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 生態(tài)學系,河北 秦皇島066004)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這樣的學生,如何實現樂教樂學,提高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1]。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中,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依托網絡多媒體技術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模式特別適合高職教育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人才的目的[2]。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探索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下適合高職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高職院校面對的大部分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上課沒有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高。結果是很多老師備課很認真,講課很精彩,卻得不到學生的尊重和反響,學生利用各種辦法敷衍對付,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充滿無奈和迷茫。這種“教”與“學”矛盾的存在正是教學模式的“癥結”所在。
對高職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情緒化比較強,對枯燥內容的學習效率低,對感興趣的內容學習積極性高。由于他們具有適應形象思維的特點,所以更容易成為技術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學生更適于“在做中學”[3]。
高職教師產生倦怠情緒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幾個方面是與教學模式不適合現在高職教育密切相關:生源質量下降,教師在專業(yè)教學中只好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大部分教師很難體會到教學的樂趣和成就感;學生數目多,管理難度大;課堂上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遠比備課、上課更易讓他們感覺到疲倦不堪[4];一些高職院校想通過對教師高標準、嚴要求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卻忽視了對教師心理和行為變化的研究,從而導致一些教師出現了職業(yè)倦怠現象[4]。要改變現狀,就要首先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1.3.1 依然按照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校外實習等環(huán)節(jié),實踐和理論教學基本上是分開的。例如:傳統園林CAD的教學方法就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先逐一講解命令,然后示范操作,最后留作業(yè)讓學生上機操作。這種教學方法使得講練分開,導致了理論與實踐無法融合一體。老師上課吃力,學生對講解枯燥的命令很反感,課后自己練習又感覺無從下手。這樣會使得學生產生厭學、怕學情緒,教學效果差。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習慣被動接受,缺少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創(chuàng)造性差。
1.3.2 教學過程沒有充分體現專業(yè)特色
例如:園林工程專業(yè)的學生迫切想知道他們所熟悉的園林小品、園路、植物景觀的畫法,而傳統的園林CAD的教學方法往往從機械零件圖開始入門,學生掌握的都是零散的命令、方法和知識,其結果是課程學完了學生卻仍然不知道怎么設計繪圖,這樣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3.3 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
高職設計類教學方法還是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只注重教會學生設計的理論知識,實踐教學仍處于從屬位置,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后續(xù)支持。
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提供各種媒體素材,包括視頻、動畫、課件、講義等,這些教學資源遠遠超過教材與教師所能提供的資源。
一些高校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都有自己的“博客”、“QQ”、郵箱等,學生只要有問題,就可以通過這些通訊技術與教師隨時溝通。通過網絡,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友好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來調整教學,為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5]。
網絡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2]。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興趣偏好選擇學習內容,更容易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有選擇的、高效的學習,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獲得成就感。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注重學生技術和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專業(yè)課程在實施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
目前,到實習基地和相應企業(yè)進行實訓仍然受到包括實訓內容、實訓時間、實習基地容量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利用網絡多媒體平臺設計教學模擬實踐軟件,在校園網上構建仿真的實習環(huán)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實習難的問題[2]。例如在《園林建筑技術》、《園林工程技術》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構建仿真實習環(huán)境,可以直觀、科學地展示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組織措施的效果,實時、直觀地顯示施工過程的實際情況,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操作流程。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仿真系統,采用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根據經典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成小組,在仿真的情境下,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競爭等來完成實踐任務,此種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及與他人交流協作的能力。
此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利用網絡工具進行學習(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引導,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狀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例如:《園林建筑設計技術實驗》等課程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發(fā)放自學提綱,提供相關參考學習網站)自行查閱與實驗課程相關的文檔和與相關資料(包括講義、多媒體課件、視頻、教學錄像等)進行自學,實驗課程的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誘導啟發(fā),并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歸納整理后進行討論,同學之間可進行效果評價,教師最后可提出相應的建議,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實現自主學習。
此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個性化的知識建構,還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討論,分享學習心得、信息及成果,培養(yǎng)合作意識,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此種教學模式是指把傳統教學模式和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要發(fā)揮教師啟發(fā)、引導、指導的作用,又要充分激發(f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1,6]。以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為例,就目前資金緊張狀況而言,硬件條件很難滿足開展網絡化教學的需求,但是如果把多媒體網絡化教學和傳統教學交替混合使用,網絡化教學還是可以實現的。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方式多樣,教學效果好。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面向班級群體進行教學,利用網絡面向個體、小組、小群體進行指導[2],便于因材施教,這樣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進步更快。絕大部分課程都可以采用此種教學模式。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有限的教學時空與無限的網絡資源融合起來[7]。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實時地調出一段操作過程的視頻、一個實際案例或一個實驗的虛擬動畫,用來解決傳統教學方法無法講清楚的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演示,可以使教學更生動具體,而學生在視覺、聽覺的共同刺激下,提高了學習興趣,開闊了視野,教學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因此,在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教學的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
在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所構建的教學模式應使得多媒體和網絡成為一種工具,一個課堂,一個教學途徑,一個實現交互式教學的平臺,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下面以學院《園林建筑技術》課程為例說明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課程的構架、內容、特點等,以及如何實現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園林建筑技術》課程的設計有學習指南、課堂講解、情境模擬、仿真實踐、在線測試、網絡資源、網絡答疑等環(huán)節(jié)。
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標準、學習建議等,方便學生了解本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時分配,以使學生更好地安排學習進度。
其中課堂講解部分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為依據劃分6個學習情境,按任務展開教學。每個學習情境都包含:任務—導入—設計技能講解—練習(情境模擬,在線測試)—實訓(仿真實踐,在線測試)等環(huán)節(jié),整個課程學習通過“教—學—做”一體化過程,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和技能。其中,課堂講解環(huán)節(jié),可以適時插入教學視頻、技術操作視頻、實例展示等內容,解決傳統教學方法無法講清楚的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演示,使教學效果更生動具體;情境模擬部分有20個訓練素材,學生可以選擇訓練項目進行自我訓練,學生之間還可以通過網絡互相交流;仿真實踐環(huán)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仿真實訓軟件,可以很好地解決初學者實踐經驗不足、實習基地少、人數多等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熟悉園林建筑工作過程的流程、規(guī)則、特征,學生可以通過軟件中的器物庫、場景庫、材料庫等逼真的3D模型庫,根據不同場景設計,設計的效果能利用三維視圖多角度觀察。該軟件還可以應用于學生日常實訓和各階段考試,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可交由老師評分和評語。
網絡給師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師生可以通過QQ、郵箱、論壇等形式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網絡資源包括相關網站、相關視頻、課程課件、講義、行業(yè)信息、參考書籍、學生實訓實錄等補充資源,供學生課外學習。這樣便于因材施教,使好生更優(yōu),差生進步更快。
總之,高職設計類課程教師通過改良教學模式,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求知、探究、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驅動學生去主動探索、思考與解決問題,認真設計,并在設計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1]宋育紅.教學改革新思路——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課程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3):280.
[2]唐保慶,張瑩.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J].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7(1):78-80.
[3]毛愛武.高職院?!敖?、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08(22):208-209.
[4]李珂,葉美芬.高職院校教師職業(yè)倦怠調查及分析[J].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8(3):69-73.
[5]王景龍,趙曉冬,王永芳,等.略論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教學改革[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8(2):54-56.
[6]崔巧紅.混合式學習視角下的成人教育教學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2(23):239-240,262.
[7]宋燕輝.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1(2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