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姍姍
薩特存在主義的主要觀點有:其一,世界是荒誕的。人偶然來到這個瞬息萬變、毫無理性與秩序的世界,處處受到限制,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擺脫。其二,自由選擇,自我承擔。上帝死了,人是自由的,沒有上帝的指導,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人是自己行動的唯一指令者,因而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三,他人就是地獄。當一個人與他人關系惡化,難以相處,無法調(diào)和的時候,他人就成了個人的地獄。
作家方方曾經(jīng)當過四年的裝卸工,在那段令人絕望的日子里,她曾發(fā)誓,如果三十歲還在當裝卸工,就自殺。她也承認那段生活對自己影響很深。而“九寨溝筆會”事件更給了她很深的打擊,被文壇“密友”誣陷,得不到同行的信任和同情。她曾坦言“‘九寨溝筆會’引發(fā)的事件改變了我。突然有種醒過來的感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一種頓悟,你醒過來了,你已經(jīng)不是大學生了,不是天真爛漫的人了……所以我覺得人生有些經(jīng)歷好”,這些經(jīng)歷毫無疑問地會影響她的創(chuàng)作,“我寫小說,其實故事并不重要,我常常需要的是借助一個有趣的框架,讓我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出我的想法,也生出自己的的感受”。方方的《風景》具有濃重的“存在主義”意象,是對生存狀態(tài)的感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她的感悟和思考也指引我們?nèi)ヌ轿錾痛嬖诘恼軐W問題。
薩特認為,這個世界是荒謬的,無望的,個體生命痛苦不堪,生如螻蟻,死如塵埃。而《風景》也正是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樣一副生存世相圖。
1.極度匱乏的生存環(huán)境。在小說中,一家十一口擠在一個十三平米的板壁屋里,火車平均七分鐘就從屋檐下轟隆隆地開過一次。“小屋里有一張大床和一張矮矮的小飯桌,裝衣物的木盆和紙盒堆在屋角。父親為兩個女兒搭了極小的閣樓。其余七個兒子排一溜睡在夜晚臨時搭的地鋪上。父親每天睡覺前點點數(shù),知道兒女們活著就行了?!?/p>
父親不識字,在漢口扛了一輩子的碼頭。他打架斗毆、酗酒成性,殘暴而愚昧無知。母親風流成性,好搬弄是非,這樣的父母對子女沒有表現(xiàn)出過一絲溫情。生活窘迫,大哥因為沒有地方睡覺,只能常年累月地上夜班,家里用的煤是二哥、三哥偷來的。二哥為了考一中只能在路燈下復習功課,而從小被認為是私生子的七哥,從來就沒被正眼看過,連睡地鋪的資格都沒有,只能睡在又陰又冷的床下。他五歲開始拾破爛,七歲開始撿菜,因為挖藕差點被淹死,挨了打腿上長了蛆也無人關心。
2.個體精神空虛,人格異化。方方就是這樣不動聲色地為我們描繪了這么一副令人窒息而絕望的眾生生存圖景,而如此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無盡的磨難的摧殘,必然導致個體精神空虛,人格異化?!讹L景》中“幾乎沒有任何現(xiàn)代文明的光照,有的只是野蠻、愚昧、弱肉強食、原始的競爭和利益的交換,血緣、親情、人倫、道德蕩然無存”。也正如方方自己所說,“寫這部小說并不是在作道德批判,我只是想展示親情中的困境,這困境是由人的貧窮、狹隘和自私所引起的;同時,貧窮和狹隘又放大了人性中的自私,并吞沒了人的良知和親情”。
《風景》中的父親扛了一輩子碼頭也沒能改變家庭的貧困狀況,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貧窮和無知,相反感到那段打碼頭的“崢嶸歲月”是他永遠的驕傲。喝醉酒總要叫囂著“兒子們,你們什么時候能像老子那樣來點驚險的事呢?”他的精神空虛到從不會為什么事情感到痛苦。而母親,只知道和父親吵架,和別的男人調(diào)情,背后議論人家長短,這些成了她生活中的最大樂趣。對自己的兒女,他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基本的關愛和責任,渾渾噩噩地過了一生。而七哥,貌似逃離了家庭,步入了上流社會??伤麨榱藱嗔Φ匚唬稒C取巧、放棄愛情、拋棄愛人,和費盡心機賺錢的五哥六哥一樣俗不可耐,是同一類人。從小到大,七哥總是被壓迫,得不到親情的呵護,唯一的朋友夠夠也在他還沒來得及向她吐露心聲時就死去了。而他的愛情,也僅僅能用“感激涕零”來形容。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仇恨,他甚至發(fā)過誓,要當著父親的面把母親大香小香全部強奸一遍?!捌吒绫砻嫔虾苁瞧届o。他抿著嘴,一副神態(tài)自若的樣子。但他的眼睛卻充填著仇恨。倘若仔細盯著他三分鐘,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眼珠宛若兩顆炸彈隨時可能起爆。而他的生命則正是為了這起爆而存在”。方方把寫作當成完全的對生活原生態(tài)的還原,以此來探討人性。
3.一場悄無聲息的生命屠戮。在《風景》中,到處充斥著死亡的氣息:因打碼頭負傷死去的祖父,出車禍的枝姐,被火車碾死的夠夠,投河自盡的楊氏夫婦,沉船而死的船長,割腕殉情的二哥……匆匆?guī)资觊g,一個個生命就那樣悄無聲息地逝去了。夠夠活潑天真,樂觀善良,他是七哥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可她被火車碾死了。二哥渴望知識,追求愛情,向往文明,同樣逃脫不了命運的詛咒,最后為愛而死這,似乎就是命運。在方方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股強大的宿命的力量,所塑造的人物總是無法逃脫命運的魔掌,一雙看不見的手操控著這一切,讓他們無從反抗,無力擺脫。對于生存,對于生活,方方本人也是痛苦而矛盾的,其實她以死去的小八子的口吻來敘述故事本身就已經(jīng)模糊了生死的界限,或許在這個荒謬的世界,生死本無界。正如薩特的名言“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風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令人絕望、痛苦不堪的世界。
薩特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是生命個體自由選擇,自由承擔責任的絕對性。存在主義是“一種行動的哲學,是入世哲學,而不是出世哲學;即使不能有力地樹立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觀,至少可以使‘頑夫廉,懦夫立有志’”。薩特認為“是懦夫把自己變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而且這種可能性是永遠存在的,即懦夫可以振作起來,不再成為懦夫,而英雄也可以不再成為英雄。要緊的是整個承擔責任,而不是通過某一特殊事例或某一特殊行動就作為你整個承擔責任?!痹凇讹L景》中,即便生存是那么艱難,可我們依然看到了人們沒有放棄選擇,看到了人類的自我承擔,看到了那些不懈的抗爭。其中七哥和二哥的命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
不論是七哥的自甘墮落,還是二哥的寧死不屈,他們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并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他們都在和命運做了不屈不撓地抗爭,方方對于這兩個人物,沒有褒貶,沒有肯定誰否定誰,她只是告訴我們:人生道路上,永遠不要放棄選擇,勇于承擔,敢于抗爭。縱觀方方小說中的一系列小人物形象,不論男性女性,他們總是在奮力去生存,去抗爭?!逗翁幖覉@》中的秋月,一個柔弱的女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被命運捉弄,卻又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活下去。雖然在命運的打擊下,她也想,人“渺小和庸常得全然可以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世上的任何事物都可與己毫無相關,也與己無甚妨礙。人既如此了,同塵埃草木鳥獸渣石又有什么差別”?可是,從私奔到開妓院再到出賣寶紅的貞操,她又何曾向命運屈服過。從秋婆到《奔跑的火光》中的英枝,以及《無處遁逃》中的嚴航,他們都在困惑,也都在掙扎,面對命運的捉弄,生活的艱辛,人生的困惑,方方讓他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地頑強抗爭,盡管徒勞無功,卻又不曾放棄。我想,方方和薩特有著一樣的矛盾,他們清楚地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荒謬無序,人生的痛苦不堪,人的生存本身就是可悲的;可他們又都樂觀地去鼓勵人去“自由選擇,自由承擔”?;蛟S,當所有的人都能選擇正確的道路,當然這正確不僅指對自己來說是正確的,同時對別人也是正確的,又能完全承擔這選擇的責任?;蛟S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精神的超脫。就如西西弗斯般以自我犧牲的精神和命運抗爭,向純粹的精神領域?qū)で髮捨俊?/p>
薩特曾在其代表作品《禁閉》中通過主人公加爾森之口喊出了“他人就是地獄”。即當人處理不好與其他人,與世界的關系時,他人就是自己的地獄。但人只有通過自己的選擇,才能決定自己的存在,只有通過自己的選擇才能獲取生命的自由。而這種自我選擇就會常常導致個人與他人,與世界處在一種對立的關系上。
在《風景》中,我們獲得了這樣的認知:個人的存在都是對他人的妨礙。人和人永遠處在一種對立的角度上,彼此之間的矛盾永遠是無法調(diào)和的。因為兄弟們太多了,地上睡不開了,七哥就得睡在陰冷的床下;大香把指甲留得長長的,總是拼命地掐七哥,小香則喜歡看七哥挨打,讓七哥學狗爬。在小說中,人和人之間沒有一點一絲溫情殘存,一切都那么丑陋、邪惡、令人作嘔。如王富仁所說,“生存的意志是人的基本價值尺度,感性的東西,溫暖的東西,被生存意志壓抑下去了,人與人的關系沒有了那么多溫情脈脈的東西,一切欲望都赤裸裸地表現(xiàn)在外部?!薄讹L景》中處處彌漫著的是冷酷的親情,脆弱的友情,卑微的愛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知,《風景》充斥著濃重的薩特“存在主義”意向。面對生存困境如何抉擇;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世界的對立關系——這些亙古不變的生存問題再次被提出。但是在《風景》冷漠殘酷的敘述背后,亦有作家的期待,期待人與人多些溝通、包容、坦誠。
[1](法)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周煦良,湯永寬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2]方方,王堯.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J].當代作家評論,2003,(4).
[3] 方方.我寫《過程》[J].中篇小說選刊,1998,(6).
[4]方方.風景[M].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5]姜廣平.閱讀也是需要訓練的——與方方對話[J].莽原,2003,(5).
[6]方方散文之小說之后[M].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
[7]方方.提起筆我就是悲觀主義者[J].南方人物周刊,2011,(29).
[8]方方.何處家園[M].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