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佰行為《與滇池留影》
經過許久的籌劃,3月7日由趙磊明發(fā)起的騎行環(huán)滇的活動終于成行,3天的騎行時間一行11人,都是從事多年藝術創(chuàng)作的云南青年藝術家。有一位是北大的化學博士程新皓,除他所學的專業(yè)外,他還熱衷于用影像的方式紀錄故鄉(xiāng)昆明的變遷,但這次行為不是一次科學的水樣采集分析,大家只是用一種綠色騎行的方式,較為感性地對滇池水采樣來表達對母親湖——滇池被列為“劣五類”水質這一尷尬現(xiàn)實的關注和擔憂。大家共同來完成一件作品,每騎行10公里左右取滇池水樣與干凈的礦泉水作為對照進行拍照取證,并用GPS定位取水的每一個點,11個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取水、拍照、錄像、GPS定位、文字紀錄、給每個點取的水樣貼上標簽、后勤保障服務等。
整個騎行活動命名為“腳誤滇池”,這個名是所有人公開討論并投票決定的,是薛滔提出來的。薛滔的闡述:“腳”與騎行有關,與每個人有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滇池今天的“劣五類”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人民的沉默就是與決策者的茍且與合謀,難不成要去怪美國總統(tǒng)!滇池的“劣五類”當然是個錯誤,藝術之于滇池是不是也是“錯誤”我不確定,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多多少少的“誤會”是會有的。
在取水過程中,好幾位藝術家面對滇池都用肢體或行為表達了各自與滇池的對話。我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親近滇池,不難想象幾十年前滇池水的清澈和美麗。在每個取水點,都能找到破爛的魚網和塑膠垃圾,我將它們包裹在身上,與滇池留影,N年后我會死去,化為灰燼,可包裹在我身上的這些破魚網和塑膠垃圾肯定還依然會陪伴著滇池,我與滇池留影,讓滇池為我作證。照片由程新皓、小波為我記錄,在此感謝!
資佰
2014年3月18日
【藝術家簡歷】
資佰,生于云南西雙版納,現(xiàn)居昆明,自由藝術家。獲得上海第九屆國際攝影節(jié)個展貢獻獎,2011“逝山水”第三屆大理國際影會展最佳攝影師提名獎,2012“西雙版納州國際影像展”《我的MeKong》最佳攝影師提名獎。
【藝術家簡歷】
蘭慶星,1970年出生于大理,1993年畢業(yè)于西南師大美術系,現(xiàn)居昆明。作品曾參加2006年新加坡藝術博覽會、2007年昆明卡瓦格博庫《合訂本2006》、2007年新加坡斯民國際藝苑“回到圭山”、2008年北京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再度圭山”等國內外展覽。2007年在新加坡斯民國際藝苑舉辦個展“雜草公園”。
【藝術家簡歷】
張晉熙,1973年生,1999年畢業(yè)于云南藝術學院。作品曾參加2002年“羊來了”云南青年藝術家自選作品展、2004年上海蠻象空間“自圓其說”青年藝術家聯(lián)展、2009年北京“內在支拄”中國印尼藝術家連展等展覽。2004年于上海多倫美術館“紫外線”云南青年藝術家作品展中的參展作品《無痕》之二被美術館收藏。
【藝術家簡歷】
張大勇,自由藝術家。作品參加2014年昆明108智庫空間參加“遇見梵高——五三青年藝術節(jié)”之過境計劃(聲音裝置)、2012年云南藝術家“合訂本”、2011年云南藝術家“合訂本”。
【藝術家簡歷】
程新皓,北大化學博士,圖蟲網主編,自由攝影師。作品《小村檔案》獲2012年ofpix基金資助,于2013年獲得首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爆名展!”單元。
陸薇,80年代生,說昆明話的大理人。詩歌寫作十余年,北漂時期從事當代藝術媒體工作,狂熱的音樂愛好者?,F(xiàn)暫居昆明,自由撰稿,不定期行走及觀察云南各縣城、鄉(xiāng)鎮(zhèn)。近期致力于小說創(chuàng)作。
趙磊明,1972年生于云南省德宏隴川縣,先后就讀于云南省文山師專藝術系及云南省藝術學院油畫第二工作室,2000年至今在昆明生活工作。作品曾參加2003年全國美展云南地區(qū)提名展、2008年聯(lián)合國駐北京辦事處“再度圭山”、2012年中國美術館“現(xiàn)代之路”、2014年云南省博物館“偏綠”等展覽。2006年12月曾在新加坡斯民國際藝苑舉辦個展“自言自語”。
趙云東,1993年畢業(yè)于云南藝術學院附中,畢業(yè)后師從何之雪學習雕塑。2000年后自己嘗試體能生存……悟性差,所以至今都還在嘗試。
【藝術家簡歷】
陶發(fā),1984年出生于云南,2008年畢業(yè)于云南藝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作品曾參加2008年云南大學美術館“回到圭山”風景展、2008年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2010年“我的風景,我的烏托邦CIGE2010”——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2012年北京798索卡藝術中心“己已導向”、2012年中國美術館“現(xiàn)代之路”等展覽。于2008年云南大學美術館舉辦個展“莊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