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奇
廣播劇導演創(chuàng)作談
文思奇
廣播劇通過聲音與音響的藝術創(chuàng)造,帶給廣大聽眾對劇情與人物的理解與想象,是許多人非常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廣播劇雖然無法讓人們看到演員的表演,但它同樣也是戲劇,同樣具備戲劇創(chuàng)作的主要元素。所不同的是,廣播劇更加強調聲音的表達,并通過無線電波實現傳遞。作為一名廣播劇導演,多年的工作實踐讓我體會頗多,本文僅就以下幾個主要方面與大家探討,與同行共勉。
第一,廣播劇導演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總指揮和引領者,應該站在更高的視角來分析和把握作品全貌。在具體工作實踐中,通過對劇本歷史背景、劇情發(fā)展、人物關系的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風格與基調。廣播劇作品的藝術風格不僅表達的是作者的藝術思想、創(chuàng)作理念,同時也通過二度創(chuàng)作,體現出導演的藝術追求和創(chuàng)作個性。廣播劇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今天文化藝術大繁榮大發(fā)展的全新時代里,必然要受到時代精神、社會風尚、多元化思維和民族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因此,把握時代脈搏,在創(chuàng)作中融入健康向上的文化內容,是廣播劇導演應該把握和認真做好的重要工作。同時,不同風格的廣播劇作品,又會滿足廣大聽眾不同的審美需求,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藝術想象中產生更多對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美的辨析與思考。例如不同風格的作者對同一題材、同一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欣賞者自然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藝術感受。所以廣播劇導演只有在處理題材、表現主題、塑造人物等各個方面展現出足夠的藝術才華,才能使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脫穎而出,與眾不同。
第二,廣播劇創(chuàng)作對人物語言的把握是作品成功的關鍵,也是廣播劇導演要做好的具體而重要的工作。因為廣播劇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會展現出人物之間的重重矛盾,展現出每個形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這些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轉化過程,而要靠聽覺讓觀眾感受這一切,就需要通過人物語言來表達,因而廣播劇對人物語言的要求更高、更嚴格、更具體。作為廣播劇演員必須具備語言基本功,必須具備把握性格化語言、戲劇性語言以及提示性語言等多方面的語言表達能力。性格化的語言能夠讓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栩栩如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戲劇性的語言能夠讓聽眾產生期待心理,感覺馬上就要“有戲”發(fā)生。只有有性格、有戲的人物語言,才會抓住聽眾的心,引起他們的欣賞興趣。如果說廣播劇創(chuàng)作中對人物語言性格化、戲劇性的要求也同樣適用于其他戲劇形式,那么對語言提示性的要求卻是廣播劇創(chuàng)作所獨有的特色。廣播劇藝術要在看不到人物的前提下,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物的行為動作、喜怒哀樂、場面情景,這就需要通過語言的提示,讓聽眾產生想象。廣播劇導演就是要通過對演員語言的把握與指導,讓聽覺形象更好地轉化為視覺形象,進而使作品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讓聽眾聞聽其聲,如見其人,讓人物形象留住于聽眾的心里。
第三,音響效果在廣播劇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作用。廣播劇導演在作品中對音響效果的處理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主觀音響和客觀音響兩大類。主觀音響是指劇本中本來沒有的,而是根據人物某一時刻的心理、情緒而創(chuàng)作制造的音響效果。比如某個人非常喜愛小狗,每次回家小狗都會向他發(fā)出歡快的叫聲,但有一天小狗丟失后再沒有回來,這時他的耳邊又一次響起小狗的叫聲,顯然這一次的叫聲是根據作品需要制造出來的,是為了表達劇中人物對小狗的思念之情而進行的藝術渲染??陀^音響也可以稱之為自然音響或現實音響,客觀音響具有寫實的特點,會讓聽眾感覺到是人物此時此刻所處的環(huán)境或行動狀態(tài)中所發(fā)出的真實音響。比如人物在海邊,聽眾會聽到海浪拍岸的聲音;人物在雨中奔跑,聽眾會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如果是在晴朗的早晨,廣播里還會傳來鳥叫、雞鳴之聲等等??陀^音響在廣播劇中是音響效果的主體,它能夠營造劇情發(fā)展所需要的真實環(huán)境,能夠表現人物的行為狀態(tài),讓人物更加真實可信。
廣播劇藝術在當今諸多文化傳播方式中,依然擁有自己不可撼動的地位和熱愛它的廣大聽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探索者與研究者。讓聲音注入生命,讓生命放射光彩,廣播劇創(chuàng)作任重而道遠,也將承載越來越多人的希望與祝愿。
責任編輯 王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