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鑫,王龍志,丁義康,張海霞,張雪,王毓發(fā)
(山東建澤混凝土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1)
關于商品混凝土工程應用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崔鑫,王龍志,丁義康,張海霞,張雪,王毓發(fā)
(山東建澤混凝土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1)
作為世界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及更強的技術支持。筆者從混凝土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及技術人員角度,提出商品混凝土行業(yè)發(fā)展中及商品混凝土工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期望能有更多的技術力量投入到商品混凝土行業(yè),改善商品混凝土品質(zhì)、提高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共同推動國家經(jīng)濟的綠色發(fā)展和能源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商品混凝土;工程應用;技術進步;耐久性
對于多數(shù)施工單位、建筑材料生產(chǎn)單位、建筑材料研究院所及混凝土從業(yè)人員來說,商品混凝土一直被認為是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低的一種建筑材料,這種認識對于商品混凝土的發(fā)展極為不利,嚴重影響到混凝土技術進步及使用效果。同時也會對我國基礎建筑的發(fā)展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使多數(shù)工程的耐久性能無法得到有效保證,造成隱形巨大經(jīng)濟浪費。
做為一名混凝土從業(yè)人員,筆者希望通過對于商品混凝土工程應用的所見、所想,提出建議及問題,希望借此引起人們對商品混凝土的重視。
多數(shù)商品混凝土企業(yè)及其相關企業(yè)長期以來認為:商品混凝土行業(yè)的進入門檻低、商品混凝土本身的技術含量低;極少的投入就可進入商品混凝土行業(yè)、經(jīng)過幾個簡單的培訓任何專業(yè)的人員都可生產(chǎn)商品混凝土。此種“二低”的錯誤認識,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高學歷人員不愿進入商品混凝土行業(yè)、科研院所不愿從事商品混凝土研究。另外由于商品混凝土企業(yè)大多規(guī)模小或為附屬性質(zhì)企業(yè),對混凝土專業(yè)技術人員需求量較低,多種因素造成了中專、技校類院校不開設混凝土專業(yè)課程,而本科院校混凝土專業(yè)畢業(yè)生要么改行要么進入監(jiān)理或開發(fā)商企業(yè),混凝土專業(yè)研究生則更情愿進入研究院所。這種惡性循環(huán)進一步促使“二低”逐漸成為共識。
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專家唐明述曾說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最大的節(jié)約。商品混凝土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大的支持。這對于我國基礎設施的發(fā)展、資源的保護和經(jīng)濟節(jié)約是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從工程應用方面提出一些問題,供混凝土方面專家及混凝土從業(yè)技術人員討論。
2.1 關于基準水泥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等標準中都對基準水泥做了相應的說明。這對于檢測結果的可比性、可評價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基準水泥用量少、價格貴、不易儲存等方面的問題,其工程應用中的實際作用值得思考[1]。建議在相關標準中增設對工程中實際使用水泥與各原材料進行進場檢測的條文說明,即各原材料要與工程中實際使用水泥進行配伍并須符合標準要求。
2.2 關于粉煤灰燒失量
粉煤灰、礦粉等的燒失量是按 GB/T176—2008《水泥化學分析方法》執(zhí)行。而《水泥化學分析方法》主要是測水泥燒失量的,它的目的是驅(qū)除二氧化碳和水分,同時將存在的易氧化的元素氧化[2]。但粉煤灰燒失量的測試目的主要是測含可燃燒碳的量,故而在灼燒溫度的選擇、保溫時間上等值得商榷。
標準中要求樣品在要求溫度下灼燒一定時間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卻。如此高溫情況下,進行此操作,這對于高溫爐和坩堝都是極大的損傷,對于試驗操作人員也帶來很大的危險,建議對相關要求進行修改。
2.3 關于含泥量與含泥總量
對于砂、石來說,相關標準對于其含泥量都做了詳細要求。不同標準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對砂、石的含泥量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按要求在 C40 的混凝土中就不能使用含泥為3.5% 的天然砂[3]。但此時同時使用含泥量為 0.5% 的碎石,則可能砂、石中總的含泥量分別再分配到砂、石中時,砂、石的各自含泥量都符合標準要求。所以相關標準中應該引入含泥總量的概念對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進行分別約束。
2.4 關于坍落度的測試方法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中規(guī)定:對于坍落度不小于 10mm 的混凝土拌合物,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試樣用小鏟分三層均勻裝入坍落筒內(nèi),使搗實后的每層高度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層用搗棒插搗25 次。對于坍落度大于 220mm 的混凝土拌合物,用鋼尺測量混凝土擴展后的最大與最小直徑,用算術平均值作為坍落擴展度。對于坍澆度小于 10mm 的混凝土用維勃稠度法測坍落度。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中規(guī)定:坍落度為(210±10)mm的混凝土,分兩層裝料,每層裝入高度為坍落筒高一半的混凝土,每層用搗棒插搗 15 次。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中規(guī)定:坍落度不大于 70mm 的混凝土宜用振動振實;大于 70mm 的混凝土宜用搗棒人工搗實。
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中根據(jù)坍落度值將混凝土分為干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動性混凝土和大流動性混凝土。
根據(jù)以上關于混凝土坍落測試方法、混凝土成型方法及混凝土分類,建議將混凝土按坍落度大小劃分如下: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 10mm;塑性混凝土坍落度不小于 10mm到不大于 70mm;流動性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70mm 但不大于 150mm;大流動性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150mm 到不大于220mm;自流平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220mm。
成型方法按混凝土種類或坍落度大小劃分如下:干硬性混凝土用維勃稠度法;塑性混凝土用振動法;流動性混凝土用插搗法(分三層裝入,每層插搗 25 次);大流動性混凝土用插搗法(分二層裝入,每層插搗 15 次);自流平混凝土用自然裝入,不插搗,測擴展度。
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企業(yè)一直以來少被科技界重視,而正是混凝土構成了近代以來人類發(fā)展的幾乎所有建筑。其品質(zhì)及耐久性能的提高將會對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能源資源的節(jié)約產(chǎn)生無法估量的巨大作用。期望更多地關注商品混凝土,共同推動國家經(jīng)濟的綠色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
[1] 崔鑫,張海霞,李亞真,等.關于粉煤灰需水量比測試方法的幾點思考[J].混凝土,2013(11):51-53.
[2] GB/T176—2008. 水泥化學分析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zhì)量及檢驗方法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4] 李雙喜,唐新軍,孫兆雄. 摻II級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學性能研究[J]. 混凝土,2011(4):86-88
[5] 聶法智,王天柱,李麗霞.混凝土后期強度評定的研究及應用[J]. 粉煤灰綜合利用, 2008 (1):40-42.
[6] 衛(wèi)蕊艷.礦渣粉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及工作性能的影響[J].水泥工程,2005(2):35-38.
[7] 嚴超君.石灰石粉不同摻量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J].浙江建筑,2013, 30(4):57-60.
[通訊地址]北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qū)崇華路三慶財富中心 C座 C2 入口 701 室(250101)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發(fā)布行業(yè)標準《約束砌體與配筋砌體結構技術規(guī)程》的公告
現(xiàn)批準《約束砌體與配筋砌體結構技術規(guī)程》為行業(yè)標準,編號為 JGJ13—2014,自 2014 年 12 月 1 日起實施。其中,第 5.1.1、5.1.5、5.1.8、5.1.12、5.3.1、6.3.2 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原《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多層磚房抗震技術規(guī)程》JGJ/T13—94 同時廢止。
本規(guī)程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來源: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
Refl ec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ready-mixed concret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ui Xin, Wang Longzhi, Ding Yikang, Zhang Haixia, Zhang Xu, Wang Yufa
( Shandong Jianze Concrete Limited Company,Jinan Shandong 250101)
As the world's largest building materials, ready-mixed concrete should receive more attention and more powerful technical suppor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crete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nd technicists, propo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y-mixed concrete industry and in the ready-mixed concret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xpect to have more technology into the readymixed concrete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durability performance of ready-mixed concrete products, and jointly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resources.
ready-mixed concret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echnical progress; durability
崔鑫(1982—),男,碩士,工程師,從事混凝土工程應用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