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凹
作為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半個多世紀以來,黃飛鴻的故事被香港電影人不斷演繹、屢屢翻新,關德興、劉家輝、成龍、李連杰和趙文卓等都曾在銀幕上塑造過這一角色,各具其味、各自精彩,從溫良敦厚的儒家武者到嬉笑頑皮的功夫小子,再到中西變革夾縫之中的新派宗師,黃飛鴻電影幾度站在香江影壇的潮流浪尖,不斷折射著港人的心態(tài)變遷。
暌違十七年,黃飛鴻再登銀幕。這一次,它不僅搭載3D時代的酷炫影像、裹挾重金屬音樂的隆隆聲響,更引入了一種相對現(xiàn)代的暗黑世界觀,將黃飛鴻塑造為一個血性且不乏悲情的中國式“超級英雄”——在電影中,十九世紀末的廣州碼頭就像是黑暗勢力橫行的“哥譚市”,幫派盤踞、相互傾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彼時被稱作阿飛的少年黃飛鴻因為童年創(chuàng)傷立志要改變這里的黑暗現(xiàn)實,但他選擇的卻是一條“以暴制暴”的爭議之路,以一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決絕潛伏在黑暗陣營里追逐夢想,誓將光明與正義重新交還。
本片導演、得到著名導演李安器重和安樂公司力捧的周顯揚向來以作品視覺凌厲、風格冷峻著稱,此次初次執(zhí)棒大制作也顯示出了不凡的視聽駕馭能力。僅開頭一組上天入地的長鏡頭,跟隨挑夫的步伐不斷跟進,全景式呈現(xiàn)碼頭即景,便昭示著其宏大的視覺野心。其對當時廣州市井百態(tài)的描摹也呈現(xiàn)出超出以往的細膩質(zhì)感。在主題方面,周顯揚有著更加顛覆的創(chuàng)意,以血性、剛猛、隱忍和委屈改造了仁者愛人的黃飛鴻。影片承襲了周與長期搭檔、編劇杜致朗一貫堅持的心理探究路數(shù),試圖使英雄的崛起更加人性、合理。天生的正義感、父親的影響以及童年玩伴的不幸遭遇,是黃飛鴻不惜深入虎穴的情感支撐,而與摯友赤火的約定也是不斷激勵他在煉獄煎熬卻仍矢志不渝的強大動力。
當紅“小鮮肉”彭于晏挑梁接棒黃飛鴻這一經(jīng)典形象,用嘴角的一絲淺笑掩藏沉郁的心事,但堅定的眼神卻表露出俾睨天下的霸氣。影片的大反派、黑虎幫首領雷公在洪金寶的演繹下則具有一股亂世裊雄的氣質(zhì),雖然心狠手辣,但面對收作義子的黃飛鴻,他也有至情至性的一面,這一人物設定愈發(fā)增添了黃飛鴻成長歷程中的糾結(jié)與悲情色彩。
不同于幾年前率先以數(shù)字3D技術試水功夫片的《蘇乞兒》,同為安樂出品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的制作精細有加、足見誠意。在激斗北海幫主、街巷圍攻等幾場重點動作戲中,3D效果強化了那種拳拳到肉、虎虎生風的臨場感,再加上變速攝影的運用和雨水、火焰等氛圍設定,直看得人血脈僨張、直呼過癮。資深影迷還能從結(jié)尾的糧倉大戰(zhàn)中看到幾許致敬的意味,兩人依托倉房中的踏板和梁柱閃轉(zhuǎn)騰挪,依稀見得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打不死做派,仿若徐克版《黃飛鴻》里的經(jīng)典重現(xiàn)。
講述暗黑英雄崛起故事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不乏悲情與糾結(jié),且提供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武俠功夫片單純明朗氣質(zhì)的欣賞體驗。正是這種融合與豐富推進了類型電影的不斷改造和更新,期望影片也能契合新世代觀眾的胃口,帶來古裝動作類型片的市場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