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鉞
豐子愷先生在抗戰(zhàn)期間曾經(jīng)歷了一段逃難的生活,每天風(fēng)餐露宿,顛沛流離,非常辛苦。
當(dāng)他們一家終于安頓下來之后,他和兩個孩子說:“我們再也不用跑了,可以有個安穩(wěn)的家了?!?/p>
他的女兒不高興地問:“為什么?”
豐子愷說:“我們有了家不好嗎?”
女兒卻說:“每天在路上多好玩呀?!?/p>
豐子愷并沒有責(zé)備女兒,而是從孩子的談話中看到成人的痛苦正由于把目的看得太過專注。
對于孩子來講,他們更重視過程。他們不能理解大人的辛苦,只是看到每天在路上有不同的人物和景色,吃到不同的東西,睡在不同的地方。
豐子愷反省自己,這些本身都是有意思的事情,為什么我們大人就沒有這樣的心情呢?如果我們把每一天當(dāng)做旅游,會不會覺得過程很愉快呢?
有一次,我的女兒得了腮腺炎,不能去幼兒園,我只好帶著她一起上班。
那天我穿了一條白褲子,在我們開會的時候,她就在我的褲子上亂畫。
我的同事責(zé)備我不管孩子,我說不用管,讓她畫吧。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
回到家后,我找了一張白紙讓她畫。等她畫滿的時候,再換一張,后來我?guī)轿葑拥囊粋€角落里,讓她在墻上畫。然后問她:“你覺得該怎樣把畫的東西弄干凈呢?”
我給她一塊橡皮,她費力地擦,還是不能擦干凈。
此時我告訴她:“在紙上畫畫是最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換新的,但是其他地方就很難清理。明白了嗎?”
從此以后每次她想畫畫的時候都會在準(zhǔn)備好的本子或紙上畫。
其實,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比在我們大人眼里干凈得多,簡單得多。我們不應(yīng)該用自己的思維來理解孩子,而要盡量用孩子的方式來理解孩子。
在孩子看來,白墻、白窗簾、白褲子都是白色的,和白紙沒有區(qū)別。他們不知道褲子的價錢,不知道白窗簾多么難洗,不知道墻多么難擦——這些都是我們大人的觀念。
但是,如果我們用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一次,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止之后,孩子的心靈會留下怎樣的痕跡?她也許永遠也不會再畫畫。
如果問大家,是一條褲子重要,還是孩子重要?我肯定,所有的家長都會說孩子重要。但當(dāng)我們面對實際問題時,往往很少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因為我們長大了,不再像孩子那樣純凈,所以很難去想象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在我們大人眼里很多時候孩子是不講理的。讓我們回想自己成長中所經(jīng)歷的那些事情,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認知是感性的,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講理。
面對孩子,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講理的方式,不要被太多成人的觀念束縛。要用實際的行動、體驗和過程來告訴孩子們行為的結(jié)果。
當(dāng)我們學(xué)會了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我們會感受到孩子的簡單和純凈。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享受這個過程,同時引領(lǐng)他們走入成人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