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沁甜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浙江臨安 311300)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惡化及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的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僅包含身體上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關注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以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自然景觀是現(xiàn)代療養(yǎng)學的組成部分,是一種重要的療養(yǎng)因子[1],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翱祻突▓@”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雖然康復花園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景觀類型,但是它所處的景觀領域在古代就已經(jīng)部分存在了[2]。
康復花園是近30年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園林形式。康復花園的創(chuàng)始人羅杰·烏爾里希(Roger Ulrich)提出,康復花園應該有相當數(shù)量的綠色植物、花、水,能為大多數(shù)的使用者提供醫(yī)治或者助益[3]。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喬安妮·韋斯特菲爾(Joanne Westphal)教授指出康復花園能為病人提供消極或積極的恢復身體功能的機會,主要是從生理、心理和精神或是其中某部分,使人重新恢復健康[4]。所以康復花園的使用者涵蓋所有需要身心得到恢復的人群,也包括陪同、護理這些使用者的家屬及醫(yī)護人員。
植物是園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康復花園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根據(jù)以往的實踐及研究表明,植物在康復花園中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植物自身發(fā)揮的保健作用,使用者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從植物本身的保健因子獲得調(diào)節(jié)或恢復身心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參與園藝活動,在給植物施肥、灌溉、修剪等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和積極情緒的建立。
康復花園的適用對象往往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是想從其中的體驗里來恢復身心的人們來說都是適合的。但康復花園區(qū)別于其他的園林,使用者對植物的各種特性會有特別的要求,如色彩、氣味等。另外,在總體的使用者當中,還有一些特殊群體,如老人、兒童,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康復花園的植物設計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康復花園的植物設計有必要從一般設計和特殊設計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不同于其他園林形式,保健類的植物在康復花園中應當首先受到重視。所謂的保健類的植物是那些對人體直接發(fā)揮益處的植物。芳香植物、分泌殺菌素的植物、適宜采摘使用的植物等都可納入到保健類植物的范圍內(nèi)[5]。一般芳香植物不僅具有怡人的香味,還具有抗菌、殺菌的功效,從而促進人體機能的恢復與增進。如春季開花的丁香,其香味中具有丁香酚,對凈化空氣、殺滅細菌具有良好的效果。
因此植物設計首先在選擇植物種類上要充分考慮保健類植物。芳香植物種類主要包括香花類、香草類,其中香花類可選用桂花、含笑、丁香、天竺葵、紫薇、米蘭、茉莉花、梔子花、臘梅、百里香等;香草類可選用艾草、魚腥草、薰衣草、鼠尾草等。另外香樟、桉樹、臭椿、構樹等喬木能分泌殺菌素,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有害物質(zhì),對人體也有較大益處。
在設計時,要防止多種芳香類植物氣味混合后產(chǎn)生的不良效果,設計時要充分結合場地環(huán)境,按照季節(jié)和功能分區(qū)種植。
瓜果不但水分含量高,還有大量的纖維質(zhì),可以促進健康、增強免疫力。然而某種水果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食用,主要是對那些身體患病而對飲食有禁忌的群體。且栽植瓜果需要充分考慮當?shù)貧夂蚣熬植凯h(huán)境,所以這部分可以結合園藝活動展開。
為了讓使用者在植物營造的空間環(huán)境中覺得舒適滿意,就要充分考慮到植物本身的特性及其營造的空間帶給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不同的色彩能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植物也是如此。暖色調(diào)的植物易使人內(nèi)心激動興奮或使人產(chǎn)生高亢積極的情緒,冷色調(diào)的植物則容易使人寧靜。當人內(nèi)心急躁不安的時候,幽靜的環(huán)境能使人逐漸靜下心,促使人或冷靜思考,或拋除煩惱;相反地,暖色的植物能給身體疲憊、內(nèi)心失落的人帶來一種鮮活的生機感,促使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的振作,但是暖色的植物不能大片使用,過于熱烈的氛圍也不利于使用者心情的放松。
植物色彩對于使用者的影響固然不可或缺,但使用者獲得其他人的關愛或是參與到人群的交流中更能使他們內(nèi)心感到慰藉,然而合適的交流環(huán)境是通過空間營造獲得的。營造合宜的植物空間,能滿足人與人之間多種交流方式的需求,進而使不同的適用人群獲得身心上的放松感和舒適感。在較開放的空間適合點綴一些暖色的植物,如金邊黃楊、紅繼木、金葉麥冬等,讓使用者能夠在一個較為開敞的空間中感受公共交流的溫馨又稍帶熱烈的氣氛。而在安靜休息區(qū)及半開放的交流區(qū),植物色調(diào)應偏冷色,如常綠喬木、竹類能為交流和休息營造安靜的氛圍。
通常在戶外,人們具有瞭望和庇護的心理傾向,康復花園中的使用者也不例外。人通過瞭望認識自己身邊存在著的和正在發(fā)生著的事物,進而與周圍的環(huán)境與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在公共空間中,人們彼此較為陌生,瞭望的距離過近無疑會給雙方帶來不適。揚·蓋爾[6]指出的交往距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個問題。而與此同時人們又有庇護的傾向,所以一個開放的戶外空間內(nèi)其邊緣區(qū)往往比中心區(qū)更受人歡迎,因為在一個空間的中心地段大多是大眾視線的聚集處,人們在其中休息被注視通常會感到拘束、缺乏安全感。例如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舊金山醫(yī)療中心的康復花園,木質(zhì)平臺中間設置了可移動式的木質(zhì)單人座椅,方便人們的聚集和圍坐,外圍用護欄、地被植物和高大喬木進行了空間上的圍合,空間隔而不斷;既能看清外界,又能一定程度上的避開他人,醫(yī)護人員和療養(yǎng)員等都可在內(nèi)交流。所以在康復花園的設計過程中,考慮以上內(nèi)容是必要的,植物在營造多樣空間的作用上同樣不可小覷。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如花園中的某處小廣場,植物設計要創(chuàng)造豐富的凹凸變化的邊緣,形成不同層次的圍合感,另外充分考慮夏季遮陰、冬季采暖,在休憩設施旁栽植相應的植物,讓使用者愿意在此駐足休息,觀看風景,相互交談,放松心情。
康復花園的植物設計要滿足安全的要求。選擇植物方面,應當選用無毒、無刺、無刺激性氣味的植物。漿果類的植物如柿樹應當避免栽植在路旁,當其果實成熟落地后,易造成道行人摔倒或者滑倒。路旁或人流較多處應當避免栽種勾骨、火棘、鳳尾絲蘭等帶尖、帶刺的植物。避免種植帶有大量飛絮的植物,如楊柳和楊樹的雌株在春季會產(chǎn)生大量的飛絮,不僅影響環(huán)境質(zhì)量,而且對人體的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危害,飛絮飛入人的眼睛、鼻孔,會使人感到不適,對于容易過敏的人群,接觸飛絮可能導致皮膚過敏,甚至其攜帶的病菌導致眼、鼻產(chǎn)生炎癥。所以在設計中若要種植楊柳可選擇少花或是無花的新品種代替。
無論是在植物的種類選擇上還是植物營造的空間環(huán)境上都要充分體現(xiàn)豐富多樣性,將藝術性和功能性相結合,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樹種要考慮冠型優(yōu)美,季相、色相變化豐富的植物品種,以豐富視覺效果。配置應當盡量避免呆板的規(guī)則式布局,宜采用自然式。為了增加豎向空間的層次感,可運用喬、灌、草立體混交或立體花壇、墻面綠化等方式,有利于各種人群從不同的視覺角度觀察和接觸植物[7]。良好的植物設計還要能夠喚起使用者的記憶,激發(fā)其思考,豐富其精神感受。例如夏季傍晚時人們在花園的樟樹下納涼,能使有的人感到非常親切,想起過去的歲月和親友鄰舍促膝長談的溫馨場面。再如園中開辟一定面積的菜地,種植當?shù)爻R姷墓?,結合其他園林要素來營造鄉(xiāng)土景觀,這對于曾經(jīng)在農(nóng)村勞作過的人們來說顯得非常親切,而對于另外的一些人來說這樣的景觀顯得有些特別,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康復花園中植物對使用者身心的助益不僅僅體現(xiàn)在植物自身,還表現(xiàn)在使用者參與園藝活動的過程中。這與國內(nèi)外目前較為流行的“園藝療法”是相似的。園藝療法是指通過園內(nèi)的環(huán)境和園藝操作,使身體及精神方面需要改善的人們?nèi)轿坏貙崿F(xiàn)調(diào)整更新的一種有效的方法[8]。包括治療性的庭院設計和實質(zhì)操作的園藝活動。前者在前文中多處論及,現(xiàn)就后者稍作介紹。園藝活動通常有對植物進行澆水、施肥、修剪,或者采摘果實,制作干花等活動,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以達到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及樹立自信、增強成就感的目的[9]。在康復花園中,要設計便于使用者參與園藝活動的環(huán)境。植物和種植池的高度要考慮使用者的需要,一般年老體弱者彎腰下蹲較為吃力,為了使他們能近距離接觸植物,給植物澆水、施肥、除草、修剪等,原本較低的種植池應當適當抬高高度,方便這些人群的使用。對于不能彎腰的使用者來說,1.5 m~2.0 m的高度比較合適。使用輪椅的人們視線比普通人要低,在為他們營造植物環(huán)境,設置園藝活動時,要將視線納入考慮的范圍內(nèi),對于坐輪椅的病人來說,0.75 m~1.5 m的高度比較合適,當這些人需近距離接觸這些植物時,所選用的大多數(shù)植物高度應當與視線水平相當或稍低的,否則長久仰視易造成疲勞;當然在這里并不是說喬木不可使用,喬木最好選用具有一定分枝高度,方便輪椅進入的同時,在夏季具有較好的遮陰效果,這樣能夠使這些人在園藝活動疲勞后方便在樹下做短暫休息。園藝活動種類繁多,開展的形式豐富多彩,康復花園中可開辟專門的園藝活動區(qū),甚至在里面還有分區(qū),所以在園藝活動區(qū)里,植物規(guī)劃設計意在營造一個便于進入、使人感到舒適的環(huán)境,其目的在于讓使用者盡情地自由發(fā)揮,以獲得身心的鍛煉和滿足。所以場地中植物設計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給他們發(fā)揮和想象的空間。至于使用者種植什么,應當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同時考慮于使用者有益的、適合當?shù)貧夂驐l件的植物。
康復花園植物設計要充分發(fā)揮植物的生態(tài)效益,應當從規(guī)劃和設計兩個層面著手。首先應當考慮場地周邊的環(huán)境是否存在污染、對自身的影響有多大、怎樣利用植物減少污染。所以康復花園要結合自身的周邊環(huán)境,有針對性選擇抗菌、防污染的樹種。如抗Cl2,HCL的植物有樟樹、紅楓、山茶、榆樹、側柏等??筍O2的植物主要有構樹、懸鈴木、臭椿、烏桕、皂莢、國槐、海桐、木槿、月季、美人蕉等??狗蹓m的植物有榆樹、樸樹、紫薇、臭椿、刺槐、構樹、泡桐等。
在植物配置上要將保健類植物和其他植物合理搭配,在層次上要體現(xiàn)喬木、灌木、地被等的豐富性,在結構上要形成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般這樣的植物景觀多為自然式的,營造的空間氛圍也顯得較為靜謐。因此這樣的植物設計可在康復花園的安靜休憩區(qū)域或視線較為開敞的草坪場地外緣進行。
與其他園林一樣,康復花園也要注重應用鄉(xiāng)土樹種,首選保健植物中的鄉(xiāng)土植物。鄉(xiāng)土樹種具有適生生態(tài)性強,管理便利等優(yōu)點,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資源、能量的消耗,直接或間接地贏得生態(tài)效益。
康復花園的受眾還包括那些需要特別照顧的人群,例如兒童、患老年癡呆癥者、有視力障礙者、精神病患者等等,因為在生理和心理上他們有與一般的康復花園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兒童使用的區(qū)域,要注重趣味的創(chuàng)造,注重環(huán)境的多樣性,變化的連續(xù)性,感官的豐富性,通過栽植色彩豐富的植物如采用色葉植物,如金邊黃楊、香樟等,設置園藝活動來激發(fā)孩子們的熱情,使場所充滿生機與活力。
由于病人一般存在辨識道路的障礙,所以需要簡單的環(huán)形道路體系,植物沿著這樣的道路體系栽植即可,要保證一定的視線高度,以免患者被視線外的事物吸引離開原路造成迷路;沿線外的安靜區(qū)域盡可能地不創(chuàng)造過于封閉的空間,否則若患者迷路,不利于醫(yī)護人員找尋?;颊咭驗檠9鈱τ诶夏耆说难劬Χ允莻€很大的問題,所以色彩過亮的植物不宜采用。鑒于許多病人都有嗅覺記憶的保持,種植花卉,以利用花香喚起早年的美好回憶;有的患者會將植物放進嘴里,應當保證種植的植物是無毒的。
視力受損者包括視力完全喪失及部分喪失者,后者往往對光線有感覺。針對視力完全喪失者的康復花園植物設計應該注意通過除視覺之外的信息刺激,使其感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價值。針對視力部分喪失者應該采用顏色鮮艷、對比強烈的植物材料,增強其視覺辨識能力,同時充分考慮光影關系,使其能感覺到光線的豐富變化。此外,不宜創(chuàng)造復雜的植物景觀,如帶有較復雜圖形的模紋花壇,以免造成辨認的困擾。
景觀需要考慮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行為特點,應該考慮安全性、建筑與室外環(huán)境的交融性,選用的植物應當不易被破壞,及避免傷害他人或自身的可能;由于病人的活動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植物可就近建筑布置,可充分利用建筑的陽臺、平臺、走廊布置,使這些使用者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接觸到植物。
植物是康復花園中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它功能多樣,對使用者的身心康復作用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植物在康復花園中的應用范圍也將大大擴展。本文主要闡釋了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受眾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植物配置和營造空間的過程中,應當將其與其他的園林形式區(qū)別開來,介紹了康復植物設計應當達到的目的和要求。而植物對不同使用者的身心康復作用的量化研究以及相應的植物設計理論研究都有待于深入和細化。
[1]趙瑞祥.自然景觀在療養(yǎng)醫(yī)學中的應用與發(fā)展[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1,10(4):1-3.
[2]雷艷華,金荷仙,王劍艷.康復花園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園林,2011(4):31-36.
[3]Stephen Lau.Introducing healing gardens into a compact university campus:Design Natural Space to Creat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Campuses[J].Landscape Research,2009,34(1):55-81.
[4]Westphal J M.Hype.Hyperbole and Health:Therapeutic site design[C].Benson J F,Rowe M H.Urban Lifestyles:Spaces,Places,People.Rotterdam:A.A.Balkema,2000.
[5]雷艷華.康復花園調(diào)查及設計研究[D].臨安: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1.
[6]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68-73.
[7]張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設計結合醫(yī)療——醫(yī)療花園和康復景觀[J].中國園林,2009(8):7-11.
[8]李樹華.盡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園藝療法學科體系(上)[J].中國園林,2000(3):17-191.
[9]楊玉金.園藝療法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類型及原則[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7,27(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