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鎳礦占世界鎳礦的60%~70%。低品位紅土鎳礦(鎳品位1%)普遍采用更具成本效益的濕法冶金技術(常壓攪拌浸出或堆浸)處理。堆浸雖然生產成本低,但很難處理孔隙度小、滲透率差的紅土鎳礦石。堆浸的條件是原料顆粒需團聚成粒徑適宜的多孔團聚物,并有適合堆浸的巖床。Ataollah Nosratia等研究了紅土鎳礦的團聚及柱浸行為。團聚后,顆粒粒徑在5~40mm之間,柱浸100d。通過對團聚物大小、抗壓強度、三維微觀結構分析和實驗室柱浸試驗,考察了原礦特性(如礦物學/化學和粒度分布)對團聚行為和團聚物的柱浸出行為的影響。確定了原礦礦物學/化學、粒徑大小、黏合劑用量、團聚行為、團聚物特性與浸出行為之間的關系。探討了紅土鎳礦團聚對提高堆浸浸出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