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江
老話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一方面說“人不可貌相”,另一方面又說“相由心生”。你說你信哪句?
在網上看過這么個故事:林肯總統(tǒng)面試一位新職員,應試者對各種問題應對裕如,但林肯最終沒錄取他。幕僚問林肯原因,林肯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幕僚不理解,又問:“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錯嗎?”林肯回答:“一個人三十五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三十五歲以后的臉應是自己決定的。一個人要為自己三十五歲以后的長相負責。”
人可以貌相,這與丑俊無關。一個人長得好壞,與遺傳有關,與品性無關。但是人們往往偏愛靚女俊男,卻忽略了她或他的品性。前不久看到一個新聞,一個長相英俊,酷似金城武的男子,在網上騙了好幾個女孩的錢財。但直至他被警方抓獲,仍有兩個女孩不相信他是騙子,女孩甚至表示:即便他騙了自己的錢財,也愿意原諒他。色迷心竅了不是?
人可以貌相,指的是通過觀察這個人的眼神、表情以及面龐,來判斷與他相關的一些信息,比如性格、修養(yǎng)、品位乃至職業(yè)。
常說眼睛是心靈之窗,我倒覺得眼睛更像心靈之潭,眼神就是心靈的倒影,表情是心靈的漣漪,而面龐,尤其是中老年人的面貌,則是定格的心靈漣漪。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乃至他的性格、學識、職業(yè)、地位都能從眼神、表情里有所流露。舉個簡單的例子,倔強與溫柔的表情大相徑庭,開心和愁苦的區(qū)別不言而喻,小偷和警察的眼神截然不同,文盲和學者的氣質一目了然,領導和部下的神態(tài)一般情況下也涇渭分明……
人的性格有內向外向,那兩汪潭水也有深有淺,外向的人潭水比較淺,一眼望到底,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你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內向的人潭水較深,深藏不露——但是,再深藏不露,眼神也暴露了他的性格。據說有一種讀心術,就是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微表情”——也就是稍縱即逝的下意識反應,來判斷他的心理活動。當然,讀心術解讀的是一個人當下的心理活動,與我們所說的通過“相面”來解讀性格還不一樣。表情是瞬間的面貌,面貌是長久的表情。人到中年,長期的眼睛和面部的習慣性動作,導致一些眼神和表情慢慢凝固下來,堆成了相對固定的相貌,不同的人分別顯示出睿智、博學、寬厚、仁慈、柔和、嚴厲、粗暴、兇狠、狹隘……這些,能說與你的性格無關嗎?
甚至再夸張點,就連一個人的胖瘦都在某種程度上與性格有關。說一個人“心寬體胖”,另一個人“猴精猴精的”,是不是也折射出一些性格特征來?
捎帶說一句:一個人的高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先天遺傳,但是胖瘦屬于后天的成分比較大。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體重,這不只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形象負責。以較好的自身形象示人,不只讓人看著舒服,也給人一種你生活習慣好,有節(jié)制、有毅力、有品位的印象,在社交中自然游刃有余。所以在發(fā)達國家,有身份有地位的,往往注意自身形象,因此瘦人居多;而社會地位比較低的,往往胖人居多。
減肥三要素:少攝入,多運動,貴堅持。做到這三點,你給別人的印象分自然大增。一般情況女性比較在意減肥,而男性往往不太在意,因此“三高”之類的疾病往往偏愛男性。
說起減肥好像是題外話,其實不是,剛才說過,體型也折射著一個人的性格和品位。中國古代宗教哲學講,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心中有愛,眼中有善;慈悲為懷,自然心慈面軟。有句話說得好:別錯怪時光改變你的容顏,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化妝師。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