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妮和克萊德
—— 以雌雄大盜的終結(jié),預(yù)示著公路片時代的到來。
《邦妮和克萊德》又名《雌雄大盜》,這是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這是一部提到公路電影就不能不說的電影,不過這部電影的意義絕不只限于公路電影的豐碑,它也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影片包含著對于美國社會的控訴,影片的背景雖是30年代,但其中所表達對現(xiàn)存體制和國家機器不滿的情緒,正好與60年代末美國社會反戰(zhàn)反政府的氣氛相吻合。
完美的世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在路上的人卻可以享受完美旅途。
這又是一個由犯罪開始、由逃亡之路作過程、用死亡作結(jié)尾的故事。不同于那些暴力美學(xué)的影片,此片給人無限的溫暖和傷感。故事背景是60年代的德州,兩名罪犯越獄,并劫持了一名七歲男童作人質(zhì)。其中一名罪犯為了保護小孩不受另外一名罪犯的侵害,而殺死了同伙,開始充當小男孩保護人。男童來自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慢慢的他跟強盜之間產(chǎn)生了父子般的感情。影片未尾,趨于善的一端的布什卻被善的代表即神槍手誤解打死的悲劇性情節(jié),著實會令觀眾不斷反思。
荒野大飚客
——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假如你有機會可以來一場旅行,一場自由隨性的冒險,可以讓你平凡的生活從溫和變得瘋狂,你會接受它嗎?電影《荒野大飚客》中所講述的四個人,無一例外的都在經(jīng)歷著中年危機。他們?yōu)槁德禑o為的過去而痛心,更為無法預(yù)期的未來而焦慮。人就像天地間最渺小的一粒沙子,那種無助的感覺如影隨形。
無論別人說什么,這部電影卻最終以小成本贏得了大票房。也許片中本應(yīng)有五名大飚客,而這第五人就是本片的導(dǎo)演。在電影中,不管人們?nèi)绾涡Υ箪蛡冏玖拥能嚰?,都不能阻擋他們旅行的腳步。而在電影外,本片的導(dǎo)演也和荒野大飚客們一樣身體力行。
摩托日記
—— 一個旅程,足以改變一個人;而這個人的改變,卻改變了整個世界。
這是一個以公路片為載體的名人傳記,片中的主人公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著名的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影片通過他二十三歲那年穿越拉丁美洲的歷程,既揭示了50年代拉美社會的各種嚴峻現(xiàn)實,又記錄了這位英雄年輕時代的心靈成長軌跡。
逃獄三王
—— 假如一段旅程一定要有終點,那么它應(yīng)該是我們心靈的家園。
這部電影可能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路片,因為主角們是在一個巴洛克式的古怪世界里穿行。如果說一段道路、一次旅程真的有一個最終點,那么,無論是奔馳的摩托還是赤足的漫步,我們最后到達的地方,應(yīng)該是我們心靈的家園。故事的結(jié)尾也頗有神話特色,主角們最后被水力發(fā)電公司幸福地沖到了自己向往的地方。一切都開始變化,生活美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