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真 孫蕊
摘要:本文從高??己烁母锏膭右驙畛霭l(fā),研究了《市場營銷實務》改革的實踐探索,提出了按情境進行考核、多元化考核以及考核內容合理化的改革內容,最后提出了課程改革的思考和建議,為未來高校課程改革建設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課程改革改革動因改革方向
1.課程考核改革的動因
1.1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雖然很多高校院校在工學結合等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課程考核的內容與考核方法上都做出了調整與嘗試,但是很多考試仍然采取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的形式,平時成績主要是學生出勤、小組發(fā)言、小組作業(yè)、課堂出勤等方面記錄的量化;筆試試卷則是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標準答案,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小組討論、小組成員配合完成任務的模式這樣的考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但是缺乏必要的激勵約束機制,小組中一個人干活,大家得分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很多學生缺少積極參與的熱情被動學習,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很難達成。
1.2 考核功能尚需完善
高校課程考核的作用在于促進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但目前很多的課程考核更傾向于學習導向。從教師的角度看,評價一個學生的標準是成績,而對于學生來說小到獎學金、榮譽稱號大到畢業(yè)看的也是學習成績,因此許多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帶有逐利色彩,從而失去了課程本身的學習趣味。更有同學在考前搞突擊戰(zhàn)術,考試結束就意味著課程學習的終結,缺乏考試的反饋機制。
1.3缺乏激勵機制
與傳統(tǒng)考核方式相比較,課程改革后在課程的考試方式上以考核能力等為主的口試、操作、模擬討論、小論文、實地調研等考核方式為主,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體力去準備、組織、實施、評分。對教師要求也更高,但用于鼓勵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激勵措施欠缺。
2.《市場營銷實務》課程考核改革的實踐探索
高校院校市場營銷專業(yè)開設的《市場營銷實務》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針對營銷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內容結構根據營銷的工作過程中所涉及的技能組合成工作情境,在課程考核方式上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和改革。
2.1 按不同情境設計考核內容
我院《市場營銷實務》課程根據課程改革思路,按照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應經過的工作過程設定相關職業(yè)崗位能力,參考勞動部高級營銷員職業(yè)資格標準,確定在某一特定職業(yè)崗位上,實施工作過程。該課程共分為三個學習情境。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考核標準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例如在學習情景一日用消費品營銷中,著重考核學生對市場營銷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在第二個情境中則通過實戰(zhàn)對抗,著重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第三個情境中,著重考察學生的實際崗位動手能力。
2.2 考核方式多元化
在考試方式上采用階段性表現(xiàn)考核、實習表現(xiàn)考核、口試、技能競賽等多種方式。隨著就業(yè)壓力增大,許多用人單位在口語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方面都有明確要求,因此通過小組匯報、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的實踐能力考核也是考試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教師和企業(yè)管理人員共同參與評價,加大和強化校外實習單位的考核力度,綜合考察學生崗位技能。同時對于一些參加省級、國家級營銷大賽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學生可以采用以賽代考或獎勵學分的方式來進行激勵。
2.3 考核內容選取合理化
根據課程改革思想《市場營銷實務》課程考核內容加強對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全面提高。例如對人員推銷策略的考核,則是通過到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演練來完成,市場調研則是通過在學院開展技能大賽,讓學生針對特定企業(yè)進行調查完成任務。
3.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考及建議
3.1 靈活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全面評價學生能力
雖然許多課改課程從過程考核和結果考試兩個方面開展,但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yè)技能的職業(yè)技能課程必須與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接軌,以證代考作為培養(yǎng)學生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也應納入學生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例如將市場營銷課程考核與高級營銷員、汽車營銷師等國家崗位從業(yè)能力資格證書掛鉤,對于取得相應國家職業(yè)技能資格的學生可以免考或免修學分。同時在理論考核方面以閉卷為主,或者采用開卷考試、小組成果展示匯報、調查報告等形式;在技能考核方面以過程式考核為主、主要考察學生平時表現(xiàn)及小組團隊合作精神,使得考試模式多元化。
3.2 增加對與教師的培養(yǎng)與激勵措施
高校學院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不僅要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理論知識, 而且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更要與時俱進掌握新信息和產業(yè)技術進步的新內容,在學生課程考核方面,由于課程改革要求,不同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相應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是基礎保障??梢园压膭畈捎枚嘣侠砘恼n程考核方法納入到教師的年度業(yè)績考核當中去,在激勵方式上,堅固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互為補充的原則,不僅僅在金錢和福利上對采用合理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教師予以鼓勵,更要在聲譽上予以表揚和鼓勵。同時對效果較好的考核方式在學院內部進行推廣,起到示范作用。
3.3 加強對考核的分析
很多高校課程注重分數(shù)的統(tǒng)計分析及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的分析,而對考核本身的質量和通過考核反映出的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分析較少,特別是對于如何調控教學反映更少,信息反饋與教學脫節(jié)。因此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饋系統(tǒng),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很多學校實行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通過信息員收集、反映廣大學生對課程考核中的意見。但這些反饋大多數(shù)是在課程教授過程中,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對課程的收獲和建議并沒有及時的得到反饋,因此應創(chuàng)造更多的師生溝通交流的機會,信息溝通順暢,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達到雙贏。
參考文獻:
[1]高維春.職業(yè)素質導向下高職學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7)
[2]王云. 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職業(yè)心理素質訓練的系統(tǒng)設計[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4)
[3] 許憲國,黃三平.知識、能力和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