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畢業(yè)自名牌學校,你就用欣賞的目光看看別人;如果你畢業(yè)于像我們這樣的三四流學校,就用欣賞的目光看看自己。
——馬云告誡年輕人。
現(xiàn)在感覺和孩子最遠的距離不是分隔兩地,而是我跟她說話,她一直在玩iPad。
——《2013年中國城市兒童生活形態(tài)報告》顯示,4~6歲的孩子中,約53%會上網(wǎng),近80%未成年人用移動終端上網(wǎng)。鄭州媽媽任女士這樣感嘆道。
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擁有一個有權(quán)有勢的老爹,而是擁有一個勇敢正直的兒子。
——著名專欄作家魏英杰給朋友兒子的留言。他感嘆,當下培養(yǎng)一個孩子,看他長大成人,走上正路,是多么不容易。
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
——羅曼·羅蘭的名言,非常適合家庭教育。
“成人感”與“兒童心”的矛盾造成的人格分裂,是我國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早慧教育”所結(jié)下的一個苦果。
——黃全愈論早教。
能夠流傳下來的一定是我們珍愛的,我們珍愛的是我們能夠理解的,我們能夠理解的東西是教育出來的。
——洪晃強調(diào)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是人生的關(guān)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機會系統(tǒng)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后一次建立你的知識基礎(chǔ)。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于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并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歷程。這也許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huán)境。
——李開復對大學的認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