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迎春
童年往往是人們心底最為柔軟、最為純凈、最為生動的記憶,在那一片天真自由純粹的天空里,有我們珍愛的人,銘記的事。作為曾經(jīng)吸引并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的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對我們更是影響巨大。《童年的朋友》是從《童年》里節(jié)選出來的,篇幅很短,幾乎沒有故事情節(jié),但作者僅憑單純零碎的描寫和飽蘸了深情的筆觸,就把“溫暖而柔和”的祖孫親情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
那么,情從哪里來呢?情是一種心靈感覺,情中自有妙趣。年幼的“我”用充滿情趣的無邪雙眸,從生活的瑣屑中時刻追逐著“我”童年的朋友,關(guān)注著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看她皺著眉頭、歪扭著嘴唇梳頭,“黑眼珠兒閃耀著氣憤的光芒”,聽她“自言自語地咕噥著”對頭發(fā)、對生活的抱怨。即便這樣,看起來“今天樣子很兇”的外祖母,在“我”的眼里卻“變得又小又可笑”,這是多么溫馨的畫面?。≈灰拔摇薄耐鈱O說話,她就表現(xiàn)出無限柔情,是那樣一如既往的“溫暖而柔和”。祖孫親情在這些精湛的細節(jié)描寫中,如醇酒一般不斷地發(fā)酵醞釀。正是這樣一位“溫暖而柔和”的外祖母,驅(qū)散了“我”童年生活的悲慘,她處處呵護著“我”,猶如朋友一般關(guān)心鼓勵著“我”,平等地對待“我”?!拔摇卑雅D唐孔哟蚱屏?,為了使“我”不被母親責打,她提醒“我”小點聲說。雖然是批評“我”的過失,但語氣語調(diào)中卻充滿了關(guān)愛。這樣的點點滴滴無不透露出外祖母對“我”的愛,對“我”的情。作者從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里發(fā)現(xiàn)了真善美,才會將一位上了年歲的老人親切地稱呼為“我”童年的朋友。
布萊爾說:“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結(jié)的果實?!蓖庾婺傅膼凵钌畹馗腥局拔摇保绊懼拔摇?,使“我”始終懷揣著一顆熱愛、感激外祖母的心,用一支灌注情感與靈感的筆,記錄下“我”對外祖母同樣“溫暖而柔和”的感情。在“我”的心里,外祖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那么深刻。她“說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她的眼珠兒“像黑櫻桃”;她的腰彎得“像一只大貓”。這些詩化的描寫,巧妙的、創(chuàng)造性的比喻修辭,無不飽蘸了作者的款款深情。在“我”的心中,即使外祖母飽經(jīng)風霜,皺紋爬滿雙頰,牢騷不斷,生活困難且并不順心,但“我”可以透過她閃爍著水晶般光澤的雙眼,看到她內(nèi)心那種對生活、對人生“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人雖老,但心依然年輕、明朗、堅毅,正是外祖母的這種性格和心態(tài)影響了“我”,熏陶了“我”。唱歌似的言語,黑亮的眼睛,“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黑黑的有許多皺紋的臉,松軟的鼻子,鑲銀的黑鼻煙壺,黑黑的衣服,彎得幾乎成為駝背的腰,這樣一張人物肖像畫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外祖母的“溫暖而柔和”也永遠在“我”心中蕩漾。
高爾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跟隨脾氣暴躁、日益破落的小工坊主——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巴庾娓讣依?,彌漫著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地參加一份?!痹谶@樣的家庭里,生活像“鉛樣沉重”,他的童年充滿苦難,“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所幸的是,他的周圍也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其中首推外祖母,她給了高爾基良好的影響,給了高爾基以力量和支持。這種人性中最真摯最溫暖的至愛親情,跨越年齡、輩分、時空的限制,如甘露般滋養(yǎng)著高爾基原本灰色的生活,把他從沉睡中喚醒了,“領(lǐng)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jié)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是外祖母的愛,使高爾基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怎樣才是幸福的童年呢?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莫羅阿在《人生五大問題》中說:“是父母之間毫無間隙,在溫柔地愛他們的孩子時,同時維持著堅固的紀律,且在兒童之間保持著絕對一視同仁的平等態(tài)度。”那么,遇到“溫暖而柔和”的外祖母,高爾基的童年無疑是不幸中的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