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印平
(鷹潭市白蟻研究所,江西 鷹潭 335001)
在我國,散白蟻屬Reticulitermes Holmgren除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寧夏、青海和新疆沒有分布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區(qū))均有分布危害[1],主要危害林木、花草、經(jīng)濟作物、房屋建筑木構件等含木纖維物品。散白蟻在江西省的分飛期為2月上旬至4月下旬,此時被害物上呈現(xiàn)白蟻危害活動跡象,是常規(guī)防治有效期。分飛后白蟻深層隱蔽,成線狀危害,干燥季節(jié)轉入地下濕潤土層活動,危害植物根系或消耗回填土中粗有機質(zhì)[2]。此時采用常規(guī)方法防治效果較低。作者根據(jù)江西省散白蟻危害活動規(guī)律和防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經(jīng)室內(nèi)外試驗,發(fā)現(xiàn)引誘箱(筒)內(nèi)相對濕度對引誘散白蟻重量和誘殺散白蟻死亡率有顯著影響。本試驗旨在探討散白蟻對濕度的依賴程度,通過改善引誘條件,延長引誘有效期,增強引誘效果,提高誘殺死亡率,達到提升防治散白蟻整體水平的目的。
1.1 材料 實驗室用引誘箱系采用薄杉木板(或其它膠合板)制作的有蓋引誘箱(20cm×15cm×15 cm),箱底鉆白蟻引入孔(直徑0.2~0.3 cm)6~10個,箱蓋中央鉆濕度導管孔,箱內(nèi)從下至上依次放入富含有機質(zhì)泥沙、巢粉、松木板(脫脂、半腐),比例為 0.4∶0.1∶5,頂蓋插入濕度塑導管(直徑0.3~0.4 cm,內(nèi)穿綿線),連接水源瓶。供試白蟻為實驗室人工養(yǎng)殖的散白蟻群體,巢齡1~8 a,巢群120個以上。林地、草地試驗用誘殺筒系用直徑12 cm的PPV-R塑管制成的有底、有蓋、有白蟻出入孔,長30~35 cm的圓筒,筒內(nèi)引誘材料和濕度導管連接裝置與引誘箱相同。其它材料有胃毒型滅治散白蟻專用藥粉,噴粉器、常用滅蟻工具。
1.2 方法
1.2.1 室內(nèi)試驗 試驗在人工養(yǎng)殖散白蟻的實驗室進行,試驗期為2月1日至11月30日。把日平均溫度(Ai)分為15~19℃(A1),20~24℃(A2),25~29℃(A3),30~34℃(A4)4個梯度,箱內(nèi)相對濕度(Bj)分為 80% ~95%(B1),50% ~75%(B2),<50%(B3對照)3 個梯度,試驗 Ai,Bj雙重因素對引誘散白蟻重量的影響,每組試驗期為30 d,重復2次。試驗期末稱誘餌箱重量,之后復位開箱翻動箱內(nèi)松木板,強光照射20 min,待箱內(nèi)白蟻全部出箱歸巢再次稱重,2次稱重之差為引誘重量(χij)。為保存實驗資源,此項試驗不直接殺死白蟻,以引誘白蟻重量作為試驗結果。
1.2.2 林地、草地試驗 選擇24塊近5 a進行過白蟻防治的林地、草地,每666.7 m2設置1個誘殺筒,共600個。筒內(nèi)相對濕度(Bj)設置為80% ~90%,50% ~75%和<50%(對照濕度)。誘殺期為2月初—11月底,40 d為1個試驗周期,期末開筒蓋檢查白蟻,如有白蟻,邊翻動松木板邊噴灑專用滅治藥劑,之后松木板、筒蓋復位,記錄各試驗地誘殺筒引誘成功并噴藥的點數(shù)χi。誘殺效果對照期為次年2月初至5月初,每20 d檢查引誘筒是否有白蟻,并記錄引入點數(shù) χj,計算各場地死亡率
1.2.3 控制室內(nèi)外引誘箱(筒)相對濕度的方法用直徑0.4 cm的塑導管(內(nèi)穿綿線),兩端連接箱(筒)內(nèi)水源(礦泉水瓶),及時向礦泉水瓶添加水,可保持箱內(nèi)相對濕度80% ~95%,采用直徑0.3 cm塑導管(內(nèi)穿綿線),室內(nèi)2 d連接,2 d斷開水源;室外5 d連接,5 d斷開,即可保持箱(筒)內(nèi)相對濕度50% ~75%。
2.1 室內(nèi)試驗 箱內(nèi)相對濕度80%~95%,50%~75%兩組影響引誘散白蟻重量效果明顯(表1)。
表2 引誘散白蟻重量方差分析
經(jīng)方差分析和q檢驗,當氣溫穩(wěn)定在14℃以上,箱內(nèi)相對濕度影響引誘散白蟻效果明顯,濕度越大效果越好。這進一步驗證了散白蟻活動、危害規(guī)律和特性。江西省2月初至4月下旬,空氣、地面、被害物相對濕度較大,散白蟻活動危害頻繁,地面或被害物外表跡象明顯,是常規(guī)防治最佳時期。其它干燥時期很難發(fā)現(xiàn)散白蟻活動危害蹤跡,只有長期漏水處或地面潮濕處,有少數(shù)分散活動危害跡象,大部分散白蟻潛入土層或木構件深層,隱蔽活動危害。2.2 林地、草地試驗 3種濕度影響誘殺散白蟻死亡率的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近5 a防治散白蟻業(yè)務場地記錄資料和場地試驗數(shù)據(jù)(表4)。
表3 各組間比較
表4 3種濕度對誘殺散白蟻效果的影響
表5 誘殺散白蟻死亡率方差分析和S檢驗
F=8.98>F0.05(2.21)=3.47,故相對濕度對影響散白蟻死亡率有顯著性差異。
經(jīng)方差分析和S檢驗,誘殺筒內(nèi)相對濕度對誘殺散白蟻死亡率影響顯著。進一步驗證了散白蟻活動危害趨濕性強,潮濕季節(jié)地表活動危害明顯,常規(guī)防治死亡率較高;干燥季節(jié)隱蔽活動危害,常規(guī)防治方法死亡率較低[4]。增加誘殺筒的濕度,全年誘殺時間延長,防治死亡率平均達到83.6%,與常規(guī)防治方法相比有明顯提高。
實驗室試驗采用引誘散白蟻重量來衡量誘殺效果,一是可以保存試驗資源,二是誘殺效果主要由引誘量決定,兩者成正比關系。室內(nèi)飼養(yǎng)的白蟻“野性”不強,與自然白蟻有差異,實驗室試驗有誤差,但在白蟻趨濕性方面與野外白蟻基本一致。場地試驗誘殺筒受人畜干擾、特殊地理環(huán)境、突發(fā)災害天氣、其它白蟻侵入等因素影響,試驗往往中途受阻,試驗數(shù)據(jù)有偏差。部分當年幼齡巢白蟻群體活動能力弱,取食量較小,次年進入成熟期,活動能力增強,食量成倍增加,開始入侵誘殺筒。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分辯是當年未殺死群體還是次年剛進入成熟期的群體,計算時視同為當年未殺死群體,這樣會使誘殺死亡率降低,但總體誘殺效果基本一致。場地誘殺白蟻結束后,成熟巢群基本被消滅,幼齡巢或新遷入群體幾年后將成為有害成熟群體。誘殺筒經(jīng)清理,更換誘餌,可以繼續(xù)留在場地,作為白蟻預測預報觀察點,以便及時掌握幼齡巢和遷入群體活動、危害情況,適時采取滅治措施,降低災害性損失。庭院綠化地帶的散白蟻主要來源于荒山、荒地原始散白蟻巢群,隨回填土、栽培土或大齡空心樹木移植帶入,以幼齡巢群為主,形成多種白蟻群體交叉危害,同時成為新的白蟻傳播源,對周圍其它綠化樹、草地、房屋建筑構成威脅。防治白蟻要兼治,消滅大齡成熟巢群減輕災害損失,控制幼齡巢群增長速度,預防外來侵入群體,降低蟻害基數(shù),提高安全系數(shù)。房屋建筑散白蟻誘殺技術[5]已廣泛推廣應用,為本文提供了參考。增加引誘箱(筒)內(nèi)相對濕度,明顯提高了引誘和誘殺散白蟻效果,可穩(wěn)步推廣應用,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1]林樹青.中國散白蟻屬Reiculitermes及其防治現(xiàn)狀[J].白蟻科技,1985,5(2):1 -8.
[2]李耀華.黃胸散白蟻分解時所需的氣象條件[J].昆蟲知識,1989,26(3):154 -157.
[3]盛驟.謝式千.潘承毅.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4 -243.
[4]李桂祥.中國白蟻與防治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27-30.
[5]李小鷹.貢金年.夏亞忠.防治房屋建筑散白蟻Reiculitermes誘殺技術的應用[J].白蟻科技,1991,8(3):29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