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波
【課例背景】
“感悟式生態(tài)作文”是筆者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深入思考、幾經(jīng)嘗試的一種寫作思維模式。努力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生活出發(fā),從學生身心出發(fā),讓學生在體驗中激發(fā)寫作欲望,在嘗試中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將作文教學從簡單的句、段、篇領域拓展到寫作思維的訓練,真正讓學生體味到寫作是自我思想的個性表達。
下面是基于此種寫作思維推出的一堂市級公開課實錄與點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感悟的關系,了解感悟的一般思維方式。
2.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從平凡的生活事件中感悟出一定的哲理啟示。
【教學實錄與點評】
課前準備:課前五分鐘,大屏幕上呈現(xiàn)課名“體驗生活 感悟哲理”。
一、生活瑣事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平時在寫作上有許多心得,也有許多的困惑,其中一點就是有同學感慨“沒什么東西好寫”。其實,我們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寫成文章。比如現(xiàn)在天氣有些冷了,有同學晚上睡覺經(jīng)常掉被子,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許多學生應聲表示)掉了被子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1:我馬上拿起來,重新蓋好,免得著涼。
生2:有時自己也沒感覺,凍醒了才知道,這才重新蓋好。
生3:我感覺冷,但往往拉著個被角睡覺,可能自己有些懶吧,呵呵。
師:同學們的不同做法產(chǎn)生了不同的結果,有些同學不僅受凍,或許還伴有傷風、感冒、發(fā)燒、流鼻涕等后遺癥。那么,你從掉被子這件事中,有沒有得到一些啟示呢?
生1:我覺得做事要勤快些,否則往往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
生2:我覺得做事如果預見到了不良后果的話,要付諸實際行動,否則會自食其果。
(點評:以生活瑣事導入課堂,一來顯得輕松自然,二來也是為從生活瑣事中理解“感悟”作準備;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
二、文段實例詮釋
師:同學們能從這件事中獲得這些啟示,值?。?!有一位去年剛畢業(yè)的學長,他也有過掉被子的經(jīng)歷,并且把這件瑣事寫成了一篇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屏顯,教師請一生讀。)
生活與學習中有很多這樣只要一“伸手”就能辦到的事情,但往往我們卻懶于“伸手”,以至于一些觸手可及的事情都無法做到。學會“伸手”,勤于“伸手”,那樣就會有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選自《“掉被”的啟示》
師:這段文字由“掉被子”這一生活事件,聯(lián)想到對待“生活和學習”的態(tài)度——學會“伸手”、勤于“伸手”。對“掉被子”的認識可謂獨到深入。這種由生活事件聯(lián)想到其他方面的構思,我們可以稱為“感悟”。(教師板書)
感悟 生活事件——啟示哲理
(點評:通過學生的習作片段這一實例,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地理解寫作中的“感悟”式思維;以文段為例,也為學生提供了感悟式寫作的范例,為下面進行當堂片段寫作作鋪墊。)
三、生活事件訓練
(屏顯圖片,一胖學生坐在運動場上)
師:同學們認識圖片上的這位同學嗎?
(大多數(shù)學生立即表示認識,并且有許多學生說出了此同學的名字。)
師:對,這位同學就是六(2)班的孫辰,你們是怎么認識他的???
生1:校運動會上他參加了1500米長跑,而且人這么胖,出乎我們的意料。
生2:他還跑了個最后,被人家拉下好多。
師:你還能記得當時的場面嗎?有誰還清晰地記得?
生1:當時他幾乎吸引了全體同學的目光,成為運動場上的焦點。
生2:最后一圈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為他喊加油,最后還有很多同學、老師為他鼓掌。
師:掌聲是對他跑完全程的肯定和贊賞。那么,運動會過去快一個月了,這一幕為什么會留給你這么深的印象?
生1:他能堅持跑完全程,他的毅力讓人佩服。
生2:大家對他的失敗沒有給予嘲笑,而是報以肯定的掌聲。
……
(點評:聚焦生活事件,通過回憶、評說,使學生在腦海中再現(xiàn)事件的真實情形,獲得直覺上的第一體驗,為深入感悟、獲得哲理作認識和理解上的準備。)
師:大家說了各自的理由,我心中有一些疑問:你是不是可以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屏顯)
心存疑問
(1)明知1500米不是自己的強項,獲獎無望,或許還會引來某些人的嘲笑,但他卻站在了1500米的跑道上。有人說這位同學真傻,你怎么看?
(2)他一開始就落后,中途又落下兩圈,最后一名已成定局,但他沒有停下腳步。有人說干脆退出,你怎么看?
對第(1)問,學生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生1:我覺得他的選擇不明智,明知自己不是跑長跑的料,為什么還要報這個項目呢?這不是一個很傻的舉動嗎?
生2:我覺得這是他有勇氣的表現(xiàn),他敢于面對自己的弱項,敢于挑戰(zhàn)自己,因此不能說傻。
對第(2)問,學生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生1:我覺得這是堅持不懈的毅力,值得肯定,哪能輕言放棄呢?
生2:我倒覺得他應該學會放棄。敗局已定,放棄也沒有人會說他,他已經(jīng)盡力了。
(點評:通過上面兩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重在激發(fā)學生的品味、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尋找品味的角度,找準感悟點;同時,也為學生進行自主感悟樹立范例。)
師:你還有哪些引起我們思考的發(fā)現(xiàn)?從中能感悟到些什么嗎?(前后小組討論,推薦一個記錄與發(fā)言)
小組代表1:當他中途落后別人兩圈,有人喊“加油!加油!”有人說“別跑了”。這讓我有所感悟:給落后者一份鼓勵,就是最大的幫助,是雪中送炭;嘲諷者才是可恥的。endprint
小組代表2:當離終點還有百米左右,看臺上所有的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起身鼓掌,我從這個現(xiàn)象中感悟到要“不以成敗論人”。
教師根據(jù)同學回答,實際課堂形成了如下板書:
感悟 生活事件——啟示哲理
選擇:明智與沖動
挑戰(zhàn):面對與逃避
過程:堅持與放棄
孫辰與1500米 態(tài)度:鼓勵與嘲諷
價值:勝利與失敗
(點評:通過小組合作,激發(fā)學生進行感悟,發(fā)現(xiàn)事件的不同感悟點,形成不同的啟示哲理。)
師:有了這樣的感悟,下面請你選擇一個角度,寫成一段富有啟示哲理的文字,并相互交流。(5分鐘)
(屏顯寫作提示)
①有適當?shù)那樾蚊枋?;②有自己的感悟哲理;③擬一個有韻味的標題。
(點評:在進行深入感悟的基礎上,學生根據(jù)寫作要求創(chuàng)作文段,以文學的形式呈現(xiàn)自己對事件的個性感悟,體現(xiàn)了作文教學的根本。)
四、教師下水
(屏顯教師下水文)
最好的教育
讓孫辰同學參加1500米比賽,這在我的意料之外,他的身體素質與遙遠的1500米之間,令人找不出絲毫的聯(lián)系。他在跑道上遇到了遠勝于終點的恐懼:有觀眾最初的嘲笑,有中途落后的難堪……看著他面露疲態(tài)、體力不支的模樣,有哪位班主任會給予他這樣的重任?但他也贏得了同伴一路的鼓勵,贏得了觀眾不約而同的掌聲。突然覺得,他會在這一次艱辛的征程中收獲許多許多:勇氣、信念、毅力、執(zhí)著……我應該為他的老師叫好,她能放棄運動會中寶貴的幾分,給予一個學生一份信任、一個機會、一次磨煉……這不正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嗎?身為老師的我,在將榮譽、機會、表揚給予優(yōu)生的同時,更需要給予那些最渴望信任與鼓勵的孩子。
生1:我覺得老師是從一個教學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待此事,并且產(chǎn)生感悟的,很符合實際。
生2:我覺得老師的語言雖然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但讀起來還是很有感覺的。
生3:老師的標題好像很平常,是不是可以改得更有文采些?
……
(點評:教師參與課堂創(chuàng)作,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更重要的是教師參與創(chuàng)作,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師:通過“感悟”這種思維,我們就能從日常生活的經(jīng)歷中,獲得許多寫作素材,并且也能寫出具有一定生活哲理的文章。在以后的寫作中,就讓我們多多嘗試“感悟”這種寫作構思吧,希望它能給大家的作文帶來提高和進步。
【總評】
一、深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思維領域,立足寫作教學的本質。
該課的教學內(nèi)容定位于“感悟”式寫作思維的訓練,“感悟”正是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學生寫作)的思維特點之一。只有從思維上理順頭緒,才能有文字形式的文學作品誕生。該課教學內(nèi)容正是抓住了這一中學生寫作中普遍存在的思維盲點,把充分認識、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感悟性寫作思維作為寫作教學的重點。所謂“源頭活水”,文學作品的“源”在生活,更在是有寫作轉化功能的思維上。只有激活這一源頭,才會有文思,才會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情。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主題鮮明,課堂重點突出,整個課堂以學生的思維訓練為主,這和一般寫作教學中注重例文分析、技法訓練是有本質區(qū)別的,也讓我們對“什么是寫作教學”“寫作教學教什么”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二、注重生活素材的發(fā)現(xiàn),挖掘生活現(xiàn)象中的看點。
許多學生感嘆生活單調(diào),寫作無材,的確,中學生的生活圈子相對狹小,但若因此就放松生活素材的發(fā)現(xiàn)、積累,勢必錯失提升寫作能力的契機。生活是豐富的,豐富的生活還需要發(fā)現(xiàn)、品味。本課堂上,教師將學校運動會的一幕作為切入口,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思維訓練,使學生對自身生活經(jīng)歷有了新的認識,更提升了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同時,也減少了學生對寫作的恐懼感。只有身心貼近,才能有真實的情感體驗與哲理感悟。
三、理順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符合作文教學的認知規(guī)律。
作文教學需要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飛躍,合理的教學步驟正是這種教學認知規(guī)律的體現(xiàn)。該課設計中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感悟”這一思維方式經(jīng)歷了感受、認識、理解、運用的過程?!吧瞵嵤聦搿保箤W生從自身經(jīng)歷中體驗“感悟”,屬于體驗感受階段;“文段實例詮釋”,通過學生的寫作片段,從寫作上對“感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屬于理解階段;“生活事件訓練”,引導學生關注親身經(jīng)歷,由淺入深地對事件進行認識和感悟,是該課的教學重點,具體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符合認知規(guī)律;“教師下水”,既是教學成果的檢驗,同時也符合師生平等的原則,有力地促成了課堂的和諧氛圍。
(浙江省慈溪市陽光實驗學校;330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