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今中國太特殊了,怪異性超過人們的想象,無法描述。還有人認為今天的時代精神是“向下”的,“擁抱庸俗”。還有一些人終日陷入“迷?!保皡捑搿敝?。當大家都說當今社會如何三觀盡毀、節(jié)操碎盡的時候,當救亡不再壓倒啟蒙的時候,也恰恰是該思考藝術追求、精神追求的時候。
現(xiàn)在興盛的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把很私密的事講到上去,為了得到很多粉絲,24小時直播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們實在太無聊了。所以年輕人來評述這個時代的精神,就是“三觀盡毀,節(jié)操碎了一地?!边@話非常精準。之前以為是初中生、高中生們相互嘲弄的一句話,是彼此之間開玩笑說的一句話。但童謠也好、青少年的流行句也好,其實都有意義。一句話竟然這么精準地命名了這個時代。
而在三觀盡毀的時代,藝術所能做的是給大家提供一份超然。大家在生活中感到壓抑時,看官場談論、企業(yè)家的口水或者文化人的小情調(diào)也無法排解的時候,希望這個社會仍然存在一些精神性的元素,能夠給大家信任,能夠讓人們看到精神世界仍然有它的東西,能夠提供一種心靈層面的安慰。
在這樣一個三觀盡毀、節(jié)操碎盡時代,藝術作為一種認知勞動,她的意義和價值超越了工業(yè),滲透到了各種非物質(zhì)生產(chǎn)過程之中。藝術勞動它走出了它自己之外,超出了它自己的生產(chǎn)之獨立和自治之外。藝術勞動既建立在人類共同性上,也為人類共同性探索新的邊界或打開新的可能性。危機天天爆發(fā),而我們再沒有了外部解決的辦法,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現(xiàn)狀。
當代藝術所能做的,是“通過扼要重述生產(chǎn)性和本體性、事件和共同性,來帶給人類目前的這種困境一些倫理上的意義”。所以當我們說藝術家的勞動是一種認知勞動時,意思是:藝術家是想要用他所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來改變?nèi)?人被他所面對的東西(藝術品)改造;藝術家發(fā)動了一個認知過程,社會因此而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