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寧玲
(滿分:100分 時間:100分鐘)
一、 基礎練兵場(26分)
1. 閱讀下列語段,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根據(jù)漢字寫拼音。(4分)
茫茫人海,yún yún眾生。有多少人xiàn慕、流連那眾星捧月、門庭若市的榮耀,那酒席間觥籌交錯、談笑嬉鬧的愜意,或是并肩花前月下、暢談春云夏雨的浪漫,或是他鄉(xiāng)遇故知、高山伴流水的充實……
yún xiàn 觥 愜
2. 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將軍深受激勵,后來重整旗鼓,終于在滑鐵盧之役打垮了對手拿破侖。
B.這些書像一幅多彩的畫卷,把一個井然有序的自然界展現(xiàn)在他的面前。
C.因為大霧,高速公路上發(fā)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現(xiàn)場慘不忍睹,令人嘆為觀止。
D.他對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嚴整的規(guī)律和寬廣的世界肅然起敬了。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學校新領導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級管理制度。
B.網(wǎng)絡作為傳媒,必須承擔社會教育責任。
C.經(jīng)過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fā)很大。
D.一個人學習能否進步,與這個人善于鉆研有重要關系。
4.默寫。(6分)
(1)她馬上成為 , ,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2)吳楚東南坼, 。
(3) ,憑軒涕泗流。
(4)寫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以靜寫動,以動襯靜的兩個句子:
, 。
5.觀察右面一幅漫畫,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幅漫畫的內(nèi)容。(3分)
6.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語言不僅形象凝練,而且含蓄雋永,蘊含哲理。仿照示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下面詩句中所蘊含的哲理。(任選一句回答)(3分)
示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
哲理: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預示著新生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北宋·蘇軾)
哲理: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陸游)
哲理:
7.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題目。(6分)
材料一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竹雖有竹節(jié),卻不止步;是曰奮進。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竹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材料二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分子。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代表著堅持,讓不少古人敬佩。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tài)入畫,碧葉經(jīng)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
材料三 淡泊、清高、正直,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蘇軾曾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痹獥钶d《題墨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嫵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p>
(1)請結合竹的相關材料,對出下聯(lián)。(2分)
上聯(lián):傲骨梅花迎寒開 下聯(lián):
(2)聯(lián)系上面三則材料,說說中國人為什么對竹子情有獨鐘。(4分)
二、 閱讀精品屋(34分)
(一)閱讀詩歌《露》,完成8~9題。(6分)
露
田曉菲
我在嫩綠嫩綠的草葉尖上 / 我在剛張開惺忪睡眼的 / 小雛菊金色的花心里 / 我沒有向人們說:勿忘我 / 清晨和黑夜 / 我自生自滅
我不是星星的眼淚 /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 我就是我 / 一滴純潔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 那——又有甚么要緊? / 陽光嫵媚的清早 / 我會升華成一朵 / 美麗的潔白的云
(選自《愛之歌》,田曉菲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年)
8.詩人借助“露”這一意象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合具體詞句說說你的看法。(3分)
9.全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結合詩歌的有關內(nèi)容,簡要分析其作用。(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題。(12分)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 ,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0.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普少習吏事( ) 讀之竟日( )
普顏色不變( ) 卒用其人( )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1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問題。(2分)
(1)宋太祖勸趙普要多讀書的原因是
(2)讀書給趙普帶來的好處是
13.仔細研讀下面幾句話,說說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分)
①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
②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③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
(三)閱讀下文,完成14~18題。(16分)
遙遙外婆心
劉 蒙
①四月,飄著梅雨。突然想到了外婆。
②外婆的頭發(fā)也似這雨般凌亂,外婆的眼淚也似這雨般溫潤……想到這里,我的眼淚便出來了。我弄不明白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心境,又一想,我想她罷了,想她蒲扇里扇著的童年了,于是我回到那歲月里去了。
③外婆家門口有一很大的竹園,園里有許多的果樹。竹子四季青翠,果子季季有熟,竹園便成了我們的樂園。園里有棵桃樹,卻不知為何長得與別的桃樹不同,旁無雜枝特別的高,結果很少,但很大。成熟的季節(jié)一到,我們一群孩子便開始圍著樹商量怎么摘到果子。我自告奮勇,脫了鞋便往上爬,樹上的蟲子落到臉上又痛又癢都不顧,聽到下面的喝彩便覺得自己了不起,更起勁了。搖落了一地的果,大家在下面歡呼雀躍。我準備下來的時候才嚇傻了,離地那么高,頓時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慌亂中往下爬,可衣服卻被樹枝掛住了,懸在半空,哇地便哭開了。沒有人幫助我,小伙伴們都四散開了(許是在哪個角落玩得忘了我)。我在樹上哭累了,吊得迷迷糊糊的時候,一雙溫暖的手將我抱起。我睜開眼看到了我熟悉的慈祥的臉,不禁鼻子一酸,放聲哭了,那一刻感覺再也離不開外婆了。直到今天,我還沒弄清,一個走路蹣跚的老人是怎么爬上樹,抱下她的小外孫女的……
④清清涼涼的晚上,外婆便抱著我在竹園里拍著蒲扇,開始用她那沙啞的聲音哼著湖北童謠:豌豆花兒開了呃,兔兒來了喲,狗兒來了喲,莫吵我的寶寶喲,我的寶寶要睡覺。就這樣,在外婆沙啞的童謠聲里,我慢慢地長大了。
⑤從我開始讀書就很少見外婆了。只是每次母親回去見了外婆,總是紅腫著眼,總是在說,她又老了。外婆很老了,她總是不停地抽著旱煙。這里,我仿佛又看到青煙里干咳著的干癟的身軀,頓感一陣凄涼、寂寞襲來。
⑥外婆總打電話過來,還是那熟悉沙啞的聲音,還是叫我回湖北、聽父母的話之類的話。每次桃熟的時節(jié),便會托人帶許多來。而我是不孝的,外婆將我?guī)Т螅瑥奈覀儼醽砗虾?,就很少去看她,而她卻總是惦念著我們、惦念著我。她說我喜歡吃她做的魚,而我總是很怕魚刺。于是,在母親去了回來時,總有一大包晾得很干、散著濃濃香味的“外婆魚”。這是只給她外孫女的。這種魚,已經(jīng)剔除了刺,看上去晶瑩剔透,似一件件的藝術品。一次我的中文老師見到,感而賦吟“迢迢長江水,遙遙外婆心。日日擢繭手,默默弄利刺。世間深深情,堪此‘外婆魚”。由此有“外婆魚”之稱。而今遠游,雖嘗千般鮮,終不解其中味。每每食魚,總會想到那雙長滿老繭枯樹般的手,鼻子便酸酸的。她的心里裝滿了愛,她總是寬容、和藹,她希望和平安寧,希望我幸福,用心去愛一切。于是,在這個城市,我懷著一顆從她那里得到的心,真誠地待人、愛人。外婆不曾讀過許多書,卻教給我世間同樣崇仰的真善美。
⑦我總說在忙于學習,現(xiàn)今又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去看她,是難以說得過去的。我感到無比的愧疚??晌抑?,在我的內(nèi)心的最底處是思念著她的,思念那瘦小的身影,那凌亂的白發(fā)……想到這里,我的淚又出來了。
⑧在這深深的梅雨里,更深深地思念她。但愿梅雨也懂得,捎去我的思念,給我那蒼老的外婆。
(選自《初中語文閱讀王·七年級》,謝英杰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有刪改)
1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著重描寫外婆的三件事。(3分)
15.分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4分)
(1)于是,在母親去了回來時,總有一大包晾得很干、散著濃濃香味的“外婆魚”。
(2)我仿佛又看到青煙里干咳著的干癟的身軀,頓感一陣凄涼、寂寞襲來。
16.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說說第⑥節(jié)中畫線句子“而今遠游,雖嘗千般鮮,終不解其中味”的深刻含義。(3分)
17.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梅雨,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中的作者“總說在忙于學習,現(xiàn)今又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去看她,是難以說得過去的。我感到無比的愧疚”。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忙于生活和工作,忽視了對親人的關愛。面對這種現(xiàn)象,你有什么想法?請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寫一段勸說他們的話。(3分)
三、 文筆展示臺(40分)
19.一個人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其間,親人的呵護、師長的教誨、同伴的啟迪、書香的熏陶、生活的風風雨雨,或者曾經(jīng)的迷茫、沮喪與領悟等,無不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淺的印痕,讓我們從懵懂慢慢走向成熟。請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切身體驗,以“就這樣慢慢長大”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