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耀信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是美國哲學家、詩人、散文家。他生于新英格蘭一個顯赫的牧師之家,幼年喪父,家境清貧。早年就讀于哈佛大學,接受唯一理教教義,畢業(yè)后任波士頓第二禮拜堂唯一理教牧師六年余,后因?qū)υ摻桃恍┕虐鍍x式持異議而辭職。愛默生在赴歐洲旅行時,結(jié)識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和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同英國史學家、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建立了終生友誼,因而受歐洲浪漫主義和超驗主義思想影響頗深。他回國后著書立說,發(fā)表講演,足跡遍及美國;同亨利·大衛(wèi)·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布朗森·奧爾科特(Bronson Alcott)、瑪格麗特·富勒(Margaret Fuller)等人結(jié)成非正式的“超驗主義俱樂部”,出版期刊《日規(guī)》,傳播超驗主義思想,成為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杰出代表。他高風雅望,博學景行,生前名揚歐洲,譽滿北美,為其同代人中最富影響的哲學家和文豪。愛默生既是美國本土文化要擺脫歐洲束縛獨立發(fā)展的首倡者,又是浪漫主義思潮下超驗思想的領(lǐng)軍人,而當我們稍稍檢視一下受他影響的多位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組成的隊伍,就會發(fā)現(xiàn)他又是美國自然文學當之無愧的先驅(qū)與精神導師。
愛默生反對卡爾文教的命定論和唯一理教的理性主義,強調(diào)精神第一,直覺第一,主張發(fā)揮人的超驗作用?!皬恼軐W角度考慮,宇宙由自然界和精神組成。”這是愛默生唯心主義超驗論的名言。他認為精神浸透人的心靈和自然界,物質(zhì)為精神之象征;自然界為圣靈之象征;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是某種精神現(xiàn)象的象征。世界萬物有其表狀,也有其內(nèi)涵。宇宙間存在一種無所不容、無所不在、揚善抑惡的力量,他稱之為上帝或超靈。超靈為人所共有,每個人思想都存在于超靈中,人以直覺官能同它交融。
我站在空地上,頭沐浴在和煦的空氣里,仰望著渺邈無垠的太空,小我的一切都消失了。我變成一只透明的眼球;本身不復(fù)存在;我洞察一切;“上帝”的精氣在我的周身循環(huán);我成為上帝的一部分。
愛默生的這句超驗主義和神秘主義思想的名言常為后人援引。在他眼里,大自然永遠帶著精神的色調(diào)。
愛默生贊美人的發(fā)展?jié)摿o限,推崇人的至高無上,提出“人就是一切,自然界的全部法則就在你自身”。世界為人而存在,人決定自己的命運,人要自信、自尊、自助。人有神性,只要潛心修養(yǎng),潔身自好,便可成為完人;而個人的完善則是世界進步的基礎(chǔ)。愛默生提倡超驗主義,是對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物質(zhì)主義、拜金主義的否定。他主張個性發(fā)展,是對非人格化過程的針砭,在當今泛科學主義和技術(shù)至上的人類社會仍具有深遠的警示意義。
愛默生的自然觀,是視大千世界為一有機整體的浪漫主義的自然觀。他認為,隨著人類知識的逐步增長,人們便會愈加清楚地認識到世界萬物形雖各異,但源于一端。
愛默生的美學觀點同其哲學思想和自然觀契合一致。他重視文藝的社會責任,指出文藝要陶冶人的情操,美國作家要自立標幟,歌頌美國的風土人情,停止依附歐洲。他強調(diào)詩人的“先知”作用,提出詩人對世界和自然要有更深刻的直覺認識。詩歌創(chuàng)作應(yīng)是內(nèi)容決定形式,要擺脫傳統(tǒng)格律的羈束。詩人要善于認識事物內(nèi)在的“富有詩意的結(jié)構(gòu)”,擅長運用比興象征的表達技巧。詩的語言要渾樸自然,形象生動,凝煉雋永。愛默生的美學觀點對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和迪金森影響尤深。
愛默生的著作形式多為講演和散文,語言精辟形象,宛如格言警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思想系統(tǒng)性差的缺憾。主要作品有《論自然》(Nature)、《散文選:第一集》(Essays:First Series)、《第二集》(Second Series)、《代表性人物》(Representative Men)、《英國人的特性》(English Traits)、《論處世為人》(The Conduct of Life)等。
《論自然》是愛默生的第一部重要哲學著作,最初發(fā)表于1836年。它雖非作者成熟之作,卻集超驗主義思想之大成,有新英格蘭超驗主義宣言的美稱;人與自然界的和諧是愛默生浪漫主義思想的主體,也是《論自然》一文的鎖鑰。全書由“前言”和“自然”等八章組成。“前言”別開生面,提出拋開古人故堆,停止蹈襲他人,以獨立的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界?!白匀弧币徽玛U述大自然的豐富的意蘊?!皩嵱谩薄懊栏小薄罢Z言”“素養(yǎng)”四章論述自然界對人的用途:它為人提供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chǔ),悅其耳目和精神,揭示其靈魂的真詮,提高其智力與直覺官能?!拔ㄐ闹髁x”一章闡明唯心主義哲學的自然觀;“精神”一章提出“在自然界的后面,浸透著自然界的是精神”以及“世界與人體發(fā)端于同種精神”等著名的唯心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命題;“展望”一章提出人應(yīng)正視自然,返璞還真,修身養(yǎng)性,以臻于完善的浪漫主義有機整體的世界觀?!墩撟匀弧返陌l(fā)表為美國思想界吹來一股清風,一掃機械主義自然觀的烏煙瘴氣。
“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砸哺钪娼⒁环N直接的關(guān)系呢?為什么不能有一種憑直覺而不是依靠傳統(tǒng)的詩歌與哲學?為什么不能有一種不是依據(jù)他們的歷史傳統(tǒng)而是直接啟示我們的宗教呢?”
“我們何必要在毫無生氣的歷史廢墟中摸索,讓當代人穿著褪色過時的服裝去出丑呢?……這里有新的土地、新的人、新的思想。我們要求有我們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法律和自己的宗教?!?/p>
愛默生這些鏗鏘有力的聲明,實乃宣布新大陸的精神獨立。
愛默生和梭羅是非常好的朋友。愛默生是超驗主義的先驅(qū),梭羅是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重要作家。梭羅為了實踐超驗主義的思想,在瓦爾登湖畔度過兩年時間,寫下了著作《瓦爾登湖》,記錄了他回到大自然的經(jīng)歷和感悟??梢哉f,愛默生是思想者,梭羅是實踐家。
“小兒的天真”是19世紀歐美浪漫主義思想的一個中心內(nèi)容。所以愛默生說:愛自然界的是那個在成年時期也還保留著童稚之心的人。他主張人應(yīng)回到原始物質(zhì)狀態(tài)去,如稚子一般去觀察世界。梭羅也相信人的天性純潔,只要悉心潔身正心,便能返璞還真,臻于完美的境界?!拔乙幌蚋械竭z憾的是,我不像降生時那樣聰慧了?!彼救私K生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因此他的一個傳記家稱他為“永恒的稚子”。
愛默生和梭羅所代表的浪漫主義精神旨趣,以及由他們開始發(fā)軔的自然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與主題風格,在21世紀的今天仍具有現(xiàn)代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