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扶國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 江西 南昌 330006)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加龍骨牡蠣湯類方共有4首,如《傷寒論》中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悶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zhuǎn)側(cè)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边@是傷寒誤下,病入少陽,邪氣彌漫,煩驚譫語的證治。112條“傷寒脈浮,醫(yī)以火迫下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湯主之”。這是傷寒誤用火法,亡心陽而驚狂的證治。118條“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边@是傷寒誤治致心陽虛煩躁的證治。還有《金匱要略》虛勞篇第8條“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這是陰陽兩虛,遺精夢交的證治。以上各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驚狂、煩躁、臥起不安、失精夢交等精神情志方面的癥狀。
在此四方中,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臨床應(yīng)用較多,各地報道不少。其中,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組方為:柴胡四兩,龍骨、黃芩、生姜、鉛丹、人參、桂枝、茯苓各一兩半,半夏兩合半,大黃二兩,牡蠣一兩半,大棗六枚。筆者應(yīng)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以失眠為主癥的神經(jīng)官能癥,確有較好療效,現(xiàn)舉驗案四則于下,供參考。
案一:患者萬某某,女,72歲,2009年4月8日初診,自述近半月來,每天都作冷作熱,作冷時怕風(fēng),背部尤冷;作熱時頭暈不舒,口干而喜熱飲,但體溫并不升高。食欲較差,大便不結(jié),小便色黃。夜寐失眠,入睡困難,一般只能睡2小時許,甚則徹夜不寐,甚以為苦。脈細(xì)弦,舌上少苔,從和解寒熱,重鎮(zhèn)安神施治,柴胡加龍骨牡蠣加減主之。柴胡10g,黨參15g,法夏10g,桂枝8g,杭白芍10g,黃芩8g,天花粉12g,茯苓15g,生龍牡各30g先煎,酸棗仁15g,甘草8g。4月15日二診,云服首劑藥當(dāng)晚就睡眠良好,能入睡四五小時,夢少睡酣,患者甚為高興。同時寒熱感也大為減輕,守上方加減善后。
案二:患者汪某某,男,70歲。2006年4月21日初診。近月因妻子患病而心情焦急,加上感冒發(fā)熱,致病情加重,現(xiàn)感到身上一陣?yán)湟魂嚐幔仙頍嵯律砝?,口干口苦,口中乏味,食欲差,心中煩熱,頭汗出,身上少汗。夜寐甚差,夜只能睡二三小時,有時徹夜不能入睡,甚為痛苦。大便不結(jié),小便一般。舌苔黃膩,脈沉緩。診為少陽寒熱夾雜,熱邪擾心,致心神不寧。治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柴胡、黃芩、法夏各10g,黨參、伏神各12g,黃連6g、代赭石、生龍牡各30g先煎,生姜2片、大棗7枚。二診4月24日,服藥3劑,寒熱感減輕,睡眠好轉(zhuǎn),但感疲倦乏力,苔膩稍減,守上方,黨參用至18g。三診4月28日,云前三日寒熱不明顯,睡眠大有好轉(zhuǎn),但因昨日妻子準(zhǔn)備動手術(shù),心中牽掛,又發(fā)寒熱,失眠嚴(yán)重,下肢寒冷并有針刺樣疼痛,仍在第一方基礎(chǔ)上去代赭石、加秦艽10g,杭白芍8g,酸棗仁15g,服3劑寒熱全除,夜寐六七小時,并高高興興南下廣州看望妻子,從廣州來信表示感謝。
案三:患者李某某,男,55歲,2006年5月26日初診,自述十年前因車禍精神受刺激,導(dǎo)致失眠,并逐漸加重。而且每天都有寒熱發(fā)作,先是怕冷,擁衣而坐,然后燥熱不安,腰痛汗出,歷時二三小時方罷。過去主要靠安眠藥維持睡眠,現(xiàn)服用四、五片都不起作用??滔驴诳嗫诟?,飲水多,食欲差,舌苔薄黃,脈沉細(xì)弦。診為少陽寒熱夾雜,陰陽失調(diào),營衛(wèi)不和,熱擾心神,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柴胡、黃芩、桂枝各10g,黨參、白芍、茯苓、酸棗仁各15g,法夏12g,黃連8g、生龍牡各30g先煎,生姜2片、大棗7枚、甘草8g。服藥5劑,云晚上能睡四小時許,中午能睡一個多小時,為多年來未有,甚為欣喜。至6月14日,服藥十余劑,夜睡四五小時,日睡一小時許,寒熱等癥也隨之消去。
案四:曾某某,男,45歲,2006年9月22日初診。自述半年來頭暈頭緊,心悸心慌,煩悶不安,雖活動走路基本正常,但靜站則不穩(wěn)。夜寐較差,每夜只能入睡二小時許,且夜夢紛紜,似睡非睡,怯冷,不喜空調(diào),亦惡電扇吹,口味尚可,二便一般。脈細(xì)弦,舌苔黃厚而板緊,法宜調(diào)和陰陽,鎮(zhèn)潛安神。柴胡加龍骨牡蠣加減主之:柴胡10g,法夏12g,黃芩10g,桂枝8g,黨參12g,制大黃8g,伏神15g,白芍藥12g,酸棗仁15g,生龍牡蠣各30g先煎,甘草8g。9月29日二診,頭暈大減,心悸頓失,每晚能入睡五六小時,自云半年來從未有如此之舒適。守上方去大黃,加黃連,并加靈磁石、懷牛漆。三診時云仍睡眠良好,站立不穩(wěn)也大有減輕。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仲景方中除烏梅丸外,第二張寒熱并用的大方。其證應(yīng)為傷寒下后,邪陷少陽,熱邪彌漫三焦,內(nèi)擾神明,且里氣已虛,形成虛實并存,寒熱夾雜的局面。正如成無己所說“傷寒八九日,邪氣已成熟,而復(fù)傳陽經(jīng)之時,下之虛其里而熱不除?!北痉接尚〔窈鷾ジ什荩育埞?、牡蠣、鉛丹、桂枝、茯苓、大黃而成。其中,柴胡、黃芩解少陽之熱,半夏、生姜解少陽之寒,人參、大棗益氣扶正,龍骨、牡蠣、鉛丹鎮(zhèn)驚安神,大黃通府清里。桂枝通陽達(dá)表,以祛一身盡重之累,茯苓寧心安神,以解驚狂躁煩之苦。有方書云,本方桂枝配茯苓以通陽化氣而利小便,此說與《傷寒論》條文比較吻合,但和臨床實際相差較遠(yuǎn)。至于龍骨牡蠣,徐靈胎指出“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用之。且斂正氣,不斂邪氣,所以仲景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贝嗽捝畹弥倬坝盟幹?。近代張錫純在《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中,對此也多有發(fā)揮和闡述,筆者在臨床運(yùn)用此方時,鉛丹不用,因其有毒,且有龍骨、牡蠣擔(dān)當(dāng),不用亦可。或用代赭石、生鐵石、靈磁石代之;如大便不干結(jié),一般也不用大黃,或改用制大黃,取其清里而不取瀉下,或用黃連代;如表證偏重,汁出惡寒較甚,一般加芍藥、甘草,以加強(qiáng)其和營解表之力,并成為柴胡加龍骨牡蠣和桂枝加龍骨牡蠣的合方;加以失眠為主癥,宜加酸棗仁,夜交藤等,以加強(qiáng)其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
本方在傷寒論主癥中并無失眠,然而以方測證,本方治失眠應(yīng)是情理之中事,也是符合臨床實際的,也是經(jīng)方活用的突出例子。至于辨證要點,從以上四個病案中,以及條文內(nèi)容和方劑組成來分析,可歸納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少陽癥仍在,而其代表癥狀便是寒熱往來,案例中有或作冷作熱,或寒熱交作,故本湯證寒熱往來、寒熱夾雜為辨證重點之一。二是內(nèi)有邪熱,彌漫于肝膽腸胃之間,表現(xiàn)為口苦口干,食欲差大便結(jié),小便黃舌苔黃膩,苔黃板緊等。三是膽胃之火上擾神明,因而出現(xiàn)情志方面的癥狀,如胸滿煩驚,臥起不安,心悸譫語等,而不寐往往是其突出癥狀,失眠特別嚴(yán)重,如上述四案的主癥,便都是失眠。溫膽湯類方,包括黃連溫膽湯、十味溫膽湯,也都可以用來治療痰熱內(nèi)擾、膽胃不和所致失眠等精神情志異常的病癥,其表現(xiàn)和本方證的第二點、第三點比較接近,其不同點就在第一點,即沒有寒熱往來和寒熱夾雜的表現(xiàn)。
在本文上述四個病案中,亦各有特殊性,如案一為舌上少苔,口干喜飲,其內(nèi)熱表現(xiàn)為口干,而不見黃苔,已有陰虛津虧的表現(xiàn),故加用天花粉和芍藥、甘草。案二有外感癥狀存在,故用秦艽(代桂枝)、生姜、大棗,故癥狀得到進(jìn)一步改善。案三汗出較多,有營衛(wèi)不和、太陽表虛的病機(jī)存在,故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因而取得多年未見的療效。案四不見寒熱往來,但見怕冷惡空調(diào)和舌苔黃厚板緊同時存在,以寒熱夾雜為特點,同時靜站不穩(wěn),似為風(fēng)陽上擾之象,用龍骨牡蠣重在鎮(zhèn)肝潛陽熄風(fēng),而不重在鎮(zhèn)驚安神。
對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醫(yī)家是既陌生又熟悉,從仲景制訂該方后,歷代方劑書如《成方切用》、《湯頭歌訣》等未載此方,近代鮑建欣主編的《中醫(yī)防治失眠百家驗方》也未見此方,就連劉艷驕主編的集大成的《中醫(yī)睡眠學(xué)》,共收集促眠方120首之多,而本方未列其中。另一方面,國內(nèi)外報道本方的臨床應(yīng)用又層出不窮,歸納起來其治療范圍包括精神分裂癥、癲癇、神經(jīng)官能癥、舞蹈病、偏頭痛、肌肉痙攣、甲狀腺機(jī)能亢進(jìn)、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病毒性心肌炎、腎炎、高血脂癥、老年性癡呆癥、高血壓病、耳源性眩暈等,這在李飛主編的《方劑學(xué)》、王付編著的《經(jīng)方學(xué)用解讀》中作了初步介紹,但單獨用本方治療不寐的介紹,卻是較為罕見。近年發(fā)現(xiàn)在國醫(yī)大師顏德馨的著作中,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治療氣郁化火、肝魂不寧所致失眠,頗有驗效,可供參考。
失眠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常見病癥,失眠輕則影響生活和工作,進(jìn)而影響身體健康;重則導(dǎo)致心理恐懼,悲觀厭世,對生活失去興趣。能睡上一夜好覺成為患者夢寐以求的心愿和渴望。故現(xiàn)在臨床有關(guān)失眠的報道不少,有人統(tǒng)計全國三十多位名中醫(yī)治療最多的十味中藥分別是:夜交藤、酸棗仁、浮小麥、生龍骨、生牡蠣、珍珠母、五味子、白芍、生地和茯苓。其中,夜交藤一藥正式入方藥書比較晚,至少在李時珍《本草綱目》成書時(公元1590年)尚未單獨入選,只在何首烏一詞目中讀及其莖、葉主治“風(fēng)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甚效?!倍刺峒捌渲委熓叩淖饔?。最早記載夜交藤治療失眠的可能是清初張璐的《本草逢原》(1695年),到了清末民初張山雷(《本草主義》)才談到夜交藤,“今以治夜少安寐,蓋取其引陽入陰耳,然不寐之原泉亦非一端,茍不知從病源上著想,而惟以此為普通品,則亦無效?!庇纱丝芍角迥┟癯?,用夜交藤治失眠已經(jīng)很盛行了,甚至成了治療失眠的通用藥品?,F(xiàn)代動物實驗證實,本藥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梢娭兴幍呐R床運(yùn)用,也是在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起來。至于酸棗仁,是治療失眠的經(jīng)典藥物,仲景用酸棗仁湯治療虛煩不得眠,是經(jīng)典名方。但到后代,酸棗仁有生用熟用之分,如李時珍認(rèn)為酸棗仁“甘而潤,故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皆是厥陰,少陽藥也?!敝燎宕鷱堣础侗静莘暝穭t更進(jìn)一步提出“酸棗仁熟則收斂津液,治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則導(dǎo)虛熱,故療膽熱好眠,神昏倦怠之證?!逼鋵崳跉v代就有人不同意這種分法。但由于酸棗仁甘平,故應(yīng)用面較廣。配不同藥物,而能治療各種失眠癥,血虛又熱者用之,如酸棗仁湯;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者用之,如歸脾湯;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蘊(yùn)者用之,如十味溫膽湯;心腎不足,陰虧血少而致失眠健忘者亦用之,如天王補(bǔ)心丹等等。
當(dāng)然,引起不寐的原因很多,存在不同的證型,如心火內(nèi)感,腎陰內(nèi)虛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肝血不足內(nèi)有虛熱用酸棗仁湯,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用歸脾湯,陰虛臟燥心神不寧用生地百合湯合甘麥大棗湯,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用黃連溫膽湯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只是其中一個證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