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 云南 麗江 674100)
趙本山是東北小品的領軍人物,他的小品通常被概括為“趙氏小品”。趙氏小品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語言幽默、精練,人物生動、形象是小品獨樹一幟的主要因素,從1982年的拉場戲《摔三弦》到2009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錢》,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他給人們留下了無數個熒幕經典的人物形象,《相親》里的徐老蔫,《賣拐》里的大忽悠,《說事》里的農村大叔各個都生動形象,別具特色。
通俗、淺顯、幽默、風趣似乎已成為趙本山小品的標志性特征,趙本山用平民化的人物演繹著不平凡的故事,用最貼近生活最淺顯易懂的話語構筑著自己獨特的藝術。小品中的人物形象顯然是體現小品特色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其中那些別具地方特色的詞語也是突出小品特色的重要成分,是凸顯地域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的關鍵。在趙氏小品中始終都會有那么一些詞語,地域色彩較濃,使用頻率較高,顯示出一種獨特的鄉(xiāng)土式的俚俗文化。本文就從趙氏小品特色詞語的使用情況和特色詞語使用的效果兩個方面簡單分析趙氏小品別具一格的語言特色。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整”的解釋有以下幾個義項:①形容詞;全部在內,沒有剩余或殘缺。②形容詞;整齊。③動詞;整理,整頓。④動詞;修理。⑤動詞;使吃苦頭。⑥方言詞,動詞;搞,弄。[1](P.1659)
“整”在方言中是動詞,主要是搞,弄的意思。在趙氏小品中“整”的含義不僅如此,還有很多靈活的用法,詞義相當豐富。
1、大多數情況下與普通話的“弄”意義相當
牛策劃(牛群飾):在各個地方臺。
—— 《策劃》
大忽悠(趙本山飾):看我眼色行事,好不?哎,來人了,喊!
大忽悠(趙本山飾):這樣吧,我給你測試一下。
——《賣車》
大媽(高秀敏):(唱)生產隊開會,組織學習呀!
哎呦,也難怪,我孩他爸呀,天天就躺炕上做夢,前兩天做夢呀,就夢著抓四等獎,那不是么得過一對沙發(fā)和一套音響,打那以后回來就啥活 不干,就知道躺炕上做夢。你說咋呀。
——《有錢了》
2、根據語境賦予新的詞義
馬丫(黃小娟飾):給,擦擦汗。
馬丫:我是有點兒害怕呀。
——《相親》
此處的“整”應該是“做”的意思,當老蔫向馬丫表露了心聲以后,馬丫遲遲不表態(tài),心急如焚的老蔫在旁邊不斷的催促。
白云(宋丹丹飾):現在不行了,現在是頭發(fā)也變白了,皺紋也增長了,兩顆潔白的門牙去年也光榮下崗了。
——《昨天今天明天》
這里的“整”是“說”的意思。
趙老漢(趙本山飾):大妹子,我重講,我講錯了啊。不對,是一個王八鉆水里去了,完事出來一條蛇,老虎說了,“你把馬甲脫了我照樣認識你!”……
鐘點工(宋丹丹飾):走了。(很生氣)
——《鐘點工》
此處的“整”應理解為“穿”,充分表現出了小品主人公直率的性格特點。用“整”來代替各種動詞,語義豐富,在特殊的語境中說話人和聽話人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其意思,表達功能比較豐富。
“哎呀媽呀”是東北小品中一個比較常用的語氣詞,也是東北方言詞。就詞義本身而言,沒有過多的具體的詞匯意義,更多的只是表達一種附加色彩。
1、表現“不可思議”“出乎意料”的感情色彩
大叔(趙本山飾):它下哪兒了囁,它當時它就想啊,下哪兒囁,啪啪啪,他就溜達,它就邊溜達邊想,來到了雞窩面前,沒好意思下。它又溜達,上哪兒捏.來到了鴨架面前,也沒好意思下。在哪塊呢我,不下不行了,憋不住了,萬一掉下來就全漏了.下哪呢,最后你說下哪了,你猜!
大媽(宋丹丹飾):狗窩!
——《策劃》
大媽(宋丹丹飾):我做夢了(大叔使眼色),怎么的,不許呢?我媽說:小云啊,奧運火炬手非你莫屬!因為你是在火堆旁邊出生的。
——《火炬手》
老蔫(趙本山飾):怎么不看哩……這字兒寫的(信拿倒了)
合:親愛的……
老蔫:這孩子們還真敢往上捅詞兒。
——《相親》
《策劃》中的這段對話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那些不忠于事實,進行虛假報道的新聞記者,對他們不尊重別人隱私的行為做了諷刺,與小品本身的主題是吻合的?!鞍パ綃屟健痹谶@段話中除了表現“驚訝”的感情色彩外,還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小品《火炬手》講述的是白云黑土兩位老人通過網絡支持率充當火炬手的故事。白云大媽一心想當火炬手,盡可能的拉票獲得支持,甚至把已過世的母親拿來做文章,顯得不倫不類?!断嘤H》是1990年的作品,當兩位老人看到信中寫道“親愛的”這樣的字眼兒后,都覺得很害羞,很露骨,甚至有點不可思議,這和當時社會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是一致的。
2、表現“不知所措”的感情色彩
老蔫(趙本山飾):祝愿二老,成雙……這倆字兒念啥玩意兒?
馬丫(黃小娟飾):……配對兒……
老蔫:(嘻皮笑臉)我認得。
——《相親》
病人(范偉飾):就在我們倆剛結婚的時候,有一次你回娘家,完了我處的第一個對象就上我們家去了。她進去一把就把我的手攥住了!當時,我是控制、控制、再控制……媳婦對不起我沒控制??!
病人之妻(高秀敏飾):你說你你把她領家,大哥他把那人領家。我這心算完了,拔涼拔涼地??!你哪能……媽呀!
你哪能把她領家去啊!完了大夫 。
——《心病》
《相親》中的徐老蔫故意設置一個預設,讓馬丫說出“配對兒”這個詞,一方面有調侃的意味,另一方面與小品主題緊緊相扣,當馬丫知道自己被戲弄時,羞澀,慌張的情緒表露無疑?!缎牟 分衅拮宇I著丈夫來治病,當向丈夫告知病情時,丈夫也道出了一段秘密。這時的重點由治病一下子轉向了夫妻之間的情感問題,使小品的主題不太單調乏味,其中的“唉呀媽呀”把妻子當時的著急、困惑表現得淋漓盡致。
“拔涼”是東北方言中的形容詞,主要指“失望或灰心”,2003年的小品《心病》中就多次出現這個詞。
趙大寶(趙本山飾):你不要緊張,你根本就沒什么病。
病人之妻(高秀敏飾):你說你你把她領家,大哥他把那人領家。我這心算完了,地啊!哎呀媽呀!你哪能……媽呀!你哪能把她領家去??!完了大夫 。
——《心病》
在小品的表演中,故意加重“拔”字的讀音,結合人物的表演顯得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嘚瑟”是東北地區(qū)有特殊語義的方言詞,《現代漢語詞典》中“嘚瑟”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因得意而向人顯示”二是指“胡亂花費錢財”。[1](P.27)在東北地區(qū)一般指說話行為動作等令人感覺不舒服,討厭或哆嗦。下面就以小品《說事兒》為例作具體分析:
1、“令人討厭的行為舉止或者話語”
大媽(宋丹丹飾):哎!你說這小崔咋還不來呢?太不拿人當腕兒了。擱鐵嶺臺人家等咱倆小時,這中央臺得,你說,這玩意兒……
大媽:你說干啥呀?你說我本來還想指著這節(jié)目再火一把呢,這家伙讓你給扒得……都直播出去了,都看著呢!
崔永元:沒事兒,這節(jié)目收視率低。
大媽:低也不行啊,我白云大小也是個名人兒,走了。
——《說事兒》
小品《說事兒》是《昨天今天明天》的延續(xù),小品主人公白云是一位來自東北的農村老太太,六年前參加過央視的談話節(jié)目《實話實說》,和六年前膽小,緊張的白云一比,此時的白云老大媽時髦,風光,頗有明星風范,當崔永元沒及時到場時,便以一種明星式的口氣抱怨起來,人物一登場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訪談的過程中,當大媽始終夸夸其談,以明星自居時,耿直憨厚的老伴兒便和老伴兒唱起了反調。從語用學的角度上講,運用了“威脅面子理論”。
二貴(蘇杰 飾):您打我兩下吧!
師 傅(趙本山飾):打啥,還給你帶東西來了,果子呢,(朝媳婦望去)果子呢,小樣兒,你說你整點破東西的,這下好了。在我這呢(突然明白過來東西在自己手上)。敬請笑納。
——《老拜年》
師傅老香水是一個極要面子的人,當媳婦帶著他到徒弟那找工作時,一方面以師傅自居,裝清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人低頭,這種矛盾的心理通過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表現出來了。
2、“哆嗦”的意思
大媽(宋丹丹飾):嗯。
大叔:講一天一宿
大媽:怎么的,精神病都出院了。
崔永元:有效果啊。
大叔:大夫病了。
——《說事兒》
《說事》講述的是黑土和白云兩位老人自1999年后再次被中央電視臺邀請參加實話實說欄目,主要是給觀眾說說這六年來的變化的故事。此處是說老人到精神病院演講的事,由于本來就是農民,沒多少文化,但要去演講,自然很是緊張。所以此處的“嘚瑟”主要是指由于過度緊張而全身發(fā)抖,膽戰(zhàn)心驚。與小品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身份是吻合的。
在前面的論述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從動態(tài)語境的角度,還是從語言本身的靜態(tài)的內部的角度,趙氏小品的語言都給人以平實、自然、生動、真切的感受。這其中方言詞的使用對小品風格的形成,演員形象的塑造方面都起著關鍵的作用?!罢薄鞍パ綃屟健薄鞍螞觥薄皣N瑟”這幾個詞語只是趙氏小品中略具代表性的方言詞,它們的使用實現了小品語言的生活化、個性化的特點。
方言詞的使用有利于增強小品的真實性。作為趙氏小品的主角,生活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農民們淳樸、自然、真實、動人。小品語言以一種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現出來,給人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倍感親切。與普通話相比,更加絢爛多彩。
在小品中使用方言詞,更顯小品生活化的特色,使其充滿民間的、平民的、言語交際的人情味。與此同時,使用方言有利于將故事語境化,能將小品所要表達的主題達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只要演員一說方言,觀眾在第一時間內的就會聯想到人物所處的大環(huán)境,想到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地域文化等等。
當然,隨著演員生動的表演,觀眾不只是為了娛樂,還會充分理解小品深刻的主題,使小品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見微知著的效果。
老蔫(趙本山飾):怎么不看哩……這字兒寫的(信拿倒了)
合:親愛的……
老蔫:這孩子們還真敢往上捅詞兒。
——《相親》
《相親》是1990年的作品,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文化比較傳統(tǒng),人們的思想不太開放的時代。小品結尾的方言詞“哎呀媽呀”的使用,給觀眾傳達了這樣幾個信息:一、小品主角應該是東北人;二、小品主人看到“親愛的”這個詞,感到非常吃驚;三、結合著小品的故事情節(jié),這里的“哎呀媽呀”還有難為情的含義。由此可見,方言詞的使用對觀眾了解語言背景,理解小品主題,刻畫人物形象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拔涼”這些在東北人口語中常用的方言詞反映了日常口語的特點,很有人情味兒。逼真的語言氛圍給小品染上了十分濃厚的生活化色彩,真實、真切,是真正本土性的東西。
小品的形式本來就很短小,不允許對人物作冗長靜止的敘述性描寫,而是通過簡短的對話,言簡意賅的將人物的性格特征顯現出來。特色方言詞的使用能夠使人們了解人物的籍貫,性格,身份等。比如滿嘴“整”“賊”啊的就是東北勞動者;一句話末尾經常帶有“的啦”這個夸張的語氣詞的,一般是廣州人;“俺”往往是西北人;“是不啦”是上海人等等,這些極具特色的方言詞一經使用就成為表現人物的特有符號。[2]更重要的是,使用這些富有特色的語言塑造人物,便于表現人物性格,擴大舞臺背景,從小舞臺聯想到大世界,拉近演員與觀眾的距離,使小品這一戲曲表演形式更具有感染力。
同樣以小品《相親》為例。
馬丫:那不自個兒過咋的?
老蔫:沒尋思那個,琢磨點兒啥事兒?
馬丫:咳!這秋后的莊稼掰了棒子割了穗兒就剩下桿兒了,哪有那心思?
老蔫:哎,媽哎,秋苞米紅燒更香。
小品的主人公是一對年輕時的戀人,因為包辦婚姻,所以沒能成為一家人,三十年后當兩位老人意外相逢,問起彼此的個人問題時,死了老伴的馬丫這樣回答“這秋后的莊稼掰了棒子割了穗兒就剩下桿兒了”。此處雖然沒有明顯的帶有地方色彩的方言詞,但用秋后掰了棒子割了穗兒的玉米光桿兒,苞米,這些大家熟悉的北方農作物來打比方,把他們置身于特定的上下文情景語境中,不僅使話語獲得了豐富的潛臺詞,還表現出了人物當時的情感變化。
生活中說標準普通話的人并不多,方言是最自然、最真實的情感表露。對表演者說,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方言說話,在表演和節(jié)奏控制上是最容易把握的。另外方言還是是還原真實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比如一個上海人說普通話,就沒有脾氣沒有個性。只有這個上海說到“啊拉”的時候,才會讓人覺得人物活起來了。近年來,趙本山小品為什么會受到如此多的人的喜愛,是因為代表著東北特色的方言在內容和情感的表達上更準確,更能體現出人物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令人物個性更加豐潤,細膩。同時,趙本山也看到了方言所蘊藏著的巨大的幽默氣質,盡可能的在小品表演中開發(fā)這種優(yōu)勢。對于觀眾來說,方言的使用能讓他們拉近和小品角色的距離,讓觀眾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小品的氛圍當中,真正體會到人物的情感變化,使小品表演跳出了表演娛樂的藩籬,更加深刻,鮮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K].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謝旭慧.喜劇小品語言幽默藝術[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158.
[3]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李軍.語用修辭探索[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5]李海英.趙本山小品的語言風格[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3,(9):28—33.
[6]李海英.趙本山小品語言表達手段略述[J].修辭學習,2003,(1):28—29.
[7]王亭.趙本山小品修辭歧義成因探源[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2):328—330.
[8]鄧夢蘭.論趙氏小品的語言修辭藝術[J].湖南學院學報,2008,(4):54—59.
[9]吳昊.趙本山小品的語言幽默藝術[J].硅谷,2008,(11):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