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穎
摘 要:班主任要對每位學生、尤其對個性生,不能有“厭惡和懲罰”之行;對表現(xiàn)好一些的學生不能有“偏愛和縱容”之意。要一視同仁地、公正評價地對待每一學生。
關鍵詞:個性生; 管; 教; 幫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3-140-001
“學生難管,教師難當”,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切身感受。特別是那些被人們稱之為“個性生”的學生,尤為難管。當過班主任的教師都深有體會,若能把個性生教育好和管理好,使之轉化為好學生,那么班上的事務起碼可以說已經做好了一大半。如何對個性生進行管、教、幫,確實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值得探討。要想管好個性生,讓其進步,首先要對其表現(xiàn)有一定的了解:
一、“個性生”的主要表現(xiàn)
1.自尊心理。自尊心理是學生自我完善的內在動力,而個性生的自尊心理往往是自卑的心理表現(xiàn)
個性生的自卑,正是她們自尊心理的一種曲折反映。她們“卑”什么呢?“卑”就“卑”在自尊心得不到滿足?!氨啊钡暮竺骐[藏著對尊重的渴望,不渴望“尊”也就無所謂“卑”,“卑”只是表象,“尊”才是實質。她們的心理是:“自卑”又求自尊相交織的心理。如以前學校組織的電視現(xiàn)場報道:“保定市職業(yè)學校學生技能大賽”的活動,準備在各班選一批表現(xiàn)好的同學參加當觀眾。聽說上電視,學生們別提有多高興了,都爭相報名。唯獨有一名向來抬不起頭的個性生卻漠然置之,好像沒有這回事。然而當她得到”落選“的消息時,又偷偷的哭了起來。在這個例子中,想得到“上電視”的機會,甚至比別人的心情更迫切,不然她“落選”后就不會那么傷心了。但為什么在報名時,她卻“漠然置之”不當一回事呢?這只因為她早就意識到了,自己是“差生”、“低人一等”,如果她也像其他同學一樣積極報名的話,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嘲笑,為了避免自尊心再次受到傷害,于是她就采用了這種“反?!钡膽B(tài)度。由此說來,她的自尊心不僅存在,而且比別人更珍惜,得處處加以保護,如果教師對個性生這種特殊的心理表現(xiàn)富有研究,就能透過“漠然置之”的表象,分析她們強烈的自尊心理,發(fā)掘她們的優(yōu)點,將其列入“表現(xiàn)好”的同學之中,讓她們得到“上電視”的榮譽,無疑會產生奇特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維護她們的自尊,努力達到培養(yǎng)的目的。
2.爭強好勝。爭強好勝是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機制,而個性生的求勝心理往往是通過失望來表現(xiàn)的
“個性生”往往被當成壞典型、被批評的對象,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總之她們的上進心已經泯滅,無法教育。但是,只要我們深入思索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她這個“破罐”為什么要“破摔”呢?無非說明她和別人一樣,討厭“破罐”,希望做“好罐”??梢?,個性生不甘落后的只是長期被人視為落后的現(xiàn)實,壓抑著她們這種心理,她們產生失望的情緒,失望是一種求勝而不得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質就是求勝。
3.集體榮譽感。集體榮譽感是學生熱愛班集體的積極表現(xiàn),而個性生熱愛班集體的心理往往是從破壞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的
作為一個學生,當她熱愛自己的班集體時,她就會產生一種集體榮譽感,希望用自己的行動給班集體“爭光”,而不至于“抹黑”。而個性生的表現(xiàn)卻是獨特的——“破壞”,在戴慣了“個性生”帽子的情況下,班上有益有趣的活動都將受到排斥。
二、“個性生”的形成因素
1.父母因素
父母是子女最初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子女的影響是最直接、最頻繁的。
一般來說,個性生的家長是教不得法,嬌嚴失當。有的家長過分溺愛自己的子女,捧她們?yōu)檎粕厦髦椋阉齻儺斪鳌靶」鳌?,嬌生慣養(yǎng),包庇縱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長粗暴無知,對子女抱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tài),動不動就施加打罵,家庭缺乏溫暖,或家庭成員之間要求不一致,使子女無所適從;有的家長本身道德敗壞,自私自利,甚至縱容子女貪圖享受安樂,給子女灌輸一些“學習無用”的思想等。這就使本來好學的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2.社會因素
許多學生在她們家長的影響下,面對外面的花花世界,也心猿意馬。她們在學校里,只是應付而已,平時上課,得過且過,只求平安不求上進,滿腦子的金錢欲望。這種同學的學習成績一般也較差。
3.教育因素
由于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不同,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時間久之便淪為個性生;再加上有的教師對學生期望過高,對學生估價往往脫離學生真實情況,致使教育方法不當,或有的教師言行不一,方法簡單,工作敷衍塞責,對學生態(tài)度冷淡無情,或過分討好學生,不敢嚴格要求,或對學生親疏有別,不能一視同仁,過分偏愛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學生,而忽視其他學生的情感等。
4.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自身沒有端正好學習態(tài)度,沒有培養(yǎng)起吃苦的精神,再加上學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誤區(qū),對學校的教育和家長的循循善誘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立情緒,不愿接受教師和家長的正面引導,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習慣,破罐子破摔,自甘墮落,成了名副其實的個性生。
三、“個性生”的轉變及其心理矯正
1.加強班風建設和對班干部的培養(yǎng)
加強班風建設,努力營造一個向上、正義、勤奮好學的優(yōu)良班集體。這樣就使得不正之風無土壤繁殖和蔓延下去。
2.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同學,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師愛
班主任要對每位學生,尤其對個性生,不能有“厭惡和懲罰”之行;對表現(xiàn)好一些的學生,不能有“偏愛和縱容”之意。要一視同仁地、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有的老師往往過多注意到她們的缺點、短處,而不注意肯定其長處和優(yōu)點,經常在辦公室、教室或公眾場所批評、貶低、傷害她們的自尊心。學生常受到批評,就會對老師產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尊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3.“以心換心”、以“情”激“情”
要讓學生做到無拘無束地與班主任談心、交心,這就要考慮到談心的藝術。大部分談心的時候,我就申明我現(xiàn)在是與學生平等的身份,而不是以班主任的高姿態(tài)出現(xiàn),以便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產生疏遠感。只要引導得當,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把自己的心理話講出來。
4.經常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進行跟蹤教育和取得家長們的協(xié)助和支持
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經常與家長聯(lián)系,從而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這樣不僅可以從家長那兒了解到學生的很多情況,如性格、脾氣、督促,管教等方面的工作。還能讓家長一同做好學生各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