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fā)旺
(石家莊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河北 石家莊 050011)
中國夢的歷史淵源與中華文明
張發(fā)旺
(石家莊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河北 石家莊 050011)
從中國夢產生的人文歷史背景、中國夢的產生與發(fā)展、中國夢與中華文明三個方面,對中國夢的歷史淵源與中華文明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論證。提出了中國夢的產生有其厚重的悠久的歷史人文背景,有其光輝燦爛的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為基礎,有其朝代更替及盛衰的非線性作用的促發(fā)機制,中國夢是近代以來民族振興總結出來的,是改革開放三十余年,建國六十多年的探索和偉大實踐走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是首次在科學層次上予以科學的闡述與概括,具有鮮明的科學性、目的性、系統(tǒng)性、時代性和長期性。雖然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但中國夢一定會變成現(xiàn)實。
中國夢;歷史淵源;中華文明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提出“中國夢”,第一次是2012年十八大閉幕之后的11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時所提及;第二次是2013年3月17日,在全國人大閉幕式上以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都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夢。筆者對“中國夢”目標的理解是: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其中心思想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中國夢的提出在中外引起巨大反響,如何正確理解和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是擺在理論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面前的大問題。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作者認為首先須解決中國夢的歷史淵源與中華文明問題。文章將從中國夢產生的人文歷史背景、中國夢的產生、中華文明三個方面探討該問題。
中國人是一種文明、文化的稱謂。這一文明文化的內涵,更多體現(xiàn)在“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的名稱上。毛澤東同志曾經講,“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周恩來總理說“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中國人又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有國家形態(tài)的歷史若從5 000年講起,也就是從軒轅黃帝講起,筆者認為,中國人的概念,炎黃子孫的概念,龍的傳人的概念,應當從8 000年開始,因為軒轅黃帝之前的許多東西已得到了傳承。
三皇之首為伏羲,中華民族之始族是伏羲。伏羲生于甘肅天水,后來逃難到河北新樂一帶,在河南淮陽擒龍馬、畫河圖,一畫開天、創(chuàng)陰陽、明三才、定五行,成為中華文明的開化始祖?!肮耪甙耸现跆煜乱?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薄鬃印断缔o》 陰陽、三才、五行、八卦以及它們之間嚴密推理的邏輯思考方式,貫穿于中華民族八千年歷史,統(tǒng)領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個領域。形成中華文化最抽象的理念,最高度的概括,最廣泛的應用和最持久的傳播。
為什么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按五行五方排列。伏羲為東方之君。東方為木、為甲乙、為春天、為青色(蒼色)、為雷、為龍。各地大臣均以龍來命名。東方之官為青龍,南方之官為赤龍,西方之官為白龍,北方之官為黑龍,中央之官為黃龍。廣袤中華大地,子民均處于“龍”的統(tǒng)轄之下。由此中華子民都成為“龍”的傳人。中國人在極度危險,尋求援助或內心解脫之時,便呼“蒼天蒼天”就是在呼喚先祖,呼喚伏羲。伏羲功績太多太大。言語無以言表,便尊稱為太昊。伏羲之后是神農。因為伏羲為東方之君,五行屬木,木生火,故神農以火為德。其色尚紅,尊稱炎帝,方位在南。神農氏親嘗百草,創(chuàng)立農業(yè),制造陶器,組織貿易,建立以農業(yè)為基礎的農耕文明。炎帝有八世兒孫承繼,執(zhí)政天下五百多年。
神農之后是軒轅。軒轅修德振兵,鏖戰(zhàn)阪泉之野,大破神農氏。后又聯(lián)合炎帝大戰(zhàn)涿鹿,斬殺蚩尤。聯(lián)合諸多部落合符符山,歃血為盟,共建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由此為尊稱天子。命倉頡造字,風后演易,創(chuàng)《奇門遁甲》,發(fā)明車船(指北針),馴化野獸,種桑養(yǎng)蠶,垂裳以治天下。炎帝為火,火生土。黃帝為土,土色尚黃,尊稱黃帝。中國人姓氏絕大多數(shù)源于炎黃二帝,故中華兒女也稱之為炎黃子孫。炎帝以火為德,其色尚紅,黃帝以土為德,其色尚黃。故而中國人以紅、黃二色為尊。天生黑發(fā)、黑眼、黃膚,屬黃種人。黃色屬中,軒轅以土為德,土為在五方之中居中央之位。自軒轅之后中華國稱號就為中國。土旺四季,潤四方,故而中華民族歷經八千多年而經久不衰。
三皇圣始,不僅賦予了我們“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中國人的稱號;更為深邃的是這些名稱背后所蘊藏的,至高至深而又至簡至易的哲學(陰陽、三才、五行、八卦);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相融合的人文精神;自然循環(huán)永續(xù)利用的農牧文明;簡明生動,寓象會意的文字語言;經久不衰,歷時彌堅的歷法;正奇相合的兵法,天人相合辨證施治的醫(yī)學;倫理道德的傳承;修身修心的藝術,強筋健骨的武學,勤勞儉樸的習俗。這些才使中華文明歷經八千余年而不衰。并且這一文明的復興與一個偉大民族、偉大國家的復興相契合。這一點是任何一種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古拜占庭文明)所不能比擬的,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中華文明的特征所決定的。中華文明是道德文明,是倫理文明,而不只是地域文明,這就是中國夢的人文歷史背景。
(一)中華民族盛衰交替是中國夢產生的歷史源動力
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中華民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幾百年更新一次,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既有世界領先的“盛世”又有令人嘆息的“衰世”,而由盛衰交替的作用則是中國夢產生的歷史源動力。
封建社會兩千年,出現(xiàn)若干次盛世。綜合國力及文化、典章、制度都領先于世界: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治世。漢高祖及其后的漢文帝、漢景帝40多年的時間內,減輕農民徭役和勞役,注重發(fā)展農業(yè),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持續(xù)發(fā)展?!肮馕渲信d”,東漢初年漢光武劉秀統(tǒng)治時期,是漢王朝第二次興起的一段時間。鑒于西漢末年和王莽新朝的教訓,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與民休養(yǎng)生息、輕徭薄賦、安定民生、發(fā)展生產的措施。農業(yè)在恢復,手工業(yè)得到了大大發(fā)展。鐵制農具改進,牛耕普及,水利工程修建,商業(yè)繁榮;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中國的興盛走到了封建社會的一個頂峰。除了和其它強盛王朝相同的國富兵強、民豐物阜外,在深層制度、文化成就、對外開放、社會秩序的安定、官場的廉潔、國際影響和威望上都有著其它王朝所不可比擬的建樹;康乾盛世(含雍正朝)。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治世,是清王朝統(tǒng)治的高峰,封建經濟高度繁榮(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獲得長足發(fā)展。政治上各種典章制度相繼完備,矛盾相對緩和,秩序穩(wěn)定,國力鼎盛。文化上繼往開來。軍事上平定叛亂,打擊侵略,多民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發(fā)展到頂峰。
盛世產生的共同點:有一個有精神追求、文化淵源、開明的中央政府,特別是他的領導人物(皇帝)。幾大盛世都是接于前朝的戰(zhàn)亂或衰敗。領導人物或是開國皇帝或是受開國皇帝影響較深的二、三代皇帝。開國皇帝競爭上崗,深知江山來之不易,二三代皇帝或曾經參與創(chuàng)業(yè),或受祖父影響較深,也知守成艱難;注重休養(yǎng)生息。一定程度上實踐民本思想?!懊褓F君輕”“民為邦本”是中國文化中的精神瑰寶;注重法治。漢律承接秦律。漢文帝為政逐漸廢去肉刑,并遵守法律約束。唐太宗花十年時間制定貞觀律,邏輯嚴密細致,貞觀王朝秩序井然;選賢任能,清明吏治。唐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五次下詔求賢;虛心納諫,完善制度,分權制約。
然而,中國歷史上的盛世沒有一個走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勃焉”的歷史周期率,很快盛極而衰。三大盛世加在一起超不過40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短暫如流星。究其原因:缺乏與時俱進的持久動力和進取精神,社會意志消退,缺乏睿智的領袖;妄自尊大,固步自封,閉關鎖國;腐敗墮落,大小官員貪污腐化,以權謀私,為所欲為;吏治腐敗,朝廷實行議罪銀制度,甚至公開賣官。
(二)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振興中總結出來的
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史,國力曾首屈一指的中華民族,卻是帶著屈辱走進了近代。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革命史,一部中華民族抗爭史,一部中華民族為實現(xiàn)民族振興、民富國強的奮斗夢想史。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論斷:“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yōu)榘胫趁竦睾椭趁竦氐倪^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走狗的過程。”胡繩在《中國近代史分期問題》中,以階級斗爭的表現(xiàn)做為劃分依據(jù),將中國近代史劃分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江澤民在《十五大政治報告》中指出,“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绷簡⒊凇段迨陙碇袊M化綱要》中寫道,近代史是中國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的歷史:一是從鴉片戰(zhàn)爭至甲午戰(zhàn)爭。經世致用論和自強運動。器物層面的現(xiàn)代化起步;二是從甲午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維新變法,制度層面的現(xiàn)代化運動;三是始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新文學運動,即文化層面的現(xiàn)代化變革。20世紀70年代以后,國家確立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以后,特別是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zhàn)略,現(xiàn)代化成為國家和人民共同責任的共同事業(yè)。用現(xiàn)代化的主題來展開和詮釋中國近代化以來170多年的歷史比較合適。170年的歷史啟示我們:中國的現(xiàn)代化靠從封建統(tǒng)治者內部小打小鬧的改革搞不起來,連正義的戰(zhàn)爭也打不贏;靠農民階級的戰(zhàn)爭也搞不來。農民戰(zhàn)爭的結局不是失敗,就是新的封建王朝的興替。太平天國后期,領導集團的腐敗和內斗,已經比清王朝毫不遜色;靠軟弱的民主資產階級也完不成。不管是維新派的“立憲維新”,還是革命派的“議會道路”,結果都走向失敗。只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才能完成這一歷史重任。
(三)中國夢是改革開放三十余年,建國六十多年的探索和偉大實踐走出來的
中共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為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化和民族的振興,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完成了土地改革和民族工商業(yè)的改造,完成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功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奠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為以后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
但是在探索過程中,也經歷了嚴重的曲折,出現(xiàn)了許多的失誤(主要是經濟建設上的急躁冒進和階級斗爭擴大化)。甚至發(fā)生了如“文化大革命”這種全局性的長時期的錯誤。一度把國民經濟拖向崩潰的邊緣。這一段歷史也昭示我們,中國的現(xiàn)代化強國夢,不可能照抄照搬外國的模式來實現(xiàn)。從自己的國情出發(fā)必須走自己的路。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文化大革命”結束,黨和國家向何處去的歷史關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做出了“走自己的路,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選擇。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現(xiàn)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開創(chuàng)了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yè)。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國內發(fā)生嚴重政治風波,世界社會主義陣營解體,蘇聯(lián)解體,蘇共解散的嚴峻考驗面前,高舉旗幟(十五大政治報告主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與時俱進,始終把改革開放做為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的根本動力,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加入世貿、申奧成功、澳門回歸,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勝利地推向了21世紀。
在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fā)展中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紀之交,風云變幻。國內汶川地震、非典襲擊,國外金融危機、國內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發(fā)展過程中累積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續(xù)、不和諧的問題)也逐步顯現(xiàn)。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確抉擇、從容應對、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zhàn)為機遇。經濟在全球率先企穩(wěn)回升。非典、汶川地震、等突發(fā)事件妥善處置,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五項任務,形成了“五位一體”總布局。我國經濟總量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在指導思想的創(chuàng)新上,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fā)展觀。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鮮明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融為一體,提出了“中國夢”的偉大構想。特別是2012年11月29日十八大后第一次活動,在中華民族的“文廟宗祠”國家博物館向世人展示的“中國夢”意義重大。
把“中國夢”置于中華民族5 000年文明傳承,近代一百七十多年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的犧牲奮斗,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多年來的奮斗,建國六十多年的探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偉大實踐,這一恢弘深遠的歷史淵源中考察,提出“中國夢”是中國道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統(tǒng)一,是每一個中國人置身其中的“家國同構”的偉大實踐。提出兩個百年的現(xiàn)實目標(建黨10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建國100周年建成現(xiàn)代化強國)。吹響“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這是動員全黨全國人民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人民追求理想社會的目標,是歷千年而不衰,經風霜而彌堅。從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勾畫的“大同世界”,到勞動人民企盼的“太平盛世”,從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勾畫的理想世界到陶淵明的“桃花源”;從諸多農民起義以“太平”為號召(東漢末黃巾軍以“太平道”為組織形式),宋朝的起義“殺盡不平享太平”,洪秀全的太平軍和太平天國,到儒家先哲們“治國平天下”為目標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爸绿健钡拇笸澜绲奶栒僖呀浬钌钣∪胫袊诵闹谐蔀橹腥A民族的民族心理,中華民族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為追求理想的社會目標而不惜流血犧牲的奮斗歷程,是以一貫之,經久不衰的。中國人對理想與現(xiàn)實的追求不象其它文化把它投射到虛幻的天國世界,而是認為在現(xiàn)實之中就能實現(xiàn)!儒家的內圣外王之學,圣人天德,天人合一。我們現(xiàn)在的成就是在前人和先輩們的積累的成就的基礎上而集大而成的。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積九十年經驗的選擇,也是中華民族5 000年文明的傳承和繼承的選擇。
從中國夢的孕育和產生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中華文明是中國夢的基礎。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決定該民族的進步和發(fā)展的水平,也決定了進一步追求繁榮昌盛夢想的境界和目標。反之,隨著夢想的不斷實現(xiàn),又會進一步促進文明的積淀和提高??梢妷粝肱c文明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兩者缺一不可的關系。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中國夢討論而言,精神文明與其關系更為緊密,而精神文明的核心標志是文化,所以在這主要討論與中國夢形成密切相關的中國文化。
中華文明以其博大精深、綜羅百代、海納百川的特質,融合了人類發(fā)展進步中形成的優(yōu)秀的、精神的、文化的、政治的成果。形成了一個偉大古老的文明與現(xiàn)代化國家崛起的契合。這一點在世界幾個文明中也是唯一的(羅馬文明與歐洲現(xiàn)代化無緣、埃及文明與現(xiàn)在的中東、希臘文明與現(xiàn)在的希臘),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話語和標準。中國文明的核心特點是“以道德為核心,以倫理為綱常,以人格教育為主要內容,以治國方略為動力”。
(一) 中國文化融合同化能力強
任何外來的東西只有和中國文化融合同化,才能發(fā)揚光大,才能管用。“中國自己的高度文明化和文明,有了三千多年的發(fā)展,大體上不曾沾染外來的影響,中國人即使被武力征服,最后總是能夠馴服和融化入侵者。”——艾奇遜。
例證一,印度佛教。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雖始自東漢,但一直進展緩慢,影響不大。也是在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與道家的老莊哲學、魏晉的玄學結合后,形成的禪宗,才得以廣泛傳播,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其主要脈絡是禪宗以達摩為始祖,傳《楞伽經》于弟子慧可(二祖),慧可少為儒生,曾博覽全書,通達老莊、易學,慧可在繼承達摩“凡圣等一”思想的基礎上將中國文化中身心靜修等精華結合,強調“自身覺悟”成佛。以后經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等發(fā)揚光大,到六組慧能,宗《般若》,使禪宗大興,由嶺南傳至中原,逐漸獲得社會承認。所以有人講中國文化唐以前是“儒道互補”唐以后是“儒禪互補”。禪即老莊化的佛學,中國化的佛學。
例證二,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做為西方興起的一種學術思想,只有在中國起到了一個建設現(xiàn)代化強國的指導思想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了,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表現(xiàn)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并融入本土化發(fā)展的潮流中,最終以本土文化形式存在。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的集中產物——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能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原因在于傳統(tǒng)儒學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具有同構性和相似性。儒家的圣人情懷與共產主義品德有相似之處,儒家的大同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也有相似之處。郭沫若同志曾說:“我就是因為信仰儒家的大同思想而走向馬克思主義的?!?《新儒學》第13頁)毛澤東一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對中國文化有深邃高遠的把握。儒家的學說最反映其積極性的是北宋大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痹诿珴蓶|思想的形成中兩者的結合是很自然的。毛澤東思想靈魂的三大觀點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都有強烈的中國優(yōu)秀文化觀點滲透其中:實事求是出自《漢書》,班固稱贊漢景帝兒子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徐特立、楊昌濟等湖南實學思想也對毛澤東影響巨大;群眾路線源于“民為邦本”的儒家思想;獨立自主首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因與外因關系的原理。與西方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世界外因論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導觀點是宇宙自生論。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由道化生,“道”的演化是自我演化。到《易經》和荀子,明確提出氣化宇宙生成論。宋理學人物周敦頤總結前人的成果,創(chuàng)造了宇宙生成論的思想體系。其所著太極圖講“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曰易。
世界觀上的內因論。自然導出人生觀上的自主論?!疤煨薪。右宰詮姴幌??!背蔀橹袊舜鷤鞒械木窳α?。多少人以“行健”、“自強”為名而激勵自己。
宇宙內因生成論——宇宙變化陰陽化生論?!说闹饔^能動性決定吉兇選擇——“心力”即主觀性作用,形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傳統(tǒng)文化源泉。
綜上所述,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國可相安而處,在其它地方宗教歧見則是兵戎相見、戰(zhàn)火不斷的動因;世界上各種文化都可以在中國弘揚,各種思潮都可以在中國生根結果。各種文明都可以在中國融合傳承。對于我們好的一面,要善于總結,敢于宣揚,不要總想著與別人接軌。也要想著有的事是需要別人和我們接軌;有的事只是適合我們自己的,就可以特立獨行,誰也不去和誰接軌。要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有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標準,自己的聲音。不要企盼著別人的認可,別人的承認。自立才能自強。對西方的民主、人權、自由、普選、法治、多黨制、市場經濟、公民社會、公共知識分子、人力發(fā)展指數(shù)、基尼系數(shù)等這些東西,該借鑒的借鑒,該豐富的豐富,該揚棄的揚棄,該重新界定的重新界定。吸收合理的,顛倒被顛倒的,形成自己獨特的政治話語和標準體系。這個世界想不為中國影響也要被影響。中國的改變,必然會帶來世界的改變。當代最負盛名的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對世界不同文明體系做了詳盡的比較和研究,說:“中國今后對于全人類的未來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薄熬椭袊藖碚f,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將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tǒng)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這樣的統(tǒng)一正是今后世界的絕對要求。”
(二)中國應理直氣壯地推行中國特有的文化
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中國特有的文化之一。傅高文在《鄧小平時代》中評價,鄧小平的偉大并不是他有多少理論,多少知識,知道多少中國與世界。鄧小平只是如實的告訴人民真相,如實告訴人民中國和世界的差距,必須發(fā)奮努力,必須放棄內爭,必須果斷終止階級斗爭,必須將全部精力用在中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上。這是鄧小平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典智慧“實用理性(即實事求是)的勝利”。鄧小平沒有更多的頂層設計,沒有憑借個人英雄主義指手畫腳。而是充分尊重人民的創(chuàng)造,尊重來自實踐的經驗。鄧小平的偉大在于“實踐理性”。
民生為大?!懊駷榘畋?,本固邦寧”,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這是中國的古訓,也是現(xiàn)實的執(zhí)政理念。清除貧困,改善民生是核心人權。西方模式置基本的民生于不顧,片面的推銷“民主”格式。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被政客用于搞政治,拉選票,搞暗殺,賄選案,民不聊生。甚至內戰(zhàn)內斗,造成國家的動蕩和戰(zhàn)亂。世界上仍有30億人生活在戰(zhàn)亂赤貧、饑餓、基本生活品匱乏的陰影之中。
得民心者得天下與選賢任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是中國政權合法性的政治基礎。中國人民渴望長治久安的民族心理很深。把國運昌盛、國泰民安放在重要的位置。
強勢政府。中國從秦始皇時期實行郡縣制,政府官員由上級任命。唐以后科舉制又延續(xù)了上千年。中國強勢政府有數(shù)千年傳承和實際經驗,有其內在的需求,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一部分,中國人把地方官叫父母官。中國的現(xiàn)代化是在一個現(xiàn)代化導向的強勢政府領導下迅速發(fā)展的。從農業(yè)改革大包干,體制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到建立特區(qū),沿海開發(fā),浦東開發(fā),加入世貿,經濟轉型全面升級。哪一仗都是在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打勝的。兩次世界戰(zhàn)爭,侵朝、侵越戰(zhàn)爭、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利比亞、現(xiàn)在蠢蠢欲動的敘利亞和伊朗戰(zhàn)爭,靠如此頻繁的戰(zhàn)爭維持其地位,這在渴望穩(wěn)定的中國人心理上是很難接受的。中國共產黨也是“應天命順民心”的“天命”執(zhí)政黨,不是代表某一部分人利益的政黨,而是代表中華民族利益和社會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方向的政黨。中共政府一定意義上也是儒家政治傳統(tǒng)的精英統(tǒng)治政府。以“民心向背”為政權合法性基礎,以“選賢任能”為政權管理更新的機制。把有限度的“選舉,推薦”與“選拔”相結合,并規(guī)定一定的硬性的任職條件相限制,來選拔領導人。形成了能致力于民族長遠利益的精英團隊和梯隊。是中國成功的重要理念。中國人的“民心”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民意”,民心向背是一種跨長度的整體和長遠利益(長治久安、國泰民安)。西方的民意是一種基于個人短期需求的渴望?!懊裥拇笕缣臁?,“民意如流水”,只知道“迎合民意”,拉選票,和一個既懂民心又解民意經推薦與選拔相結合而產生的制度相比,優(yōu)劣可見。放棄強勢政府的思路,稍有不慎,就將前功盡棄。政府過于強勢,也會產生不少問題(尋租、腐敗、壟斷),但只要保持清醒注意解決就可,決不能因噎廢食。
中國人的整體思維是最強的,中國文化的最高概括是“天人合一”。認為:“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與我并生?!比寮业暮诵睦砟钍恰叭省薄!叭省睆娬{的也是“萬物一體之仁”。這些概念要求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與人也要和諧相處,并認為個人的安全、幸福、自由與國家密切相關?!凹覈瑯嫛毖苌觥吧峒簽榧摇薄氨<倚l(wèi)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人做事是從整體出發(fā),逐漸惠及個人;發(fā)展目標有輕重緩急,循序漸進,這些智慧對于解決世界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金融危機、消除貧困等難題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中國人的辯證思維也是最早的。從伏羲到周文王、到孔子,陰陽互根,此消彼長;五行相生相克;八卦象數(shù)遞進反復。都使中國人呈現(xiàn)了辯證思維的心理性格。思前必慮后,思上必想下,思進必思退,思自必慮人,陰極必生陽,陽極必生陰,盛極而必衰,物極而必反,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剛柔相濟,以柔克剛。
“和諧中道”是中華文明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概念。中國人的“和諧中道”不是消極的妥協(xié),而是尋求積極的對立平衡。求大同,存小異。和而不同,和諧共存。在中國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許多不和諧的問題,社會上的暴戾之氣也隨處可見。但“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的提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呼喚回歸傳統(tǒng)文明?!昂椭C”“中和”“與人為善”這些文化因子,已深深印在中國人的血液中,骨子里。這種深厚龐大的文化底蘊,一旦有合適的機會被激活,其所產生的精神力量可以驚天地、泣鬼神。國際社會也同樣需要這樣的理念。社會主義可以吸取市場經濟的元素,資本主義可以借鑒宏觀控制的辦法。
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本來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概念。從《易》思想中的“與時偕行” “易與天地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孔子的“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幾千年的進程中,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有過大規(guī)模的文化借鑒。中國歷史吸收了佛教和馬克思主義,中國的文化也被世界化所借鑒。18世紀的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就吸收了中國儒家的思想。中國的易經、老子、孔子曾影響了黑格爾,對黑格爾龐大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體系起到了重要的思想資源的作用。黑格爾又影響了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又傳回了中國,對中國的變革和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國夢的產生有其厚重的悠久的歷史人文背景,有其光輝燦爛的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為基礎,有其朝代更替及盛衰的非線性作用的促發(fā)機制。中國夢是近代以來民族振興總結出來的,是改革開放三十余年,建國六十多年的探索和偉大實踐走出來的。
其次,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過幾度輝煌的朝代,有的甚至達到了當時的世界頂尖水平,但這幾次的盛世都未能得以持續(xù)。如果這幾次的盛世的實現(xiàn)也可看做是中國夢的話,那也只能是處于自發(fā)性的經驗性水平上的中國夢。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則是第一次在科學層次上予以科學的闡述與概括,具有鮮明的科學性、目的性、系統(tǒng)性、時代性和長期性。
最后,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夢是動員中華民族走向世界,讓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也是中國聲音、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聽懂、讓世界信服的偉大歷程。中國夢所昭示的中國現(xiàn)代化強國之路,是在一個人口比歐洲、美國、日本、俄羅斯之和還要多的國家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雖然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但我們堅信中國夢一定會變成現(xiàn)實。
〔1〕 桑敬良.我們從遠古走來[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
〔2〕 姚春鵬.毛澤東思想與儒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3〕 張維為.中國震撼[M].上海:世紀出版社,2012.
〔4〕 傅高義.鄧小平時代[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吳 星)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Chinese Drea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ZHANG Fa-wang
(The Office of Rail Transport Construction of Shijiazhuang Municipality,Shijiazhuang, Hebei 050011)
This thesis thorough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Chinese drea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three aspects——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dream,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Chinese dream has come into being with a l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more than 5,000 years glorious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the trigger mechanism of its rise and fall of dynasties and nonlinear effects. Chinese dream is summed up from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 in modern times, comes out from the exploration and great practice for more than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and more than 60 years' national construction. Chinese dream propos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s expounded and summarized scientifically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has a distinct scientificalness, purpose, systematicness, times and long-term. Although the road of realizing it is quite tortuous, Chinese dream is certain to become a reality.
Chinese Dream; historical origin; Chinese civilization
2014-01-10
張發(fā)旺(1953—),男,河北行唐人,河北大學中文系中文專業(yè)畢業(yè),石家莊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石家莊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公司)黨委書記。
K203
A
1007-6875(2014)02-01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