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海,王尚雄,單興虎,毛壽山
(1.天??h林業(yè)局林業(yè)工作站,甘肅 武威733002;2.天祝縣祁連林場,甘肅 武威733002)
近年來,隨著甘肅省天祝縣“生態(tài)立縣”戰(zhàn)略的實施,祁連、旦馬兩鄉(xiāng)將生活在海拔2 800 m以上生態(tài)核心區(qū)的農牧民實施了“下山入川”生態(tài)移民工程,境內有適宜造林的地塊約2 533 hm2,可用于營造水源涵養(yǎng)林,以增加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祁連山區(qū)氣候干旱,立地條件差,適宜荒山半陽坡、半陰坡造林的鄉(xiāng)土灌木樹種比較缺乏,目前主要選擇的樹種有沙棘、檸條,但對廣布于祁連林區(qū)的灌木甘蒙錦雞兒鄉(xiāng)土灌木樹種培育的比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造林工作的開展和成效。近年來,隨著造林綠化面積的逐年加大,無法滿足生態(tài)林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所以培育當地陽坡分布、適生性強的甘蒙錦雞兒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Kom.),屬豆科,錦雞兒屬。灌木,高40~60 cm。樹皮灰褐色,有光澤;小枝細長,稍成灰白色,有明顯條棱假掌狀復葉有4片小葉;托葉在長枝的硬化成針刺,直或彎,針刺長2~5 mm,在短枝的,較短,脫落;小葉倒卵狀披針形,長3~12 mm,寬1~4 mm,先端圓形或截平,有短刺尖,近無毛或稍被毛,綠色。花梗單生,長7~25 mm,纖細,關節(jié)在頂部或中部以上;花萼鐘狀管形,長8-10 mm,寬約6 mm,無毛或稍被疏毛,基部顯著具囊狀突起,萼齒三角狀,邊緣有短柔毛;花冠黃色,旗瓣寬倒卵形,長20~25 mm,有時略帶紅色,頂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長圓形,先端鈍,耳長圓形,瓣柄稍短天瓣片,龍骨瓣的瓣片稍短于瓣片,耳齒狀;子房無毛或被疏毛。莢果圓筒狀,長2.5~4 cm,寬4~5 mm,先端短漸尖,無毛?;ㄆ?—6月,果期6—7月[1]。在祁連山區(qū)生于海拔2 600~3 200 m的干山坡、溝谷。
甘蒙錦雞兒在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很強,生長旺盛,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強,是祁連山干旱陽坡、半陽坡、封山育林區(qū)的主要鄉(xiāng)土灌木樹種,也是營造水源涵養(yǎng)林的主要灌木樹種。其主根深長,側根發(fā)達,萌蘗力強,耐高溫、干旱、強光、適應性強,其根瘤能改良土壤。
試驗地選在天祝縣祁連林場青達坂苗圃,年平均氣溫5℃,年積溫1 600℃,無霜期120 d左右,年降水量300 mm左右,年蒸發(fā)量1 300~1 500 mm,苗圃基礎設施基本齊全,灌溉條件良好,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可滿足試驗育苗的需要。
根據甘蒙錦雞兒樹種的生態(tài)、生物學性質,進行直播試驗育苗,以掌握其育苗技術方法并檢驗其在當地的適生性。
在祁連山區(qū),甘蒙錦雞兒種子多在白露前15 d左右成熟,當莢果由軟變硬時,果皮稍干,即可采收。成熟后的莢果易開裂,成熟一片采一片。[2]采種時間宜早不宜遲,遲了因莢果受到光照照射會自然開裂,種子自動脫落。采種母株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采回后的莢果,應立即在種子場散開曬干,每日翻動數次,至莢果殼開裂使種子脫落,用鐵釵抖落籽粒。經風選,去雜物,將純凈種子晾干,放置在陰涼、干燥的貯藏室內。
選擇好的圃地,于上年秋季用旋耕機進行深翻至30 cm,并撿凈草根、石塊。同時施入硫酸亞鐵300 kg·hm-2,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甲維毒死蜱30 kg·hm-2,預防地下害蟲。因硫酸亞鐵遇到陽光易結塊,干施不均勻,會造成土壤滅病不徹底?,F改變以前干施的辦法,采用濕施的辦法,就是將硫酸亞鐵放入瓷缸內,按地塊大小將硫酸亞鐵的量分成若干等份,加水稀釋后,用灑壺均勻在床面上噴灑,然后進行淺翻耕,效果較好。
苗床采用平床,按床面寬3 m先定點畫線,地埂底寬40 cm,長依地形而定,作平床。播種苗床中間留30 cm寬的步道。每667 m2施用腐殖質酸有機肥80 kg,磷肥50 kg,均勻施入床面后深翻30 cm,苗床做好后要充分灌水,待苗床稍干,以不沾工具時將基肥均勻施于床面,細翻整平,鎮(zhèn)壓床面。
3.4.1 種子催芽 先將錦雞兒種子用35℃左右的溫水浸泡24h(倒種時要不停地攪拌)、水洗種子去除秕種雜物等后,用0.5%的硫酸銅溶液浸種30 min,沖洗數次,種沙按1∶2的比例混沙催芽,待3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3.4.2 播種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以春播為主,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宜。采用條播方式,按播幅15 cm,行距10 cm開溝播種,要求開溝平整均勻,溝深2 cm,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用消毒過篩后的腐殖土和細沙按2∶1的比例拌勻后覆蓋。覆土厚度1.5~2.0 cm,然后用木磙適當壓實,使種子與土壤充分密接,播種量為15 kg 667m-2。
播后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灑水,保持苗床適宜的濕度。灑水時間早晨不超過10:00,下午在4:30以后進行。
幼苗出土后,應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采用熏煙、覆蓋的方法積極預防霜凍。每天要及時看天氣預報,當預報有霜凍時,先采用遮陰網覆蓋后,在該圃地四周點燃濕松枝或羊糞,根據觀測在早晨4:00多開始放煙,能有效減輕霜凍對幼苗的危害。
幼苗易染立枯病,故大部分苗木出土后,要每隔7天噴施等量式波爾多液和0.3%~3%濃度依次增大的硫酸亞鐵溶液,或用新型藥劑惡霉靈進行交替防治,效果較好,嚴防苗木發(fā)生病害。硫酸亞鐵溶液噴施后30 min內必須用清水洗凈苗木上的藥液,以防發(fā)生藥害。
1年生的苗,幼嫩細弱,除草是很關鍵的一環(huán)。只要苗床上發(fā)現有雜草,應及時拔除。同時要更新除草工具,使用直徑0.8 cm的鋼筋將一頭制作成小鏟,一頭鑲嵌在鏟把中,使用起來即輕便又靈活,可減少在除草過程中對幼苗的損傷,也可對深根性雜草鏟除較徹底,拔草要干凈,注意保護苗木,不得使根系受損。
土壤封凍前要灌足冬水。禁止人畜踐踏苗床,確保安全越冬。翌春及時培土,以防凍拔,并及時灌水防旱促生長。如夏季管理較好,到秋季苗木可木質化。越冬比較容易,但均需冬季防寒,即10月下旬,用消過毒的草簾進行覆蓋。
經試驗,在祁連山林區(qū)青海云杉育苗,當年生苗密度達到264株m-2以上,平均苗高8.5 cm,平均地徑0.15 cm;2年生苗密度達到135株m-2以上,平均苗高32 cm,平均地徑0.24 cm,ⅠⅡ級苗比例達87%,可出圃苗木90萬~105萬株·hm-2。當年播種的甘蒙錦雞兒苗易發(fā)生苗木立枯病,做到對癥施藥,及時防病,育苗管理環(huán)節(jié)要細致。當年生苗越冬必須覆蓋,不覆蓋會使部分苗木當年抽的新梢凍干或風干,影響苗木正常生長,降低Ⅰ、Ⅱ級苗比例。
參考文獻:
[1]傅坤俊.中國植物志第42卷第1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59
[2]馬靜萍.甘蒙錦雞兒育苗與造林技術[J].青海農林科技,2007(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