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允怡(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中國 香港 999077)
主要內容
肝裂隙是起始于肝靜脈陷窩之下,肝靜脈陷窩位于膈下肝面肝右靜脈和肝中/左靜脈共干之間的分界標志。肝右靜脈和共干稍隆起,其間形成凹陷,我們稱之為肝靜脈陷窩。
肝靜脈裂隙是肝右靜脈和共干在肝外部分的間隙。肝裂隙長1.5~2.0 cm,寬1.0~1.5 cm,前方為Ⅷ段肝組織,后方為肝后下腔靜脈之前壁,下方為肝與肝后下腔靜脈前壁間的疏松結締組織,裂隙內為致密的結締組織。
① 找到肝靜脈陷窩;② 從陷窩開始銳性或鈍性分離肝靜脈裂隙中致密的結締組織;③ 緊靠前方之肝面向下作鈍性分離;④ 一旦有突破感即完成肝靜脈裂隙之解剖。
① 施行背馱式肝移植時容易分離肝右靜脈和肝中、左靜脈共干;② 施行選擇性肝靜脈阻斷切肝術;③ 建立Belghiti hanging technique(通過肝后隧道建立繞肝阻斷帶進行半肝切除手術)。
解剖肝靜脈裂隙的可行性:① 肝靜脈裂隙間的結締組織內無血管;② 解剖時緊靠前方肝組織,方向正確、動作溫柔;③ 不易損傷血管,安全、可靠;④ 鈍性分離時有突破感,預示致密的結締組織已分離完畢。已將肝右靜脈和共干的根部內側完全游離,作為選擇性肝靜脈血流阻斷切肝術已足夠,通過止血鉗阻斷所需要的肝靜脈。
① 解剖冠狀韌帶;② 解剖靜脈陷窩;③ 解剖冠狀韌帶與右三角韌帶;④ 游離第三肝門;⑤ 解剖肝右靜脈;⑥ 用吻合器切斷肝右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