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歐美同學會成立時間考

      2014-04-17 08:47:03
      關(guān)鍵詞:留英顧維鈞同學會

      陳 健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南開封 475001)

      歐美同學會成立時間考

      陳 健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南開封 475001)

      歐美同學會;成立;時間考

      歐美同學會是民初由顧維鈞、周詒春等歐美歸國留學生發(fā)起成立的留學生聯(lián)誼團體,在其存續(xù)的百年之間,其會員以知識精英的身份在政治、社會、文化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長期以來,對于歐美同學會的成立時間,卻有1911年、1912年、1913年、1915年四種不同的說法。通過梳理歐美同學會原始會史檔案,細考發(fā)起人之回憶和當時新聞界之報道,對該會認同的歐美同學會成立于1913年之說,作了詳細的分析和推定。

      歐美同學會是民國初年由一批歸國歐美留學精英在北京發(fā)起成立的留學生聯(lián)誼團體。初以“講學、言志、敦品、勵行”[1]為宗旨,開展學術(shù)性與交際性的活動,鼓勵留學回國者繼續(xù)研究所學,互相團結(jié),并擔負起輸入新文化的任務。該會凝聚了當時政界、學界、商界具有留學背景的精英人士,其社會影響力異常廣泛。而今,歐美同學會雖歷經(jīng)百年風雨,仍保持勃勃生機,并擔負著“留學報國的人才庫、建言獻策的智囊團、開展民間外交的生力軍”[2]的重要角色。但回顧其初期歷史,因相關(guān)原始檔案散失,許多史實記載亦不盡清晰,遂造成歐美同學會成立的確切時間存有多種說法這一結(jié)果。本文擬通過梳理歐美同學會所藏原始檔案,細考歐美同學會發(fā)起人之回憶和當時新聞界之報道,希冀對于該會的成立時間作一可能的推定。

      一、歐美同學會四種成立時間之說

      有關(guān)歐美同學會的成立時間,目前有四種說法:1911年、1912年、1913年、1915年。

      第一種,1911年說。此說見于1949年冬歐美同學會的常務理事葉景莘起草的一份《歐美同學會報告》(原件為手稿),該報告第一條“購買來源、使用情形”中提到:“歐美同學會是在1911年成立的,最初在西交民巷租了一個會所,1916年方購買了現(xiàn)在的會址。”[3]

      第二種,1912年說。此說見于1949年5月11日歐美同學會遵照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所頒布的社會團體在軍管時期暫行登記辦法,向北平市人民政府民政局提交的申請書及報告書。在申請書“簡史”一欄,注明歐美同學會“民國元年成立,會址在西交民巷”[4]。

      第三種,1913年說。此說流傳最廣,亦最被接受。主要支撐為1913年10月19日北京《大自由報》、10月20日《申報》、1917年2月19日《晨鐘》的報道,也符合發(fā)起人顧維鈞本人的回憶錄中的記載,但對于具體成立日期均無確定說法。

      第四種,1915年說。此說出自1947年胡適簽發(fā)的一份公函中,稱歐美同學會是“于民國四年成立”的。

      就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上述四說,第一種與第四種均為孤立說法,無旁證史料,因此可信度不高。葉景莘先生所持1911年成立的說法,依據(jù)為何,我們不可確知,但從歐美同學會1949年5月11日向北平市人民政府民政局提交的報告書內(nèi)容來分析,仍可以提供一個可能的解釋。此報告書與葉先生的報告手稿只相差幾個月,很可能為葉先生所閱。其中,對于歐美同學會的成立記載如下:“清代宣統(tǒng)三年,由歐美回國之學生,分別在北京、天津組織英國同學會及美國同學會。至民國元年,由顏惠慶發(fā)起,將該兩會合并,改稱歐美同學會,當時地址設在西交民巷?!保?]此報告中提到清宣統(tǒng)三年即1911年,北京和天津已經(jīng)有留英和留美同學會的存在。但“由顏惠慶發(fā)起,將兩會合并”的說法顯然不合事實。因為在申請書表格中專有一欄“發(fā)起人”,寫的是顧維鈞的名字,且顏惠慶此時尚未入會,在最早的會員錄(1914年)里亦找不到他的名字。另據(jù)章元善(1952、1953年擔任歐美同學會理事長)回憶:“關(guān)于同學會的組織,我從幾位前輩先生如顏惠慶、蔡廷干、梁如浩、周詒春、貝祖貽等獲知片段情況,如從英、美、德、奧、瑞、法、比等回國同學都各有自己的同學會組織。他們的聯(lián)歡活動每在中山公園舉行?!保?]這兩處提到的同學會組織是否為后來被認作是歐美同學會的前身而紀念尚不得而知,但可為1911年說提供一個可能的解釋。至于胡適簽發(fā)的那份公函,則很有可能只是一次誤寫。

      第二與第三種說法最有可能是歐美同學會成立的時間,而且這兩種說法亦不構(gòu)成必然矛盾。因為歐美同學會的成立是經(jīng)過了三個階段的,標志性的成立也可說有兩次。第一次是在顧維鈞等人努力下,完成了留美同學會的成立以及與留英同學會的聯(lián)合,并正式冠以歐美同學會之名召開了成立會。第二次是在幾個月后,又將留學歐洲大陸各國的同學會也聯(lián)合進來,組成了一個更大規(guī)模的西方留學生團體,仍以歐美同學會命名。只是每個階段具體成立的時間,并無明文記載。但細究當事人之回憶和新聞界之報道,對于歐美同學會的成立,我們?nèi)钥勺飨喈斂隙ǖ耐贫ā?/p>

      二、歐美同學會發(fā)起人之回憶

      1.顧維鈞的回憶

      歐美同學會的發(fā)起人為顧維鈞,此無疑議。無論是顧本人的說法、老會員的回憶,還是歐美同學會的檔案記錄,都有明確記載和說明。顧維鈞1888年生于上海,1904年赴美留學,入紐約州柯克學院;次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先后獲國際法和外交學學士、碩士學位。留學期間,曾擔任美國東部各州中國學生聯(lián)合會主席。1912年5月,應袁世凱之邀,中斷博士學位的學業(yè)回國,任大總統(tǒng)府英文秘書兼內(nèi)閣秘書,6月辭職,同年夏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13年9月任外務部參事[7]。留學美國的顧維鈞,展露了其人際交往及擅長雄辯的才華,在當時的留學生團體組織中頗有影響。因此,此種留學生活的經(jīng)驗,帶給顧維鈞深刻的影響,以至于他回國后便很自然地想在歸國留學生中也發(fā)起這樣的一個組織。據(jù)他回憶說:

      除公務外,我對北京某些組織的活動發(fā)生了興趣。有一個留美學生的團體,每年聚餐三四次。這種集會是社交活動,每人都可回憶學生時的歡樂。根據(jù)我在美留學的經(jīng)驗,成立一個歸國留學生同學會很有必要。它可以定期集會,請美國或中國著名人士講演,或?qū)Υ蠹谊P(guān)心的問題召開討論會。這個意見深為清華大學校長周詒春所贊許。他是耶魯畢業(yè)的,專攻教育,對公眾事務極為關(guān)心。由于他的贊助,我組織了留美同學會,會員包括美國大專院校畢業(yè)的中國學生,年齡不限。[8]

      從顧維鈞的上述回憶來看,他在美國留學的經(jīng)驗是促使他在北京發(fā)起成立留美同學會的重要原因。他提到當時北京已有一個留美學生的團體,每年聚餐三四次,但只是社交活動。其實,就當時顧維鈞就職的外交部就有此類留學生團體。據(jù)顏惠慶對民國初外交部的回憶說:“彼時各部次長,多在壯年,大都曾留學歐美,因共同組織一聚餐會,每周聚首一次,談論有關(guān)各部問題,彼此交換意見?!保?]顏惠慶所提到的這個留學生小團體,僅限外交部同仁,相聚更為頻繁,所談論話題也多屬本職業(yè)務范圍。顧維鈞在當時雖還未及次長級別,但對于身邊這個歐美留學生的團體聚會應該也是有所目睹的。上文還有一處細節(jié)值得注意,顧提到他的意見深為清華大學校長周詒春贊許,并得到了他的贊助??梢姡茉r春亦是歐美同學會的一個重要發(fā)起人,但清華大學此時尚未成立,周詒春此時擔任的應該是清華學校校長。更準確地說,是清華學校副校長的職務。周詒春是在唐國安校長病逝后才接任清華學校校長一職,這已經(jīng)是1913年10月以后的事[10]。而根據(jù)顧維鈞的回憶以及當時新聞報道,這個時候不僅留美同學會已經(jīng)成立,而且與留英同學會也實現(xiàn)了聯(lián)合。

      單獨的留美同學會是顧維鈞最初組織北京已有的留美學生社團而成,按照他的說法,成立后大家已經(jīng)按照規(guī)定繳納會費,并有了自己的圖書館和會址。顧維鈞說:

      回國留學生感興趣的第一項活動是成立圖書館。會員繳納的會費有限,在北京也無法為此籌募基金。我去找美國駐北京公使芮恩施……成立圖書館這個想法引起了他的興趣。他一定認為中國這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需要對治理國家和政府機構(gòu)問題加以研究,因而他提出開始先搞個政治學圖書館。當我們提出必須獲得經(jīng)濟支援時,他以為這不是什么困難問題,他知道可以幫我們?nèi)ズ涂▋?nèi)基基金會聯(lián)系??▋?nèi)基基金會有一個推進全世界圖書館業(yè)務的責任。芮恩施認為先要為同學會找一個合適的會址,這真是一個問題,但我們并不灰心。我和周詒春博士商量?!ㄟ^他一些滿族朋友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大有希望得到宮內(nèi)管理機構(gòu)的許可,使用一處房屋。這個地方很是漂亮,本是北京太廟的宮門入口處,大門內(nèi)庭院極為優(yōu)美,有古樹老樅,進了大門的一排房子是空的,對我們很合適……這個消息使芮恩施很高興,他立即與美國卡內(nèi)基基金會聯(lián)系。不久,我們就得到通知,他得到了三至五千美元。這筆錢使我們得以著手收拾房子,作為會議室和圖書室,以及買書。[11]

      我們將顧維鈞上述的回憶與芮恩施的回憶相互對照,發(fā)現(xiàn)顧的此段回憶并不可靠。因為芮恩施是在1913年11月才到北京履職的[12],而此時歐美同學會早已成立,會所是在西交民巷,而非太廟(詳見下文對《大自由報》及《申報》報道的分析)。顧維鈞上述政治學圖書館的事乃是發(fā)生在1917年底至1918年。當時,美國有一個建立教育性質(zhì)機構(gòu)的倡議,正迎合了北京許多官員和學者對經(jīng)濟和政治問題的科學研究的興趣。于是在芮恩施的幫助聯(lián)絡下成立了一個“中國社會政治學會”,由于國務總理徐世昌的協(xié)助,才把皇城的一部分騰出來作圖書館用。根據(jù)芮恩施的描述,此處地點正是顧維鈞上文中所說的太廟[13]。

      根據(jù)顧維鈞回憶,留美同學會成立后的第二步,是設法和留英回國的學生聯(lián)合起來,因為歸國留英學生也隨時聚會,但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顧維鈞將此意見與周詒春相商,達成默契。因周詒春住在郊區(qū)清華園,進城不便,具體聯(lián)絡工作仍交由顧維鈞負責。具體步驟據(jù)顧回憶:

      記得我曾和那時在北京的留英學生接洽過,其中一個是伍朝樞,另一個是陳博士,還有一位在中國銀行工作……在和這三位的討論中,我發(fā)現(xiàn)留英學生的熱情和留美同學不大一樣,他們?nèi)绻皇嵌嘁?,也是比較審慎。我們花了一些時間,才一致認為聯(lián)合起來是個好主意。他們這才和別的留英同學聯(lián)系,征得他們的同意。然后我們著手討論如何合作,成立另一個組織,稱為歐美同學會。不久,這個聯(lián)合會就在聚餐會上正式成立了。[14]

      從這段敘述中可見,這第二步與留英學生的聯(lián)合,在溝通上,雙方多少是費了一些時間,但最終共同認識到聯(lián)合的必要和意義,于是便有了歐美同學會這一正式名稱和組織的由來。

      歐美同學會盡管已經(jīng)包括了留美和留英兩個國家的歸國留學生,但尚未把其他留學歐洲大陸的歸國學生吸納進來。因而,周詒春提議接下去便是如何約請留歐學生入會,以組成一個西方留學生的大型組織。當他們得知留歐學生已經(jīng)有一個自己的組織“留法比德會”時,頓然感到“又驚又喜”。此會的兩個活躍會員陳箓和王清奇又恰好是顧維鈞在外交部的同事,且私誼甚好。但初步溝通雙方便感到頗為棘手,原因一方面在于“留法比德會”本就是由留學三個國家的學生組成,想要一時凝聚,頗有困難;另一方面該會會員認為“這個西方歸國留學生團體對中國發(fā)展的道路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其它方面,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都不大”。對于合并一事,顧維鈞按照與留英同學會合并的先例并承諾他們不必負責做什么工作,很快便說服了他們。但顧維鈞也強調(diào),“聯(lián)合起來的新團體絲毫沒有政治目的,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舉辦演講會、慈善事業(yè)和社會福利事業(yè),使公眾受益”。于是,經(jīng)過雙方組織的接觸討論,幾個月之后,在法、比、德同學的特別會議上,便通過了聯(lián)合的議案。在此基礎(chǔ)之上,最終舉行了三個同學會的聯(lián)合大會,并繼續(xù)采用歐美同學會這個名稱。

      關(guān)于歐美同學會成立的具體時間,《顧維鈞回憶錄》中沒有給出清晰準確的時間,但顧維鈞到外交部就職是1913年的事。據(jù)此可知,歐美同學會的最終成立大會便不可能是在1912年了。

      2.1950年《歐美同學會報告》中的有關(guān)記載

      1950年《歐美同學會報告》對于歐美同學會的緣起及會址由來記載頗為詳細,互相參對,亦可對歐美同學會成立初期的情況有所認識。該報告稱:

      歐美同學會的緣起,遠在清末年。最初留學歐美各國的國人,旅居異邦,遇見本國同學,倍加親密,時相往來,及留學人數(shù)漸多,遂在各留學國成立中國留學生會館或?qū)W會等。前清末年留學歐美的學生逐漸畢業(yè)回國,而繼續(xù)維持其在國外留學時期的團結(jié),于是在北京成立一個留歐同學會,而在天津成立一個留美同學會。以后由梁敦彥、薩鎮(zhèn)冰、顏惠慶等幾位留學歐美的前輩領(lǐng)導,將北京的留歐同學會和天津的留美同學會合并為一個歐美同學會,以修學、游藝、敦誼、勵行為宗旨,完全為學術(shù)性與交際性的活動,用意蓋在鼓勵留學回國者繼續(xù)研究所學,而又互相團結(jié)以負起輸入新文化的任務。歐美同學會成立后,其初在西交民巷租了一所小四合房為會所,會員們可以常去游息座談。[15]

      此份報告的寫作時間較晚,距離歐美同學會成立已近40年,其中回憶也是涵蓋歐美同學會過去幾十年歷史的。此報告與1949年提交北平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的報告,都提到歐美同學會是將清末民初北京與天津的兩處同學會合并后成立的。這與顧維鈞的回憶是有出入的,顧沒有提到天津的情況。而且,在1914年歐美同學會編輯的最早的會員錄中,共收會員243人,里面所收俱為在北京工作者,亦沒有天津的會員??梢?,此報告中所說京、津兩地同學會合并一事,并非確然。該說法至少放在歐美同學會成立初期是不成立的。但兩份報告都說歐美同學會成立之初,地點在西交民巷,這與當時的新聞報道恰恰相符。

      三、當時新聞界對歐美同學會的報道

      歐美同學會最終的聯(lián)合大會究竟是在何時召開?具體情況又如何?而今我們能找到的最早記錄是1913年10月19日北京《大自由報》上的一篇報道。該報道題名為《歐美同學會之盛會》,全文如下:

      歐美同學會之盛會

      歐美同學會于昨晚在西交民巷本會所歡迎外交孫總長、教育汪總長。到者王賡君、王正廷君等約百余人,皆一時俊杰。席半,由主任干事顧君維鈞舉殤進歡迎詞。孫外交起席致答:略謂歐美諸同學學問深造,久為儕輩所景仰。惟當此世風頹敗之際,應格外講求道德,為國人之倡。諸君子雖未能今日置身青云,然果于學問之外益以道德,則他日享大名、建大業(yè)者,非諸君必莫屬??鬃釉疲翰换紵o位,患無以立。大總統(tǒng)受任宣言,亦諄諄以道德為重。故講求道德一事,予于諸君有厚望焉。諸君子在歐美留學時,大率皆寄居于某博士、某教習之家,平昔感情皆極親,今日遇有外人來華者,亦應有投瓊報李之誼,導之使觀我國數(shù)千年之良風美俗,及一切舊時之寶貴建筑、美術(shù)。半使中外感情日益敦篤,半使外人尊重我國之觀念日以隆厚,此予于諸君尤有厚望焉。言畢,同坐鼓掌示歡。繼有汪教育致答。汪與歐美同學感情最佳,而與英國留學更為親摯,執(zhí)杯而起,同坐者即已歡聲雷動。汪云:予與留學諸君,緣分最好。計第一次出洋,即充日本留學監(jiān)督;往美國時,適值暑假期內(nèi),我國學生某海岸大會,予亦躬逢其盛;及往法、德各國,亦荷開會歡迎;而奉使英國時,尤得與諸君晝夜聚首。遙憶當時孤身遠客,同學者每可直達臥室,握手言事,其情形親厚如同家人。故關(guān)于“留學”二字,頗有特別感覺?;貒螅煲姼魈幜魧W皆有團體,而歐美學者則如散沙,心中頗為疑慮。今見此會成立,又荷設宴歡迎,實得我心,曷勝欣佩,愿祝諸君福壽康寧。同坐者又鼓掌如雷,移席后以電光攝影紀念,賓主盡歡而散。[16]

      由于此文并未載明是否即為歐美同學會聯(lián)合成立大會,因而學者們對此次會議的重大意義存有疑義?!稓W美同學會簡史》一書中即認為“是歐美同學會成立后舉辦的一次大型聚會[17]。筆者以為,從這篇報道的內(nèi)容分析,此次“盛會”即使不是歐美同學會的正式成立的時間,也是距離新歐美同學會成立最近的一次全體會員大會,其意義非同尋常。

      第一,就報道的題目而言,將歐美同學會的此次聚會冠以“盛會”之名,這在歷年歷次會議報道中所僅見。歐美同學會成立后,每次稍具規(guī)模和意義的會議都會有相關(guān)報道,如1917年2月17日《北京日報》之“歐美同學會懇親會”,1917年2月18日天津《益世報》之“歐美同學懇親會”,1917年2月22日《申報》之“歐美同學會之茶話會”,1918年3月31日《晨鐘》之“歐美同學會開會”,1919年9月22日《晨鐘》之“歐美同學會之懇親會”等,但都沒有冠以“盛會”之名。由此可見,此次“盛會”別具重要意義,應是歐美同學會的聯(lián)合成立大會或是成立后不久召集的一次慶祝大會。

      第二,就出席者及陣容而言,外交總長與教育總長俱親自蒞臨并發(fā)表講話,這極富代表性。因為從歐美同學會所保留的歷年“會員錄”來看,主要會員無疑集中在政界和教育界。歐美同學會現(xiàn)存最早的會員錄是1914年編的,共收會員273人,該名錄經(jīng)修訂后于1915年2月1日鉛印成冊,收有會員344人。但這些會員有一半左右的人是未經(jīng)過核實的,也即與同學會保持聯(lián)系并經(jīng)常參加活動的會員只有數(shù)百人。在已知職業(yè)的267名會員中,80%以上是北京政府的官員,分布于總統(tǒng)府及政事堂等各部門,其中較為集中的是外交部、交通部、教育部(含官辦學校等)、農(nóng)商部、財政部、陸軍部等[18]。由此可見,1913年10月19日的這次盛會,外交總長與教育總長的出席頗能說明歐美同學會的構(gòu)成特色,他們受邀在歐美同學會的聯(lián)合會上發(fā)表演講一定也是經(jīng)過了精心安排的。

      第三,就演講內(nèi)容而言,從此后歐美同學舉辦演講會多為學術(shù)性主題演講來看,兩位總長的此次演講顯然不屬此類,更像是慶祝性的致辭,是對歐美同學會同仁所寄予的厚望。孫總長的道德演說多少帶有些說教和訓導的意味,而汪總長的演講則大發(fā)感慨之言,抒發(fā)自己與留學生的不解之緣。但汪總長的講話值得注意處,即他明白提示“今見此會成立”。以歐美同學會之規(guī)模及成員來源看,均為有相當社會影響力之輩,如在此之前即已召開過聯(lián)合成立大會,汪總長不可能不見。更何況如其自言,他回國之后,“察見各處留學皆有團體,而歐美學者則如散沙,心中頗為疑慮”,足見他對歸國留學生是相當關(guān)注的。

      第四,就這次盛會的舉辦形式和參加人數(shù)而言,顯然是一次會員全體參加的大型聚會。最初顧維鈞聯(lián)絡留美、留英同學會的合并,正式成立也是在聚餐會上。因會員都有專職工作,因此歐美同學會的聚會都是放在下午稍晚或者晚上舉行的,歐美同學會所保存的歷年《會議錄》清晰地說明了此點。從人數(shù)看,盡管到會者一百余人,似乎遠遠少于當時的會員總數(shù)。因為按照顧維鈞的回憶,聯(lián)合后的歐美同學會,留美的八十五至九十人,留英的約五十五人,留歐洲大陸三個國家的一百人[19]??倲?shù)約在240-245人。但上文中已指出很多會員是未經(jīng)核實且不經(jīng)常參加會里的活動的。因此,到會者一百人應該是同學會開全體會議的實到人數(shù),這從后來會員不斷發(fā)展壯大,但每次開全體會議,實到人數(shù)總在全體會員人數(shù)的一半左右,可以得到印證。

      此外,尚有1917年2月19日北京《晨報》的報道,可以說明歐美同學會的成立時間為1913年。這篇報道題目是“歐美留學生同學會昨日開會”,文中言及:“歐美同學會成立于民國二年間,為我國留學歐美各國畢業(yè)生回國在京供職者所組織而成。”雖未言明具體日期,但卻是歐美同學會1913年成立的又一證據(jù),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大自由報》報道的重要意義。

      歐美同學會正式成立于1913年是無疑的了。那么,還有無直接文字記錄足以說明歐美同學會的具體成立日期呢?就目前筆者搜集的史料來看,仍是撲朔迷離。

      根據(jù)老會員的說法,歐美同學會的會慶日是10月12日。此說法來源是1986年在籌備歐美同學會成立73周年的慶典時,歐美同學會委員兼總干事金永祚先生在8月22日致楊放之的一封信:“10月初開第一次新理事會,10月12日會慶日,正式舉行會議,通知記者?!蹦壳按苏f尚未得到其他史料的佐證。只有1988年編著的《陳獨秀年譜(1879-1942)》一書在1919年10月12日有一條陳獨秀的事跡,記載陳獨秀“參加歐美同學會成立周年紀念會并致詞”[20]。如果此段記述為真,則上述金永祚會員的說法便有了旁證。但筆者細查此條年譜信息的原始來源,是登于1919年11月發(fā)行的《國民》雜志第二卷第一號的一篇報道,題目為《本社成立周年紀念大會紀》,原文所記為“(民國)八年十月十二日本社同仁假南灣子歐美同學會會場,開成立周年紀念會”[21]??梢?,周年紀念會并非歐美同學會的紀念會,乃是《國民》雜志社所開,只是借用了歐美同學會會場而已。顯然,《陳獨秀年譜》中此條的編寫出現(xiàn)了理解性錯誤。因此,“10月12日陳獨秀參加歐美同學會周年紀念會”之說,不能成立。至于歐美同學會究竟于哪一天正式成立,我們還要期待新史料的發(fā)現(xiàn),來提供更確切的說法。

      四、結(jié)語

      歐美同學會的成立,確切時間雖不可考,但將其定于1913年10月間卻是有充足依據(jù)可循的。民國新時代肇始,一批歐美歸國留學生將在海外親身體驗之同學會帶入國內(nèi),在當時社會開一新風氣。他們通過定期集會,請杰出人物演講,針對社會政治問題進行討論,以及通過輿論報道謀求社會公共利益的改善。此種聯(lián)誼團體,一方面為具有相同留學背景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同質(zhì)的交際場所;另一方面,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又擔負起傳統(tǒng)社會更新、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社會移風易俗的重要責任。歐美同學會作為歷時最久、影響最大的留學生社會聯(lián)誼團體,而今,雖歷百年風雨,仍展現(xiàn)勃勃生機,在服務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chuàng)業(yè),以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發(fā)揮著強有力的凝聚與統(tǒng)合作用。

      [1]后將宗旨確立為“修學、游藝、敦誼、勵行”。

      [2]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0月21日在出席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3][4]歐美同學會藏:《歐美同學會報告》,全宗(十六),1949年。

      [5]歐美同學會藏:《歐美同學提交北平市人民政府民政局請準予登記申請書》,1949年5月11日。原表應為歐美同學會自制,起首寫有:“茲遵照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所頒布的社會團體在軍管時期暫行登記辦法規(guī)定,詳細而真實的填寫本申請書,檢呈組織章程及名單各三份,呈請鑒核準予登記,并請發(fā)給臨時登記證,謹呈北平市人民政府民政局?!?/p>

      [6]章元善1985年5月所寫的一篇回憶文章《從石達子廟說起》,油印,現(xiàn)藏歐美同學會。章元善早在1925年即被公推為歐美同學會事務長,但其申稱“因本人體弱力有未逮,懇請另簡賢能。公議在一個月內(nèi)勉力維持,一面由干事同人隨時物色替人接手?!币姎W美同學會藏《歐美同學會干事部議事錄》1925年1月18日。

      [7]周棉:《中國留學生大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頁。

      [8][11][14][19]顧維鈞:《顧維鈞回憶錄》(第1分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35-136、136、136-137、138頁。

      [9]顏惠慶:《顏惠慶自傳》,姚崧齡譯,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第74頁。

      [10]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清華大學史料選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2][13]芮恩施:《一個美國外交官使華記》,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1、121-122頁。

      [15]歐美同學會藏:《歐美同學提交北平市人民政府民政局請準予登記申請書》,1949年5月11日。

      [16]《大自由報》,1913年10月19日。除了北京《大自由報》的這篇報道外,第二天(10月20日)上海的《申報》也刊登了此文,內(nèi)容幾乎與《大自由報》報道無異,只開會時間由“昨日”變成了“前日晚間”,足見此次盛會之重要意義。

      [17][18]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lián)誼會:《歐美同學會簡史》,華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10頁。

      [20]唐寶林、林茂生編著:《陳獨秀年譜1879-194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6頁。

      [21]《國民》第二卷第一號,1919年11月。

      On the Foundation Date of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Association

      CHEN Jiai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Association;foundation date;Verific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Foundation Date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Association refers to the organization founded by western returned students like Gu Weijun and Zhou Yichun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As intellectual elites,th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political,soci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period of a hundred years.Concerning the foundation date of the association,however,scholars today can hardly agree with each other about four possible foundation dates coexisted,namely in the year of 1911,1912,1913 and 1915 respectively.Although it is offici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association was founded in the year of 1913,we still lack persuasive evidence to verify it.By analyzing the original archives,examining the remarks of the founders and reviewing the news reports of that time,this paper aims to verify the foundation date of the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Association.

      I265.2

      A

      2095-5170(2014)06-0001-06

      [責任編輯:周 棉]

      2014-06-20

      本文系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國時期留學史料整理與研究”(項目批準號:11&ZD101)階段性成果。

      陳健,男,山東泗水人,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留英顧維鈞同學會
      賈云飛:留英碩士鄉(xiāng)村振興展風采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月光枕落橘子海
      花火彩版A(2020年7期)2020-09-10 07:22:44
      同學會
      著名外交家顧維鈞為何長壽?
      益壽寶典(2017年7期)2017-09-15 14:49:43
      我的同學會發(fā)光
      阿逗的留英速寫本留學黨的春節(jié)
      神州學人(2016年2期)2016-02-24 17:54:14
      留學同學會之超級社團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
      顧維鈞的四次婚姻
      傳記文學(2015年8期)2015-03-29 01:57:46
      阿逗的留英速寫本
      神州學人(2014年11期)2014-11-22 01:51:32
      阿逗的留英速寫本初到倫敦
      神州學人(2014年10期)2014-11-11 09:06:29
      中牟县| 吉隆县| 昌图县| 镇原县| 衡山县| 济源市| 辽宁省| 高淳县| 嵩明县| 尉氏县| 刚察县| 北京市| 泸定县| 大新县| 南昌县| 白山市| 秭归县| 吉木萨尔县| 惠东县| 道真| 清苑县| 海丰县| 亚东县| 都兰县| 荃湾区| 汕尾市| 惠水县| 苗栗县| 泸州市| 温宿县| 定日县| 砚山县| 北辰区| 盘山县| 策勒县| 兖州市| 会昌县| 瑞安市| 鄂托克前旗| 彰武县| 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