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露
(牡丹江師范學院 應用英語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2)
自1987年實施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至今,試卷和考試形成經歷數(shù)次變革,考試目的由繁瑣晦澀的單詞語法考察逐漸演變?yōu)檫m應當前社會需求的英語能力測試。2013年末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型出現(xiàn)重大轉變:寫作所占比例加重,閱讀繼續(xù)保持重要地位,完形填空取消,語法詞匯類試題所占比例減小。試題的變革是引導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的驅動力,解決長期以來被社會批評的 “聾子英語”、“啞巴英語”問題,徹底改變“活到老,學到老,就是用不了”的狀況,加強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實際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由學校走向工作崗位,能夠學以致用的實踐性。
2013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后的題型更加注重學生實際應用和綜合分析能力。打破傳統(tǒng)的應試能力強,實踐運用差的現(xiàn)象。大學生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取得相應的分數(shù),公司和企業(yè)通過分數(shù)來評估其英語水平。說明四、六級考試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可,這也成為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的應試能力較強,而聽說寫作能力較弱。在校園中,我們看到許多同學在自習室里捧著單詞書,從頭到尾地背單詞,雖然能夠熟練地掌握單詞意思,但語言交流、文章的閱讀理解、短文的翻譯卻始終成為難題,不得其法。2013年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聽、讀、寫、譯的綜合能力,能夠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從考試中題型的局部調整,我們可以看出聽力題型能夠更好考察學生的聽寫和拼寫能力。閱讀理解題型提高了學生對長篇文章的快速尋讀和準確搜索定位的能力,這兩項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完成對大量英語材料的閱讀工作。翻譯題由5個句子改為段落翻譯,這不僅是對詞匯量的考驗,而且強調學生對英語語法結構知識的掌握和積累。把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只有學以致用,才是真正學習它的目的。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給廣大學生帶來積極的正面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消極的負面影響。自實施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來,普遍高校盲目追求考試的過級率??荚囎鳛榇龠M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而考試結果成為用人單位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這使很多學生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怨聲載道,尤其對2013年的改革。在以往的四、六級考試中應試能力強的學生能得到高分,但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情況不同以往。采用突擊做模擬試題、背歷年真題,訓練應試技巧等臨時抱佛腳的方法,而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際應用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學生是不可能在當前考試中得到高分甚至及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受到嚴重的打擊,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的學生無法得到滿意的考試結果更是沒有了動力,意念坍塌。這樣的現(xiàn)象需要學生進行自我調整,也需要教師在教授大學英語課時的正確引導。面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有機的將考試壓力轉變?yōu)閷W生的學習動力,這對于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有益處的。在大學期間,每個學生要經歷無數(shù)次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次水平測試??荚嚳梢蕴岣呶覀兊膶W習力、思考力、分析力、綜合能力、毅力以及抗壓能力。2013年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學生當中產生的消極影響需要學生積極面、對自我調整,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需要。從被動學習應付考試轉變?yōu)橛掠诔袚鞣N挑戰(zhàn),各種新變化,從考試帶來的消極影響的陰影中走出來,重新激發(f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正確認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性質和意義。
2013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使很多學生認識到必須端正自己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并且開始思索學習方法,使英語成為我們終身受用的語言工具,而不僅是一門學科的成績。英語學習態(tài)度中的認知成分是指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目的及意義的認識。準確定位學習目的和意義是推動英語學習活動持久深入進行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確立學習目標是學習者在不同階段對于英語學習目的及意義的具體認識。建立學習目標必須因人而異,因時段而異。[1]無論是對英語學習還是其他的學科,我們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生在求職、找工作的時候,很多用人單位采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成績作為進入門檻的標準,由此現(xiàn)象使眾多大學生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產生極其功利的看法。很多數(shù)學生不得不因為找工作需要而花費大量時間,機械地采用題海戰(zhàn)術應付考試,這樣就失去了在興趣中學習的快樂之本。我們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正確對待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結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夯實基礎,穩(wěn)步前行,否則只會事與愿違。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對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愛的人,喜愛的人不如自得其樂的人。學習英語的方法數(shù)不勝數(shù),建立自信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制勝法寶。即使在步入大學后,仍然有很多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并缺少自信,認為自己的基礎不好,再繼續(xù)學下去也不會有更好的成績。這就需要自我調整重新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改變原有不起效的學習方法,重拾自信。聽、說、讀、寫是學習英語的四項技能,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只注重了其中的一項或兩項,極少數(shù)學生能夠達到四項全能。聽力和翻譯在英語學習中常常被忽略,而2013年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的聽力題型的調整和段落翻譯更需要我們注重學習中養(yǎng)成日積月累習慣。例如:聽英文歌曲、英語廣播、欣賞英語電影,通過這些即建立視聽環(huán)境,還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的娛樂項目,增進學習趣味,有效提高聽力能力,自信心也會油然而生。代替為了考試而考試,昏天暗地的聽真題,練模擬,乏味無趣,考試結束無法持之以恒地堅持英語學習。另外,堅持寫日記,從短語到句子,再到段落,一點一滴的記載,培養(yǎng)用英語表達的習慣。把學習英語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沒有考試,也會堅持學習,成為終身受益的語言工具。
一位著名的外語教育家曾說過:“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至少與認識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痹谟⒄Z課堂上,教師不是單純地進行傳道授惑解惑,而是一項情感活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確的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透徹理解學習過程,清楚怎樣學,學什么。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產生于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之中,需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加以培養(yǎng)。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教師的正確引導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還可以改善大學生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結果的看法。舊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認真記,就像是一臺復印機。這當然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也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改變以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
我校一直以來提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討論式”教學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討論使學生成為主體,對研究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英語課堂上,“討論式”教學法被使用得淋漓盡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幅度提高。在課堂上,轉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學生成為主角,盡顯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同學之間交流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對問題的回答,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在討論中揚長避短,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強化和調整自己的過程與方法。采用正確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的激勵在教學活動中充當重要的情感手段。對于那些不張口說話,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深入了解,細心研究,具體問題,針對指導,關注學生的心里素質、意志品格修養(yǎng),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心理。例如,在進行英語口語訓練的時候,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說、敢開口的習慣。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哪些學生因性格內向,或者學習底子薄等原因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膽怯心理和焦慮感,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練習,克服心理障礙,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的、熱情的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初步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在此基礎上,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習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口語表達和綜合分析能力都能夠不斷提高,有助于學生在面對2013年的大學英語四、六考試改革,適應新題型的改變,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自信,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英語教學的課堂是語言學習的大本營。教師在課堂上保持高度的教學敏感,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出指導意見并糾正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方法上產生的偏差,防范不正確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首先,教師的監(jiān)督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課堂訓練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上察言觀色,經常與學生溝通建立合作關系,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例如,在詞匯教學中,多數(shù)學生習慣默讀,在練習本上連續(xù)默寫數(shù)遍,這種孤立、機械的簡單記憶,效果低差,容易遺忘,無法觸類旁通,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采用語境教學法,根據(jù)上下文,結合句子來記憶單詞。在具體的情景中,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使用新習得的詞匯。學生還可以在對話中理解和記憶熟詞新意和一詞多意的詞匯。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檢查實施監(jiān)督。以檢查為手段,教師應堅持嚴肅認真,標準如一,從另一個側面督促學生養(yǎng)成好的習慣。例如,在檢查學生的單詞識記情況時,在掌握拼寫和讀音同時,還要熟記單詞的詞性、詞義和用法等。并且嚴格要求學生的英語書寫標準、整潔,每次作業(yè)批改時都應嚴格把關。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習情況,幫助他們找出問題的原因和不足,在教師正確的引導,及時的鼓勵和嚴格的監(jiān)督,一定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興趣盎然的學習興趣。
從2013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中,可以看出通過改革考題結構從而引導學習內容的變革,使得學到的英語,要用于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在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這也是社會需要的體現(xiàn)。面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對大學生產生了劇烈影響,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都要重新改變對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安下心來,扎扎實實學習英語,從每天的積累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1]金嫻.態(tài)度習得理論與積極英語學習態(tài)度的習得[J].金華技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2).
[2]張文軍.淺析英語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J].教學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