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桂++吳永剛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所以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覺得讀書就如同一個科學家去讀當代文學作品,一個詩人去讀某個考古學家的記錄一樣,讀是因為喜歡,讀是源于興趣,有一句話說的好:“閱讀不能改變?nèi)松拈L度,但它可以改變?nèi)松膶挾?。”雖然閱讀不能讓人生更長,但它卻是改變了人生的寬度,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豐富了自己的生活!正是這種興趣的閱讀,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讀書是快樂的,司馬遷曾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痹诤棋闹R海洋中我們能像小魚一樣遨游,發(fā)現(xiàn)歡樂與樂趣。生活可以缺少功名,也可以缺少利祿,但惟獨不能缺少書。即使一個人身家千萬,衣食無憂,卻缺少對書的喜愛,那他也是可悲的!
讓學生到哪里尋找閱讀的快樂,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閱讀中尋找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fā)展?!蔽乙詾?,如何讓學生有“思考的積極性”,其中一個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甚至在學習中出現(xiàn)快感。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激發(fā)熱愛,如果能激發(fā)、點燃他們旺盛、持久的興趣之火,是其有無辦法的重要標志。擁有了興趣,學習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進而就有了成功的墊腳石。
二、生活中尋找快樂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弊寣W生在緊張、單調(diào)的學習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會使他們得到片刻的休息,做到勞逸結(jié)合,從而對學習充滿信心,對生活保持樂觀。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努力將生活搬進課堂,又將課堂放進生活;在生活中學到知識,在課堂里品味生活。所謂“留心處處皆學問”。
為了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領悟,感受生活中的美,我常常問學生,螞蟻美嗎?美,它們勤勞,團結(jié),無私。小草美嗎?美,它們生命力強,它們造福人類卻飽受詬病。石頭美嗎?美,它們外貌丑陋,卻用身體鋪平人們腳下的路等等。
三、在家庭中尋找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和家庭,不僅要行動一致,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為此,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與學生的溝通,與家長的聯(lián)系上。有一位學生的家長,在發(fā)現(xiàn)上學期自己的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很糟糕的時候,寒假找到我,說要我和他配合,寒假時用“不讓小孩下學期報到”的方法恐嚇他,從而達到下學期使他有所改變的目的。其實這種方法既“過時”又殘忍而且無效。但這一點對學生家長直說他會覺得班主任與家長不配合,甚至是一種對家長的不尊重。于是我這次作了一次“兩面派”,一方面告訴家長我會按他的意見去做:寒假里我會給他家打電話。一方面我把這個同學找來聊天,讓他談談家里的生活情況、生活樂趣,談談父子之間的交流,給他讀《兩碗牛肉面》《愛的接力》等文章,給他講我自己和兒子的趣事,盡量讓他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無私。在他若有所悟的時候,明確告訴他我寒假會給他打電話講不準他報到的事,讓他在父親面前表現(xiàn)他的誠意,從而打動父親的心。
開學初這位同學告訴我,他和父親的關(guān)系大有改觀,他也慢慢的體會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每當父母嘮叨時他基本上都能夠注意傾聽——不管是樂意還是不樂意。而他的父親則對我說我:“孩子變了”! 這次我使用了一點小伎倆,我和家長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但我知道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效果是顯著的,而且有一天我還會把真相告訴家長,或許他能夠從中悟出一點育子之道吧!
不知那位哲人說過人世間沒有無原無故的愛,也沒有無原無故的恨。更何況是生活在一起的親人呢!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去感受,其實家庭是一個人溫馨的港灣,是生活快樂的源泉。讓每一個學生去感受這種溫馨,去享受這種快樂。閱讀與生活應該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生活本來就是一本大書,書本身就是一段生活,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讓目標明確于心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對于教師來說,首先要對教材有個整體概念,明確每一學段不同的方向與要求。要清晰地知道這些教材在閱讀方面要求了解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要知道每一冊教材的知識體系,要知道每一單元的主題及要求,充分調(diào)動課文資源,把單元目標分發(fā)在子課文上逐步突破、鞏固,這樣有利于課堂上前后聯(lián)系,融會貫通。教學目標的合理建構(gòu),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課堂流于形式,減少目標定得太高時“鴉雀無聲”、定得太低時“索然無味”等負面現(xiàn)象。
二、讓細節(jié)撥動心弦
在閱讀教學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并不可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準切入點,選取精彩片段或語句,尤其是作品借以傳情達意的細膩入微的細節(jié)描寫,來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意,感受作品的震撼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三、讓方法巧記心中
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對閱讀教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形成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回顧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從成功的學習中總結(jié)出閱讀規(guī)律,并自覺運用這些規(guī)律去探求新知。
語文閱讀教學的美,要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但這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在課堂這個精彩的天地里,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立足教材、巧用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尊重個性,讓師生感受到生命的綻放、靈感的閃亮、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激蕩,讓學生的閱讀過程成為創(chuàng)造快樂,享受快樂的過程,那么詩意之花定會在學生心間如約綻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