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偉
(國家電網齊齊哈爾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運檢室,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電力網絡中大功率用電設備、變頻變流電力裝置越來越多,這些電力設施不但給電網帶來越來越大的負擔,而且影響整個電網的供電質量,并且還客觀地提高了電網的損耗,給電力企業(yè)、電力用戶和整個社會都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損失。低壓配電網絡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緊密結合的電力網絡,由于具體情況多樣、供電條件復雜,導致低壓配電網絡的各種質量、安全和糾紛不斷,目前電力行業(yè)提出無功補償技術,在低壓配電網絡中應用無功補償技術既可以提高整個電網的功率因數,而且會穩(wěn)定電網供電電壓,還會降低電網損耗,無功補償技術成為低壓配電網絡興建和改進的重要技術,是新時期電力技術發(fā)展的新領域。
無功補償技術是通過調相機或電容器調整和補償變配電所高壓或低壓母線上電力負荷,達到提高電力用戶功率因數的目的,并可以達到降低電力網絡損耗的效果。根據調相機或電容器安裝位置的差異,無功補償技術可以分為如下三種:
無功補償電容器組配置在變電所的高壓母線上,集中補償方式可以提高整個變電所的功率因數,促進變電所供電范圍內無功功率的基本平衡。集中補償方式不但可減少高壓線路的無功損耗,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變電所供電范圍內供電的電壓質量。
分組補償方式是將電容器配置在功率因數較低的變電所低壓母線上,分組補償方式的容量和范圍相對于集中方式要小,補償具有針對性,且效果比較明顯。
低壓配電網絡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是總體平衡與局部平衡相結合原則。一般的低壓配電網絡以局部為主,兼顧整體平衡。低壓配電網絡無功補償配置還應該具有電力部門補償與用戶補償相結合的設計,應盡量減少無功功率在網絡中的輸送,實現(xiàn)就地補償和就地平衡。低壓配電網絡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要堅持分散補償與集中補償相結合的理念,低壓配電網絡無功補償應該以分散補償為主,兼顧集中補償。低壓配電網絡無功補償配置要遵循降損與調壓相結合的要點,通過有效的低壓配電網絡降損,達到對整個低壓配電網絡電壓的調整效果。
低壓配電網隨機補償就是將低壓電容器組與電動機并接,通過控制、保護裝置與電機同時投切,可較好地限制用電單位無功負荷。隨機補償的優(yōu)點是:用電設備運行時無功補償投入,用電設備停運時,補償設備也退出,而且不需頻繁調整補償容量。低壓配電網隨機補償具有投資少、占位小、安裝容易、配置方便靈活、維護簡單、事故率低等特點。
低壓配電網絡隨器補償是指將低壓電容器通過低壓保險接在配電變壓器二次側,以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的補償方式。低壓配電網絡隨器補償具有接線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能有效地補償配電變壓器空載無功等優(yōu)點,是限制電網無功基荷,實現(xiàn)電網無功就地平衡,降低無功網損的重要方法,隨器補償法因具有較高的經濟性和適應性成為目前低壓配電網絡補償無功最有效的手段。
跟蹤補償的優(yōu)點是運行方式靈活,運行維護工作量小,比前兩種補償方式壽命相對延長,運行更可靠。但缺點是控制保護裝置復雜,首期投資相對較大。低壓配電網絡跟蹤補償方式是最具經濟性和實用性的補償方式,應該在低壓配電網絡配置中廣泛使用。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電網中大功率用電設備、變頻變流電力裝置越來越多地影響電網整體的功率因數,不但給電網帶來負擔越來越大,而且影響供電的質量,還片面地提高了電網的損耗,給電力企業(yè)、電力用戶和整個社會都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損失。低壓配電網絡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緊密結合的電力網絡,由于具體情況多樣、供電條件復雜,導致低壓配電網絡的質量長期得不到提高,供電網絡的線損長期不能實現(xiàn)合理降低,使電力矛盾和供電糾紛不斷。隨著現(xiàn)代電力技術的發(fā)展,電力行業(yè)提出無功補償技術,在低壓配電網絡中應用無功補償技術既可以提高整個電網的功率因數,而且會穩(wěn)定電網供電電壓,還會降低電網損耗,無功補償技術成為低壓配電網絡興建和改進的重要技術,是新時期電力技術發(fā)展的新領域。應該從科學理解無功補償技術的原理出發(fā),通過實際探索找到低壓配電網絡無功補償配置的原則,切實實現(xiàn)低壓配電網絡的無功補償,使無功補償真正成為保持低壓配電網絡高質量運行的一種主要技術手段。
[1] 牛軼男,馮婷,汪揚,李成波.電力系統(tǒng)無功補償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J].信息通信.2011,(01):45-46.
[2]李振國.電網的無功補償探討[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9):58-59.
[3] 李家坤.配電系統(tǒng)無功補償技術的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3):50-51.
[4] 楊薇薇.10kV配電網中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1,(03):40-41.
[5] 建元,紀延超.一種自動無功功率補償模糊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國電力.2002,(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