也都先后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再加上李廌父親早逝、家庭貧困,科舉考試無疑是改變其命運的關鍵,李廌對此也付出了全副心血。再次,李廌確實很有才華,其師友及李廌本人都對中舉寄予了很大希望,據(jù)《直齋書錄解題》載:“東坡知貢舉,得試卷,以為薦也,置之首選,已而不然,賦詩自咎?!保?]510兩次名落孫山對李廌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再加上李廌正年輕氣盛,性格又比較急躁、魯莽,說出一些對蘇軾誤會、抱怨的話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這并不影響李廌對蘇軾的尊敬。相反,李廌卻因一時的唐突魯莽而獲得了蘇軾的諄諄教誨,從而受益匪淺,更增加了李廌對蘇軾的景仰之情。再結(jié)合李廌的一生來看,李廌確實從兩次落舉的打擊和蘇軾的勸導下對功名和人生有了達觀的認識。中年以后,李廌棄絕科舉仕途,安貧守道,精心從事文學事業(yè),雖終身布衣卻取得了與其他蘇門弟子同樣可喜的成就,這得益于他對老師的理解、尊敬和學習,而他的尊師之情也成為一個典范而被后人傳頌。

      綜上所述,蘇軾對李廌極其賞識、關愛有加,對他耐心教導、無私幫助;而李廌對蘇軾也非常景仰尊敬,他欽佩蘇軾的修養(yǎng)才學,謹記蘇軾的諄諄教誨,感念蘇軾的知遇之恩。盡管李廌自身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兩次應舉失敗的巨大打擊下對蘇軾曾有過誤解與抱怨,但在蘇軾的教導和感化下很快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加深了對老師的尊敬與仰慕之情,并從此謹記老師教誨,奮勵修身致學。他對老師的關懷和牽掛也使身陷險惡政治漩渦的蘇軾的生活多了一些溫暖;他追薦蘇軾的挽聯(lián)“皇天后土,知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北蝗藗冋J為是對蘇軾最經(jīng)典和最準確的評價。李廌不但以他的文學成就對當時及后世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他的尊師之情與關中地區(qū)古老的尊師重教傳統(tǒng)密不可分,也成為后人傳誦的典范。

      [1][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清]紀昀.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第1115冊[M].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宋]蘇軾.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宋]蘇軾.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宋]李廌.師友談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2. [6]曾棗莊,劉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7]傅璇琮.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8]顏中其.蘇東坡先生軼事匯編[M].長沙:岳麓書社,1984. [9][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蘇軾
      蘇軾“以禪入詩
      中華詩詞(2022年7期)2022-12-31 07:27:10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水調(diào)歌頭.中秋
      當代音樂(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從善如流
      蘇軾的店鋪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蘇軾錯改菊花詩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蘇軾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問
      豪放之后益思量——論蘇軾離別詞對悲感的超越
      大竹县| 新河县| 天津市| 平武县| 原平市| 宁河县| 宝鸡市| 霍林郭勒市| 庆阳市| 肇源县| 通江县| 岢岚县| 百色市| 阜阳市| 财经| 通道| 溆浦县| 贡山| 梨树县| 新龙县| 建德市| 康乐县| 灌云县| 淳化县| 远安县| 清苑县| 玛曲县| 司法| 上虞市| 新宁县| 泸州市| 沙田区| 溆浦县| 故城县| 丹棱县| 赣榆县| 东海县| 庆城县| 上虞市| 和顺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