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編輯加工中常見物理量-單位問題的解析

      2014-04-10 07:52:30
      韶關學院學報 2014年10期
      關鍵詞:書刊物理量重量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編輯部,廣東茂名525000)

      編輯加工中常見物理量-單位問題的解析

      崔兆玉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編輯部,廣東茂名525000)

      物理量-單位的統一化、標準化歷來是國內外科學技術等領域所面對的一個重要難題,科技類書刊等出版物中頻頻出現物理量-單位的問題已是普遍現象.針對編輯加工中常見的物理量-單位問題,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類解析:對于國家法定已明確廢除的量-單位必須要堅決徹底執(zhí)行,但對類似重量-質量的極個別物理量-單位問題需審慎“柔性”過渡處理;對于較為常見的一些物理量和單位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定義及其內涵外延的精髓,以避免出現專業(yè)上的錯誤;對于解決量-單位規(guī)范書寫印刷的問題,則要求編輯必須具有高度的職業(yè)操守精神,認真負責和細致耐心的態(tài)度.

      編輯加工;計量標準;量-單位;問題解析

      在科技類書刊稿件的編輯加工中,大量繁雜的物理量-單位(以下簡稱量-單位)的標準化處理一直是編輯感到頭疼和棘手的問題,以致出版物中出現的錯誤也較多.由于此非熱點問題,少有研討見諸書刊.陳浩元先生等對此有著較全面詳細的解讀和論述[1-2],亦有其他學人從不同的側面探討了單位制的問題[3-4],于編輯加工書刊稿件大有裨益,但對某些很特殊的量-單位如何執(zhí)行標準和規(guī)范的討論略呈不足.在此,筆者根據多年編輯實務經歷,以具有代表性的量-單位問題為切入點,從三個方面對編輯加工中比較常見的量和單位問題進行解析式的探討,期望與同行切磋和交流.

      1 關于國標廢止的量-單位執(zhí)行的問題

      針對量-單位新國標實施已多年,但現實書刊稿件和出版物中仍屢屢出現已被廢除禁止使用的量-單位的問題,筆者以為,剛性的、強制性執(zhí)行國家法定標準是前提和原則,但對像摩爾濃度、ppm、atm、重量百分數、當量、畝、公里等被長期使用、積習難改的一些量-單位,在糾正的同時需做好“過渡性”處理,如在行文中注釋和說明,以避免引起銜接上的混亂;而質量-重量則一直被廣泛“張冠李戴”般錯用,問題較多,更需要“柔性”處理,下面重點討論.

      國標GB3100-1993和GB3102.3-1993已明確規(guī)定:“人民生活和貿易中,質量習慣稱為重量”,“重量一詞按照習慣仍可用于表示質量,但是,不贊成這種習慣.”從中不難看出,由于歷史、文化、國度、領域等影響,在一定意義上重量-質量這種錯用習慣已經積淀成根深蒂固的“語言文化”,因其有悖于科學定義而予以糾正、規(guī)范無疑還存在著相當繁雜的難題.

      首先,硬性規(guī)范統一它將會給語意理解上帶來一些困惑,漢語尤為如此.這主要是漢語中的質量對物理概念中衡量物體所含物質數量多少和日常生活所指物體“品質”、“特征”或“質地”好壞均用一詞“質量”(而英文有mass和quality之別).比如,“質量控制”、“車體質量”等在行文中若沒有大小、好壞等修飾,就很難區(qū)分和辨別,特別是在產品或設備性能研究、運動與生理等方面論文中物質大小的“質量”與品質好壞的“質量”交替使用,顯得文章更為混亂,極易產生誤解和歧義.

      其次,硬性規(guī)范統一也將會給一些專業(yè)性術語的使用帶來一些混亂:一是若將載重、毛重、凈重、干重、鮮重、濕重、自重等改為載質量、毛質量、凈質量、干質量、鮮質量、濕質量、自身質量等,當這些量沒有量化(單位)時在語意理解上同樣會產生誤解和歧義;二是以體重表示體質量是世界性的習慣,如西方用體重-磅,所以體重改成體質量的可能性甚微;三是“稱重”是使用頻率非常高、應用范圍極廣的一個術語性詞,其原理就是在重力場中根據力矩平衡原理直接稱物體重量而得出物體的質量,改為“稱質量”不合適,若改為“測(量)質量”,人們乃至學人何時能夠接受的確難以預料.

      客觀地講,多年來我國執(zhí)行重量-質量的標準化的情況并不理想,僅一些術語性的詞語有所規(guī)范,譬如,個別鐵路貨車標示上將載重改成了載質量等.據此,筆者以為,一是在涉及力學等基礎理論研究的論文中,由于重量和質量兩者互為相關,不可能混為一談,作者不可能將它們的關系搞錯;二是在非力學研究的論文中,不涉及力的問題,有時為區(qū)別物體品質的質量和物體數量多少的質量,沿用重量指代質量也是可以的,特別是質量(數量)沒有量化,如“好重”、“重物”等用“重”根本不存在什么問題.所以,對于像重量-質量這樣的量-單位規(guī)范統一的問題,只要意義清楚、表達準確,不會產生數據上的錯誤[3],編輯在編校時切勿過于敏感,遇到重(量)條件反射般地套用質量,以免引起混淆.

      對于像重量-質量這類極其特殊的問題,剛性執(zhí)行國家標準是前提,柔性處理是方法,而機械式地照搬套用只能帶來更大的問題,編輯在處理稿件時尤應注意.

      2 關于量-單位準確使用的問題

      在編輯加工中,編輯由于對專業(yè)上的相關概念不甚熟悉,規(guī)范書刊稿件中量-單位而誤改錯用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下面主要以《化工原理》[4]為參考,來解析這類問題.

      (1)物理量-單位定義的理解與把握.在自然科學領域,物系組成標度很重要,雖然它的表達方式方法很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上一直比較混亂,如濃度、物質的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等就是較典型的例子,盡管有可執(zhí)行的國標.

      由于國標廢除了重量分數(或重量比),使一些編輯或作者對質量分數(或質量比)的使用變得敏感化,產生的問題不少.對此需注意:一是物系要統一,即應為同一個混合物,如蒸發(fā)單元操作中的單位蒸汽消耗量=水蒸汽消耗量/蒸發(fā)掉水分量,SI單位為kg/kg,其中水分和水汽根本就不是進行組分標定含量的同一物系(混合物),它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評價指標而已,而非質量分數或質量比;二是物系狀態(tài)要對應,如在溶液萃取中,某組分A的回收率=組分A的移除質量/原溶液總質量,SI單位為kg/kg,式中分子是溶液中組分A被移走的質量,而分母是原液的總質量,兩者之比反映的是萃取效果如何的一個過程參數而并非是原液中組分A的質量分數;三是不要任意更改專業(yè)術語,如在干燥單元操作中,空氣濕度=濕氣中水汽的質量/濕氣中絕干氣的質量、濕基含水量=濕物料中水分質量/濕物料總質量等專業(yè)化術語,改成某組分的質量分數、質量比亦不妥.

      通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問題產生的癥結歸根到底是概念含糊,多有編輯見到稿件中出現單位是質量比的量就不問青紅皂白千篇一律地“統一”為某組分的質量分數或質量比,對于工程中常見的分離效率、產率、回收率、吸收率、得率等體現過程性質和效果而非質量分數的專業(yè)性術語也要畫蛇添足綴上“(質量分數)”等.必須強調,質量分數(或質量比)一定是兩種物質的質量比,但兩種物質的質量比并不一定是質量分數(或質量比),類似的情況還有摩爾分數、體積分數、摩爾比、體積比、濃度和質量濃度等.

      據此,筆者以為,準確使用量-單位的前提是必須要“懂”,然而對于科技領域如此繁多的量-單位,要求編輯掌握其全部精髓既不客觀也不可能.對于問題出現頻率較高特別是看似簡單實則常常被錯用濫用的量-單位,還是要充分理解定義及其內涵,否則會造成南轅北轍的錯誤.

      (2)物理量-單位的表現形式.由于物理量所采用的單位不同,其表觀形式不同,數值大小也不同,但屬性是唯一的:物理量=數字×單位.這里有兩種情況需注意:

      第一種情況,物理量表達形式的多樣性.物理量隨著采用度量單位大小不同,其量值也就不同,這在理解和使用上一般不會產生錯誤,但對于量綱為1的物理量則不盡其然.例如,某混合物中組分A的質量分數wA=0.15%,還可寫成wA=0.0015、wA=1.5 g/kg、wA=1500 mg/kg等,這些均都指這個混合物中組分A的質量分數,僅僅表現形式不同而已.需強調兩點:一是量綱為1的物理量盡管表觀形式是一個數或數群,但有其物理意義,一定要注意物理式中所用單位和數值的對應關系,如有無“%”其量值是不一樣的,更不能因為采用了%而將物理量名稱后再綴一個百分數符號;二是對于醫(yī)藥、生化、食品、化學分析等領域,往往所涉及混合物中組分的含量是微量、痕量甚至更低,在用質量分數或質量比等表達組分含量時經常是分子用度量值小的單位,分母用度量值大的單位進行定量,如μg/g等,其仍是量綱為1的質量分數或質量比等,表達上沒問題,只要注意全文統一既是.

      第二種情況,圖和表格中量-單位的規(guī)范表達.這種情況需說明的是斜線“/”的規(guī)范使用:由物理量=數字×單位可得物理量/單位=數字,斜線“/”代表的是分數線,而“量/單位”就直接體現在表的項目欄和圖的標目上,圖表就相當于文字敘述的等于,而數字就直接反映在圖表中,所以濫用或不用或代用斜線都是錯誤的.

      (3)物理量名稱和符號統一的問題.GB3100~3102—93對量的名稱和符號的使用也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書刊應統一使用新標準規(guī)定的量符號,但筆者以為,這不能一概而論.

      一是對于經典學科、基礎學科而言,量符號統一標準使用沒有什么問題,而對于應用性的學科則難于統一.如,在化工單元操作中,吸收、蒸餾、萃取等經常涉及到某組分在兩相的平衡問題,為直觀清晰起見,往往以y(Y)和x(X)來區(qū)分和量化這一組分在兩相的組成,即以不同的符號表達同質的物理量,倘若均以相同的量符號表示效果會適得其反.類似例子甚多,所以,對應用性學科中相同的物理量若全部都采用統一的量符號,不但失去了應用性學科的“活度”和“內涵”,也有悖于制定量符號統一標準的初衷,在使用上更加混亂.

      二是對于一些特殊學科、領域常用多個字母組合來表示物理量也不能一概否定,如生化耗氧量BOD[mg/L]、化學耗氧量COD[mg/L]、國內生產總值GDP[元/年]、消費物價指數CPI[%]、空氣污染指數API、空氣質量指數AQI等.這種情況醫(yī)藥領域更常見,如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血色素)HGB、紅細胞比容HCT、血WBC,等等.所以,對于標準并未規(guī)定統一符號而在相關科學技術領域被公認的組合量符號要忠于現實,切勿濫造符號.

      筆者以為,科學技術領域學科范圍廣泛,量及其符號難以覆蓋全部,統一不宜“一刀切”.

      3 關于量-單位書寫規(guī)范的問題

      國標對于量-單位的書寫印刷已有明確的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的確知易難行.

      (1)物理量正斜體的規(guī)定,既科學合理也符合編輯加工統一和通順的原則,但它的繁雜性致使很難精準把握和無遺漏執(zhí)行.作為編輯,需要在不同專業(yè)浩如煙海的物理量中準確分辨甄別哪一個需用正體或斜體的確很難,而熟知本專業(yè)的作者又不一定懂得規(guī)范也是不爭的事實,編輯與作者交流則會因各種情況的制約而受限于一定范圍內,這就導致了書刊中物理量符號正斜體不規(guī)范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腳標的正斜體錯誤更為嚴重.此外,對于具有雙重功能符號的正斜體的使用也是亂象叢生,如,電路中R經常被用作既代表一個電阻元件又代表一個電阻物理量,必須是時而正體時而斜體.

      (2)對于將表示量的特性的相關信息標注在單位中這種“修飾”單位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一是把對單位的修飾變成以角標或后綴的形式去修飾物理量;二是改變度量單位的大小以解決單位中插入數字的問題.對解決修飾單位的問題陳浩元先生已有詳細的論述,此不贅述,僅附帶說明兩點:第一,許多情況下根本沒必要為強調而修飾單位,如化工吸收操作“V為單位時間內通過吸收塔的惰性氣體量,kmol(B)/s”中附加的(B)本就是畫蛇添足,直接刪去即可,因為敘述中已經明確交代了“惰性氣體”.類似情況在《化工原理》等科技類書刊中普遍存在.第二,對于醫(yī)學制藥、食品生物等專業(yè)領域以“100”為基數來直觀表達組分含量的用法由來已久和較為“專業(yè)化”,如mg/100ml、μg/100g等,如何改正值得商榷.總之,本部分所談內容難度不大但較為繁雜,編輯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只有做到認真負責、細致耐心,才能處理好書刊稿件中“物理量正斜體”、“修飾單位”及類似的問題.

      4 結語

      量-單位的內容在科技類書刊中所占分量很重,出現的問題也比較多,而要達到標準規(guī)范編輯的作用至關重要;對量-單位統一標準化這個命題的討論,區(qū)區(qū)幾千字的確難以面面俱到.筆者從三個角度籠統地解析了常見量-單位的問題:對于國家已明確廢除的量-單位必須要強制執(zhí)行,但對類似重量-質量的極個別問題需審慎“柔性處理;對于較為常見的一些量和單位重在理解和掌握定義及其內涵,避免出現專業(yè)上的錯誤;對于處理量-單位規(guī)范書寫印刷的問題,編輯必須具有高度的職業(yè)精神和敬業(yè)態(tài)度才是.其實作為職業(yè)編輯,只有力所能及地多積累和掌握一些計量標準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知識,方能夠在量-單位問題的處理上駕輕就熟.

      [1]陳浩遠.科技書刊標準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計量司、標準化司.量和單位國家標準實施指南[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3]楊敏.淺議產品“質量”與“重量”[J].航天標準化,2005(3):42-43.

      [4]杜娟,齊忠一.法定計量單位常見使用錯誤[J].科技信息,2010(24):730-730.

      [5]夏青,陳常貴.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On physical quantity and unit in editing process

      CUI Zhao-yu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Guangdong,China)

      The un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hysical quantity and unit is a major problem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It is a common issue in publications lik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on this problem in editing process,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suggestions:those quantities and units abolished legally must be thoroughly banned but some of them like weight-quality can be used flexibly with caution;as for those common quantities and units,a good command of their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for correct usage should be taken;and for their standardized manuscript,editors should be professionally ethical and responsibly dedicated.

      editing process;measurement standard;quantity and units;problem analysis.

      G213;G237.5

      :A

      :1007-5348(2014)10-0079-04

      (責任編輯:顏志森)

      2014-07-02

      崔兆玉(1955-),男,山東梁山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編輯部編審,主要從事學報出版與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書刊物理量重量
      2023年精品書刊訂閱
      重量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巧用求差法判斷電路中物理量大小
      多翻書刊益處大
      快樂語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6
      電場中六個常見物理量的大小比較
      誰、啥、怎樣、為什么——對幾個物理量的分析與綜合
      創(chuàng)新的重量
      灰的重量
      詩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1
      關于圓盤狀物體的幾個物理量的計算
      物理與工程(2014年5期)2014-02-27 11:23:16
      Put the Glass Down
      秦安县| 莲花县| 佛坪县| 邵东县| 小金县| 深水埗区| 齐河县| 循化| 吉水县| 德令哈市| 漠河县| 淮北市| 铜川市| 湟源县| 林周县| 修水县| 观塘区| 进贤县| 龙泉市| 海城市| 常州市| 台南市| 武川县| 衡阳市| 林周县| 陕西省| 太白县| 毕节市| 读书| 耒阳市| 建昌县| 通辽市| 星座| 内乡县| 大荔县| 普洱| 洪泽县| 蕉岭县| 临漳县| 前郭尔|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