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琴
摘 要:在孩子成年之前,性教育一直是朦朦朧朧,猶抱琵琶半遮面。幼兒的好奇、家長的錯誤觀念及社會現狀表明在幼兒期進行性啟蒙教育十分必要,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F對家園實施性啟蒙教育的多種方法進行了論述,以期引發(fā)新的思考。
關鍵詞:性啟蒙;幼兒;教育探索
“請問,大人小孩都好嗎?”“母子平安。”“男孩女孩?”“恭喜,是個千金!”這是婦產科門外常見的情景。這一場景生動、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一段人們習以為常的確定個性性別的過程,根據嬰兒出生時外生殖器結構決定該嬰兒的性別,貼上了男孩或女孩的標簽。但家長和教師又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教給孩子有關性方面的知識。如何向孩子講解性方面的知識并讓孩子在健康的性知識中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為此,我們有必要進行一系列的研討。
一、幼兒性教育的現狀
“我從哪里來的呀?”在日常的幼兒園工作中,時常會有孩子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在這方面的疑問完全顯露出對性的好奇與困惑。
一般來說,三周歲開始幼兒會常常問一些有關性的問題。如小班的孩子會對自己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無法肯定;到了中班會跑去問媽媽:“我和他(她)為什么長得不一樣?”到大班時,幼兒對人體結構、器官產生一定興趣,對“我從哪里來的”感到好奇。由此可見,幼兒時期孩子的性問題集中在認識自我、性別認同及自身由來等幾方面。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提及或問到此類有關性話題時,往往不是回避,就是采取搪塞或者干脆胡編亂造,打發(fā)孩子了事。當然也有部分家長已經認識到對孩子進行性啟蒙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識到應該對孩子說些什么。但說什么?怎么說呢?具體涉及家庭中性啟蒙教育該如何進行時,家長們開始迷茫了,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二、性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1.樹立科學觀念,堅持正面教育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他們從周圍孩子的比較中意識到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逐漸認識到兩性之間的差別,甚至會就自己的生殖器官向父母提出“為什么”。對于這些問題,父母不應該回避,而是要正面如實地給予回答。比如,對于生殖器官,可以這樣解釋:“這就像我們身上的手和腳一樣,也是人的一個器官?!睆亩蚱坪⒆拥纳衩馗?。自由探索自己的身體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開端,在教孩子認識器官時,也不要有意識地避開性器官,讓孩子們知道兩性差別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不要讓他們對性帶有很多疑問。教給正確的名稱,要盡可能地教給孩子身體各部位的正確名稱,這將有利于與孩子更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問題。
2.避免消極強化,適當轉移興趣
幼兒的好奇可能會引發(fā)許多不恰當的行為,大人一旦發(fā)現后不應該指責,更切忌恥笑。比如說托班有個別孩子里面還穿著開襠褲,到了午睡的時候,他們就不停地捏著自己的小雞雞,下身被玩得很紅。我要求他的媽媽不要給他穿開襠褲,以減少觸摸的機會。中大班的孩子在睡覺時也會出現一些類似的問題。他(她)們有的睡覺時喜歡兩條腿緊緊夾著被子,有的趴在床上,兩手則放在下身處,玩得全身發(fā)抖,臉漲得通紅。碰到這樣的孩子,我往往會告訴他趴著睡覺對身體是不好的,把心臟給壓住了,讓她們換一個舒服的姿勢睡覺,孩子都能夠接受和改正。
3.結合生活經驗,豐富教育方式
幼兒園是除了家庭之外對幼兒進行性啟蒙教育的第二大課堂,教師應能夠較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各階段心理特征,對幼兒開展各方面的教育,性教育也不例外。
對于小班的孩子,教會他們認識自己的性別是根本任務,面對孩子的困惑,教師可自編一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講講寶寶是怎么來的;還可在自然角里種下一些植物種子,讓他們觀察種子是怎樣發(fā)芽長大的,這形象直觀思維的方式對托小幼兒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到了中班,孩子們不再滿足于看老師種植物了,他們多了躍躍欲試的沖動,這時若給他們自己親身體驗種植種子的機會,會加深鞏固原有的知識經驗,同時也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要,更進一步體會到生命的神奇與美麗。
大班的孩子認知水平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性的探索活動也更注重科學性。對大班的孩子還需要進行適當的性道德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教育。
對幼兒來說,性啟蒙教育的開展不僅是一個性認知的過程,更形成了自身的定位。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進行,性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揭開,在他們看來,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它與我們吃飯睡覺一樣正常;知道了生殖器官的重要性,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懂得自我保護;知道男和女的區(qū)別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同時明白不同性別之間的生理差別、行為差別、價值差別,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受到周圍人們的肯定與歡迎;明確自身的由來,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懂得尊重別人,熱愛大自然,珍惜生命;與親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關心同伴。
參考文獻:
[1]石筠怡.從零歲開始性啟蒙教育[J].媽咪寶貝,2006(12).
[2]萬明鋼,沈暉.文化視野中的性別角色與性別行為研究論述[J].婦女研究論叢,2000(5).
[3]傅建明.學前兒童教育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07.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縣柯巖中心幼兒園)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