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媽
與寶寶發(fā)生沖突時,多數(shù)家長可能會選擇獨斷專行或者否定小孩子的意愿。而美國爸爸,則是選擇尊重孩子!
遇到問題,和孩子共同商量解決
鄰居家的小孩子TAYLA 和女兒是很要好的朋友,平時總愛找女兒一起玩。 周末我和孩子正在讀一本書, TAYLA打來電話,她很有禮貌地問我美好是否能去她家玩。我想到向圖書館借的書明天到期,打算趁周六和孩子一起讀完。正準(zhǔn)備拒絕,美好爸看出我的心思,從我手中接過電話,和TAYLA說等會兒讓女兒打回給她。放下電話,他和我小聲商量:“孩子已經(jīng)看了好一會兒書了,也該出去透透氣。要不然咱們還是先問問女兒吧?!泵篮冒衷儐柵畠旱囊庖?,孩子的回答當(dāng)然是很愿意。可剩下的問題是:沒讀完的書怎么辦?美好爸和孩子商量后,決定在TAYLA家里玩一個小時,再回家和媽媽一起讀完書。
女兒給TALYA回電話時表現(xiàn)得像個小大人,和TALYA說好只玩一個小時,到了時間讓她媽媽提醒自己。臨走前,女兒向爸爸說了聲謝謝。我原以為這樣一個小問題,父母做主就行,可是先生不這么看。女兒雖小,卻不是爸爸媽媽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有選擇的權(quán)利。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表達出的是爸爸尊重孩子的強烈意愿。中西兩種文化背景下,先生和我在處理這種問題時,方式截然不同。
孩子鬧情緒,角色轉(zhuǎn)換巧獲認(rèn)同
有天女兒晚上鬧情緒,嘟著小嘴怎么也不肯讓大人給她刷牙。奶爸靈機一動,蹲下身來笑著問她:“我有個主意,你幫爸爸刷牙好不好?”這個點子顯然調(diào)動了女兒的積極性。女兒把牙刷放進爸爸的嘴里,橫七豎八地比劃起來。這次她有了表現(xiàn)機會, 一邊刷一邊咯咯地笑,爸爸也表現(xiàn)出很享受的樣子。女兒正刷得起勁的時候,爸爸覺得掌握主動權(quán)的時機已到,試探性地問道:“既然這么好玩,我讓你給我刷了,你也要讓爸爸給你刷,這才公平!”女兒爽快地答應(yīng)了,把嘴張大,配合地讓爸爸完成了給她刷牙的任務(wù)。先生的這招真是奏效,通過轉(zhuǎn)換角色的游戲,找到了女兒認(rèn)同的方式。
當(dāng)孩子說NO時,站在她的角度考慮
我給女兒買了件連衣裙,早上起來讓她穿上。沒想到她不喜歡黑色,不肯換。正在僵持不下的時候,美好爸指著衣服,像是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說:“這哪里是黑色呀,你看,這不是海軍藍(lán)嗎?” 女兒仔細(xì)打量那件衣服,在白天的陽光下,連衣裙看上去的確像海軍藍(lán)。美好爸很了解孩子,知道女兒喜歡藍(lán)色。果然,女兒乖乖地?fù)Q上裙子。當(dāng)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碰到她和大人說NO時,聰明的爸爸會換一種方式,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既尊重孩子,又達到讓她服從的目的。
別剝奪孩子的快樂,讓她無拘無束地成長
每次下雨,生性好動的女兒總喜歡跑到草坪或路邊的小水洼里淌水,邊踩邊玩。很快,她全身上下滿是泥點,回到家還不肯立刻換衣服。為此我總是很著急,怕孩子玩水著涼,要費上好大的力氣來干涉。某天雨后,女兒和爸爸出去,又開始淌水玩。爸爸沒有表現(xiàn)出大驚小怪的樣子,而是對我說:“她喜歡踩水,也算是玩吧,我們就順其自然,別剝奪了她的快樂!” 玩了一會兒,女兒明顯感到濕漉漉不舒服,反倒主動不玩了。因為沒有干涉,女兒興致很高,回家后很聽話。給女兒洗澡時,爸爸還和她達成約定:玩水可以,但是要穿雨鞋;每次玩完之后,一定要回家洗澡,還要換干凈的衣服。
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她一個獨立參與的機會
一次全家外出旅行,女兒看到機場上好多人身上都有個背包,嚷著自己也要一個。奶爸覺得孩子的要求合理,當(dāng)下給她買了個米老鼠背包,裝了幾樣很輕的物品讓她背,嘴里還夸她:“自己的東西自己背著,真是個BIG GIRL。”有了這次經(jīng)驗,爸爸把女兒當(dāng)作大孩子對待,換來孩子更多的自信和獨立。平時,美好爸盡可能給她鍛煉動手能力的機會。例如,爸爸寫支票付賬單的時候,女兒對往信封上貼郵票很感興趣,他看在眼里,索性把貼郵票的任務(wù)從此交給了她。剛開始,美好把郵票貼得歪歪斜斜,多次練習(xí)后她已經(jīng)能和爸爸默契配合?,F(xiàn)在只要爸爸郵寄信封,她就會熟練地把郵票貼上去,而且貼得整整齊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