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義”是江湖的魂,
那么接班就是江湖的“核”。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
每一次的接班必然會掀起一番腥風血雨。
徒弟、子女、外人、野心家,
這四類接班者,
都會在江湖門派中出現(xiàn),
但結果卻大相徑庭。
李光斗
徒弟接班:大門派的舉賢標準
徒弟接班是大幫派的主要接班形式。大幫派之所以能延續(xù)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歸根結底是因為它有一套完整的接班人制度——選擇徒弟中威望最高、本領最強的那一個為接班人。如少林。
金庸的江湖中,所有門派追溯根源都是從少林寺分支出來的。進入少林寺有兩個途徑,一是從小便進入少林寺學習,二是中途出家。在火工頭陀事件發(fā)生之前,少林寺往往將武功編纂成冊,對寺內(nèi)所有僧人開放,供其鉆研學習,弟子之間也可相互切磋和研習。少林寺因此人才輩出,功夫絕技失傳率也極低,每隔多年就會冒出如“掃地僧”、“覺遠”等奇才。
少林寺的接班也往往在有條不紊中進行,按輩傳承,一輩傳完才輪到下一輩,比如《天龍八部》中,少林寺第三十五代方丈玄慈大師,死前傳位給玄寂,只有“玄字輩”都去世或隱退之后,才會輪到下一輩。
大凡是百年門派,其接班人的選擇往往都是以賢德為首要參考標準。擇賢而任,門派也因此能夠延續(xù)百年。
子女接班:
世代單傳風險大
子女接班則在江湖個體戶中最為流行,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姑蘇慕容氏。慕容氏是典型的“小本經(jīng)營”,只有四個世代忠心的得力干將輔佐,世代單傳。
從慕容龍城開始,慕容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懷著“光復大燕”的夢想并為之奮斗一生。到了《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這一代,父母對其期望甚高,但欲速則不達,慕容復連看家本領都沒練到家卻想貪大求全,強烈的功利心則讓他犯下一系列不可挽回的錯誤,身敗名裂最后精神失常。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慕容世家也自此銷聲匿跡。
大凡“個體戶”往往都是傳內(nèi)不傳外,為了保持家族的競爭力,舉世絕學往往都想悉數(shù)傳給自己的后代,如若有兒子,則更是傳男不傳女,遇到苗人鳳那樣連獨生子女也不傳的也不在少數(shù)??v觀金庸的武俠世界,“個體戶”做大做強的極為罕見,其影響力也往往難以持續(xù)太久,因為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大俠子孫們往往“志不在此”。可見,子女接班的風險有多大。
空降接班:
缺少拓新的氣魄
由于無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等人的糾葛,逍遙派分崩離析。少林和尚虛竹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三位逍遙派大佬的武功,并成為掌門人。虛竹之于逍遙派無疑為空降的掌門。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空降接班往往發(fā)生于現(xiàn)任掌門暴亡或突然失蹤,而依據(jù)門規(guī),只要掌握了某件信物或某種看家絕技,如丐幫的打狗棒、逍遙派的七寶指環(huán)、明教的乾坤大挪移,就能成為新掌門。
當然,空降掌門的最大問題就是,可能本領高強,但卻與門派傳統(tǒng)格格不入。比如虛竹本是少林寺小和尚,從小受到少林寺清心寡欲的文化熏陶和寺律戒條的約束,做事墨守成規(guī),完全是佛家理念。逍遙派卻是道家,講究逍遙自在,不拘禮法。二者格格不入。因此,虛竹從還未接位起,便百般推辭。直到成了逍遙派的掌門人后,也還一直想要重歸少林門下。
大凡是空降接班,往往都面臨著缺乏獻身精神的問題。不論是虛竹還是后來入主明教的張無忌,都對自己以前的門派心向往之,因此入主之后就沒有開拓新天地的氣魄和決心。但或許這正是金庸的特意安排,因為往往都是那些心地善良、性格文弱、功夫淺薄但資質(zhì)深厚的豪門遺孤才會受到上天的眷戀,讓他們不得不成為新掌門。
奪班上位:
動蕩之后就是衰落
奪班上位往往發(fā)生于現(xiàn)任掌門人被幫派內(nèi)部的別有用心之人抓住把柄,或恰逢內(nèi)憂外患突然篡權奪位。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奪班之人往往都是城府極深之人,比如丐幫的全冠清、日月神教的東方不敗等。
《天龍八部》中,杏子林大會一節(jié),馬夫人、全冠清等人以“與丐幫副幫主馬大元的死有著莫大的關系”為由,向時任丐幫幫主喬峰發(fā)難,甚至誣陷他為主謀。雖然是一幫之主,但喬峰自上位之日起便受到制約,這是因為他的身份本就是契丹人,前任幫主汪劍通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早就在制度上進行了安排——高層長老對幫主進行制約。
最終,喬峰被迫讓位,理由正是他契丹人的身份。自古“胡漢不兩立”,身世被公之于眾,喬峰也因此失去了繼續(xù)統(tǒng)領丐幫的權利。杏子林事件的始作俑者全冠清則通過廢現(xiàn)任幫主喬峰,并扶持傀儡新幫主莊聚賢而提高了自己在幫內(nèi)的地位。
同樣的奪位之爭發(fā)生在《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派。華山派本有劍宗、氣宗兩派,并一直為誰是正統(tǒng)爭論不休。一次,華山派一代宗師、劍宗領袖風清揚外出,劍宗高手與魔教十長老惡斗之后元氣大傷,氣宗趁勢奪權。自此,劍宗被視為歪門邪道,氣宗岳不群等上位,華山派從此一蹶不振。
奪班上位會給一個門派帶來極大動蕩,最終導致門派衰落。
(作者系華盛智業(yè)·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chuàng)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