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雪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構建與新課程標準相適應的英語教學已成為英語教育者不容忽視的問題。長期以來,語言遷移在語言教學領域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重要課題,母語正遷移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應該越來越受到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的重視。本文通過對比漢語和英語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共性,從而提出有效促進正遷移的教學策略。希望本文能夠為廣大高中英語教師提供可以借鑒的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效率,給英語學習者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有效的實現新課標下的英語課程目標。
關鍵詞:語言遷移;正遷移;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現代社會知識激增,科技迅速發(fā)展,國家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而人才的培養(yǎng)關鍵要靠教育。隨著我國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學校教育的價值并不單單在于“授之以魚”,更需要的是“授之以漁”。教學目標不再是單純地傳授或積累知識,而是轉向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重點是從單純重視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向強調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強調讓學生“學會學習”,其實質就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遷移能力。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提出“為遷移而教”,從微觀上來看,它是基于對遷移在教學中重要性的認識和肯定;從宏觀上來看,它順應了社會發(fā)展趨勢并體現了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
20 世紀50年代,“遷移”這一概念被引進語言研究當中,指母語或已有的語言知識對目的語或一門新的語言所產生的正面或負面影響,被稱為“語言遷移”。事實上,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面幾乎可以覆蓋英語學習的所有方面和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從本質上說,語言是人類共有的屬性,與人類思維有著密切聯系。人類的思維是有共性的,因此用來表達思維的語言也具有共性。從這一意義來說,母語既是外語學習不可或缺的基礎,又是可以開發(fā)利用的資源。在我們學習和掌握母語的過程中,對語言的共性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當我們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時,就會把我們通過母語獲得的對語言共性的認識,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到第二語言習得中去,從而加深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并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一、促進語音正遷移的策略
英語中有20個元音,其中包括12個單元音和8個雙元音,而漢語中有39個韻母,其中包括10個單韻母、13個復韻母和16個鼻韻母。英語中的雙元音講求圓潤、飽滿,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而漢語中復韻母的發(fā)音特點是有“動程”,即發(fā)音過程中舌位和唇形有連續(xù)移動變化的過程,由一個元音向另一個元音滑動的結果,聽上去渾然一體?!斑@個‘動程在英語的雙元音發(fā)音中也得到了體現,8個雙元音的發(fā)音方式與普通話中前響復韻母的發(fā)音方式類似。它們的特點都是前面一個元音發(fā)音飽滿響亮,后一個元音發(fā)音短而含糊。” 因此,在學習雙元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漢語中的復韻母發(fā)音,如英語單詞“time”和漢語的“太”,“l(fā)ake”和 “累”等等,雖然不能說它們的發(fā)音完全一樣,但發(fā)音方法中都有一個明顯的元音滑動的過程。英語中的輔音有28個,包括10個清輔音18個濁輔音,而漢語中有22 個輔音聲母,其中包括17個清音、4個濁音和1個零聲母。漢語拼音的聲母和英語音標的輔音在發(fā)音規(guī)則上有很多是接近的,比如聲母“b、p、m、f、d、t、n、l、g、k、h、s、r、w”,如果把它們讀音中后面的韻母去掉,其讀音就和英語輔音中的“[b]、[p]、[m]、[f]、[d]、[t]、[n]、[l]、[g]、[k]、[h]、[s]、[r]、[w]”相似。漢語中的聲母有鼻音m、n,邊音l 和翹舌音r ,英語中的輔音也有鼻音[m]、[n],邊音[l]和翹舌音[r],我們可以通過比較讀音來掌握正確的發(fā)音。英語的雙音節(jié)和多音節(jié)單詞都有重音,而且有些單詞用不同的重音來表達不同的詞性和詞義。如converse讀成[k?n'v?:s]意思是動詞“交談”,而讀成['k?nv?:s]是形容詞“相反的”意思。而漢語中也有詞重音,如果讀錯的話不僅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還會給人感覺生硬或者語感差,如“對頭”,兩個字都發(fā)成重音表示“正確、合適”,而重音放在第一個字上則表示“仇敵、對手”。在對比了英漢的詞重音之后,英語學習者能了解到詞重音的重要性,從而更小心的把握單詞的重音。
由此可見,教師要善于運用英語和漢語在這些方面重疊的規(guī)則,為充分發(fā)揮母語正遷移的作用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首先,要加強學生的普通話訓練,強調國際音標的使用,在提高學生普通話發(fā)音準確性的基礎上,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英語發(fā)音習慣。在語音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恰當地運用漢語拼音,要著眼于漢語拼音與英語語音的發(fā)音關系的研究,把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進行分類對比,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根據它們的相似性特征,通過提高漢語發(fā)音的準確性而加速英語語音學習的進程,使?jié)h語正遷移成為可能。
其次,通過加強背誦英文經典教材來增加語言實踐。母語正遷移的現象與目的語輸入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學生只有在具備足夠的語言輸入情況下進行交際才可能產生相對規(guī)范的語言輸出,從而提高語言交際的質量。由此可見,加強語言輸入是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必備條件。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和外語教學都很重視背誦輸入,這是因為背誦材料源于教材,比較易于學生理解和吸收。學生在大量的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正確的語音語調,也在這一過程中養(yǎng)成了英語的思維方式,慢慢地培養(yǎng)了英語語感。因此,加強背誦范文是利用漢語正遷移學習英語語音的有效方法,無疑對英語語音的發(fā)展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促進詞匯正遷移的策略
從字面意義來講,幾乎所有的語言都分為理性意義和聯想意義上的詞匯。英語中理性意義上的詞匯大多能從漢語中找到對應的詞來表達,它們的含義在任何語境中都是一致的。例如一些專有名詞:UN(聯合國),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WTO(世界貿易組織);一些術語:Language Transfer(語言遷移),Contrastive Analysis(對比分析),Error Analysis(錯誤分析);一些日常用語:petrol station(加油站),conference center(會議中心),gray income(灰色收入)。在詞性方面也是基本對應的,它們都包含了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詞性,因此在英語的詞性搭配上,只要按照之前對漢語已經形成的一套相關圖式進行便可省時又省力。
我們知道,70%的英語單詞都是由拉丁語組成的,許多單詞能夠被分解成小的單位,就是詞根和詞綴,就像漢字中有意義的偏旁和部首一樣,從詞匯構成的角度,英語單詞和漢字是十分相似的。在講解一些英語的詞根和詞綴之前,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析一些漢字是怎么構成的。比如:“糧”,“紡”,“米”和“良”構成了“糧”;“鄉(xiāng)”和“方”組成了“紡”。那么,當學生學習英語詞根詞綴的時候,就很容易根據單詞的構成將他們進行分類,這就是所謂的“構詞法”。
教師要把構詞法的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靈活運用于各種場合,例如,在學習單詞“malfunction”之前,老師可以先告訴學生這個單詞是由“mal”和“function”組成的,然后告訴他們前綴“mal”和“function”的含義,mal是指不好的意思,function是指功能,這個單詞的意思就是故障,以此類推,讓學生猜“misunderstanding”,“misconduct”,“misconception”等類似單詞的意思。再將課文練習中出現的表示否定意義的詞綴,如un-,im-, dis-,mis-,non-等加以歸納,這樣舉一反三就會起到擴大詞匯量的作用,學生也可以免受死記硬背而又容易忘記之苦,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進語法正遷移的策略
正如我們所知,語法控制著語言規(guī)則,語法的掌握相對比較抽象,英漢兩種語言存在大量相同的句子結構,學習者只要遵循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無需改變單詞的順序,就能利用英語自由地表達。有學者指出,英語和漢語中存在五種基本句 :
1、主謂結構(S+V):
They arrived.
他們到了。
2、主謂賓結構(S+V +O):
I like skating.
我喜歡滑冰。
3、主系表結構(S+V+P):
My father is a computer programmer.
我父親是一位電腦程序設計員。
4、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
(S+V+O+C):
He made me clean the room.
他讓我打掃房間。
5、主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S+V+O+O):
I gave him a new bicycle.
我給了他一輛新自行車。
這些雖然都是簡單句,但幾乎所有的復雜句都建立在它們之上。教師應當讓學生熟記這些常用句型,由這些簡單句發(fā)展到并列句和復合句,如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據此寫出來的句子結構就不會中式化,然后加上一些恰當的連接詞,語言的流利性就會大大增強了。其次,英漢在句法的基本結構上也是相似的,都有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感嘆句、復合句或帶從句的復合句等句法形式。在英語學習中,學生遇到相應的句型時,只需將其學過的有關此類句法方面的漢語圖式與英語材料對應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英語中全部倒裝的語序也與漢語一致。如:Behind her,sat her best friend.(在她身后,坐著她最好的朋友)。對于狀語從句,二者都存在以下幾種分類:時間、地點、方式、原因、結果、目的、條件、讓步等,而連詞的位置也大同小異,這樣學習者一聯想到漢語就會容易理解相關的英語語法了。
在利用母語來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翻譯是一項很好的活動。翻譯的過程就是解碼一種語言并用另一種語言重新進行編碼的過程,因為任何語言的編碼方式都不盡相同,學生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通過翻譯練習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兩種語言組成規(guī)則的共性和差異,對英語的語法結構和特點進行更理性、更深刻的分析。Harris認為“在一種純粹的語言結構比較中,許多結構及其派生結構沒有對應成份。但在翻譯的基礎上,我們幾乎可以在一種語言中找到另一種語言的任何平行結構”??梢?,翻譯練習可以強化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探究精神,對英語學習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外語界一致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但無論選擇何種教學策略,教師都要在宏觀上對教學策略的實施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英語教學可以借助漢語來實施,但是不能依靠漢語來完成,就像有人曾說過,如果使用得當,母語就像一根手杖,在學習者站不穩(wěn)的時候給予支撐助他學步,以便盡快獲得獨立行走能力。 但要使它真正成為一根理想的手杖,還需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應該采用動態(tài)的、聯系的眼光去看待和處理它。
參考文獻:
[1]蘇留華.母語遷移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4).
[2]唐承賢. 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研究述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5).
[3]李佩綺.母語遷移對外語學習的影響研究[J].教學與管理 ,2009,(3).
[4]彭丹.母語對英語語音的正遷移影響[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7)
[5]章銘.如何在外語學習中充分調動母語正遷移的作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5.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