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捷
滿族人的天性是樂觀陽光。表現(xiàn)在對待春節(jié)這個盛大的節(jié)日上,那就是熱烈擁抱。
春節(jié),滿語稱“阿涅業(yè)能業(yè)”。滿族春節(jié)最早的記載是在《渤海國記》里:“民歲時聚會作樂,善歌舞者,數(shù)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鼻宕院?,滿族人雖與漢族人在春節(jié)的禮儀上進行了交流,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歷經(jīng)三百多年,我們現(xiàn)在仍然可以在東北滿族人過春節(jié)時看到鮮明的民族風(fēng)格。即使是在春節(jié)的儀式簡化為純粹的吃喝一場的今天,在東北滿族人的家庭里,春節(jié)仍然過得講究。
過年是什么?是中國人將濃烈的感情裝在一個青花瓷瓶里,觀賞著,然后,一杯一杯地斟出來,暢快淋漓地喝起來。古典而又充滿生命力,因此成為不朽的經(jīng)典。
在滿族集居的鄉(xiāng)下,臘月初七的這一天,姑娘們會興高采烈地爬上山頂采擷年息花枝,同時輕輕唱起“年息花”歌:“年息花,生性乖,臘七兒采,臘八兒栽。紅花開,粉花開,花香飄到敬祖臺;財神來,喜神來,又賜福,又送財;年息花兒道年喜,年息花兒年年開?!辈苫貋淼南⒒ㄖl,姑娘們會把它先插入窗臺上的花瓶里,然后,在為過年而進行的忙碌中不時地抬眼看看。終于到了大年初一,早晨一睜眼,花枝燦爛,滿室飄香。人們叫這種花為報春花,這名字起得真是好。
忘了說一件更重要的事,報春花的花瓣、花葉、花枝,可以烘干碾成香粉,姑娘們在采集回來后,除了一部分放在瓶子里等待花開外,另一部分要制成香粉供除夕夜給祖宗上香用。我每年都會接到來自長白山的家族人手工制成的這種香粉。
除夕夜,最隆重的祭祖儀式開始了。在滿族的信仰里,祖先圖騰是核心內(nèi)容。除夕的下午要擺供、祭祖。掛在西墻上的祖宗龕平時是不能動的,這天中午要請下來,并且打開。家長率全家人深情凝視祖先的畫像及歷代祖先的名諱,良久之后放回原處。然后,把供品放在供桌上。家長小心翼翼地將香粉倒入香案上細(xì)長的香槽里,點燃。香味撲鼻,香煙直上。子時,鳴放鞭炮,接祖宗回家。在繽紛的紅花雨中,由家長領(lǐng)著全家老少給祖先磕頭。這樣的儀式,即使是在大都市的滿族人家里現(xiàn)在依然保持,并且履行得莊嚴(yán),一絲不茍。我的族曾祖關(guān)品三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學(xué)家,在年三十晚上,他不但自己恭恭敬敬祭祖,還要命從美國回來的讀博士的孫子也要跪下磕頭,并且一步一步地學(xué)習(xí)這些儀式。
正月初一早上,先是要吃餃子的,但大人孩子此刻的心情不在餃子上,而是心系拜年。草草地吃完了,老年人正襟危坐在椅子上?!鞍职謰寢尃敔斈棠?,過年好?!笨吹酵磔厒冊诿媲澳歉惫ы樀臉幼?,老人們一面拿出紅包壓歲,一面喜淚漣漣。這個細(xì)節(jié),過去是一律磕頭的,我小時因為不磕遭到訓(xùn)斥。但現(xiàn)在,主要是第三代磕頭,第二代一般是行個禮而已。前年,我表弟和表弟妹在大年初一來的時候,突然正對著我鞠了一躬,說:“二哥過年好。”我大驚,說:“我們是平輩呀?!蔽冶淼苷f:“平輩也要行禮,這是我們滿族的老禮呀?!迸梦矣悬c兒不好意思,但轉(zhuǎn)瞬便心里熱乎乎的了。
初五,滿族人要舉行破五的儀式。這一天早上還是吃餃子,餃子不可水煮,要蒸的才好,取蒸蒸日上之意。包餃子的時候要把餃子皮捏破。因為老規(guī)矩是從初一到初五,不潑水、不倒灰、不開柜。從初六開始,可以不守這個規(guī)矩而自如地生活了。
雖然破了五,年味卻依然濃著呢。滿族人似乎從很早的時候就創(chuàng)造了鬧正月的習(xí)俗。在整個正月里,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男孩子們玩跑馬城、打冰嘎、踢熊頭等游戲,姑娘媳婦玩嘎拉哈、挑繩兒、剪紙,男青年有射柳、打金線、賽馬,中年人有扭秧歌、打花棍、摔跤,老年人要么給孩子講神話傳說,要么就是練書法或者去茶館唱京劇,1960年那么困難,我伯父和我父親依然在茶館里當(dāng)了一個正月的票友。這些活動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年間,鄉(xiāng)村里也沒有斷過。大城市里的滿族文化人將這美好的過年方式從農(nóng)村平移過來。比如,每年的春節(jié),沈陽的老城區(qū),特別是故宮門前的清代一條街,正月里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紅火,白雪打在紅燈籠上,歌聲與歡呼聲迎著白雪飛向云間。
過了正月十六的夜里,人們看了看比十五還圓的月亮,品味一下剛剛飄走的年味,然后,充滿信心地走進了春天。