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古木支 宋恒 米高權
母牛產后護理注意事項
爾古木支 宋恒 米高權
(四川省喜德縣農牧科技局 616750)
母牛產出犢牛后,人工清理完犢牛的口鼻腔內粘液,讓母牛立即舔食犢牛身上的粘液;為了使母牛更好地舔食,可將麥麩擦遍犢牛體軀,以便更易舔凈。有利于促進母牛胎衣排出,同時,增強母仔感情。但是對于人工哺乳的犢牛,一般不采用母牛舔粘凈的方法,因為這樣會造成母牛戀仔,增加擠乳困難,用干草或干布擦凈犢牛體軀。
母牛產犢后,由于分娩時體力消耗很多,應讓其安靜休息,并及時喂給溫熱的麥麩鈣鹽湯,即用38~45℃的溫熱水5~15kg,加入麥麩1~2kg,食鹽50-~100g,紅糖0.25~0.5kg,以利于恢復體力。同時,也起到暖腹,充饑、增加腹壓和促進胎衣排出的作用。母牛產后15d,為產后恢復期。此期間母牛消化機能較弱,不應急于增加精料的喂量,飼料應優(yōu)質青干草為主。并隨時注意觀察母牛的采食,反芻和糞便情況,以及乳房消腫和惡露排出情況。分娩后4~5日起,可逐漸增加精料的喂量,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并牽出舍外適當運動,曬曬太陽,進行日光浴。
母牛分娩后2~8h內,最多12h,胎衣一般可自行脫落;若12h后,胎衣尚未排出體外,可認為是胎衣不下疾病。藥物治療可1次靜脈注射10%氯化鈉溶液250~ 300ml、25%安鈉咖10~20ml;1次/d向子宮注入10%氯化鈉溶液1500~2000ml,使胎兒胎盤脫水收縮,脫離母體胎盤。為防止胎衣腐敗,可將土霉素或四環(huán)素2g或金霉素1g溶于250ml蒸餾水中,1次灌入子宮,隔日1次,常在4~6d后胎衣可自行脫落。胎衣排出后仍需繼續(xù)用藥,直至生殖道內分泌物干凈為止。在手術剝離前1~2h向子宮內注入10%氯化鈉溶液1000~2000ml,以便于剝離。在胎衣剝離后,仍向子宮內灌注抗生素類藥物,防止感染。胎衣脫落后,要注意惡露的排出情況,如有惡露閉塞現(xiàn)象,即產后幾天內僅見稠密透明分泌物而不見暗紅液態(tài)惡露,應及時處理,以防發(fā)生產后敗血癥或子宮炎等疾病。
母牛產后若同時喂給溫熱益母草水,2~3次/d,連服2~3d,對母牛惡露排凈和產后子宮復原有促進作用。
(2014–02–27)
S823.4
B
1007-1733(2014)05-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