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芻論阿爾都塞對馬克思的癥候閱讀

      2014-04-11 11:36:37
      關鍵詞:阿爾都塞癥候著作

      黃 雪 麗

      (山西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 山西 臨汾 041004)

      路易·阿爾都塞是法國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貫穿其思想始終的是他對馬克思的癥候閱讀。癥候一詞主要來源于醫(yī)學,使用“symptomatic”一詞就是要像醫(yī)生依據(jù)病人的癥候來尋求病因一樣,通過閱讀表面文字,沿著文章中被掩蓋的東西即原作中的“沉默”、“缺乏”、“空白”、“疏忽”深究下去,挖掘出原文的未盡之言,從而從整體上把握原文的傾向與精神。

      一、癥候閱讀的特殊情境及理論基礎

      阿爾都塞特別強調文章誕生的特定場合性即特定的理論和意識形態(tài)形勢,對馬克思進行癥候閱讀亦是將馬克思的著作放置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中進行解讀。阿爾都塞癥候閱讀出現(xiàn)在一個非同尋常的時代,首先是揭露斯大林罪行的蘇共二十大,古巴革命的勝利,戴高樂重掌政權,柏林墻的修建,之后是美國對越南的干涉,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法國的五月事件,“布拉格之春”,等等。這些前后相繼的歷史事件昭示了二戰(zhàn)后的前途未卜,冷戰(zhàn)的“和平共處”轉向,非殖民化的社會主義轉向,資本主義的全球化轉向與社會主義的后斯大林時代危機。同時這些事件引起政治方面的大罷工、群眾運動、斯德哥爾摩宣言與和平運動,力圖使冷戰(zhàn)不致惡化為戰(zhàn)爭的災難。在當時的情況下,阿爾都塞作為年輕的法國共產(chǎn)黨人義不容辭地投入到黨所領導的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尤其是他的寫作與閱讀都介入到這種變遷中。

      與此同時,哲學方面的爭論與重建也如火如荼,法國意識形態(tài)與理論以及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的意識形態(tài)也影響著哲學爭論的對象及方式。面對錯綜復雜的情勢,在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以及在法國共產(chǎn)黨內和法國哲學界出現(xiàn)了非斯大林化的背景下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浪潮。在教條主義影響下,阿爾都塞認為法國哲學界把一切哲學都當作政治,知識分子全副武裝追逐教條主義,一切領域統(tǒng)統(tǒng)以階級劃分一刀切,馬克思主義科學著作被當作一般的意識形態(tài)來運用。他將這些歸因于法國沒有真正的理論大師做指引,認為哲學家不能只搞政治,要有自己的原則。于是以自己的哲學風格依據(jù)各種文本,分析馬克思本人與馬克思主義之間深刻的矛盾關系。

      為了深刻解讀馬克思,阿爾都塞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概念工具群體:“認識論斷裂”的理論實踐、科學性、問題式,“結構”的系統(tǒng)統(tǒng)一性或“總體性”觀念,以及意識形態(tài)問題和意識形態(tài)概念。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的著作中存在著一個“認識論斷裂”,即《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之前的思想屬于意識形態(tài)階段,之后的思想則屬于科學階段?!翱倖栴}”用以指出理論形態(tài)的特殊統(tǒng)一性以及這種特殊差異性的位置,理論“總問題”隨新科學的變化而變化。在特定的癥候條件下找到著作的“總問題”,對于作者理論框架的形成有重大意義,為深刻解讀文本提供基礎。 關于閱讀方法,阿爾都塞考察了閱讀馬克思著作的三種方法與馬克思的兩種閱讀方法,在這些方法的考察分析中得出自己的癥候閱讀是最佳選擇,能真正理解馬克思著作并與馬克思的閱讀方法相一致。關于閱讀馬克思著作的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教條式的閱讀,搞哲學的投身于政治的活動家把哲學當作行動的宗教,搞政治斗爭與意識形態(tài)斗爭;第二種閱讀是認為哲學是科學,一些評論家指望從文章中找到內容充實的科學論述,以彌補教條主義哲學空洞宣言的不足;第三種閱讀必須去接觸實際事物,同哲學意識形態(tài)相決裂,著手研究真實。因此使哲學的主客體與科學混合,把哲學看作純粹是科學的意識,回到真實完成自己的批判任務,“從我們自己的立場去重新開始青年馬克思的批判歷程,越過阻礙我們認識現(xiàn)實的幻想迷霧,最后到達唯一的出生地:歷史,以便在歷史中最終找到在批判的密切注視下所達到的現(xiàn)實和科學的協(xié)調?!盵1]12第三種閱讀方法在馬克思著作的不同階段都提出了不同的根本問題??傊畬︸R克思著作的閱讀是要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全部特殊性。

      在文本閱讀中,阿爾都塞認為不存在“無辜”的閱讀,只有“有罪”的閱讀。他認為“無辜”閱讀是表面的,而“有罪”是自己要求的“有道理的罪過”,這種特殊的閱讀通過提出“什么是閱讀”的問題來證明自己閱讀合理性?;诖耍柖既偨Y出馬克思的“雙重閱讀”。第一種是直接的閱讀,馬克思把先驅者的著作看作現(xiàn)成的東西,通過個人的認識來閱讀他們的著作,其結果只是思想一致性與否的記錄與總結,并不對他所閱讀的東西提出問題,實際是一種回顧式的理論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我們看不到問題及解決辦法,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只能看到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看到的東西,看不到所謂“看和忽視”的相互關系問題,以及可見領域與不可見領域存在著雖然看不見卻必然的關系。然而馬克思還有第二種完全不同的閱讀方法,不像第一種閱讀,第二種閱讀意識到“古典著作本身告訴我們它所沉默的東西:它的沉默是它特有的話”[2]13馬克思能夠提出沒有表述出來的問題,而不再停留于出發(fā)時的問題。馬克思解決了“看與忽視”的關系問題,摒棄了看和閱讀的反映神話。把認識看作生產(chǎn),“生產(chǎn)了一個新的、沒有相應問題的回答,同時生產(chǎn)了一個新的、隱藏在這個新的回答中的問題”[2]16。阿爾都塞把這個新的總問題看作一個癥候形式,馬克思已經(jīng)高于先驅者占領了新的場所,這個新場所是在舊的總問題生產(chǎn)出新的總問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阿爾都塞總結說:“所謂癥候讀法就是在同一運動中,把所讀的文章本身中被掩蓋的東西揭示出來并且使之與另一篇文章發(fā)生聯(lián)系,而這另一篇文章作為必然的不出現(xiàn)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盵1]21馬克思的兩種閱讀方法都以兩篇文章的出現(xiàn)為前提,但區(qū)別在于第二種方法中,第二篇文章從第一篇文章的“失誤”中表現(xiàn)出來。

      癥候閱讀是與直接閱讀法相對立的,阿爾都塞為此引入的雙重閱讀與循環(huán)閱讀兩個概念已經(jīng)說明了這一點。直接閱讀法建立在經(jīng)驗主義認識論基礎之上,認為文章的意義通過直接閱讀就可以被理解。而科學的閱讀不是建立在讀者與文章的這種直接關系基礎之上,對此起決定作用的是支配閱讀的理論原則和文章中所包含的理論之間的辯證關系。阿爾都塞認為直接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并不能立刻明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殊性,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為武器先進行一系列的批判,即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馬克思,不但對于理解馬克思,同時對于建立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一個辯證的循環(huán)過程,是“從一個理論總問題出發(fā),向一個對象提出其本質的問題,而總問題在考驗其對象的同時,自己也受到對象的考驗”[2]22。也就是說只有運用馬克思的哲學才能對馬克思著作進行哲學的閱讀,而馬克思的哲學又是我們研究的對象本身。這種循環(huán)之所以可能,是因為馬克思的哲學存在于馬克思的著作中,“這種雙重的閱讀也就是不斷從科學閱讀回復到哲學閱讀,再從哲學閱讀回復到科學的閱讀”[2]81。這種閱讀方法也是阿爾都塞認識問題的前提。

      二、癥候閱讀視域下的馬克思哲學特色

      阿爾都塞認為癥候閱讀法是馬克思的閱讀原則,同時又將這一方法運用到對馬克思的閱讀上。他指出:“我們必須對馬克思的著作進行癥候閱讀而不是直接閱讀才能夠在他的論述的表面的連續(xù)性中辨別出在他的論述本身中出現(xiàn)的空缺、空白和嚴格性的缺陷,以及在馬克思的論述中馬克思僅僅沒有說出他的沉默的地方?!盵2]164也就是說,以最具原創(chuàng)性與最具說服力的形式賦予馬克思主義一種理論形態(tài)與形象。阿爾都塞對馬克思的解讀主要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在對馬克思的解釋上,明確地說出對馬克思著作及其后繼者的一些著作的某種認識和某種誤解;另一方面追溯馬克思思想方式的基本命題與前提,以自己的方式揭示馬克思主義的局限。阿爾都塞要求對馬克思以及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逐一進行“癥候”閱讀,試圖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直接政治存在中來閱讀馬克思主義的特殊的理論形式。他以《資本論》為例進行閱讀,提煉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幾大特征,以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殊性。

      (一)反經(jīng)驗主義提出理論實踐

      癥候閱讀法是相對于直接閱讀法而言的,而直接閱讀的方法是基于經(jīng)驗主義認識論的,因此經(jīng)驗主義認識論就成為阿爾都塞批判的對象。阿爾都塞將經(jīng)驗主義視為古典哲學問題的中心,而將認識對象與現(xiàn)實對象混為一談是古典哲學認識論的顯著特點。經(jīng)驗主義認識論的總問題是“把被理解為現(xiàn)實對象的現(xiàn)實組成部分的認識納入這一現(xiàn)實對象的現(xiàn)實結構”[2]34。在他看來,經(jīng)驗主義把“全部認識與現(xiàn)實結合在一起,認識始終表現(xiàn)為認識的現(xiàn)實對象的內在的關系,這一現(xiàn)實對象的各個實際上不同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2]35。他認為這與馬克思格格不入,馬克思反對將認識對象與現(xiàn)實對象混為一談。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不是意識形態(tài)。科學和意識形態(tài)是對立的,它們分屬不同的“理論框架”。阿爾都塞反對把理論和實踐看作對立的范疇,認為知識是對客體的作用,并把這種作用看成特殊形式的實踐即“理論實踐”。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理論實踐的理論,癥候閱讀法就建立在這種認識論基礎之上。同時,阿爾都塞把認識理解為一種生產(chǎn),和任何實踐一樣,理論實踐也經(jīng)歷加工生產(chǎn)過程,只是其原材料為理論材料。經(jīng)驗主義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將理論實踐的最初對象即原料當作實在本身,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論基礎,古典哲學把既定存在當作自己的對象,不過是既定對象的鏡子似的反映,即把認識與現(xiàn)實對象的本質等同起來,也就是在既定事實基礎上認識事物。而理論實踐將認識原料加工成不同于現(xiàn)實對象的認識的對象,這種在加工中不斷變化的認識,對認識意義產(chǎn)生影響。也就是理論實踐中提出了新的總問題,而不是囿于舊的總問題之中,在新問題基礎上使認識達到新的層次。阿爾都塞對黑格爾的經(jīng)驗主義認識論批判毋庸置疑,但在所創(chuàng)新的理論實踐概念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這一新理論如何檢驗卻成了問題,馬克思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這里似乎只能是自己檢驗自己,失去了其客觀性。

      (二)反還原主義倡導多元決定

      阿爾都塞認為黑格爾的矛盾觀是原始簡單的統(tǒng)一,是一元決定的辯證法。在此基礎上,社會現(xiàn)實只是理念的外在化,社會發(fā)展中各個社會要素的整合只是簡單原始地表現(xiàn)為一種社會整體。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與黑格爾一元決定論不同的多元決定的結構辯證法。馬克思的矛盾觀是復雜過程的產(chǎn)物,馬克思的社會整體是有結構的復雜整體,在這一復雜整體中,各個組成要素具有同等的地位,因而絕不會是單一的矛盾起作用。相反,在復雜整體的過程中,各種互相聯(lián)系的矛盾都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矛盾本質上是多元決定的。在他看來,理論實踐和生產(chǎn)實踐、政治實踐一樣,是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了社會總體。其中每個因素既決定其他因素,又被其他因素所決定。推動歷史進程的因素除了起最終決定作用的經(jīng)濟因素以外,還有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以及國內外的大小環(huán)境,無論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系,還是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都不可能單獨決定社會發(fā)展,決定因素是多元的,盡管在程度和水平上是不等的。因此,不能把決定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動力僅僅歸結為經(jīng)濟因素。但是,多元決定論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是存在問題的,它作為一種口號,固然可以批判片面的經(jīng)濟主義和那種認為所有變化都是由經(jīng)濟基礎單獨決定的主張,但它不能科學地解釋歷史。而且經(jīng)濟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與多元決定同時存在難以自圓其說,多元決定源于歷史的相對獨立性而經(jīng)濟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昭示的恰恰是歷史的統(tǒng)一性。阿爾都塞想借此說明馬克思與黑格爾的不同,是顛倒還是決裂似乎早有了一種自身原本的預設,圈在其中的不僅是黑格爾,恐怕還有阿爾都塞自己。

      (三)反歷史主義崇尚結構主義

      阿爾都塞認為歷史主義是黑格爾絕對觀念在歷史時代上的體現(xiàn),“一切歷史主義的基本結構是同時代性,這種同時代性提供了在本質切割中進行閱讀的可能性?!盵2]157—158歷史主義認為歷史是同質的連續(xù)發(fā)生過程,歷史的發(fā)展是由于內在邏輯的順勢逐步暴露。阿爾都塞在癥候閱讀中認為,“說馬克思主義是歷史主義是一種誤解”,歷史主義取消了馬克思主義整體結構各個層次的差別,而結構恰是馬克思歷史觀的核心。他認為馬克思的社會整體結構是“由某種復雜性構成,是一個被構成的整體的統(tǒng)一性,因此包含著人們所說的不同的和‘相對獨立性’的層次”[2]107—108。因而在同一時代中去思考整體的不同層次的發(fā)展過程是不正確的,因為這些層次的歷史存在不屬于同一類型。每一層次有相對獨立的特有時代和歷史,如生產(chǎn)力時代和歷史、生產(chǎn)關系時代和歷史、上層建筑時代和歷史、哲學時代和歷史、美學時代和歷史,等等,這些特有的歷史都有自己的節(jié)拍,了解這些特有時代及關系用“直接閱讀法”是不行的,必須用“癥候閱讀”了解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時代的存在方式,歷史概念要擺脫經(jīng)驗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歷史現(xiàn)實就其本質來說反對任何固定的不變的壓抑歷史現(xiàn)實的運動和變化性質的定義。阿爾都塞在批判式的癥候閱讀馬克思主義青年時期的著作中認識了與馬克思的總問題格格不入的歷史主義的含義與危害,他認為“歷史”這個詞是在馬克思對他的先驅者的批判性論述中被引出的,表面上的實在掩蓋不了意識形態(tài)式的空洞,而只有癥候閱讀才能敘述這些沉默與空白,才能在馬克思暫時沉默的瞬間把他自己要說的話還原出來。阿爾都塞反歷史主義是反意識形態(tài)的幻夢歷史,或者說認為在意識形態(tài)幻夢中不存在哲學歷史,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所以是歷史科學,歷史真正開始或者說恢復了沉默的聲音重新確立了深刻的連續(xù)性。阿爾都塞對歷史結構本身的重新解釋,是通過思考整體的特殊結構及結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構成的關系來進行的。他對黑格爾歷史主義的批判是深刻的,從概念界定到邏輯推理都深刻獨到,但批判的同時似乎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得出馬克思的結論,把馬克思所吸收的黑格爾的合理內核也丟棄了。

      (四)反人道主義倡導歷史無主體性

      阿爾都塞反對意識形態(tài)人本學關于經(jīng)濟是主體需要的結果,認為青年馬克思是以人道主義為核心的理論,屬于意識形態(tài)而不屬于科學。這一時期包含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理性加自由的人的本質時期,第二階段是費爾巴哈的“共同體的”人道主義;成年馬克思對青年時代的理論基礎即人的哲學做了徹底批判后才達到了科學的歷史理論。他認為馬克思在這期間存在著一個“認識論斷裂”,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整體上有了一個徹底轉變,唯心主義哲學都建立在人性即人的本質這個總問題之上,這是經(jīng)驗主義的;馬克思在理論革命中確定了一個新的總問題并提出了新的哲學觀,他取消了主體與本質的經(jīng)驗主義與唯心主義,代之以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與人道主義徹底決裂。阿爾都塞認為在馬克思那里真正的主體不是人類學的現(xiàn)實的“人”而是“生產(chǎn)關系”,馬克思分析社會是著眼于社會關系的。他用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是用人的需要來說明歷史的變化,人只是社會結構關系的承擔者,而“由于這是一些‘關系’,我們不能把它們設定為主體的范疇”[2]209,因而提出了“歷史是沒有主體的過程”,否定了人在歷史中的作用與意義。阿爾都塞反對的人道主義是哲學上抽象的理論人道主義,而不是倫理上的人道主義。理論上反人道主義主要是否定從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質出發(fā)去解釋社會發(fā)展的觀點,這對于理解費爾巴哈及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義都有重要意義。但是阿爾都塞在反對抽象的人的本質的同時拋棄了歷史理論中人的意義就出現(xiàn)了問題,馬克思反對的是抽象的人本主義觀,馬克思歷史理論中始終注重現(xiàn)實的人,以人為出發(fā)點和歸宿,而不是非人的結構。

      三、癥候閱讀的影響初鑒

      癥候閱讀是阿爾都塞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理解和捍衛(wèi)馬克思的文本解讀法,他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使用給了馬克思主義特殊深刻的理解與認識?,F(xiàn)在對這一方法早已超越了當時的特殊意識形態(tài)環(huán)境,應用于各種文本閱讀與教學中。盡管存在著各種問題與疏漏,阿爾都塞仍以其獨特的思想與方式影響和改變了無數(shù)的話語、存在與行動。

      首先,對馬克思進行了獨特解讀。阿爾都塞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內用癥候閱讀解讀馬克思,這種通過填補馬克思主義顯性與隱性空白來解讀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獨特且卓有成效的,在此基礎上以自己的方式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他通過填補沉默與空白試圖完整表達馬克思的思想,反對對馬克思思想的肢解。但對于馬克思的認識論斷裂分期,恰恰樹立了青年馬克思與成熟馬克思的對立,這顯然也是一種肢解。閱讀中他遵循的原則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閱讀馬克思主義,這是一個確定理論基礎,又應用理論的循環(huán)過程,這個循環(huán)過程的起點何在,在起點上是否也難免出現(xiàn)他所反對的“無辜閱讀”?在他的“不可缺少的循環(huán)”中,他指出理解馬克思的前提條件是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一種怎樣的理解?是否就是他癥候閱讀的結構主義解釋,恐怕他的科學的閱讀的邏輯前提最終來自于阿爾都塞自己。換句話說,阿爾都塞以自己的方式解讀并發(fā)展著馬克思的著作及思想。

      其次,文本解讀對現(xiàn)實問題的回答與解決力所難及。阿爾都塞力圖在特定的理論與意識形態(tài)形勢下,通過特殊的方法探索馬克思所建立的哲學和科學原則之特有性質,但癥候閱讀僅局限于文本,往往顯示出各種忽視和不準確之處,阿爾都塞反思道:“在文章中,我沒有像我應該做的那樣,思考一些重要的問題和一些重要的現(xiàn)實”。[1]253盡管他突出了理論對于革命實踐的重要性,揭示了各種形式的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但沒有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他的結合只局限于自創(chuàng)的“理論實踐”中,而沒有觸及這種結合的一般歷史存在形式,即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階級斗爭相結合的政治實踐。同樣,盡管以特有方式從理論上堅持了馬克思的革命特征,指出馬克思建立了新的科學與哲學,卻沒有指出科學與哲學的差別,即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實際的聯(lián)系。只在理論中“沉默”或“半沉默”是不夠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在實踐中才能顯示理論的生機與活力,才能得到檢驗與發(fā)展,僅僅局限于理論世界是阿爾都塞自己所言的“我是沒有能力恰當?shù)靥幚硪恍﹩栴},一些困難之處擋住了我”,還是另有原因,總之確實是個問題。

      第三,使癥候閱讀方法廣為流傳與使用。這一方法已超越阿爾都塞的使用時令與領域。在文本閱讀中,要理解一本著作的精神實質,不能單憑感性直觀地把原文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并簡單地滿足于字面上的意義對照,而要把原文當作一個有機整體,深入分析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結構聯(lián)系,從字里行間去把握它的內在邏輯,尤其要注意文中那些無意中出現(xiàn)的疏漏和缺失。不僅在各種文本閱讀中廣泛使用這一閱讀方法,而且在教學活動中也發(fā)揮它的獨特作用,阿爾都塞以富有挑戰(zhàn)性和活力的教學而聞名,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與教師意識之間疏隔之處的尋找發(fā)微,不僅可以指出說了什么,還要挖掘它沒說什么,讓空白與沉默出來說話,進而在教學的褶皺或空白之處找到潛藏于深處的意義,鍛煉發(fā)散性思維,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第四,對結構主義思想影響深遠。癥候閱讀的結果是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盡管阿爾都塞拒不承認自己的理論是“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但縱觀他的整個理論框架及他對馬克思著作的癥候解讀,這樣的說法并不為過。結構主義表現(xiàn)為一種抽象的客觀性及科學主義。阿爾都塞的癥候閱讀法、多元決定、歷史無主體、反歷史主義都打上了結構主義的烙印。這一結構主義思想對當時和之后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及后現(xiàn)代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他的合作者和追隨者將他的思想運用到政治運動和政治理論、語言學、社會學、文化理論的研究當中。受其影響的電影、文化研究、歷史寫作、藝術史、音樂學和文學等方面的后結構主義也與此相關。

      [1] (法)路易·阿爾都塞.保衛(wèi)馬克思[M].顧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 (法)路易·阿爾都塞,艾蒂安·巴里巴爾.讀《資本論》[M].李其慶,馮文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 黃繼鋒.阿爾都塞與馬克思[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阿爾都塞癥候著作
      柴文華著作系列
      趙軼峰著作系列
      楊大春著作系列
      參苓白術散對初治肺結核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與不良反應的影響
      李帆著作系列
      “走出阿爾都塞”還是“回到阿爾都塞”:學術史效應和思想史研究的辯證
      理論探討(2021年3期)2021-12-28 00:45:13
      論阿爾都塞對權力問題的反思——從生命政治學的視角考察
      淺析阿爾都塞對《資本論》的哲學閱讀
      士的傳統(tǒng)、他者效應和日常審美——作為文化癥候的“羅懷臻創(chuàng)作現(xiàn)象”
      戲曲研究(2020年1期)2020-09-21 09:35:58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天台县| 县级市| 东山县| 平南县| 广平县| 玉山县| 娄烦县| 安陆市| 弥渡县| 津南区| 灌南县| 凤山县| 沛县| 上蔡县| 黔西县| 庆阳市| 墨玉县| 壶关县| 东台市| 淮南市| 固始县| 金堂县| 德格县| 龙川县| 左贡县| 宜川县| 离岛区| 红原县| 颍上县| 余干县| 区。| 马龙县| 垦利县| 舟山市| 顺平县| 石嘴山市| 榆中县| 霍邱县| 台北市| 建湖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