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河南省圖書館古籍書目集部》訂誤

      2014-04-22 22:50:56甘沛
      河南圖書館學(xué)刊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古籍書目;古籍編目;訂誤

      摘 要:《河南省圖書館古籍書目(集部)》自出版以來,為讀者及古籍工作者檢索河南省圖書館館藏古籍提供了很大幫助,是極為便利的一部工具書。但它在對古籍版本的著錄、題名卷數(shù)的著錄上也多有舛誤,文章簡要分析了書目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對一些錯誤作出了訂正。

      中圖分類號:G257.2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1-0138-03

      作者簡介:甘沛(1962-),河南省圖書館館員。

      1 引言

      《河南省圖書館古籍書目(集部)》始編于上世紀(jì)80年代,集河南省圖書館古籍工作者之心血,歷數(shù)年之功,終成完篇。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96年正式出版《河南省圖書館古籍書目(集部)》(簡稱《集部》)。編纂古籍書目是一項即繁瑣復(fù)雜,又耗時耗力的工作,沒有恒心與毅力,沒有對古籍無比的熱愛是難以編制出古籍書目的?!都俊烦霭嬷两瘢o讀者利用館藏古籍,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給古籍工作者查考古籍版本源流,提供了實用的資料。但《集部》亦存在一些問題及錯漏之處,筆者不揣淺陋,略訂正《集部》之誤,以請圖書館同仁指正。

      2 古籍版本著錄之誤

      2.1 同書名同版本的書,著錄有誤

      《集部》中《楚辭集注》湖北崇文書局刻本共有兩個款目,一為光緒元年刻本,一為光緒三年刻本。查看原書,光緒元年刻本內(nèi)封鐫“光緒紀(jì)元夏月,湖北崇文書局開雕”, 光緒三年刻本內(nèi)封鐫“光緒三年三月,湖北崇文書局開雕”。這兩個牌記,使編目者誤判為崇文書局在光緒元年和光緒三年分別刊刻了《楚辭集注》。用原書進行比對,除內(nèi)封牌記略有差異外,版式、字體及版片的裂紋都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可以判定《楚辭集注》是在光緒元年刊刻后,光緒三年重印時更換了內(nèi)封?!肮饩w三年刻本”,當(dāng)著錄為“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刻三年印本”。

      《離騷集傳》情況也是如此,它有三個款目,版本依次為光緒元年刻本,光緒三年刻本,民國元年鄂官書處刻本。查驗原書,依然是除內(nèi)封牌記不盡相同外,余者皆同。故“民國版本”應(yīng)著錄成“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刻民國元年鄂官書處印本”。

      尚有《李太白文集》等書,亦是重蹈覆轍。由此可見,編目人員在判別古籍版本時,不應(yīng)當(dāng)僅憑古籍牌記來著錄版本,要把同名的書放在一起進行比對,才能更準(zhǔn)確地判定版本。

      2.2 未能準(zhǔn)確著錄版本時代

      《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集》,《集部》著錄為清乾隆十一年刻本,編目依據(jù)大概是乾隆十一年序文。但細(xì)讀“劉文成公集后序”,其中有“康熙丁亥,有甌郡江心寺僧名月川者,公之嫡裔也,慨然搜刻是集,幸獲郡伯林公原本,依其卷次而厘訂之,此集乃復(fù)見于世。逾年工未竣,而月川又已溘逝,所遺之板遂浸沒于甌。至雍正庚戌,前邑令萬公訪之耆宿,知甌江有鈔本,借錄而補鋟之,遂成全璧”之語。清雍正八年萬里的《補刻明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集序》中有“然尚有恨者,自十一卷至十八卷俱闕,遂出一歲俸,仍以授甌江賢裔,俾付梓人督成之,凡閱五月,計八卷,頁二百有余,鋟既竣,遂書數(shù)語于前”之語。書中卷一至十、十九至二十,卷端題有“裔孫孤嶼元奇重梓”,卷十一至十八,卷端題有“芝田令新陽后學(xué)萬里續(xù)梓”,與序文所述相符合。經(jīng)過通讀序跋,可知是書康熙時由劉氏后裔先期刊刻,雍正時由縣令萬里捐資續(xù)刻而成。而乾隆時再次刷印該書,增加了“劉文成公集后序”于書中。這部書的版本應(yīng)著錄成“清康熙四十六年劉孤嶼刻雍正八年萬里補刻乾隆十一年印本”。

      《昌黎先生全集》,清乾隆六年昆山永懷堂刻本。此書版心鐫有 “永懷堂”,正文前有葛正笏乾隆六年的序。編目員依據(jù)序及版心注記確定版本。但序文中有“昌黎先生集,先曾伯祖靖調(diào)先生??疽玻蟀鏆w東海舅氏,年久漫漶,不無殘缺。今案舊本重加修補,以成全璧”之句,記述了此書刊刻及雕版存世狀況??加啞坝缿烟谩?,是明朝人葛鼒的室名,在明末曾刻印《昌黎先生全集》。根據(jù)序文所述,版心注記,結(jié)合考訂情況,此書版本著錄為“明末東吳葛鼒永懷堂刻清乾隆六年葛正笏重修本”。

      《隰西草堂詩集》,清道光四年鉛印本。中國最早的鉛印本出現(xiàn)于咸豐時期,故此書版本著錄錯誤。查驗原書,一觀即知其乃民國鉛印本。

      2.3 版本著錄不明晰

      《集部》在對版本的文字描述上,還有讓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凈德集》《柯山集》《學(xué)易集》《簡齋集》《金淵集》等書,版本著錄有“清乾隆四十一年武英殿聚珍版本”,有“清武英殿聚珍版本”。《武英殿聚珍版書》是乾隆年間由武英殿用木活字刷印的一套叢書。《集部》對上述古籍的版本描述,讓人分不清它們是《武英殿聚珍版書》中的某種活字本,還是據(jù)《武英殿聚珍版書》翻刻的刻本,即俗稱的“外聚珍”。對這些書一一甄別,發(fā)現(xiàn)既有文字與版框同向開裂的,也有文字的筆畫相互交叉的,排除了它們是活字印本的可能。因缺乏明確的版本依據(jù),可將版本著錄成“清刻武英殿聚珍版書本”。

      《太史升庵全集》的版本著錄是“清道光二十四年據(jù)明版重刊本影印”。這樣的版本描述,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

      《范文忠公初集》的版本著錄是“光緒年間補刻本”。版本項只揭示了補刻時間,該書在何時所刻,款目里沒有明確的著錄。

      《歐陽南野先生文集》的版本著錄是“民國六年據(jù)道光十五年蜀江書室刻本重印”。版本描述不當(dāng),著錄為“清道光十五年蜀江書室刻民國六年重印”,才能讓人一目了然。

      《鈐山堂集》、《高子文集》等書,版本著錄是“舊刊本”。時代范圍太寬泛,也是不可取的。

      3 款目立目之誤

      3.1 重復(fù)立目

      《望溪先生文集》有兩條題名、版本及附注項完全相同的款目,區(qū)別在稽核項,標(biāo)注“12冊2函2部”與“16冊1函4部”。因冊數(shù)的不同而重復(fù)設(shè)立款目,是不恰當(dāng)?shù)摹4丝钅繎?yīng)合并,在一條款目下將稽核項中古籍的冊數(shù)、函數(shù)及復(fù)本數(shù)標(biāo)注清楚。endprint

      《欒城集》有三條同版本款目,只是題名卷數(shù)有異,分別是“欒城集四十入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欒城集四十八卷”、“欒城后集二十四卷”。從中能看出其中一部是完整的書,另兩部則是殘書。其實,只保留一個款目,將復(fù)本情況著錄于附注項即可,無需設(shè)三個款目。

      版本的誤判也是《集部》重復(fù)立目的一個原因?!独钐孜募酚袃蓷l相鄰的款目,刻書者均為寶笏樓,但年代著錄一為清乾隆二十四年,一為清乾隆二十五年。經(jīng)將二書比對,版本同。編目員誤判為兩個版本,故重復(fù)立目。

      《廬陵宋丞相信國公文忠烈先生全集》的兩個款目,分別是“清雍正三年五桂堂刻本”和“清乾隆二年五桂堂刻本”。查驗原書,實為同版。兩書內(nèi)封均題“雍正三年新鐫”,書內(nèi)又都有乾隆二年的序。為何兩者的版本著錄會有差異?筆者推測,一個是以內(nèi)封作版本依據(jù),一個是以序跋作版本依據(jù),而沒有對這部書進行版本分析。因此二書要合并款目,版本改為“清雍正三年五桂堂刻乾隆增刻本”。

      《杜詩會粹》有“清康熙二十四年文蔚堂刻本”、“清刻本”兩個款目。因一部書略有殘損,書前內(nèi)封及序文均缺,編目員難以判定刻書時間,只能著錄成清刻本。但只要將這兩部《杜詩會粹》放置于一起加以對比,即可知它們是同一版本?!抖旁姇狻窇?yīng)只立一個款目,于附注項標(biāo)注復(fù)本即可。

      3.2 不宜用古籍合刻或附刻單獨設(shè)立款目

      以《杜詩詳注》為例,如完整無缺,應(yīng)包括正文二十五卷,卷首一卷,附編二卷?!都俊分谐小抖旁娫斪ⅰ房钅?,又有《諸家詠杜附錄》款目?!吨T家詠杜附錄》是附刻于《杜詩詳注》之后的非獨立著作,不宜單獨立目。正確的做法是,兩部書先比對版本,如是同版,要集中于一個款目,并在稽核項注明“部二存附編二卷”。如二者非同版,設(shè)兩條款目,題名統(tǒng)一著錄為《杜詩詳注二十五卷首一卷附編二卷》,殘缺書不能僅著錄合刻、附刻題名,并在稽核項標(biāo)注“存附編二卷”。

      《集部》里有《問羲軒詩鈔》《問羲軒剩草》兩款目?!端膸烊珪偰刻嵋吩唬骸皢桇塑幵娾n二卷、剩草一卷,國朝莊綸渭撰。其子世駿???。剩草乃所著雜文及案牘,又別錄成帙,附于詩集之后焉?!惫省秵桇塑幨2荨纷鳛楦娇蹋荒軉为毩⒛?。查驗原書,它們原本就是一套書,被拆分放置。而二者合為一條款目,是理所當(dāng)然。

      諸如《蘇詩續(xù)補遺二卷》《東坡和陶詩一卷》《亭林余集一卷》等都是用合刻、附刻題名作款目,應(yīng)予以糾正。

      4 題名卷數(shù)著錄之誤

      4.1 題名著錄不準(zhǔn)確

      《集部》的“編例”有言:“書名概以卷端原題書名著錄。”但編目人員在選擇題名時,在個別款目中并未嚴(yán)格遵循。

      《五百家注釋韓昌黎全集》一書,卷端題名《重刊五百家注音辯昌黎先生文集》,內(nèi)封題名《五百家注音辯韓昌黎先生文集》,編目員卻依據(jù)封面題簽所題《五百家注釋韓昌黎全集》作為正題名,實不可解。其下又有《五百家注音辯釋韓昌黎先生全集》款目,是依據(jù)內(nèi)封著錄。筆者以為以上兩書均應(yīng)以卷端《重刊五百家注音辯昌黎先生文集》作正題名為妥。

      《白香山詩集》款目,也是根據(jù)內(nèi)封題名著錄的,如果依據(jù)卷端客觀著錄,題名則是“白香山詩長慶集二十卷后集十七卷別集一卷補遺二卷”。它能更全面、更準(zhǔn)確地揭示古籍的內(nèi)容。

      《庾子山全集》,卷端題名“庾子山集”,內(nèi)封題名“庾開府全集”,而款目中題名“庾子山全集”,實是莫名其妙。

      前文中曾提到《杜詩詳注》的附刻“諸家詠杜附錄二卷”,題名極不準(zhǔn)確?!抖旁娫斪ⅰ房偰堪迅娇滩糠謽?biāo)注為“附編二卷”,附編上卷含“少陵逸詩、諸家詠杜”,附編下卷含“杜詩補注、諸家論杜”?!爸T家詠杜”只是附錄的一部分內(nèi)容,實不能作題名。

      4.2 題名著錄前后不一致

      《集部》中有《李義山詩文集箋注玉溪生詩箋注三卷樊南文集箋注八卷》,隨后又有《玉溪生詩箋注三卷樊南文集箋注八卷》,而兩書內(nèi)容完全相同。書中“總目”題名是“李義山詩文集箋注”,卷端題名是“玉溪生詩箋注”和“樊南文集箋注”。古籍的題名著錄,正文卷端是首要依據(jù),一般來說要按照卷端所題,客觀著錄題名。但此書的總目題名,包含了“玉溪生詩箋注”和“樊南文集箋注”的內(nèi)容,用它作為正題名也有一定道理。原則上說,不論用總目題名還是用卷端題名,必須形成統(tǒng)一。即要么將兩條款目著錄成《玉溪生詩箋注三卷首一卷樊南文集箋注八卷首一卷》,要么著錄成《李義山詩文集箋注十三卷》。筆者更傾向于前者,既符合古籍著錄原則,也全面揭示了古籍內(nèi)容?!都俊分小独盍x山詩文集箋注玉溪生詩箋注三卷樊南文集箋注八卷》,實際上是題名重復(fù)著錄,絕不可行。另外“玉溪生詩箋注”和“樊南文集箋注”都有卷首一卷,《集部》里也未著錄出來,有所遺漏。

      4.3 未著錄原刻卷數(shù)

      《劍南詩鈔》有多個款目都沒有著錄卷數(shù),此書卷端沒有明確分卷,所以編目員就只著錄題名,不再著錄卷數(shù),這是不正確的。原書共有六個卷端,有相同的題名,它用小題“五言古”、 “七言古”、 “五言律”、 “七言律”、 “五言絕”、 “七言絕”,取代了“卷一”、“卷二”這樣的分卷方式?!秳δ显娾n》實為六卷。

      《半舫齋遺草》一書也未著錄卷數(shù)。此書卷端有題名,正文共17頁,頁碼連貫。按著錄規(guī)則,應(yīng)著錄一卷。

      《張忠敏公遺集》未標(biāo)卷數(shù),附注項注有“存卷4~6”,這說明它本身是分有卷數(shù)的。殘書不能因書籍殘缺而不在題名項著錄原刻卷數(shù),亦不能將實存卷數(shù)當(dāng)做原刻卷數(shù)加以著錄?!稘O洋山人精華錄訓(xùn)纂》,與上述類同,僅在附注項注“存卷5~10”,在題名項未著錄原刻卷數(shù)“十卷”。

      4.4 卷數(shù)著錄錯誤

      《紫竹山房詩集十二卷文集十六卷》與《紫竹山房詩集十二卷文集二十卷》,單從題名卷數(shù)看,應(yīng)當(dāng)是兩部不同版本的同名書。但比對兩書后,發(fā)現(xiàn)卻是同版本?!拔募怼币粫?,目錄亦顯示文集分十六卷,令人疑惑。仔細(xì)查看,發(fā)現(xiàn)目錄被割補,才意識到它實是殘書。這種情況在古籍中較常見,書賈對殘缺書中的目錄進行做偽,來“以殘充全”,欺騙購書者。所以,兩書文集卷數(shù)均是“二十卷”。endprint

      5 其他錯誤

      5.1 叢書零種分散著錄時,未揭示屬何種叢書

      按古籍著錄的規(guī)則,叢書之零種,要在版本項著錄其所屬叢書名稱?!冻o集注》,其版本著錄為清光緒遵義黎氏據(jù)元刊本影印。觀其書,內(nèi)封題有“古逸叢書之九”。查閱《中國叢書綜錄》,它對《楚辭集注》的版本描述與《集部》的著錄是有差異的。對這部書的版本項,正確的著錄是“清光緒遵義黎氏日本東京使署影元刻古逸叢書本”。

      《呂新吾先生去偽齋文集》,《集部》著錄清刻本,但從序跋及版刻風(fēng)格,推斷此書是明刻本,書中多見補版,說明清代重新刷印時,對雕版進行了修補。此書是叢書《呂新吾全集》中的一種,其版本項,即要反映版本時代和類型,又要揭示所屬叢書,著錄為“明萬歷刻清同治光緒間遞修呂新吾全集本”。

      象《楚辭辯證》《離騷集傳》等,都是叢書《崇文書局匯刻書》之零種,要在版本項將“崇文書局匯刻書”著錄出來。

      《集部》中未標(biāo)注是叢書零種的款目尚有不少。如:《安雅堂文集》《安雅堂未刻稿》,它們屬《安雅堂全集》;《西堂雜俎》《哀集》《述祖詩》等,都是《西堂全集》的零種。

      5.2 稽核項的錯誤

      《放翁先生詩鈔》的款目中,稽核項統(tǒng)計為4冊1函。實際上,《放翁先生詩鈔》只有2冊,函套內(nèi)另有1冊《山谷先生詩鈔》,1冊《石湖先生詩鈔》。這三種書無論從版式行款,還是從開本、書衣等外部特征看,完全一樣,大致可確定它們是一套叢書。查《中國叢書綜錄》,知是《宋四名家詩》中的三種,那么,《放翁先生詩鈔》這個款目要更名為《宋四名家詩》。

      《吳征君蓮洋詩鈔》也與上述情況相似,該書實有4冊,稽核項統(tǒng)計為6冊1函,其余2冊是《傅征君霜紅龕詩鈔》。它們是各自獨立的著作,故需要增加《傅征君霜紅龕詩鈔》款目。

      5.3 款目中有錯字、漏字現(xiàn)象

      《曹月川先生集》康熙正宣堂刻本,其中“宣”字錯。書中內(nèi)封及版心注記都是“正誼堂”。《蒼穀全集》,卷端題名是“蒼谷全集”,“穀”字錯。同例還有《白穀山人詩鈔》,“穀”應(yīng)改為“谷”。《安雅堂文集四卷雜據(jù)》一卷,“據(jù)”字應(yīng)改為“劇”。《重銹香雪文鈔》,“銹”字應(yīng)改為“鐫”。《培遠(yuǎn)堂偶存稿》的著者陳宏謀,“宏”字應(yīng)改成“弘”。

      《樂善堂全集》《御制詩》《御制文》《御制全韻詩》等,著者是清高宗弘歷,“歷”字均錯,應(yīng)改為“曆”。同樣,如“上海涵芬樓據(jù)明萬歷刻本影印”、“ 宣統(tǒng)元年問影樓據(jù)萬歷本鉛印”等,凡萬歷之“歷”字,均為錯寫。

      6 結(jié)語

      綜上所述,《集部》或是在古籍版本的判定,或是在題名的規(guī)范上,部分款目存在錯誤?!都俊返木幾胝咭睬逍岩庾R到書目中會有錯誤存在,故在“后記”中坦言:“限于我們學(xué)力淺薄,見聞疏漏,類例之不當(dāng),部居之錯列,書名、著者、版本之失考,桀訛孔多?!薄都俊纷鳛橐徊空匠霭娴墓偶畷浚渲须m有舛誤,但卻是瑕不掩瑜。它依然是讀者用來檢索河南省圖書館館藏古籍的重要工具。

      參考文獻:

      [1] 河南省圖書館中文古籍書目·集部[M].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編校:嚴(yán)真)endprint

      临泽县| 四子王旗| 黄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武川县| 达孜县| 玛沁县| 图木舒克市| 南涧| 靖安县| 基隆市| 望都县| 花垣县| 泸溪县| 嘉定区| 山东省| 芜湖市| 疏附县| 尼木县| 保定市| 靖江市| 云阳县| 辽阳市| 英德市| 宁乡县| 闽清县| 长乐市| 靖江市| 永修县| 永善县| 奉化市| 利津县| 岳西县| 鹿泉市| 枞阳县| 汨罗市| 莱阳市| 嘉兴市| 津市市| 桃江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